布拉姆斯

含有「布拉姆斯」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演前預習,這次的無菜單曲目,會不會有很多布拉姆斯呢? § 席夫在疫情後的2024歲末重返台灣演出,曲目開出無菜單料理,像是一個奇蹟。 身為一位音樂家,席夫深信音樂的力量。他說:「雖然音樂家無法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但我們可以透過音樂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他觀察到,世上的紛爭往往源於人心中的嫉妒,
Thumbnail
很慶幸當時留下了這些紀錄。五年的時間就是一眨眼就過去了。對,就是(消失的那)五年。畢竟2025年快到了。期待今年的音樂會和大師班。 -------------- 我們在遞東西給人時,是用拿的還是丟的?席夫的演奏,既不拋也不接,沒有意圖,卻有方向性,一切自在圓熟,豐沛完好,就存在當下,抓取不來
Thumbnail
幾個月以前,我從台大校友合唱團的仲智大哥口中聽說,我很崇拜的呂紹嘉老師將指揮校友團及國家交響樂團 (NSO) 演出,問我想不想參加排練。我考慮了一陣子,覺得時間無法配合,因此雖然很想再被呂老師指揮一次,還是忍痛拒絕......
Thumbnail
九月初的風雨寒,一下把被盛夏烈陽曬到開始泛黃轉乾綠的葉緣,染上一層嫣紅。看見綠葉紅鑲邊,就知秋的腳步已近。 今年的秋來得很猛,九月一開始就突發而來一陣的風雨寒,氣溫急速下降,清早下探六度, 加上猛風急吹,實際感覺溫度更低,身邊的咳嗽醒鼻聲四起,響起秋的序曲。 陽光不再強熱,夜愈來愈長
Thumbnail
好多吸睛的元素:布拉姆斯,莎岡,莎士比亞,英格麗褒曼,舒曼夫人。 但最迷人的,是紐約中央公園,由布拉姆斯交響樂相伴的散步約會。 秋天的浪漫,自然洋溢。 令人享受的閱讀。
本文將解釋標題音樂與絕對音樂的內涵與差異,接著介紹古典樂的派別與時期,瞭解各時期的音樂風格與當時的代表作曲家,並賞析:韋瓦第、巴哈、海頓、貝多芬、聖桑、布拉姆斯、舒曼、羅西尼、夏布里耶、佛漢·威廉斯、史特拉汶斯基等人的作品,讓我們在聽古典樂時,可以更清楚的知曉樂曲當時創作的時代背景及曲式意涵。
Thumbnail
閱讀這篇好順暢沒太多繁雜需刻意記憶的術語,再次複習不知讀了幾回的樂派又更清晰了,謝謝馬克先生導聆分享!翻看舊時聽課筆記"浪漫時期"裡記下這句「把我的故事告訴人家還有錢賺」覺得有趣,說理性時期音樂家自己的感覺不重要,演奏者地位沒像貝多芬之後那樣受聆聽者敬重,可想見"海頓爸爸"偶爾得來一首"驚愕"整整聽歌的人^^。 在見怪不怪的現代聽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際",想像百年前觀眾無法接受期望中的完美被破壞的內心躁動...。閱聽時,想起現代編舞家碧娜鮑許(Pina Bausch, 1940-2009)的作品"春之際"(Le Sacre du printemps, 1975),除了在舞蹈動作上改革,祭祀內容提供觀者對文明發展的反思,也為慣於日常的我們帶來新思考,如YT影片中說藝術作品本身好壞可能不是最重要,而是內容引起的思考與反思。原來在1913年那場舞劇後衍生400多個版本的"春之際"舞作,這樣破格的音樂,敢於挑戰與實踐的創新精神,為許多編舞家帶來了靈感,也真是音樂的魔力~🌟! 編舞家的試金石《春之祭》|https://youtu.be/hhG_otAJX-4?si=H4N63YAqlYbW0WBj|(9:30)Pina Bausch版
2023年有幸抽中室內活動音樂節<騰躍的靈魂>的門票,和朋友聆賞音樂會後都為TC高素質劃一且又各自有特色的演出為之驚嘆。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本來就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曲目,在胡老師悠揚的小提琴聲帶領之下,更是扣人心弦,而老師的功力還不僅於此,安可曲重現的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紐
Thumbnail
巴哈有一次在宮廷演出時,他的大提琴被人動了手腳,除了G弦之外的其他弦都被弄斷,當所有人等著看他當眾出糗時,他沒有臨陣退縮,而是用一條G弦即興演奏一首詠嘆調,就是如今著名的G弦之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遭遇困境時,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演奏出超越自我的人生樂章。今天分享六首以音樂家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心碎的樂句,一絲一扣地隨著琴聲,讓人心揪揪的。 這是我聽完Brahms symphony no.3 mvt.3的最大感想。 隨著小提琴一開頭的三連音,陣陣地,馬上再一個三連音,綿延鋪長成像是一道道蜿蜿蜒蜒的河流,默默地切割著心情。最後以管樂再次吹奏出三連音,匯聚成有點開闊又不太開闊的集合,但終究
Thumbnail
近日樂友在群組分享了古典樂曲單挑戰,玩了2天,覺得有趣,也可以藉此檢視自己喜愛的音樂曲單,也貼上來分享給大家。 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自己的古典樂曲單喔~
avatar-avatar
鯨魚的叫聲~~! 樂器的張力真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