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喜樂中的憂愁痕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寫過非常成功的《第一交響曲》後,布拉姆斯於1877年在山區渡假後極速創作出第二首交響曲。

約1872年的布拉姆斯

約1872年的布拉姆斯


這首作品整體算是快樂的,但裡頭藏了一些憂愁的感覺。布拉姆斯曾對友人Vinzenz Lachner說:「我由始至終是個憂愁的人。」無論如何,到了終章就出現了異常興奮激動的感覺。是否因為終於擺脫貝多芬的陰影呢?

Carlos Kleiber在1991年指揮維也納愛樂,就像是淘氣小男生那樣興奮。當然,動作依然優雅。

Carlos Kleiber在1991年指揮維也納愛樂,就像是淘氣小男生那樣興奮。當然,動作依然優雅。


偵探遊戲

在第一樂章開頭,有重要的密碼被藏在裡面。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奏出D C# D三個音。

raw-image


接著圓號吹出

raw-image

把這些要素記下來,因為作曲家接下來會一直使用這些模式作出無窮變化,間中插入聽起來像是搖籃曲的旋律。掌握了這些大概就可以聽懂這首曲子了。



找一種感覺

由一個憂愁之人創作的交響曲,只有喜樂好像有點怪怪的。所以布拉姆斯在樂曲裡使用了長號、定音鼓,帶來一點不安的感覺。他到底想表達什麼?

有時候我們難免想從作曲者身上找些線索,將一些意義放到作品之上。不過作曲家主張「絕對音樂」,認為音樂非得要代表什麼東西,它就是它。

正因為他的堅持,讓我們可以多方詮釋樂曲。

雖然後來終身孤寂的布拉姆斯以「自由但快樂」為左右銘,但或許他想說,如果人生只有快樂,那就不會是完整的了

值得一聽

  • Eugen Jochum指揮倫敦愛樂(1977)
  • Bruno Walter指揮哥倫比亞交響(1960)
  • Claudio Abbado指揮柏林愛樂(1989)
  • Carlos Kleiber指揮維也納愛樂 (1991)


avatar-img
0會員
6內容數
偶爾分享歷史、音樂、書籍 可能會有生活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ru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連結就是全球化?還是深度連結才是全球化?全球史與全球化的問題好像定義「朋友」一樣,認識的就是朋友?還是要熟才是朋友? 總而言之,全球史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多元背景、眾多目的。
身邊很多中學生都將中學成績視為人生的標準。成績差就是人生完蛋;成績好就是人生勝利組。有人認為DSE/學測是人生最大的關口,也有人在中學一、二年級就以成績為自己定案。一旦考不好就開始討厭學習。
在同時代的音樂巨人身旁,布魯赫(1838-1920)很容易被遺忘。同時代的華格納、布拉姆斯名聲響亮,而布魯赫除了《第一小提琴協奏曲》(op. 26)外,其他作品甚少演出(他本人對此有點苦惱)。 或許…對創作者來說最可怕的是被定位為「一般人」吧。
有連結就是全球化?還是深度連結才是全球化?全球史與全球化的問題好像定義「朋友」一樣,認識的就是朋友?還是要熟才是朋友? 總而言之,全球史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多元背景、眾多目的。
身邊很多中學生都將中學成績視為人生的標準。成績差就是人生完蛋;成績好就是人生勝利組。有人認為DSE/學測是人生最大的關口,也有人在中學一、二年級就以成績為自己定案。一旦考不好就開始討厭學習。
在同時代的音樂巨人身旁,布魯赫(1838-1920)很容易被遺忘。同時代的華格納、布拉姆斯名聲響亮,而布魯赫除了《第一小提琴協奏曲》(op. 26)外,其他作品甚少演出(他本人對此有點苦惱)。 或許…對創作者來說最可怕的是被定位為「一般人」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3年有幸抽中室內活動音樂節<騰躍的靈魂>的門票,和朋友聆賞音樂會後都為TC高素質劃一且又各自有特色的演出為之驚嘆。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本來就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曲目,在胡老師悠揚的小提琴聲帶領之下,更是扣人心弦,而老師的功力還不僅於此,安可曲重現的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Thumbnail
我看著眼前已經老去的鋼琴家,眼淚止不住地。 衰老、歲月,和美麗到讓人窒息的聲音形成強烈的對比。當音樂廳充斥著樂句漸息的殘響,他毫無畏懼時間的流逝,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著寂靜何時將被再次進入的琴聲擁抱。 而當樂曲回到了主題的開頭,那種純粹與細膩的脆弱讓我無法停止哭泣。
Thumbnail
著名音樂Youtuber—Seacow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貝多芬創作的《田園交響曲》的趣聞,並且推廣了即將舉行的音樂會。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曲子的創作手法,吸引了更多人對貝多芬的作品產生興趣。
Thumbnail
困難到翻天的《戰爭安魂曲》終於完成。在排練過程中,我一直有如墮五里霧中的感覺,但與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首次合作,仍是令人難忘的一次經驗......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心碎的樂句,一絲一扣地隨著琴聲,讓人心揪揪的。 這是我聽完Brahms symphony no.3 mvt.3的最大感想。 隨著小提琴一開頭的三連音,陣陣地,馬上再一個三連音,綿延鋪長成像是一道道蜿蜿蜒蜒的河流,默默地切割著心情。最後以管樂再次吹奏出三連音,匯聚成有點開闊又不太開闊的集合,但終究
Thumbnail
終於找到了,布拉姆斯:單簧管奏鳴曲第一號第二樂章。 ❤️❤️❤️❤️❤️❤️ 就很內斂的布拉姆斯,表達他的愛的樂章!我是這麼認為的,這個樂章。 演奏家:Karl Leister 這首曲子單簧管我會吹,鋼琴我也會彈,但一人無法飾兩角,還是要找個會吹單簧管的人一起合作。 這次是下午四點散步文!
Thumbnail
2023年有幸抽中室內活動音樂節<騰躍的靈魂>的門票,和朋友聆賞音樂會後都為TC高素質劃一且又各自有特色的演出為之驚嘆。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本來就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曲目,在胡老師悠揚的小提琴聲帶領之下,更是扣人心弦,而老師的功力還不僅於此,安可曲重現的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Thumbnail
我看著眼前已經老去的鋼琴家,眼淚止不住地。 衰老、歲月,和美麗到讓人窒息的聲音形成強烈的對比。當音樂廳充斥著樂句漸息的殘響,他毫無畏懼時間的流逝,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著寂靜何時將被再次進入的琴聲擁抱。 而當樂曲回到了主題的開頭,那種純粹與細膩的脆弱讓我無法停止哭泣。
Thumbnail
著名音樂Youtuber—Seacow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貝多芬創作的《田園交響曲》的趣聞,並且推廣了即將舉行的音樂會。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曲子的創作手法,吸引了更多人對貝多芬的作品產生興趣。
Thumbnail
困難到翻天的《戰爭安魂曲》終於完成。在排練過程中,我一直有如墮五里霧中的感覺,但與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首次合作,仍是令人難忘的一次經驗......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心碎的樂句,一絲一扣地隨著琴聲,讓人心揪揪的。 這是我聽完Brahms symphony no.3 mvt.3的最大感想。 隨著小提琴一開頭的三連音,陣陣地,馬上再一個三連音,綿延鋪長成像是一道道蜿蜿蜒蜒的河流,默默地切割著心情。最後以管樂再次吹奏出三連音,匯聚成有點開闊又不太開闊的集合,但終究
Thumbnail
終於找到了,布拉姆斯:單簧管奏鳴曲第一號第二樂章。 ❤️❤️❤️❤️❤️❤️ 就很內斂的布拉姆斯,表達他的愛的樂章!我是這麼認為的,這個樂章。 演奏家:Karl Leister 這首曲子單簧管我會吹,鋼琴我也會彈,但一人無法飾兩角,還是要找個會吹單簧管的人一起合作。 這次是下午四點散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