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

含有「恐懼」共 8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有位網友問我說:「你的文章讓我很有感觸,我先生也是那種讓人安心的存在,但同時也讓我害怕。 害怕有一天他不在了,害怕那種只剩下我一個人的孤單。 你會有這樣的擔憂嗎?如果有,你是怎麼消弭這種恐懼的?」 其實讀完我超級感同身受的。 我怕啊!我怎麼不怕?
Thumbnail
過去文章有提及,如何找到自身情感依附類型。 無論是焦慮型、逃避型、安全型、混亂型隨著時間而變化,每個人心中都在修正成一個良好定位與狀態,以至於找到相輔相承另一半。 如果我們心中都是一片大海、一座孤島、看著朝夕潮落。 不同情緒依附類型,會顯示不同風格反應和態度。
Thumbnail
應該是「相輔相成」才對哦~第一次聽到這個理論呢~
作者: 弗里茲.李曼 在閱讀<恐懼的原型>中有一段關於怒氣的形容: 唯有累積與自己的怒氣相處的經驗,才能學會妥善處理怒氣。 發洩怒氣是健康的,是自我價值、人格尊嚴中非常重要的成分,也是一種健康的自尊。 台灣社會對於怒氣大多是予以壓制的,環境的教育下讓發怒=不理智=不好的觀點深深的刻在許多人的
Thumbnail
5/5恐懼的原型
🔸恐懼🔸 是一種感覺危險或是受到威脅時所產生的驚慌害怕、強烈不安或是不愉快的情緒,可能會影響生理狀態,也可能會做出防禦性的行為反應 ◎推薦單方精油-阿拉伯茉莉 又稱為小花茉莉或是印度茉莉,在印度被稱為「夜后」,在天未亮的夜晚採集花朵,收集到的香味特別濃郁。其香氣能安撫信心受創的心靈,讓人相信自我
Thumbnail
1. 生活中的掩飾:表象 vs. 真實 社會的支持幻想 表象成功的標誌:如名牌包、豪車、昂貴手錶等,往往是社會上衡量成功的外在符號。 互相支持的文化:因為生活中多數情境並無利益衝突,人們傾向於支持彼此的表象,避免直接挑戰或揭穿。 掩飾的本質 生活中的掩飾是可行的:因為只要沒有實
Thumbnail
我相信人們都會有一些日子一個人渡過「自我懷疑」時期。 這些日子,是抑鬱、是不安全感、是無數黑夜不斷否定自身價值,「如何看待自身不完美」,一個人走過的路很漫長,漫長到腳底下踏遍的路沒有盡頭。而我們總是傻傻向前走,也因為我們習慣也喜歡漫無目的前行,才能欣賞到前方風景,尋找眼前出口同時也才能看見太陽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A君: 你會因為害怕而放棄心中渴望的事嗎? B妹: 我曾經會,甚至一度認為「害怕」是不可被接受的弱點。 A君: 那你是怎麼走出來的呢? B妹: 我學會了「等一下」。給自己時間,去理解恐懼,然後用自己的步調跨越它。
Thumbnail
身上的表徵只是一種健康的指標,其實長眉毛只是老化的現象,並非與未來的壽命直接相關,未來的壽命還在變化中並且取決於現在,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健康而非長壽。
Thumbnail
一次冒險經驗讓我重新審視了恐懼的含義, 雖然過程中始終感受到恐懼,但它成為了一種陪伴,而非阻礙!想分享給可能剛好需要的你。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沉迷哲學需要被防範?在這個充斥抖音、手遊與社交媒體的時代,我沒見過有哪位年輕人因陷入哲學思考而荒廢學業、逃離職場。當一件根本不成問題的事情被當成問題,往往是為了掩蓋更嚴重的問題。明明問題不在哲學,卻非要抓哲學當擋箭牌。這種空洞的警告牽涉兩種常見的心理機制——「心理代償」與「替罪羊心理效應」。
Thumbnail
哲學在每個時空提醒生活迷茫的人,不沉迷哲學,但試著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