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含有「政策」共 114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回顧自2025年初以來的政治局勢,台灣經歷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八個月。從最初的穩健施政,到立法院的預算混戰、地方罷免風潮,再到726與823的連番挫敗,國政似乎陷入了空轉。這段經歷無疑是一場「高開低走」的政治戲劇,也成為社會大眾口中反覆提及的「慘痛教訓」。然而,政治從來不是單純的輸贏題,而是一門不斷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新加坡雖然國土小,但透過「國家機器人計畫」精準布局,讓機器人技術走入醫療、物流、城市管理等領域。本篇帶你看懂它如何用有限資源打造國家級研發生態,並揭示九大未來發展重點。
你是否曾經看著政府的政策新聞稿,滿篇的「優化」、「提升」、「創新生態系」,卻怎麼也看不懂: 「這到底對我有什麼好處?」「這真的是為我們老百姓做的嗎?」「誰決定的?為什麼我都不知道?」 我們與政策的距離,往往隔著一層厚厚的「術語高牆」。現在,這道高牆終於可以被打破了! 什麼是「政策田埂掃描儀...
Thumbnail
在立法院近日審議行政院提出的878億元追加預算案中,文化部申請的2.8億元追加經費成為焦點之一。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以「賣慘情勒」一詞批評此舉,並主張全數刪除,最終該項追加預算在審議中被砍除,導致總通過額縮減至819億元。這一決定引發文化界廣泛討論,值得我們從數據與實務角度檢視其合理性。
回顧賴清德自上任以來尚稱平順,直到2025的的八個月,可以說是一場「高開低走」的政治悲劇。從最初的穩健施政,到後來立法院的預算混戰、罷免風潮四起、政策推進處處受阻,最終在7月26與8月23的連環挫敗後,民進黨整體聲望跌落谷底。這八個月不只是政治失分,更是國政的空轉,浪費了台灣寶貴的時間。 一、從「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1 天前
民進黨現在的樣子是他們自己自食其果,做為總統的賴清德難辭其咎.明年的九合一可能會如同2022時的樣子,2028他們的不敗神話或許也要破了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傑克 可能吧。民進黨,麻煩大了。
付費限定
韓國雖然國土不大,卻以全球最高的製造業機器人密度聞名,並正推動「K-Robot 經濟」,企圖在 2030 年前打造 100 萬台機器人規模。本篇帶你看懂韓國如何靠政策、資金與國際合作快速擴張,同時揭開它在核心零組件上的隱憂。
台灣政治近期最受矚目的「大罷免」運動,以國民黨立委全數挺過告終。歷時一年多的罷免案,分兩波投票(726與823),最終藍營以31:0的成績完封綠營發起的罷免行動。這場被視為測試朝野勢力的政治角力,不僅維持了立法院的「朝小野大」格局,也暴露了台灣民主機制中的諸多挑戰。
OECD AI Principles是在2019年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次制定,並於2024年更新的一套人工智慧治理標準,旨在推動創新、可信且尊重人權與民主價值的AI技術發展。 2024年OECD AI Principles更新重點: 主要價值導向原則(五大原則) 1. 創新與環
含 AI 應用內容
#AI風險管理#OECD#政策
烏克蘭獨立34年後的血淚教訓,揭示了未徹底清除舊共產黨勢力和外部滲透的嚴重後果,導致俄羅斯全面入侵並持續戰火。這不僅是烏克蘭的悲劇,也為台灣面對中共日益升級的軍事與政治壓力提供了鏡鑒。台灣作為民主島嶼,長期面臨中共的經濟操控、輿論分化與軍事威脅,類似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滲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