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漫談

含有「政治漫談」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近年來,美國前總統川普與其政治路線代表的「美國優先」思維,再度將關稅武器化,對全球供應鏈掀起巨大的震盪。無論是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要求友邦企業回遷美國、取消特定補助,還是針對晶片與關鍵科技祭出出口管制,目的都在於確保美國能主導高科技產業的未來。這一波一波的政策,不僅讓傳統製造業疲於奔命,更讓半導
Thumbnail
2025年8月1日,美國川普政府再次出手,對台灣等特定國家輸美產品加徵20%的對等關稅,自8月7日起生效。雖然在強烈談判與遊說下,半導體、伺服器、AI晶片等美國急需的核心科技產品獲得豁免,但絕大多數台灣的農漁、紡織、傳產產品,卻被毫不留情地納入關稅清單。表面上,美國標榜「公平對等」,但實際效果卻是加
Thumbnail
回顧自2025年初以來的政治局勢,台灣經歷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八個月。從最初的穩健施政,到立法院的預算混戰、地方罷免風潮,再到726與823的連番挫敗,國政似乎陷入了空轉。這段經歷無疑是一場「高開低走」的政治戲劇,也成為社會大眾口中反覆提及的「慘痛教訓」。然而,政治從來不是單純的輸贏題,而是一門不斷
Thumbnail
回顧賴清德自上任以來尚稱平順,直到2025的的八個月,可以說是一場「高開低走」的政治悲劇。從最初的穩健施政,到後來立法院的預算混戰、罷免風潮四起、政策推進處處受阻,最終在7月26與8月23的連環挫敗後,民進黨整體聲望跌落谷底。這八個月不只是政治失分,更是國政的空轉,浪費了台灣寶貴的時間。 一、從「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4 天前
民進黨現在的樣子是他們自己自食其果,做為總統的賴清德難辭其咎.明年的九合一可能會如同2022時的樣子,2028他們的不敗神話或許也要破了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4 天前
傑克 可能吧。民進黨,麻煩大了。
這張照片是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旁的一棵巨大枝繁葉茂的榕樹,樹冠向四面八方展開,就像一把天然的大傘,為草地和周遭的人們遮風避雨。今天經過,覺得畫面跟「國家人民的保護傘」,非常貼切──因為政治人物的責任,正是像這棵樹一樣,扎根土地,承擔風雨,為人民創造庇護與安定。在台灣的藍天白雲下,人民渴望的,不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5 天前
真希望這些不只是希望而是能成為現實阿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傑克 還真的是考驗。希望成真。不過難,視野限制格局。
在罷免案投票的夜晚,電視螢幕上的數字一路攀升,卻始終沒有出現逆轉的希望。一次次的開票,彷彿在告訴人們,這場被民進黨寄予厚望的「大罷免」最終將以全軍覆沒收場。當最後的結果確定,社會的喧嘩逐漸退去,留下的,是一種沈重的空氣與必須面對的現實。許多人或許會問:為什麼?為什麼民進黨在一場聲勢浩大的行動中,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政治進入高度對立與動員化的狀態,「罷免」成為政黨攻防的新武器。尤其在2024大選結束後,民進黨在立法院失去過半席次,基層陸續出現針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倡議。距今不遠的823,就是其中一場被高度關注的罷免行動。然而,從實際操作與數字面來看,罷免真的有這麼容易嗎?本文將從七位目前面臨罷免壓
Thumbnail
現實的數字比較,傅崐萁的總召人設仇恨直是很高的,2024年得票率53.79%,而羅明才的立委人設仇恨值較傅崐萁是低的,而2024年得票率是59.38%,所以想罷免過關,基本不可能。當前台灣政治熱點之一,就是「罷免」是否可行,是否真的能對特定政治人物構成壓力。726花蓮傅崐萁罷免案的結果已塵埃落定
Thumbnail
而且他們都有黑道勢力~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5
心裡住著小男孩 原來如此。
2025年的台灣,面臨雙重壓力:內部的政治對抗與外部的經濟挑戰正交錯襲來,一是以「大罷免」為名的政治鬥爭,二是來自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所帶來的不確定風險。表面看似無關的兩件事,其實有一條深層連結:在全球秩序轉變與民主體制被考驗的時刻,台灣必須更清醒地思考何去何從。一、罷免政治的陷阱:對抗為名,實則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