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漫談】荒廢的國政之後:改善的可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回顧自2025年初以來的政治局勢,台灣經歷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八個月。從最初的穩健施政,到立法院的預算混戰、地方罷免風潮,再到726與823的連番挫敗,國政似乎陷入了空轉。這段經歷無疑是一場「高開低走」的政治戲劇,也成為社會大眾口中反覆提及的「慘痛教訓」。

raw-image

然而,政治從來不是單純的輸贏題,而是一門不斷修正、試錯與累積的學問。重要的並非在於失敗的責任究竟落在誰身上,而是如何在錯誤之後找到翻轉的可能,讓國政不再荒廢。

一、數據化治理的必要

這段期間最明顯的問題,在於執政者未能及早洞察政治風險。罷免行動的動能並非突如其來,而是有跡可循。只是當局對數據的敏感度不足,導致誤判層出不窮。

企業界早已將「數據」視為資源,任何重大決策都離不開數據支撐。反觀政治場域,若仍停留在經驗判斷與人脈推估,難免陷入盲點。或許,這正是未來可以補強的地方:建立專責的數據決策單位,持續監測輿情、投票結構與政策接受度,避免再度錯失先機。

二、國會關係的再設計

在「朝小野大」的格局下,行政與立法的磨合本就困難。但若缺乏制度化的協商平台,政策幾乎註定步步維艱。過去幾個月的預算爭議,讓社會看見了政治惡鬥如何直接消耗施政能量。相互尊重是最重要,這樣才能坦誠溝通。

或許,參考聯合政府的運作模式,透過固定的跨黨派協商機制,反而能降低衝突成本。畢竟,治理不是一場短期的政黨比拚,而是一項需要持續共識的公共工程。

三、政策需要「敘事」

關稅談判的爭議,凸顯出另一個隱憂:政策即便有實質內容,若無法被社會理解,便很容易被誤解甚至被反向操作。過去八個月,政府在政策傳播上的遲緩與失衡,使得許多努力成果未能被看見。該說的時候要說,不要等逼急了再說。

像對美關稅20%,被公布後,趕緊說,這是"暫定",安撫民心,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實就是永遠的暫定。20%,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心理預期,廠商很難事先準備。多溝通,自然知道大家關心的是什麼。甚至直接帶著相關廠商代表,去跟美國溝通,讓美國了解台灣政府的壓力。想想,部會帶著豬農,去跟美國開會,光是一張豬農跟美國政府一起開會的照片,有多少故事可以講。是不是很有畫面感。

這提醒我們,政策除了制定與執行,還需要清晰的「敘事」。如何將複雜的制度化繁為簡,如何用人民聽得懂的語言說明取捨背後的邏輯,都是未來不可忽視的課題。

四、從守勢到主動

過去幾個月,執政者似乎陷入了「守勢思維」:遇到挑戰時選擇拖延、爭議出現時選擇和稀泥,最終不僅無法化解矛盾,反而讓社會疑慮加深。

AI時代是不等人的,從AIT的動作就可以感受,政府既然很難操作,那就放大膽操作,譬如找國民黨的人來做國防部長或副部長。既然在野政黨要刪國防預算,那就換你當,讓你知道無米之炊的難處。這樣是不是耳目一新?同時也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感覺,執政還是需要有一些手法的。不是這職位要分給誰的問題。是誰解決這部會的當前問題。看看川普是怎麼做的。

真正的治理需要勇於提出明確的價值立場。無論是能源、居住還是勞動,政府若能清楚告訴人民「為什麼要做」、「怎麼做」、「什麼時候會看到成果」,即便過程艱辛,至少能換得社會的理解。模糊往往不能帶來和諧,反而可能加速信任的流失。

五、與社會直接對話

大罷免運動的出現,讓人再次看見群眾動員的力量。這提醒了執政者:政治並非只在政黨之間展開,更在於與社會的互動。

倘若政府的重心只放在國會協商或派系平衡,便會與基層的真實感受逐漸脫節。未來若能透過更多社區對話、產業座談,甚至數位平台的即時交流,讓人民感受到「被傾聽」,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修補信任的缺口。

現在南部的民調滿意度低到可怕的地步,這是警鐘。必須多溝通,少做拿茶倒水的事,而是直接到人民的痛點。說了,答應了,就要做到。人民自然會欣賞你。

六、領導風格的調整

所有的改變,最終仍取決於領導者本身。社會普遍對賴清德的期待,不僅僅是一位穩健的行政總裁,更是一位能在困局中展現魄力的領導者。

這需要在關鍵時刻果斷表態,在挫敗之後立即重整團隊,在黨政之間建立橋樑,而非僅僅充當調停者。危機之中,往往更能檢驗一個領導者的高度與勇氣。

領導領導,帶領人民到更好的生活。賴17條,能獲的讚賞。關稅當然也能讓美國滿意,讓國人滿意。如果是我,我帶領10個不同產業的代表一起去談關稅,10個代表、10個面向、10句話。不用我說話,就夠美國代表喝一壺的。

七、三個重建方向

若要翻轉當前困局,或許可以從三個面向著手:

  1. 經濟優先:集中火力解決人民最直接的痛點——物價、就業、居住。
  2. 制度改革:推動國會協商制度化,檢討選罷制度,降低政治惡鬥成本。
  3. 國際連結:在不確定的區域局勢中,維持穩定外交與安全,展現台灣的能見度。

這三個方向若能逐步落實,便可能為國政重新注入動能。

心語:困局未必是絕局

這八個月的荒廢,的確是歷史難以忽視的一頁。但歷史從不僅止於記錄錯誤,它同時也提供了學習與修正的契機。

726與823或許被視為挫敗的象徵,但它們也可能是轉折的起點。重點不在於失敗本身,而在於是否願意誠實檢討、及時修正。如果能從中汲取養分,重建數據化治理、制度化協商與有效的政策敘事,那麼這段空轉的八個月,或許仍能成為通往重生的必要代價。

人民期待的不是一個沉迷於算計的政府,而是一個能真正改善生活的執政團隊。困局並非絕局,關鍵在於領導者是否有勇氣跨出那一步。

AI時代,變是必然的硬道理,不但要變,還要變得比大家更早,更快。一旦掌握變的節奏,是所有人圍繞著你轉。提高視野,多溝通。而不是等事情砸像自己的腦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496會員
4.3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8/30
回顧賴清德自上任以來尚稱平順,直到2025的的八個月,可以說是一場「高開低走」的政治悲劇。從最初的穩健施政,到後來立法院的預算混戰、罷免風潮四起、政策推進處處受阻,最終在7月26與8月23的連環挫敗後,民進黨整體聲望跌落谷底。這八個月不只是政治失分,更是國政的空轉,浪費了台灣寶貴的時間。 一、從「
Thumbnail
2025/08/30
回顧賴清德自上任以來尚稱平順,直到2025的的八個月,可以說是一場「高開低走」的政治悲劇。從最初的穩健施政,到後來立法院的預算混戰、罷免風潮四起、政策推進處處受阻,最終在7月26與8月23的連環挫敗後,民進黨整體聲望跌落谷底。這八個月不只是政治失分,更是國政的空轉,浪費了台灣寶貴的時間。 一、從「
Thumbnail
2025/08/29
這張照片是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旁的一棵巨大枝繁葉茂的榕樹,樹冠向四面八方展開,就像一把天然的大傘,為草地和周遭的人們遮風避雨。今天經過,覺得畫面跟「國家人民的保護傘」,非常貼切──因為政治人物的責任,正是像這棵樹一樣,扎根土地,承擔風雨,為人民創造庇護與安定。在台灣的藍天白雲下,人民渴望的,不
Thumbnail
2025/08/29
這張照片是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旁的一棵巨大枝繁葉茂的榕樹,樹冠向四面八方展開,就像一把天然的大傘,為草地和周遭的人們遮風避雨。今天經過,覺得畫面跟「國家人民的保護傘」,非常貼切──因為政治人物的責任,正是像這棵樹一樣,扎根土地,承擔風雨,為人民創造庇護與安定。在台灣的藍天白雲下,人民渴望的,不
Thumbnail
2025/08/28
自 2016 年總統大選敗選以來,國民黨的政治命運幾乎走在一條「循環往復」的路上:輸了全國性大選後愁雲慘霧,基層士氣渙散;但若在地方選舉中獲勝,便立刻揚眉吐氣,將之前的挫敗拋諸腦後。這種「大敗—小勝—再敗」的迴圈,已經重複了三屆,卻絲毫看不到結束的跡象。沒有中心思想的政黨 國民黨最大問題,不在
Thumbnail
2025/08/28
自 2016 年總統大選敗選以來,國民黨的政治命運幾乎走在一條「循環往復」的路上:輸了全國性大選後愁雲慘霧,基層士氣渙散;但若在地方選舉中獲勝,便立刻揚眉吐氣,將之前的挫敗拋諸腦後。這種「大敗—小勝—再敗」的迴圈,已經重複了三屆,卻絲毫看不到結束的跡象。沒有中心思想的政黨 國民黨最大問題,不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實在很不想碰政治相關,每次寫完心情都很爛,就像看政治新聞那麼爛,但這次忍不住還是想表達一下個人立場,即使只能對一、兩個人產生影響,我也心滿意足了。 先說結論,我反對這次的國會改革!理由很單純,無關黑箱、無關藍綠,就是台灣的立法委員根本不夠格擁有那樣的權力!本文告訴你為何會這麼說...
Thumbnail
實在很不想碰政治相關,每次寫完心情都很爛,就像看政治新聞那麼爛,但這次忍不住還是想表達一下個人立場,即使只能對一、兩個人產生影響,我也心滿意足了。 先說結論,我反對這次的國會改革!理由很單純,無關黑箱、無關藍綠,就是台灣的立法委員根本不夠格擁有那樣的權力!本文告訴你為何會這麼說...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Thumbnail
台海源於同脈。何須質疑?掌其政,必先穩固其政權。若挾民意於政治角力, 辜負萬民仰賴;倘陷人民性命於戰端。身家不復,百姓何辜?系出同族又鬩牆於同門的大中華兒女。豈不貽笑大方?
Thumbnail
台海源於同脈。何須質疑?掌其政,必先穩固其政權。若挾民意於政治角力, 辜負萬民仰賴;倘陷人民性命於戰端。身家不復,百姓何辜?系出同族又鬩牆於同門的大中華兒女。豈不貽笑大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