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
含有「林道」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乙二浮想事務所
2025/09/12
滴水崁——AI的竹篙兜菜刀
...顯示更多
#
滴水崁
#
后里
#
泰安
16
9
藝式酪梨
2025/09/13
3
讀著你的滴水崁探險,彷彿也跟著機車的引擎聲一起爬上了那條神秘小徑。 喜歡「不湊巧的機緣」這個詞,人生中最美的發現往往都藏在這樣的意外轉彎裡。 那條連Google地圖都沒標示的林道,反而成了你獨有的秘境記憶。 至於AI的「竹篙兜菜刀」真是太貼切了!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都得學會在資訊洪流中保持一點懷疑和驗證的習慣。但你那天的邂逅是真實的,那份在窄路上與自然對話的勇氣也是。 前幾年我還在寫和拍攝在地的故事和廟宇時,有些舊地名還是訪問當地耆老才知道緣由的。
3
乙二
發文者
2025/09/13
2
藝式酪梨 那條林道小徑,反而比目的地更加深刻的烙印在那天的遊覽記憶,算是旅程中的驚喜。 過去在探訪廢墟的過程中,也是曾從周邊住民得到一些過往資訊,在地耆老永遠有故事可以傳承,就只等著我們去詢問。
2
這裡有玫瑰就在這裡跳舞吧
2025/09/09
夢相信什麼
一卷纜繩被隨意地扔在草地裡,深褐色外皮像鏽,又像棕伊澳蛇的粗壯沈穩。我看不出來纜繩是廢棄被丟在這,還是全新預備著、要更換到一旁的索道流籠上。 「這還有在使用嗎?」我問獵人叔叔。跟著他的腳步我第一次來到這條林道,終點是一座流籠頭等待著。我不確定獵人叔叔領我到這,是要我看見什麼。但繫放流籠的纜繩直直通
#
林道
#
山
#
小說
2
留言
雪羊隨筆,共享視界
2025/03/13
延平林道一隅
從紅葉村入山的延平林道,在美奈田山系與鹿野溪支流間蜿蜒迂迴,承載著兩段截然不同的記憶: 2021年初,充滿期待的初次到訪,以及2023年心懷感激的回顧。
#
山林
#
山難
#
倖存者
6
留言
樹葉間透過的陽光
2025/02/02
裡冷林道
裡冷林道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屬大甲溪及烏溪集水區範圍,八仙山事業區內;裡冷林道因位於裡冷部落及大甲溪支流裡冷溪而得名,裡冷一詞原自 泰雅族語「里浪」意思為從深山來的人(來自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網站的介紹)。先生和大寶騎登山車,我則步行跟著騎滑步車的小寶。出發囉。
#
自行車
#
越野自行車
#
林道
喜歡
留言
馬許桑的沙龍
2024/11/01
Shimano 2024 Technium太陽眼鏡使用心得分享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Shimano 2024最新款Technium太陽眼鏡的使用心得,探討其設計、材料特性及功能,,並與早期產品作對比,提供購買建議,讓讀者瞭解這款性能優越又具性價比的太陽眼鏡。適合騎乘的用戶,無論是公路或林道騎乘皆可使用。
#
太陽
#
設計
#
分享
16
留言
馬許桑的沙龍
2024/10/10
2024 十月 寒露 × 舞.舞.舞 × 人倫林道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與村上春樹作品之間的連結,特別是如何通過不同的小說來理解自己的情感狀態,並在生活的舞步中找到平衡。作者回顧了與他人關係的複雜性,以及在面對孤獨和壓力時,如何利用閱讀和自我反思來釋放情感。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只要音樂還響著,就繼續跳舞」,鼓勵讀者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堅持與前行的態度。
#
村上春樹
#
跳舞
#
情感
30
留言
夢夢的逍遙之旅
2024/07/12
德國自駕遊-Germany Part-10#波登湖&康士坦茲&林道~~
波登湖Bodensee 今日延著萊茵河往東前進波登湖,波登湖(Bodensee)也稱康士坦茲湖,位於瑞士、奧地利和德國三國交界處,面積536平方公里,最深處254公尺,由三個國家共同管理,湖區景色優美,湖區有許多渡輪航線提供周圍城鎮彼此間的交通往來,甚至連轎車、巴士及貨車等都可以透過渡輪到湖畔其他
#
林道
#
德國
#
自駕
5
留言
Trani的沙龍
2024/05/29
首爾賞櫻祕密景點【京春線林道】,6公里的花隧超療癒
舊京春線不營運後改成了林道公園,4月份來可以看到兩排開滿櫻花,形成一片櫻花隧道。這裡觀光客很少,可以靜靜的賞花慢慢的拍。走累了兩旁的小巷子有各種特色咖啡廳,隨意挑一間進去都不會踩雷。
#
韓國
#
首爾
#
林道
4
6
charamama的沙龍
2024/02/12
留在水與音樂之都的回憶
水是一種媒介,是母親孕育生命的不可或缺的羊水,也是鯊堡中提姆羅賓斯越過屈辱的糞水,在獲得自由的那一刻,大雨落下,洗刷了所有的一切。 我在8月的薩爾茲堡被冷到了,因為整天下雨,雨總是會停的,但誤點的公車卻到站不停,身體冷了 心也跟著涼了,公車站牌一旁熱戀的男女難以掩飾的幸福感,和同是等公車的我形成強
#
旅行
#
歐洲
#
波登湖
7
2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2024/05/25
喜歡
人,動物和植物沒有水就活不下去,水真的很重要
喜歡
11路公車│The 11th Bus
2024/02/05
東八仙山穿山甲調查—獨攀初體驗,鼻涕直流的我與八仙山林場遺跡
前身為八仙山林場的八仙山一帶,因留有大量林業時期的遺跡而引起了我的興趣。23年春季,藉著研究室調查的名義,我獨自踏上了東八仙山的山徑,尋找那段被遺忘的歷史。選擇這條有十足把握、卻又相對冷僻的路線作為第一次獨攀的地點,卻在途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事態。這是我的獨攀初體驗,也是我與八仙山最純粹的一次接觸。
#
登山
#
遺跡
#
林道
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