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含有「永續發展」共 7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2025 年,奇展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理事長莊昱澤在「永續綠航卓越獎表彰典禮」中榮獲殊榮,表彰其在綠能技術推廣、資源循環及企業永續發展上的卓越貢獻。本文將詳細介紹副理事長的專業背景、企業成就、綠能技術應用、社會責任實踐,以及對未來循環經濟和永續發展的願景。 莊昱澤副理事長簡介與專業背景 莊昱澤副理事
Thumbnail
2025 年 10 月 20 至 23 日,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將首次在亞洲登場,由台北主辦,匯聚全球政府、產業、學界與公民社會,共同探討從創新構想到制度落實、再到永續商業的完整循環經濟藍圖。四天活動涵蓋歡迎酒會、實地參訪、國際論壇與專題工作坊,將成為推動亞太地區循環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Thumbnail
探討都市交通永續發展的策略,在提高私人運具使用成本與提升大眾運輸服務之間取得平衡。文章分析提高私人運具成本的優缺點,以及提升大眾運輸吸引力的方法,並建議政府應採階段性推動模式,逐步調整,以降低對市民的衝擊。
Thumbnail
數位產品護照(DPP)是歐盟為終結漂綠而生的新法規。透過數位化身分,產品從製造到回收的履歷一覽無遺,開啟循環經濟新時代,企業應積極因應。
我們常聽見「地球快壞掉了」的警訊,但數據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悲觀。再生能源已跨越「正向臨界點」,太陽能與風能比化石燃料更便宜,投資金額更創新高。雖然挑戰依舊存在,但臺灣與世界都在轉型中前進。這一代的我們,正站在改變未來的關鍵時刻。
Thumbnail
隨著台灣強制導入IFRS永續揭露準則,企業的永續報告迎來重大轉變。本文深入分析如何將IFRS的「財務重大性」與GRI的「衝擊重大性」結合,幫助企業發布既符合國際規範,又能全面展現永續價值的報告書。
在全球反DEI浪潮下,台灣企業如何應對?本文深入剖析DEI的在地挑戰與價值,並提供具體策略,從高層承諾到數據導向決策,協助企業將DEI從口號轉化為提升競爭力、吸引人才的永續DNA。
永續發展已不再只是企業的形象工程,而是攸關生存的關鍵策略。從歐洲CSRD法規到台灣的規範趨勢,「雙重重大性」正成為全球企業評估永續風險與機會的顯學。本文深入解析雙重重大性如何幫助台灣企業,從單純的「做好事」轉變為「做對的事」,並透過台積電、兆豐金控等實踐案例,看見它如何為永續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永續工作成為市場熱門,許多職缺卻可能淪為漂綠。真正具備正向影響力的永續職缺,需連結企業核心價值鏈、具備明確目標與可追蹤KPI,並擁有足夠資源推動改變。透過檢視工作內容、KPI設定及部門資源配置,求職者能分辨一份工作是否真正推動永續發展,避免投入僅為應急或表面功夫的職位。
天河工程,是人類試圖「向天借水」的宏大實驗。它或許能為乾旱帶來希望,卻同時牽動地球大系統的微妙平衡。本文從科技創新、生態風險、蝴蝶效應與倫理思維四面向探討天河工程的機遇與挑戰,更提醒我們:重點不在能否取水,而在於人類能否於取捨之間,保持謙卑與敬畏,學會與自然共舞。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