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透過巨型資料庫加速氧氣析出反應催化劑的發現》(2025)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 論文名稱:《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Catalyst Discovery through Megalibraries》
  • 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
  • 發表日期:2025年8月19日
  • 資助單位:豐田研究院(TRI)、Mattiq、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W911NF-23-1-0285)、BioMADE、美國空軍(FA8650-21-2-5028)。



一個微小晶片或已解決潔淨能源的最大難題 ── 新的「巨型資料庫」加速發現氫能生產中銥的替代材料


在短短一個下午,科學家利用一個「奈米顆粒巨型資料庫」(megalibrary),就找到了一種可與銥(iridium)表現匹敵、甚至更優的催化劑,而且成本僅為其一小部分。幾十年來,全球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銥的替代品。銥是一種極為稀有、價格昂貴的金屬,被廣泛用於潔淨氫燃料的生產。如今,由西北大學發明與開發的強大新工具──「巨型資料庫」,首次在一個微小晶片上建構了全球第一個奈米材料「資料工廠」。每個巨型資料庫內含有數百萬個獨特設計的奈米顆粒。與豐田研究院(TRI)的合作中,團隊利用這項技術快速找到可商業化的氫能催化劑,並進一步放大材料,證明它能實際應用於裝置中──而這一切僅在創紀錄的短時間內完成。研究人員使用巨型資料庫,快速篩選了四種豐富且廉價、已知具催化性能的金屬組合,最終發現了一種全新材料。在實驗室測試中,它的表現與市售的銥基材料相當,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更優,但成本僅為銥的極小部分。這一發現不僅讓「可負擔的綠氫」成為可能,也證明了巨型資料庫方法的效力,未來可能徹底改變科學家尋找新材料的方式,應用領域幾乎無窮無盡。該研究於 8月19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JACS)》上。


「全世界的銥都不夠用」

隨著全球逐步脫離化石燃料、邁向脫碳,綠氫已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拼圖之一。生產潔淨氫能的主要方法是「水分解」,利用電力將水分解為氫與氧。其中的「氧氣析出反應(OER)」極為困難且效率低。銥基催化劑是目前最佳選擇,但銥的缺點顯著:稀少、昂貴,且主要是白金礦開採的副產品。銥比黃金還昂貴,每盎司接近 5,000 美元。「光是供應量,就不可能滿足未來全球的氫能需求。」西北大學的共同主持人 Edward Sargent 教授表示。


「一整支科研大軍部署在一片晶片上」

Mirkin 教授(巨型資料庫的發明人)在2016年首次提出這項技術。傳統的材料發現過程往往緩慢且需不斷試誤,但巨型資料庫能以極快速度鎖定最佳組合。每個巨型資料庫由數十萬個奈米金字塔形的「列印尖端」組成,將金屬鹽溶液印製為微小的「點」。加熱後,金屬鹽被還原,形成成分與尺寸精確可控的奈米顆粒。「你可以把每個尖端想像成一個小小的研究員。」Mirkin 解釋,「不同的是,這裡不是一個研究員一次製造一種材料,而是數百萬個研究員同時工作。所以等於在一片晶片上部署了一整支科研大軍。」

在這項研究中,晶片上包含 1.56 億顆奈米顆粒,由釕(Ru)、鈷(Co)、錳(Mn)、鉻(Cr)等金屬組合而成。隨後,機械化掃描儀測試顆粒的 OER 表現,選出最佳者進一步實驗。最終,脫穎而出的組合是:Ru52Co33Mn9Cr6 氧化物。多金屬催化劑往往能產生「協同效應」,比單一金屬更高效。

「我們的新催化劑比銥還要活躍,且具備優異穩定性。」Mirkin 說,「這非常難得,因為釕本身通常不穩定,但在其他元素的協助下,它得到了穩定。」長期測試顯示,該催化劑在嚴苛酸性環境下仍能高效且穩定運作超過 1,000 小時。而成本更是大幅下降,僅為銥的 1/16

巨型資料庫能生成龐大且高品質的材料數據集,為 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設計新材料鋪路。西北大學、TRI 和校園衍生公司 Mattiq 已經研發了能高速分析巨型資料庫的演算法。Mirkin 表示,未來這種方法將推廣至更廣的領域,包括電池、核融合材料、生物醫療裝置與光學元件。


※ 詳細內容:《 A tiny chip may have solved one of clean energy’s biggest problem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August 28, 2025





  • 如果你對內容有共鳴、想分享想法,
  • 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 💬 你的支持就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 也歡迎來信交流:childbenefits@gmail.com
  • 無論是合作提案、內容建議或單純聊天都很歡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開域空間讀書會
40會員
101內容數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畢。 喜歡現代詩、推理、科普、有趣的人事物,人生光譜的代表色系:天青色。 連絡信箱:childbenefits@gmail.com
開域空間讀書會的其他內容
2025/10/03
用心理學方式認識大五人格模型,並了解自己和他人性格。
Thumbnail
2025/10/03
用心理學方式認識大五人格模型,並了解自己和他人性格。
Thumbnail
2025/10/01
(由NVIDIA 開發並支持)第一代 AI 科學家:Periodic Labs。
Thumbnail
2025/10/01
(由NVIDIA 開發並支持)第一代 AI 科學家:Periodic Labs。
Thumbnail
2025/10/01
在二十世紀的音樂世界中,德米特里·蕭斯塔科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1〕一直是最富爭議、最具矛盾色彩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既是對蘇聯政權的迎合,也是對極權體制的隱晦批判。
Thumbnail
2025/10/01
在二十世紀的音樂世界中,德米特里·蕭斯塔科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1〕一直是最富爭議、最具矛盾色彩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既是對蘇聯政權的迎合,也是對極權體制的隱晦批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Thumbnail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科研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學術論文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研究領域的交叉和融合日益頻繁。如何在海量的文獻中迅速找到對自己研究有價值的信息,成爲了科研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科研工作的複雜性也在不斷提高,從文獻閱讀到數據分析,從實驗設計到論文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
Thumbnail
特斯拉股東會後市場反應、Omniverse 應用前景和未來的軟硬體整合。文章提供了有助於投資者理智冷靜地應對市場變化的建議。 不過這篇文章的SEO表現需要改善。想要進行SEO優化的關鍵字將針對文章的投資相關主題展開。
Thumbnail
特斯拉股東會後市場反應、Omniverse 應用前景和未來的軟硬體整合。文章提供了有助於投資者理智冷靜地應對市場變化的建議。 不過這篇文章的SEO表現需要改善。想要進行SEO優化的關鍵字將針對文章的投資相關主題展開。
Thumbnail
- 亞馬遜雲端部門將投資 170 億美元在西班牙建置資料中心 |路透社 - 谷歌在芬蘭哈米納資料中心啟動熱回收項目|DCD 資料中心動態 - G7 財長會後聯合聲明,關注共同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科技新報 - 避險台海危機!馬斯克逼供應商在第3地生產,「避開中國與台灣」防零組件斷鏈|數位時代
Thumbnail
- 亞馬遜雲端部門將投資 170 億美元在西班牙建置資料中心 |路透社 - 谷歌在芬蘭哈米納資料中心啟動熱回收項目|DCD 資料中心動態 - G7 財長會後聯合聲明,關注共同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科技新報 - 避險台海危機!馬斯克逼供應商在第3地生產,「避開中國與台灣」防零組件斷鏈|數位時代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透過先進的技術將繁複的書籍內容轉換成精煉的摘要。這不僅是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展現,也象徵著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知識互動的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 Rapidus 首家 2 奈米客戶,為 Tenstorrent 生產 AI 晶片|科技新報 - 俄烏戰爭歐美擴大管制工具機 經部擬4月更新實體名單|中央通訊社 - 機械公會發布產業白皮書 產值拚倍增 2035年衝3兆|經濟日報 - ASKUL -日本最強B2B電商|#Taisa的對策
Thumbnail
- Rapidus 首家 2 奈米客戶,為 Tenstorrent 生產 AI 晶片|科技新報 - 俄烏戰爭歐美擴大管制工具機 經部擬4月更新實體名單|中央通訊社 - 機械公會發布產業白皮書 產值拚倍增 2035年衝3兆|經濟日報 - ASKUL -日本最強B2B電商|#Taisa的對策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電子產業中半導體材料及設備相關產業的個股地位,同時也會提及有發行可轉債的情況。
Thumbnail
本文將介紹電子產業中半導體材料及設備相關產業的個股地位,同時也會提及有發行可轉債的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