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

#禪林寶訓含有「禪林寶訓」共 18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禪林寶訓》卷三 187 中道2016.10.6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佛祖之道,不過得中,過中則偏邪。 天下之事,不可極意,極意則禍亂。 古今之人,不節不謹,殆至危亡者多矣。 然則孰無過歟?惟賢達之士,改之勿吝,方稱為美也。」 《與趙超然書》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禪師說: 過中,即出於至理之外,則反而成為偏邪。
Thumbnail
2022-08-07
5
《禪林寶訓》卷三 186 軌則2016.10.5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御下之法,恩不可過,過則驕矣。威不可嚴,嚴則怨矣。 欲恩而不驕,威而不怨。 恩必施於有功,不可妄加於人。威必加於有罪,不可濫及無辜。 故恩雖厚,而人無所驕;威雖嚴,而人無所怨。 功或不足稱而賞之以厚,罪或不足責而罰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驕怨矣。」
Thumbnail
2022-08-07
1
《禪林寶訓》卷三 185 慈悲2016.10.4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曰: 「蛇虎非鴟鳶之讐,鴟鳶從而號之。何也?以其有異心故。 牛豕非鸜鵲之馭,鸜鵲集而乘之。何也?以其無異心故。 昔趙州訪一菴主,值出生飯①。州云:『鵶子見人為甚飛去?』主网然。 遂躡前語問州。州對曰:『為我有殺心在。』 古人與蛇虎為伍者,善達此理也。
Thumbnail
2022-08-07
0
《禪林寶訓》卷三 184 菩薩法樂2016.10.3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震和尚,初却曹山①之命。郡守移文勉之。 山堂辭之曰:「若使飯粱囓肥作貪名之衲子, 不若草衣木食,為隱山之野人。」 《清泉才菴主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和尚不接受曹山之請為住持,本郡太守寫信極力勸勉他出來度世, 良因贊曰: 何為菩薩法樂?
Thumbnail
2022-08-05
6
《禪林寶訓》卷三 183 是非2016.9.30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山堂①曰: 「天下之事,是非未明,不得不慎; 是非既明,以理決之。 惟道所在,斷之勿疑。 如此則姦佞不能惑,強辯不能移矣。」 《清泉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對山堂道震禪師說: 是非剖斷分明後,更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去解決。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22-08-04
5
《禪林寶訓》卷三 182 住持2016.9.29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住持無他,要在戒謹其偏聽自專之弊, 不主乎先入之言,則小人諂佞迎合之讒,不可得而惑矣。 蓋眾人之情不一,至公之論難見。 須是察其利病,審其可否,然後行之可也。」 《疎山實錄》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良因贊曰: 怎麼作對大家好,就怎麼作。
Thumbnail
2022-08-03
6
《禪林寶訓》卷三 181 根器2016.9.2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空首座①曰: 「自有叢林已來,得人之盛,無如石頭馬祖,雪峯②雲門③。 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四方英俊衲子, 隨其器度深淺,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 抑縱在其顧盻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 《廣錄》 【注釋】
Thumbnail
2022-08-03
3
《禪林寶訓》卷三 179 心術不正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Thumbnail
2022-08-02
6
《禪林寶訓》卷三 180 無私的精神2016.9.27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謂如和尚①曰: 「先師晦堂言,稠人廣眾中,賢不肖接踵。 以化門廣大,不容親疎於其間也。 惟在少加精選,苟才德合人望者,不可以己之所怒而疎之。 苟見識庸常,眾人所惡者,亦不可以己之所愛而親之。 如此,則賢者自進,不肖者自退,叢林安矣。 則賢者緘默,不肖者競進。
Thumbnail
2022-08-01
5
《禪林寶訓》卷三 178 人情2016.8.18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住持無他,要在審察人情,周知上下。 夫人情審則中外和,上下通則百事理。此住持所以安也。 人情不能審察,下情不能上通。 上下乖戾①,百事矛盾,此住持所以廢也。 其或主者,自恃聰明之資,好執偏見,不通物情, 舍僉議②而重己權,廢公論而行私惠。 【注釋】
Thumbnail
2022-07-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