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三 184 菩薩法樂

《禪林寶訓》卷三 184 菩薩法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6.10.3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山堂震和尚,初却曹山①之命。郡守移文勉之。

山堂辭之曰:「若使飯粱囓肥作貪名之衲子,

不若草衣木食,為隱山之野人。」

《清泉才菴主記聞》

【注釋】

①曹山:位於江西宜黃縣北約二十公里處。舊稱吉水荷玉山梅山末,本寂禪師住錫此山。本寂受法於洞山良價禪師,蔚成曹洞宗,以仰慕六祖慧能之德,遂以六祖所居之曹溪而改山名為曹山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和尚不接受曹山之請為住持,本郡太守寫信極力勸勉他出來度世,

山堂禪師仍推辭說:「如果是為著追求個人享受,做一名貪圖功名利祿的和尚,倒不如潔身自好,以茅草為衣,以樹木野果為食,做一個隱居深山的野人,豈不痛快!」

raw-image

良因贊曰:

要做隱山之野人,固然要安忍於生活之艱辛,更要有法樂。

否則縱然隱匿深山,仍向外馳逐,終非解脫之因。

何為菩薩法樂?

如《維摩詰經》所說:

「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

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

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

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

樂廣菩提心;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

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樂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三脫門,不樂非時;

樂近同學,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樂將護惡知識,樂近善知識;

樂心喜清淨;樂修無量道品之法。」

不論結廬在人境,或隱匿於山中,願皆得菩薩法樂!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