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觀察

含有「自我觀察」共 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們都在路上。 有人走得急,有人走得遠,有人走得小心翼翼。 而我,只想以「行遊者」的姿態,帶著風與海的記憶,走一趟屬於自己的旅程。 「行遊者」這個稱呼,源於我的童年。那時我是一名帆船選手,日日與海為伴。隨著浪潮與風的磨鍊,一種獨特的內在特質逐漸在我心底生根:我成了海上的流浪者,也是旅途中的行
5/5有啟發性的手記,非常不可思議!
那年的農曆七月最後一天,我在辦公室門口遇見了一位「不請自來」的靈界訪客。 他沒說話,只是靜靜站在我面前半小時, 像是在對我說 —「妳假裝沒看到,但我知道妳看得到。」
Thumbnail
有人問我:「你有夢見誰回來過嗎?」 那種醒來後還留著氣味、語氣、手勢的夢。 我想起了今天中午的午睡,那一場讓我有點不想醒來的夢。
Thumbnail
這週發生了一件小插曲,我在一則關於公共議題的貼文下方留言,本想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經驗,卻沒想到因為語氣不夠明確,造成了誤解,也被一位網友直接批評與指責。
Thumbnail
最近的日子總是心煩意亂,卻說不清到底在煩什麼。寫不出字、情緒起伏不定,就連看自己都覺得煩。這篇文章是一次對情緒的觀察與梳理,試著理解那些沒有名字的感受,並慢慢把心收回來,回到生活裡。
Thumbnail
我做了很多工作,不是為了成功,而是想找到能好好活著的方式。這是一篇關於逃跑、選擇、懷疑與繼續嘗試的實驗筆記。
Thumbnail
有些人是在某個特別的年紀才發現自己不是故事主角。 而我,是在幼稚園角落邊吸鼻涕邊發現的。 那個瞬間改變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從想站在舞台上,到想偷偷寫劇本。
Thumbnail
從資本語氣、教育語氣到療癒語氣,本篇文章剖析了當代語言中隱藏的「語氣錯位」現象— 那些看似溫柔的語句,為何總讓人點頭,卻也加深了對自我價值的懷疑。 這不是批評創作者,而是一次語氣的深度觀察: 語言可以是陪伴,也可能是包裹起來的要求。 重新學會用自己的語氣存在,也許是我們最難但最必要的修復練習。
你像個永遠不發燒的機器, 在靜靜燒壞裡層,而外觀毫無異常。 一旦垮了,沒人知道怎麼修, 所以寧可維持著殘缺但穩定的操作介面。
Thumbnail
一場夢裡,她來了,也離開了。 我醒來,發現失落還在體內抽筋。 分手滿一個月,我累得無法感傷,只能繼續書寫。 這不是療傷,是在霧裡確認自己還活著。 這是第二片葉。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