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成癮

含有「食物成癮」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明明不餓,卻總在壓力、低潮時,尋求食物的慰藉?解析大腦與飲食的關聯,探索壓力、焦慮、悲傷等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飲食選擇。深入淺出地介紹心理營養學,以及社會文化因素如何塑造我們的飲食習慣。透過練習,學習覺察情緒、正念飲食,重新找回與食物的健康平衡,不再讓情緒成為餐桌上的主導,讓飲食回歸滋養身心的本質。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3/16
無意冒犯 也無意掀戰端 純屬個人偏見 直到現在 當下 我仍然信仰:好吃的不健康 健康的不好吃。(早餐才吃了四個半生熟的自煎荷包蛋)君不見那些健康飲食像極了“吃草” 我是個死胖子(起碼老婆生氣時是我的專屬名號)曾經試圖抓住青春的尾巴 藉節食式的減肥餐“X寶芙”奢想像彭于晏般有腹肌馬甲線啥的 才體會了“挨餓‘’是多麼可憐和痛苦的事(儘管非常科學也被證實有效 但被”饞‘’字’’給推翻了)。 飲食是維持生命的唯一方法 首先有沒吃的是頭號難題也是饑荒的肇因 能不能吃飽又是一個課題 再來是有能力選擇吃什麼好吃的或不吃什麼難吃的 再來是進階的營養學要顧及生理必需維生素 礦物質微量元素……讓身體健全運作 然後是養生的範疇 吃什麼能延壽 不吃什麼能祛病…… 我的養生技法其實很草根的 無非吃得下 睡得著 笑得出來。知道人生必有終點 所以很想活在當下(也是頂客族)雖不致及時行樂但絕不再為難自己和老伴 坊間都主張老人應該飲食清淡是錯誤的觀念 正因吸收不易 更有必要充足供應蛋白質和鈣質 而吃肉啃排骨(植物蛋白質也行 但缺美味)是好方法 巧克力和甜點慰藉人心是普世皆知的妙招 而壓力山大時 美食是很好的救贖這也眾所周知 而維持體態和解壓間的拔河 必須到自己抉擇了才算數 起碼心安多了!
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加工食品和超加工食品,方便又美味,但也隱藏著健康風險。加工食品經過簡單處理,而超加工食品則是含更多人造添加劑,兩者的差異影響健康。食品讓人上癮,主要因為大腦多巴胺的刺激而形成依賴感。長期食用超加工食品會增加肥胖、高血壓、慢性發炎等風險。
Thumbnail
讓無菌實驗鼠吃下其他老鼠的大便,可以讓實驗鼠出現跟大便主人類似的性格----更畏縮或更能探索四方。有趣的是,有些細菌可以讓老鼠的游泳能力變好。知名的弓漿蟲則會讓老鼠變得不怕貓的氣味,甚至因為貓尿挑起性慾,這讓受感染的老鼠較容易被貓吞食,協助弓漿蟲的散播。
Thumbnail
抗生素會減少腸道細菌的多樣性,有時要一個月才會恢復。如果頻繁使用抗生素,影響會更大。美國研究顯示,兒童時使用抗生素,會增加肥胖機率。丹麥研究則認為,六個月大之前使用抗生素,會大大增加七歲時的肥胖機率。
Thumbnail
要如何察覺自己的食物成癮?正常體重的人不容易注意到這問題。一般來說,就是吃飽了還繼續吃、不餓也找東西吃、不需要吃了還想吃、理智上知道不該繼續吃但控制不住。不正常的吃法,可能會導致肥胖、有害健康、營養不均衡、花掉太多錢造成經濟壓力、用掉太多時間影響工作、唸書或生活品質,但當事人還是忍不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