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成癮(三):腸道細菌想要控制我們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們肚子裡的腸道細菌,總數是一個人所有細胞數的10倍。如果計算所有基因數,則是150倍。腸道細菌跟我們的關係是什麼?是我們利用細菌,還是細菌利用我們?

答案是「互相利用」。腸道細菌保護我們不受外來細菌入侵,調控、增強我們的免疫功能。人類則要提供腸道細菌需要的養份,供牠們吃喝。有腸子的生物與細菌共同演化。

raw-image

人類吃抗生素,就可以殺掉一堆腸道細菌,看起來人類佔上風。不過,當腸道細菌的多樣性降低時,對人類健康就可能會帶來許多危害。理由很簡單:當腸道細菌由某一菌種明顯佔上風時,這菌種對宿主的操控能力就會增強----例如,有可能間接控制人類狂吃細菌喜歡的營養份,導致發胖。維持腸道細菌的多樣性,讓細菌之間花點力氣彼此競爭、減少對宿主的操控,對人類比較有利。

有些細菌喜歡碳水化合物,有些細菌喜歡纖維素,有些則喜歡脂肪。日本人腸道裡有細菌喜歡海藻。喜歡巧克力與不喜歡巧克力的人,即使都吃一樣的食物,尿液裡的細菌代謝物還是會不一樣,這暗示細菌可能會影響個人喜好。許多證據顯示,有些細菌有能力影響宿主心情----有一種方法是,當必須營養素匱乏時,細菌就放出毒素,破壞腸璧上皮細胞,讓某些細菌產生的蛋白質可以強化宿主的痛覺,同時讓心情更糟糕。心情不好,就多吃一點吧!

有趣的是,引起嬰兒嚎啕大哭的腸絞痛可能跟腸道細菌有關,而嬰兒的哭聲常引起父母注意,增加餵食,細菌因此得到養分,結果是有些嬰兒因此變胖。

如果讓無菌實驗鼠吃下其他老鼠的大便,通常可以讓實驗鼠出現跟大便主人類似的性格----更畏縮或更能探索四方。有趣的是,有些細菌可以讓老鼠的游泳能力變好。知名的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則會讓老鼠變得不怕貓的氣味,甚至因為貓尿挑起性慾,這讓受感染的老鼠較容易被貓吞食,協助弓漿蟲的散播。有些對宿主的操控是透過迷走神經(vagus nerve),如果切斷迷走神經就能終止操控。

迷走神經把有一億神經元的腸道神經系統跟中樞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腸道細菌如果劫持(hijacking)迷走神經,就能夠操控宿主。迷走神經可調控飲食與體重,截斷迷走神經會讓體重大幅下降。細菌可釋放出人類的神經傳導物質來影響迷走神經。事實上,人類超過一半以上的多巴胺(dopamine)跟血清素(serotonin)存在腸道,某些腸道細菌生活環境裡的多巴胺濃度是人類血液的10-100倍濃度。腸道細菌還能分泌其他產生飢餓感、促進覓食行為的荷爾蒙。

所以,人類是萬物之靈嗎?或者說,統治地球的,其實是人類與他們肚子裡的細菌吧。

本文資料來源:

  1. Is eating behavior manipulated by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Evolutionary pressur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2.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Microbiota on Food Compulsion

◎按讚、分享都是鼓勵!也可訂閱「陳豐偉編譯社」,鼓勵陳豐偉寫作寫到七十歲!《你的訂閱,是我的多巴胺:讓台灣人進入「人類心智與大腦功能」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605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我們習慣在生病時服藥止痛、退燒、消炎,卻很少有人注意,這些日常藥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最近一項發表於《Brain and Behavior》的大型研究指出,某些廣泛使用的藥物,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存在微妙的關聯。研究團隊提出「認知足跡」(cognitive footprint)這個全
Thumbnail
2025/04/25
我們習慣在生病時服藥止痛、退燒、消炎,卻很少有人注意,這些日常藥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最近一項發表於《Brain and Behavior》的大型研究指出,某些廣泛使用的藥物,與大腦認知功能之間存在微妙的關聯。研究團隊提出「認知足跡」(cognitive footprint)這個全
Thumbnail
2025/04/22
不吃藥來改善睡眠的方法,可以搜尋「睡眠衛生」,就可以找到許多方法來嘗試。 不過,有些方法是「知易行難」,大家都知道,但不見得做得到,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失眠的人。
Thumbnail
2025/04/22
不吃藥來改善睡眠的方法,可以搜尋「睡眠衛生」,就可以找到許多方法來嘗試。 不過,有些方法是「知易行難」,大家都知道,但不見得做得到,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失眠的人。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有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人們是否有可能在不運動的情況下維持健康? 如果沒有很正式的運動習慣,如每星期都去健身房、或在戶外慢跑50分鐘,但又想稍稍「動一動」,改善未來身體健康、強化心血管功能......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有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人們是否有可能在不運動的情況下維持健康? 如果沒有很正式的運動習慣,如每星期都去健身房、或在戶外慢跑50分鐘,但又想稍稍「動一動」,改善未來身體健康、強化心血管功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一直打嗝的腸道 「我這地方所有的蠕動都特別慢,所以油膩的東西對我來說特別難消化」、「因為我常有微生物不平衡的問題,需要依靠免疫系統來幫忙,但是免疫系統好像小朋友ㄧ樣,動作行動都不太專業做不了事,導致我每次都很慢才能好」、「後來腎臟很不高興,說必須要有個誰來幫忙,肝膽就說那他們來,就變成他們在
Thumbnail
★一直打嗝的腸道 「我這地方所有的蠕動都特別慢,所以油膩的東西對我來說特別難消化」、「因為我常有微生物不平衡的問題,需要依靠免疫系統來幫忙,但是免疫系統好像小朋友ㄧ樣,動作行動都不太專業做不了事,導致我每次都很慢才能好」、「後來腎臟很不高興,說必須要有個誰來幫忙,肝膽就說那他們來,就變成他們在
Thumbnail
你,從來不只是你, 而是你,加上一大群微生物。 一本讓祖克柏放床頭、比爾.蓋茲撰文推薦 大開你我眼界的微生物解謎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年度百大注目好書 ●一推出旋即與《自私的基因》共列科普經典 ●《經濟學人》、《史密森尼》雜誌、《科學大眾》、《科學》期刊、《衛報》、《泰晤士報》等二十餘家國際
Thumbnail
你,從來不只是你, 而是你,加上一大群微生物。 一本讓祖克柏放床頭、比爾.蓋茲撰文推薦 大開你我眼界的微生物解謎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年度百大注目好書 ●一推出旋即與《自私的基因》共列科普經典 ●《經濟學人》、《史密森尼》雜誌、《科學大眾》、《科學》期刊、《衛報》、《泰晤士報》等二十餘家國際
Thumbnail
我們一直以為我們周圍的蟲蟲,微生物、細菌,是可怕的,有害的,想把牠們完全消滅,我們到處殺菌,消毒,可是事實上,人類一直與許多微生物互助共生,一起演化成長,就像腸道裡數不盡的細菌一樣。有些專家還懷疑許多新興的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以及過敏症等等,也許是來自於人類的免疫系統在發展過程中,我們沒有「感染到」一
Thumbnail
我們一直以為我們周圍的蟲蟲,微生物、細菌,是可怕的,有害的,想把牠們完全消滅,我們到處殺菌,消毒,可是事實上,人類一直與許多微生物互助共生,一起演化成長,就像腸道裡數不盡的細菌一樣。有些專家還懷疑許多新興的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以及過敏症等等,也許是來自於人類的免疫系統在發展過程中,我們沒有「感染到」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在專題討論課上聽到一個相當有趣的演講,主題在說「會吃肉的真菌」。食蟲植物諸如捕蠅草、毛氈苔等,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為了在貧瘠的環境中補充所需養分,這些生物雖然不會動,卻會設下致命陷阱誘捕昆蟲,而包含香菇、金針菇、秀珍菇這些好吃食材的真菌家族,竟也存在這種狠角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在專題討論課上聽到一個相當有趣的演講,主題在說「會吃肉的真菌」。食蟲植物諸如捕蠅草、毛氈苔等,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為了在貧瘠的環境中補充所需養分,這些生物雖然不會動,卻會設下致命陷阱誘捕昆蟲,而包含香菇、金針菇、秀珍菇這些好吃食材的真菌家族,竟也存在這種狠角色?
Thumbnail
讓無菌實驗鼠吃下其他老鼠的大便,可以讓實驗鼠出現跟大便主人類似的性格----更畏縮或更能探索四方。有趣的是,有些細菌可以讓老鼠的游泳能力變好。知名的弓漿蟲則會讓老鼠變得不怕貓的氣味,甚至因為貓尿挑起性慾,這讓受感染的老鼠較容易被貓吞食,協助弓漿蟲的散播。
Thumbnail
讓無菌實驗鼠吃下其他老鼠的大便,可以讓實驗鼠出現跟大便主人類似的性格----更畏縮或更能探索四方。有趣的是,有些細菌可以讓老鼠的游泳能力變好。知名的弓漿蟲則會讓老鼠變得不怕貓的氣味,甚至因為貓尿挑起性慾,這讓受感染的老鼠較容易被貓吞食,協助弓漿蟲的散播。
Thumbnail
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畫完成了人類20000~25000個基因的定序工作,而較鮮為人知的是,由美國微生物學家戈登(Jeffrey Gordon)主持的人類腸道微生物組計畫,緊跟著在2005年如火如荼地進行。 計畫的目標是:探索人體內微生物生態系的各種特徵,以及對人體的具體影響。
Thumbnail
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畫完成了人類20000~25000個基因的定序工作,而較鮮為人知的是,由美國微生物學家戈登(Jeffrey Gordon)主持的人類腸道微生物組計畫,緊跟著在2005年如火如荼地進行。 計畫的目標是:探索人體內微生物生態系的各種特徵,以及對人體的具體影響。
Thumbnail
六月份,國際期刊發表了,細菌可以分泌類神經前導物質,這個前導物質,被缐蟲吸收,又分解成了,真的腦神經物質,結合腦袋神經。 結果發現,原本線蟲覺得很臭,不想吃的東西,開始喜歡吃了,而這些東西剛好,也是細菌喜歡的豐富含物在裡頭。 這樣子,細菌改變了缐蟲原本腦袋的選擇。產生了,雙贏角色(win win
Thumbnail
六月份,國際期刊發表了,細菌可以分泌類神經前導物質,這個前導物質,被缐蟲吸收,又分解成了,真的腦神經物質,結合腦袋神經。 結果發現,原本線蟲覺得很臭,不想吃的東西,開始喜歡吃了,而這些東西剛好,也是細菌喜歡的豐富含物在裡頭。 這樣子,細菌改變了缐蟲原本腦袋的選擇。產生了,雙贏角色(win win
Thumbnail
在微生物之間,人類應該如何求生?好菌和壞菌之間、一消一長,形成免疫系統的失調。認識壞菌的集中點,開發好菌的接觸點,才是人類與微生物和平相處的長久之策。
Thumbnail
在微生物之間,人類應該如何求生?好菌和壞菌之間、一消一長,形成免疫系統的失調。認識壞菌的集中點,開發好菌的接觸點,才是人類與微生物和平相處的長久之策。
Thumbnail
Anne E. Maczulak,2008,商周出版,蔡承志譯。 推薦給:想知這件事的人 因為書名吸引我,而且五秒鐘守則也很吸引我,看完才知道原來是國外的厘語深入說明而已! XD 就是一本微生物學嘛,但是內容介紹得很廣,而看完之後,更勤洗手了…因為到處都是糞生菌! XD 佳句摘錄
Thumbnail
Anne E. Maczulak,2008,商周出版,蔡承志譯。 推薦給:想知這件事的人 因為書名吸引我,而且五秒鐘守則也很吸引我,看完才知道原來是國外的厘語深入說明而已! XD 就是一本微生物學嘛,但是內容介紹得很廣,而看完之後,更勤洗手了…因為到處都是糞生菌! XD 佳句摘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