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lock Chen

Sherlock Chen

1 位追蹤者
1會員
31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由新到舊
心定和尚佛學講座--修行禪定的理論與方法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2024-06-30
1
人類的適應力很強大_禪七開示節錄9v1_方丈開仁長老1.禪七對初學者來說,前面兩三天是度秒如年的,會比較辛苦的。這個是很正常的,我們不要畏怯。因為我們有情──特別是人類,他的適應性很強大。適應之後,他就會很快樂,很自在的了。 2.所以,在這個世間,我們能夠有道場、有善知識引導、有這一種佛法的訓練,都是非常好的一種善業的學習。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的。
2024-06-30
4
靜坐須知 (3)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2024-06-29
4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505 - 千經萬論在於啟發慈悲 - 第42集六波羅蜜為: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又名六度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菩提心不離開六度。 六度前面說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腳步,千經萬論,佛陀不是對我們說過,要啟發慈悲心嗎?所以生在人間,人人都要求福,我們能讓大家幸福,我們就快樂,這叫做「與樂」。
2024-06-29
0
靜坐須知 (2)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靜坐須知》一共分為四段,前行、正行、結行以及最後的輔助。 前行是說在修學靜坐之前必須要有的一個認知。不是說我們腿一盤就開始坐了,不是的,要先有認知。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很容易退心,即便沒有退,如果你修行方向是錯誤的,也很難得到利益,所以這個前行是很重要的。
2024-06-29
3
靜坐須知 (1)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靜坐須知 (1)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今天學人應常住的邀請,來跟各位一起學習靜坐須知這門課程。這裡我們是根據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的教授來加以說明。相信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都會從中得到相當大的利益。
2024-06-28
8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504 - 無量功德智慧生 - 第41集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504 - 無量功德智慧生 - 第41集
2024-06-27
3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331 - 法髓入心自耕福田 - 第17集【靜思晨語 法譬如水 - 證嚴法師講述慈悲三昧水懺】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331 - 法髓入心自耕福田 - 第17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BglKIaZRo&list=PLYfJOvcvKb2T5IjAbV0OKv_0FAtyYAUV
2024-04-14
3
一位射箭的選手想要得到好成績,必須在心態上留意三個重點一位射箭的選手想要得到好成績,必須在心態上留意三個重點: 第一,每天不斷地練習,熟能生巧。 第二,臨場沈著穩定、專注,放下得失心。 第三,平時勤加練習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刻能用得上!
2024-04-11
4
隨時隨地留意自己的身、口、意,息滅貪、瞋、癡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2024-03-29
2
《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羅雲師兄 在《大智度論》裡面,有談到許多不錯的佳句、值得省思的話。《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
2024-03-29
0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2024-03-29
0
問問法師Q&A |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放慢速度,聆聽自己的內在問問法師Q&A |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放慢速度,聆聽自己的內在 【常禮法師開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5aWmjfofEs&t=46s
2024-03-25
2
生活禪系列動畫(十) 什麼是「我」?生活禪系列動畫(十) 什麼是「我」?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6ZLI5plHBU&list=RDCMUCHplKxgirM91fcO4eA-sOpg&ind
2024-03-10
1
生活禪系列動畫(九)海水與波浪生活禪系列動畫(九)海水與波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gWH8r3PAs&t=79s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2024-03-10
0
生活襌系列動畫(八) 名與相生活襌系列動畫(八) 名與相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IZsYFjZTI
2024-03-10
0
生活禪系列動畫(七)第一順位生活禪系列動畫(七)第一順位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x2mwS0e4A&list=PLiM2OMddDTrJv50LG1gmNxz5USaQk4gvB&in
2024-03-10
0
生活禪系列動畫(六)香蕉與卡片_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符號生活禪系列動畫(六)香蕉與卡片_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符號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2t7n7UaiI&list=PLiM2OMddDTrJv50LG1gmNxz5
2024-03-10
0
生活禪系列動畫(五) 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生活禪系列動畫(五) 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 禪,是一把開啟智慧的心鑰,讓心不受外境好壞影響、不被內在煩惱起伏困擾。《生活禪》系列動畫,由禪修中心企畫製作,透過簡潔明朗的動畫故事,闡揚禪的精神,帶領緊張忙碌的現代人,體會悟道心法。 人們總會追著種種想法去抓取種種現象,導致心無法寧靜安定,影片中,提醒所有的煩惱皆來自取相,放下執著,使心不受限制,才能真正活在當下。 全新動畫,以佛法傳達身心正能量,感動呈現,歡迎點擊觀看!
2024-03-10
0
生活禪系列動畫(四) 一切都是自己生活禪系列動畫(四) 一切都是自己 由法鼓山禪修中心針對現代人身心放鬆與消解煩惱的需求,所企劃製作的《生活禪》系列動畫,2019年繼續推出續集,透過清楚簡明的動畫故事,帶領大家輕鬆契入禪法精髓。 本集「一切都是自己」單元,透過法師與民眾生活化的互動提問,將一般人常因外境而內心情緒隨之波動的現象,以禪修的觀念清楚解析;藉由生活中不斷地練習,找回能見聞覺知而又不動的「心鏡」,從而消融人我對立,認識真正的「我」。 全新動畫,活潑生動,精彩可期,歡迎點擊觀看!
2024-03-10
0
生活禪系列動畫(三) 認物為己生活禪系列動畫(三) 認物為己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6c04jh9KY&list=PLiM2OMddDTrJv50LG1gmNxz5USaQk4gvB&index
2024-03-10
0
生活禪系列動畫(二)後念碰不到前念生活禪系列動畫(二)後念碰不到前念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1lDFyTi0M&list=PLmud-A-t7hJox8uFW0xYvztWho7_iYg6k&i
2024-03-06
3
[轉動光明人生課程] 懺悔理論與實踐 釋常格法師開示[轉動光明人生課程] 懺悔理論與實踐 -六講之一 (上) 釋常格法師開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hK1gcKTZo&list=PL5UAW47GPT36foonC7KkP6KqyiqKJOORb   00:06 各位同學,我會引導大家先合掌放鬆
2024-03-06
2
發現心中有事就是「照」;不討厭它不去管它,休息心中所有的事,則是默。當你清清楚楚沒有雜念妄想而只有方法,便是正在修行默照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 -- 你的心,不要被任何的狀況所動,不要被任何現象牽著走。當發現鳥在叫、風在吹,蒼蠅、蚊子在飛舞;或感覺到肩頸痛、腰椎酸、皮膚癢;或者覺察心裡正有雜念、妄想、邪思在浮動,這些都是現象。被你發現了,便是「照」;發現了之後,隨時放捨,就是「默」。
2022-11-14
5
修行,可以很自在羅雲 修行,可以很自在 沒有捷逕可以修證佛道,唯一的道路只有「捨」。修行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煩惱。 我們先看這句話:「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苦行當遠離,如是行者可渡世。」 這句話的意思是: 「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不要令一切的眾生生煩惱。「無益苦行當遠離」,不要修無益的苦行。
2022-11-14
0
心亂的時候就趕快回到方法心亂的時候就趕快回到方法 修行過程中如何安心:在未修行以前,我們很少赤裸裸地面對自己的心理活動;修行過程之中,才會發現自己的心很亂很髒很醜很不安定很不清淨、很不寧靜。有了修行方法的人,不論是打坐念佛誦經持咒,都可發覺到自己的心不專一,這表示修行有進步。到這程度,最好不要注意心亂,只要回到方法上就好。
Thumbnail
2022-11-14
0
學佛要先從「看好自己,接納自己」開始;不要從「否定自己,追求聖人」的角度開始-四念處學佛要先從「看好自己,接納自己」開始;不要從「否定自己,追求聖人」的角度開始。做不到,硬要裝,撐不久的。接納自己現在不完美,找一個你喜歡的菩薩形象,然後好好的讓自己雕琢出來比較實際。
2022-11-14
4
羅雲 學佛很難嗎?為何要去找「名」師加持? 其實學佛的關鍵只有一個字--「捨」。 捨貪、捨瞋、捨癡…這些通通捨完之後,般若自然就出來了。 人都有清明的本性般若,這不需要求;佛陀開示的內容,只是讓大家學會怎麼恢復本性清明。所以才說「人人本具佛性,不假外求」。拿佛性是什麼?其實就是空性。
2022-11-13
3
生活禪系列動畫(一)霓虹扇生活禪系列動畫(一)霓虹扇
2022-11-13
0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二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二
2022-11-13
0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2022-11-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