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開示精選:無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只要少鬧一些無意義的情緒,便能少製造一些不必要的煩惱。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無常

無常是佛教的基本教誨,可用來調整、調適自己的心。需要了解三個方面的無常:環境的無常,身體的無常,心的無常。沒有相當修行的話,難以直接體驗到心的短暫、無常的本質。開始時藉著了解環境中的無常會容易得多,然後逐步能了解環境、身體和心的無常的本質。環境一直在改變,而你的身體隨之改變。環境變動,你的身體隨之變動。由於外在環境中沒有固定、不變的現實,身為環境一部分的你的身體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當身體隨著環境變動時,會讓你感受到環境也在變動。

身體一直在改變,因此當你體驗到身體上的不適或舒適時,那個感覺沒有固定的本質,過一陣子就會消失。肉體也會感覺到飢餓、乾渴和其他的感受,這一切也都是短暫的,也會隨著身體而改變。這一切改變都會在你的身體上造成感受,因而影響到你的心。了解這一切,讓你透過覺知自己對外在環境、內在自身的變化之感受,而在修行上有個契入點。

我們很執著於自己的肉體,珍惜它,不輕易放棄。然而,深切覺知身體變化的本質,到頭來終免不了毀壞,會幫助我們比較不執著於身體。我們能使自己擺脫身體的限制,能更擺脫身體的作用、動作和感受。

沒有一個修行的方法,很難體驗到心的無常。如果我們的念頭是長久不變的話,就不會受到遷流不息的心所困擾。當我們與自己不和時,就覺得不自在,焦躁不安。在那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個方法來安心,來覺知來來去去的念頭不在我們的掌控中,念頭起伏不定,接續不斷。

使心平靜的一個方法,就是去觀念頭的短暫本質。知道自己的念頭是自生自滅的,就不需要受到它們管控或制約。你的心會定下來,以超然的覺知來觀察念頭,情緒也會變得平穩。如果做得到的話,很快就能使心平伏。

首先,學著放鬆身體,從頭部開始,一路往下到身體其他部位。一旦安定下來,只要知道身體坐在那裡,而且維持那種單純。同時,要覺知無常—環境的無常身體的無常,最重要的是,心的微妙的無常。

本文摘自「無法之法」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OL0001/192015/we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lock Chen的沙龍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Sherlock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8
阿難尊者當年問:「佛入涅槃後,我們如何使道業增進,得到解脫?」佛就講:「以戒為師;以四念處為住。」
2024/10/08
阿難尊者當年問:「佛入涅槃後,我們如何使道業增進,得到解脫?」佛就講:「以戒為師;以四念處為住。」
2024/10/02
緣生性空,又可用四句話來解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2024/10/02
緣生性空,又可用四句話來解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2024/08/25
由於這個身體,使得眾生費盡心思,勞心勞力,擔憂、恐懼,三界中的眾生互相侵害、殘殺掠奪,我執繫縛,不斷地生死輪迴,都是因為有這個身的緣故。若想出離世間苦,應當尋求涅槃寂滅,收攝身心,守護正念,恬靜淡泊,無分別想,如此可以證得涅槃,這才是最大的快樂。」
2024/08/25
由於這個身體,使得眾生費盡心思,勞心勞力,擔憂、恐懼,三界中的眾生互相侵害、殘殺掠奪,我執繫縛,不斷地生死輪迴,都是因為有這個身的緣故。若想出離世間苦,應當尋求涅槃寂滅,收攝身心,守護正念,恬靜淡泊,無分別想,如此可以證得涅槃,這才是最大的快樂。」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50510 < 禪定前行2 -六字訣呼吸法 > 現場 & 線上課程 禪定,是一門「身」與「心」「等持」的狀態。 等持是什麼? 天平的「兩端」,不重、不輕,剛剛好的平衡。 有關「心」的部分,在今年三月的「本尊指引」,可以算是講完了。 先把「身體」調整好,
Thumbnail
20250510 < 禪定前行2 -六字訣呼吸法 > 現場 & 線上課程 禪定,是一門「身」與「心」「等持」的狀態。 等持是什麼? 天平的「兩端」,不重、不輕,剛剛好的平衡。 有關「心」的部分,在今年三月的「本尊指引」,可以算是講完了。 先把「身體」調整好,
Thumbnail
禪或是冥想因它對於大腦的放鬆有很大的幫助,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關注,許多佛教團體甚至也常常以禪坐放鬆作為弘化的課程,期待讓大家能一起體驗禪坐的美好。
Thumbnail
禪或是冥想因它對於大腦的放鬆有很大的幫助,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關注,許多佛教團體甚至也常常以禪坐放鬆作為弘化的課程,期待讓大家能一起體驗禪坐的美好。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在一切的姿勢中修行。 行、住、坐、臥…… 你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到瞋怒,對不對?你在走的時候、坐的時候、臥的時候,都可以生氣;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欲望。因此,我們的修行必須擴大到所有的姿勢──行、住、坐和臥,而且必須定期地做。別光做表面功夫,真實地去做! 良因曰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在一切的姿勢中修行。 行、住、坐、臥…… 你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到瞋怒,對不對?你在走的時候、坐的時候、臥的時候,都可以生氣;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欲望。因此,我們的修行必須擴大到所有的姿勢──行、住、坐和臥,而且必須定期地做。別光做表面功夫,真實地去做! 良因曰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如此這般地修行,直到心變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止。所謂「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將不再混亂而能夠輕鬆自在,它將會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繼續不斷地專注在呼吸上。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如此這般地修行,直到心變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止。所謂「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將不再混亂而能夠輕鬆自在,它將會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繼續不斷地專注在呼吸上。 良因曰:
Thumbnail
►先盤腿靜坐。把右腿盤放在左腿上,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右手食指牴觸左手拇指尖,舒舒服服地擺放在內足踝上。輕輕閉上眼睛,眼睛微張,好像快要睡著一樣,眼皮不要緊閉,眼珠不要用力。
Thumbnail
►先盤腿靜坐。把右腿盤放在左腿上,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右手食指牴觸左手拇指尖,舒舒服服地擺放在內足踝上。輕輕閉上眼睛,眼睛微張,好像快要睡著一樣,眼皮不要緊閉,眼珠不要用力。
Thumbnail
*回到身體 對於我輩這類頭腦派只思考想歸納愛邏輯的人來說,回到身體很重要。 善山師父上佛法禪課的方式很有意思。每次講完「知識」的課,就會伴隨著類心靈課程的練習,透過對話,讓我們產生感覺氛圍,但最後總還會下一個指令:做出對話後情緒覺受的身體姿勢或動作。
Thumbnail
*回到身體 對於我輩這類頭腦派只思考想歸納愛邏輯的人來說,回到身體很重要。 善山師父上佛法禪課的方式很有意思。每次講完「知識」的課,就會伴隨著類心靈課程的練習,透過對話,讓我們產生感覺氛圍,但最後總還會下一個指令:做出對話後情緒覺受的身體姿勢或動作。
Thumbnail
禪修的目的是讓心可以經歷三個階段 1. 把散漫混亂的心收攝為一個只有寥寥思緒的心 2. 進一把這個相對單純的心轉化為高度統一和專一的心 3. 再從統一心轉化為無心
Thumbnail
禪修的目的是讓心可以經歷三個階段 1. 把散漫混亂的心收攝為一個只有寥寥思緒的心 2. 進一把這個相對單純的心轉化為高度統一和專一的心 3. 再從統一心轉化為無心
Thumbnail
禪修重在體驗:中國人所謂的打坐,英文的名稱,就是冥想的意思。
Thumbnail
禪修重在體驗:中國人所謂的打坐,英文的名稱,就是冥想的意思。
Thumbnail
禪修靜坐就只是單純地觀察自己的心,讓自我的心這顆心,能夠安靜下來,毋須使用任何外在的語言去控制它或暗示它。 正確的禪修靜坐能幫助我們在混亂的日常生活中,仍能保持心情愉悅,身體輕安快樂,並且能夠更加深入瞭解自己。
Thumbnail
禪修靜坐就只是單純地觀察自己的心,讓自我的心這顆心,能夠安靜下來,毋須使用任何外在的語言去控制它或暗示它。 正確的禪修靜坐能幫助我們在混亂的日常生活中,仍能保持心情愉悅,身體輕安快樂,並且能夠更加深入瞭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