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606 - 怨親平等無分別 - 第64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606 - 怨親平等無分別 - 第64集

常樂我淨

薩婆若果

淨佛國土

成就眾生

於身命財無所吝惜

「常樂我淨、薩婆若果」,面對著芸芸眾生皆得自在,不會受眾生種種不清淨的欲念而染污,我們還能走入人群中去拔苦眾生,這必定要有佛的一切種智。

「薩婆若果」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一切種智。若能如此,我們就能「淨佛國土」,成就一切眾生。

我們自己如果能透徹一切世間萬物,不再於人群中起心動念,我們才能與很多眾生結好緣,我們才能在眾生中結眾生緣,如此才能使一切眾生,人人心地清淨,這不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淨化人間、預約人間淨土?

我們常常都希望能夠預約人間淨土,什麼時候人間淨土才能顯現?唯有人人心地淨化!這就是清淨國土、「成就眾生」。當然發菩提心就是要「於身命財無所吝惜」!

身體健康就是我們的財源,因為我們有能力,靠著我們的能力來生活,沒有什麼困難的。除了生命財以外,還有智慧財。智慧如果具足,我們有力量可以救人,我們有智慧去幫助別人。不要有所吝惜,六度和四無量心,我們都提過了,所以這就是發菩提心!佛陀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定要具足這些條件。

第五怨親平等者

於一切眾生

起慈悲心

無彼我相

這一段的意思就是面對著眾生,我們應該要學習怨親平等,起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生命共同體的這種的心情,所以無彼我相!不可以分別是他、是我,是他的、是我的。這種彼此之間,假使有計較,那「彼我相」。「彼」就是別人,「我」就是我,這樣就容易起紛爭。

所以下面又說「何以故爾」,怎麼說呢?

何以故爾

若見怨異於親

即是分別

以分別故

起諸相著

因為我們若是看到,那個「怨」(恨的人),有了怨就生起分別,怨和親絕對不同,我們如果沒有平等心,這個是我所深愛的,這個我不愛。愛和不愛都有分別,這種起了分別心,如此「起諸相著」,這樣執著的相就出來了。我們人如果起了執著相,就很麻煩了。

相著因緣 生諸煩惱

煩惱因緣 造諸惡業

惡業因緣 故得苦果

說起來好像大家都覺得很容易,一連串實在很容易,其實做起來就不容易。在這裡,要如何做到怨親平等呢?我們第一要對男人,統統當作是我們的父親。對女人年紀大的,當作像是我們的母親;年紀和我們相仿的,把她當作像是我們的姊妹。以這種兄弟姊妹、父母的心情來對待,這樣還有什麼親和怨的差別呢?這就沒有什麼親和怨的差別了。

我們在這中間也要起三種心,一種就是「平等心」。剛才說過了,沒有怨親,就是叫做平等心。

第二我們要有「孝順心」,我們還記得《父母恩重難報經》,佛陀看到那一堆白骨頭,他就地膜拜,阿難問因由?佛陀回答:「這堆的白骨頭,堆積如山,你可知道,這堆白骨,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以佛法來說,生命是一期的壽命,捨此投彼,生生不息,不斷再來人間受生。想想看,那堆白骨堆積如山,他們再投生時,我們可以保證他們不是我們的父母嗎?我們應該把他們都當成,他們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

對那一堆白骨,佛陀都可以就地禮拜,何況我們現在,我們所面對的人人,我們也可以將之當作,說不定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說不定也是我們未來的父母,現在要好好結好親子緣,這都是應該的。所以我們要用孝順心。

還有一種,第三種叫做「慈悲心」。慈悲心是佛陀對我們最大的期待,也是最懇切的教育,所以我們必定要以這種心態來對待一切的眾生,如果這樣,我們才能夠怨親平等,這樣才能消除我們彼此之間的分別執著。

平等心、孝順心、慈悲心

三心具足就能做到

怨親平等、無分別心

我們如果不分別,我們對世事物質,我們也能看得開。世事物質我們若能看得開,就沒有什麼煩惱了。這在慈濟的菩薩行中,我們慈濟人,人間菩薩,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在在都可以作為我們的模範。

在五股工業區,有一場大火,有一間是做出口的玩具工廠,時間剛好是工廠一天工作的結束,主人和太太兩個人,就相約出去了。他們去哪裡呢?原來這對夫妻,是慈濟的菩薩伴侶,林清合居士他們夫妻。他們出去做什麼呢?他們要去收功德費,已經離開了工廠。在工廠裡面還有一對父母、還有弟弟,還有三、四個工人。

他們兩個已經出門了,聽到新聞報導,外面在說五股這間工廠火災,兩夫妻趕快回來。回來已經有很多消防車,有三十八輛在周圍滅火,已經是面目全非。回來只有問:「人都平安嗎?」

「平安!」

「感恩、感恩!」

他一點都不慌張,就是很穩定,只要人平安,都是一直說感恩。大家看到他怎麼那麼鎮定,只是聲聲句句說感恩?

他事後就說:「第一,感恩大家都平安!第二應該要感恩,感恩消防隊員火裡來、火裡去。看他們在滅火,那麼辛苦,那麼危險,所以應該要感恩。第三要感恩慈濟人,當火在燒的時候,大家聽到,附近的慈濟人都來了,在那裡安撫,讓大家不要怕,讓大家能夠穩定這念心,所以感恩這些慈濟菩薩伴侶,大家來陪伴,真的要感恩。再來第四要感恩員工,員工大家都表達出來,要再重新打拚,要協力復建這個工廠,所以他應該要感恩!再來要感恩有這場大火,幸好沒有波及別人的工廠,所以讓大家都很平安,所燒毀的,所燒的,只燒到自己的,所以感恩!」

這樣一連串的感恩,浮上他的心頭,所以他可以很鎮定。

更不可思議的,他說因為他的幕後委員,才剛拿了十幾萬,有現金、有支票,以及簿子拿來交給他,他同樣把東西放著,還有他自己本身的委員證,還有他的榮譽董事證,好像有十幾張。他說,榮譽董事證都燒掉了,他說:「這沒有關係,我會重新補上燒掉的這些東西。」最令他感動的就是,那十幾萬的現金、支票,和那本簿子安然無恙。只被火燒到邊邊。他說:「那些被火燒到邊邊的,還可以拿到銀行換。」那些東西都平安,他覺得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所以他說,他應該要繼續做,要補上!

所以這就是我們慈濟人,看得開沒有執著,他只是滿心的感恩,因為他說:「世間的財物是五家共有。」

世間財物為

天災、人禍、貪官

盜匪、不肖子孫

五家共有強求不得

師父常說財產為五家共有,何必執著那麼多?所以在這場大火災難中,他想到五家共有,他想到不要去想失去了多少?只要想我還擁有多少?這種的心態實在是非常難得?如果問他:「你未來有什麼心願?」

他就說:「要加強慈濟的志業。」他期待他的員工,在工廠在復建起來之後,人人因為這一場大火,可以更透徹瞭解人生的無常。他感恩這些員工,能和他同甘共苦,所以他很期待這些員工,能慧命增長。他希望做慈濟的那分喜悅、快樂,人人都可以感受。你看,這是不是菩薩心呢?

菩薩的心怨親平等。自己本身可以體會到,在慈濟菩薩道中,有這麼多的感受,第一想到五家共有,因為財務是五家共有的。又想到不要去想失去多少,只要想我還有多少,這樣就好了。世間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們感恩的,這不就是人間的福報呢?所以福報還是滿滿的。

甚至這種不可思議的應驗,幕後委員向無數的會員,那分愛心凝聚起來的錢,竟然在他的東西裡面不會和他共業。所以這一回的火災,不但沒有打擊到他,反而讓他堅定道心。

看,這不就是我們執著於有和無,這個觀念己經跳脫出來!面對人間的現實,不要去想人間的障礙。尤其是對人人,沒有怨親的分別,自然就沒有煩惱的因緣,所以事事提起感恩。

這就是我們平時學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我們化得開、做得到,這就是真功夫。

所以,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在這裡,學在應用,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B1X6IzuA0&list=PLYfJOvcvKb2T5IjAbV0OKv_0FAtyYAUVc&index=6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lock Chen的沙龍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Sherlock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4
人之初、性本善,大家都有這個本性清淨、與佛平等的佛性,但是為甚麼這麼多人會犯錯呢?那就是因為習氣,我們都被後天的習氣所薰染。我們的心地本來一片空,就是因為我們和外面的境界,不斷會合,我們的自性不守,就會慢慢變成習性。所以罪本無自性。
2024/11/04
人之初、性本善,大家都有這個本性清淨、與佛平等的佛性,但是為甚麼這麼多人會犯錯呢?那就是因為習氣,我們都被後天的習氣所薰染。我們的心地本來一片空,就是因為我們和外面的境界,不斷會合,我們的自性不守,就會慢慢變成習性。所以罪本無自性。
2024/10/23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要精進,也要捍勞忍苦。娑婆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堪忍的世界,這種堪忍的世界,我們如果不堪忍耐,做人都難了。何況要做佛?所以我們必定要練就堪忍!要能堪得忍耐,這就叫做「捍勞忍苦」。
2024/10/23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要精進,也要捍勞忍苦。娑婆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堪忍的世界,這種堪忍的世界,我們如果不堪忍耐,做人都難了。何況要做佛?所以我們必定要練就堪忍!要能堪得忍耐,這就叫做「捍勞忍苦」。
2024/10/10
順的增上緣,我們要堅定我們的意志,不要在順境中迷失了。逆的增上緣,我們也同樣要堅持,時時提高警覺。
2024/10/10
順的增上緣,我們要堅定我們的意志,不要在順境中迷失了。逆的增上緣,我們也同樣要堅持,時時提高警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心經》是佛教經典,核心主題為「般若」智慧,指出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提醒人們放下執著以獲得內心的解脫與平靜。適合佛學初學者及尋求內心安寧的人,文章中提供深入的翻譯和分析,幫助理解無常與慈悲心的重要性。透過具體的實踐建議,讀者可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每一刻,培養同理心與感恩之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心經》是佛教經典,核心主題為「般若」智慧,指出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提醒人們放下執著以獲得內心的解脫與平靜。適合佛學初學者及尋求內心安寧的人,文章中提供深入的翻譯和分析,幫助理解無常與慈悲心的重要性。透過具體的實踐建議,讀者可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每一刻,培養同理心與感恩之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等我們修行到能夠看空一切,連所謂善法,也能一併放下。到那時候,我們就真正解脫了!
Thumbnail
等我們修行到能夠看空一切,連所謂善法,也能一併放下。到那時候,我們就真正解脫了!
Thumbnail
如果可以放下這些成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們才會活得清淨自在一些。
Thumbnail
如果可以放下這些成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們才會活得清淨自在一些。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Thumbnail
《 恭賀新喜!新春愉快!》 祝褔您2023兔年: 新的1年開始,祝好事接2連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顏6色,7彩繽紛,經常8大財有好運氣,煩惱拋到9霄雲外!一切10全10美,萬事如意,健康平安! 妙行同述祝褔同修: 學佛修行1心歸命,(ㄜ)2彌陀佛,親臨面見西方3聖,以4聖諦;5戒;6
Thumbnail
《 恭賀新喜!新春愉快!》 祝褔您2023兔年: 新的1年開始,祝好事接2連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顏6色,7彩繽紛,經常8大財有好運氣,煩惱拋到9霄雲外!一切10全10美,萬事如意,健康平安! 妙行同述祝褔同修: 學佛修行1心歸命,(ㄜ)2彌陀佛,親臨面見西方3聖,以4聖諦;5戒;6
Thumbnail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的斷除私欲,證得究竟涅槃。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究
Thumbnail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的斷除私欲,證得究竟涅槃。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