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具足(空觀、假觀、中觀) 常常練習久了,遇到激蕩的環境,心裡要是波動,體空一下,就看得輕淡,於處世也好、於身體也好

更新於 2024/10/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懺公上人開示

三觀具足

常常練習久了,遇到激蕩的環境,心裡要是波動

體空一下,就看得輕淡,於處世也好、於身體也好

空觀觀因緣性空是真諦,確確實實如此;假觀觀因緣所生、唯心的現象,確實如此,我在這個現象界我應當怎麼做;又觀因緣性空、又觀因緣所生,不偏於空、也不偏於有,就是中觀。我們處世為人、人生的前途,以至於我們的菩提道,我們的生死和佛法、佛道,不外這三觀。

析空觀是給體空觀做基礎;體空觀,則是根本,當體即空,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常常練習久了,遇到激蕩的環境,心裡要是波動,體空一下,就看得輕淡,於處世也好、於身體也好。

進一步,不能不穿衣吃飯哪﹗這時候怎麼辦呢?就要有假觀,觀現象界,一切一切我應當怎樣;空觀之外,就要有假觀。

再進一步,就是中觀。但是假觀、忘了空觀,把事情弄得太認真了、就是執著,比如說,無論那一國的議會,忽然間對方說句話,一聽﹗喔﹗滿臉通紅、手開始顫動、拳頭打桌子,這但有假觀,還需要空觀;又但是空觀,遇事怎麼辦?空觀中也要有假觀;如此就需要中觀。空假中三觀具足,才好。

良因曰:

析空觀…體空觀…假觀…中觀,在學習時依此次第,循序漸進,較容易契入。

析空觀的重點在於觀察無常,為何無常呢?因為一切物質析破至極,不過是地水火風等等元素所構成。而這念心也是剎那剎那的,隨著外境而生滅,因此一切法無常,也因此無我。

透過析空觀的修學,執著漸漸淡化後,接著學習體空觀。此時進一步觀察分析,不僅無常生滅中,具足自性的「我」不可得,乃至「生、滅」的本身也是如幻,了不可得。何以故?因為生不可得,所以滅亦如幻。為何生不可得呢?從內、外、中間,或者從自生、它生、共生、無因緣生等種種觀察,沒有一個真實的生起處。原來所謂法的生起,只是業力推動下,所顯現的幻象而已,這是體空觀。

有了空觀的基礎,這時便能在一切為人處事中,歷歷分明的觀察外境,但同時又不離開空性的智慧,這時成就假觀。

依著空、假二觀為方便,再觀察一切法都是自性所顯。而眾生的自性遍滿十法界,所以由真如所顯的一切法,其本質也就遍滿十法界。因為各個法皆遍滿十法界,所以法與法之間互相含攝,這是華嚴法界觀,也就是中觀。在中觀的智慧照了中,空則徹底的空,十法界皆空;假則徹底的假,一假具足十法界假。因此空、假的本質全體法界,空、假也就不二了。

在這些觀法中,能體會到哪一層呢?不管如何,多觀察空性還是首要的。如 上人所開示:「常常練習久了,遇到激蕩的環境,心裡要是波動,體空一下,就看得輕淡,於處世也好、於身體也好。」這是安身立命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不過觀空也不可偏空,仍然了知因果不失,因此戒慎恐懼,不令身心墮入惡法中。同時在觀空中,也不可失去慈悲心,這樣才不會墮入頑空,或者凡夫自私的心態,那就完全不是佛法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4xFx1Hpnw/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我們在修行止觀的時候,一定要依著理性、理智,不要用感情。我感覺坐得很好,或者我坐的時候感覺看到放光,看到佛來了,或者感覺很舒服……我們要理性一點,不要那麼感性。用感性去抓那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這是不應該的。那不是你判斷是否入定,是否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就是明分跟住分這兩件事情。
Thumbnail
 35--淨土宗「從果向因」,由「厭欣」而展開三心、四修,攝歸「稱名必生,成佛度眾」,稱得上「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法然上人云: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若已成一向專修者,不別論三心四修也。……唯相續念佛,直至臨終往生也。象山慶[藕思].35-https://blo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這裡所說的調息,不是說真的讓你去調,而是從息當中去看你的心。如果你心是這個狀態的話,那就是跟好的息相相應。如果還不是,但是也沒有粗重的妄想、昏沉,沒有風相,沒有喘相,這個時候就是氣相。所以從呼吸狀態,也可以去看你心的狀態。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之前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我都已經可以知道了,就是「涅槃寂靜」覺得很突兀為何要有一個涅槃寂靜,看了各多白話文解釋或法師講解,我真的聽不懂要義,那些文字、語言讓我明明都認識每一個字跟音,但看完聽完有如見盲。 但最近入微觀自性後,就在剛剛我想到三法印的這三個項目,全然明瞭。 自性本身
Thumbnail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我們在修行止觀的時候,一定要依著理性、理智,不要用感情。我感覺坐得很好,或者我坐的時候感覺看到放光,看到佛來了,或者感覺很舒服……我們要理性一點,不要那麼感性。用感性去抓那個色聲香味觸五塵的境界,這是不應該的。那不是你判斷是否入定,是否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跟三摩地相應的標準就是明分跟住分這兩件事情。
Thumbnail
 35--淨土宗「從果向因」,由「厭欣」而展開三心、四修,攝歸「稱名必生,成佛度眾」,稱得上「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法然上人云: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若已成一向專修者,不別論三心四修也。……唯相續念佛,直至臨終往生也。象山慶[藕思].35-https://blo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這裡所說的調息,不是說真的讓你去調,而是從息當中去看你的心。如果你心是這個狀態的話,那就是跟好的息相相應。如果還不是,但是也沒有粗重的妄想、昏沉,沒有風相,沒有喘相,這個時候就是氣相。所以從呼吸狀態,也可以去看你心的狀態。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之前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我都已經可以知道了,就是「涅槃寂靜」覺得很突兀為何要有一個涅槃寂靜,看了各多白話文解釋或法師講解,我真的聽不懂要義,那些文字、語言讓我明明都認識每一個字跟音,但看完聽完有如見盲。 但最近入微觀自性後,就在剛剛我想到三法印的這三個項目,全然明瞭。 自性本身
Thumbnail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