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具足(空觀、假觀、中觀) 常常練習久了,遇到激蕩的環境,心裡要是波動,體空一下,就看得輕淡,於處世也好、於身體也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懺公上人開示

三觀具足

常常練習久了,遇到激蕩的環境,心裡要是波動

體空一下,就看得輕淡,於處世也好、於身體也好

空觀觀因緣性空是真諦,確確實實如此;假觀觀因緣所生、唯心的現象,確實如此,我在這個現象界我應當怎麼做;又觀因緣性空、又觀因緣所生,不偏於空、也不偏於有,就是中觀。我們處世為人、人生的前途,以至於我們的菩提道,我們的生死和佛法、佛道,不外這三觀。

析空觀是給體空觀做基礎;體空觀,則是根本,當體即空,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常常練習久了,遇到激蕩的環境,心裡要是波動,體空一下,就看得輕淡,於處世也好、於身體也好。

進一步,不能不穿衣吃飯哪﹗這時候怎麼辦呢?就要有假觀,觀現象界,一切一切我應當怎樣;空觀之外,就要有假觀。

再進一步,就是中觀。但是假觀、忘了空觀,把事情弄得太認真了、就是執著,比如說,無論那一國的議會,忽然間對方說句話,一聽﹗喔﹗滿臉通紅、手開始顫動、拳頭打桌子,這但有假觀,還需要空觀;又但是空觀,遇事怎麼辦?空觀中也要有假觀;如此就需要中觀。空假中三觀具足,才好。

良因曰:

析空觀…體空觀…假觀…中觀,在學習時依此次第,循序漸進,較容易契入。

析空觀的重點在於觀察無常,為何無常呢?因為一切物質析破至極,不過是地水火風等等元素所構成。而這念心也是剎那剎那的,隨著外境而生滅,因此一切法無常,也因此無我。

透過析空觀的修學,執著漸漸淡化後,接著學習體空觀。此時進一步觀察分析,不僅無常生滅中,具足自性的「我」不可得,乃至「生、滅」的本身也是如幻,了不可得。何以故?因為生不可得,所以滅亦如幻。為何生不可得呢?從內、外、中間,或者從自生、它生、共生、無因緣生等種種觀察,沒有一個真實的生起處。原來所謂法的生起,只是業力推動下,所顯現的幻象而已,這是體空觀。

有了空觀的基礎,這時便能在一切為人處事中,歷歷分明的觀察外境,但同時又不離開空性的智慧,這時成就假觀。

依著空、假二觀為方便,再觀察一切法都是自性所顯。而眾生的自性遍滿十法界,所以由真如所顯的一切法,其本質也就遍滿十法界。因為各個法皆遍滿十法界,所以法與法之間互相含攝,這是華嚴法界觀,也就是中觀。在中觀的智慧照了中,空則徹底的空,十法界皆空;假則徹底的假,一假具足十法界假。因此空、假的本質全體法界,空、假也就不二了。

在這些觀法中,能體會到哪一層呢?不管如何,多觀察空性還是首要的。如 上人所開示:「常常練習久了,遇到激蕩的環境,心裡要是波動,體空一下,就看得輕淡,於處世也好、於身體也好。」這是安身立命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不過觀空也不可偏空,仍然了知因果不失,因此戒慎恐懼,不令身心墮入惡法中。同時在觀空中,也不可失去慈悲心,這樣才不會墮入頑空,或者凡夫自私的心態,那就完全不是佛法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4xFx1Hpn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lock Chen的沙龍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佛經中得到智慧,從大道中得到開解,從佛學路上尋覓解脫法門,從三寶中獲得身心輕安。
Thumbnail
從佛經中得到智慧,從大道中得到開解,從佛學路上尋覓解脫法門,從三寶中獲得身心輕安。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禪或是冥想因它對於大腦的放鬆有很大的幫助,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關注,許多佛教團體甚至也常常以禪坐放鬆作為弘化的課程,期待讓大家能一起體驗禪坐的美好。
Thumbnail
禪或是冥想因它對於大腦的放鬆有很大的幫助,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關注,許多佛教團體甚至也常常以禪坐放鬆作為弘化的課程,期待讓大家能一起體驗禪坐的美好。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修行是、先從假入空、再從空出假! 前面兩個是一個思考模式,這個是講到修行的方便,就是講到事相的修學。修學的方便有四種,就是透過什麼樣的方便來增長我們菩提心的善根、大乘的善根呢?先看 第一個、行根本方便。 我們看第二個。 發起善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修行是、先從假入空、再從空出假! 前面兩個是一個思考模式,這個是講到修行的方便,就是講到事相的修學。修學的方便有四種,就是透過什麼樣的方便來增長我們菩提心的善根、大乘的善根呢?先看 第一個、行根本方便。 我們看第二個。 發起善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觀察因緣的時候,一定要把人生分成內外的差別!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2面, 甲四、菩提心之退失 我們心態的調整有三個方向! 那麼從大乘的角度呢?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我們看下一段的偏跟圓,這兩個都是大乘,請合掌: 所修的功德念念執著不忘,我執法執也是沒有消除,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業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就這樣子而已了。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我們看下一段的偏跟圓,這兩個都是大乘,請合掌: 所修的功德念念執著不忘,我執法執也是沒有消除,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業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就這樣子而已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