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607 - 上報四重恩 - 第65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607 - 上報四重恩 - 第65集

人生不能沒有感恩心,想想看,從我們出生以來,呱呱墜地開始,就是不斷在接受,接受到無數的資生之物,讓我們在生活中沒有欠缺,甚至讓我們有很多人,對我們的愛護引導、教育等等。

多少應該感恩的事,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我們是不是一一都應該感恩?何況我們修行,我們能平安長大,甚至又有這個因緣聽聞佛法。在聽聞佛法中,我們可以得到多少道理呢?我們可以透徹人間大乾坤的真理,更能體會生命的奧秘,我們可以知道物理成住壞空,還能知道心理生住異滅,更可以了解生老病死等等。這些道理讓我們能夠瞭解,這應該要感恩佛恩、三寶恩。

學佛者

當以上報四重恩

父母恩、師長恩

眾生恩、三寶恩

為本分事

佛來人間不是一生一世,我常常說無量阿僧祇劫!無法去說多少生滅、滅生,生生滅滅都離不開娑婆世界,因為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化土,他所教化的地方,所以佛陀還是沒有離開。

所以我們今天,還有佛法可以聽、可以學,所以我們現在,第六,我們要好好念報佛恩。

第六念報佛恩者

如來往昔無量劫中

捨頭目髓腦 支節手足

國城妻子 象馬七珍

為我等故修諸苦行

在這段文字,我們應該很清楚了,尤其是我們在阿含部、佛本生經等等,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佛陀在修行,過去無央數劫以前在修行,無論是國城妻子,或是象馬七珍等等,無所不捨、無所不施,修布施行,這在佛經中實在很多。甚至修很多苦行。

佛陀為了要教導眾生、成就一切眾生,不斷來人間付出,所以我們應該要懂得說感恩!

此恩此德 實難酬報

是故經言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於恆沙劫 亦不能報

「此恩此德,實難酬報。」這分恩德,我們到底要怎麼報答?我們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也已經看到這樣的文章:「磨破了肩頭的皮,也無法報答父母恩。」那只是一世的父母恩,我們就已經報答不完了,何況是佛恩?

左肩擔父 右肩擔母

研皮至骨 穿骨至髓

遶須彌山 經百千劫

血流沒踝

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父母恩重難報經》

佛成長我們的慧命,我們不知在多久多久以前,生生世世就與佛同世。因為佛陀沒有離開娑婆世界,他示現和我們一樣的凡夫身,和我們同樣的生活,累生累世地引導教育我們。是我們自己不知覺,無非是要成長我們的慧命。佛陀累生累世,為我們的慧命之母。到底我們要如何回報佛恩?實在是此恩此德實難酬報。

所以佛經中如此說: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於恆沙劫 亦不能報

和報父母恩一樣,「於恆沙劫」,用很長久的時間報父母恩,那一生那樣的擔,磨破肩頭的肉都還無法回報。所以這裡說:

我等欲報如來恩者

當於此世 勇猛精進

捍勞忍苦 不惜身命

建立三寶 弘通大乘

廣化眾生 同入正覺

各位,我們如果看看這段文字,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報佛恩?我們應該就是要在現在這個時候,這一生中,我們要起勇猛精進的心,絕對不能懈怠。其實我們若是懈怠,這是有損慧命。我們慧命要成長,就要像我們的生命一般,我們的生命不斷在新陳代謝,隨著時光消磨掉。我們要非常努力,從體內真正地調和,運用體內調和、身體健康,我們才能真正幸福地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地記住,慧命也是一樣,慧命必定要有動作。

可曾聽到現在的人說:「要活就要動!」真的要活就要動,活動、活動,我們如果要活要吃不肯動,這個生命一定是不健康,這個生命不健康。所以現在的人勞動較少,就會鼓勵一大早,去活動、去運動,同樣的意思。你就算沒有勞動,也要去運動,這樣身體才會健康。

我們的慧命就更寶貴了,因為慧命只要啟發出來了,我們的慧命就是永住。不分老少,不分貧富、不分貴賤,我們的慧命就是永恆常住,就是那麼活潑、那麼可愛、那麼亮麗。這就是我們的慧命。

我們的慧命沒有生老病死,因為慧命是永住的,慧命是無始無終的,慧命絕對不會變形、不會老化。慧命生起,絕對沒有病態,所以慧命非常亮麗!是永住不變的。不像我們的身體會說已經老化了,其實沒有,我們的慧命是永住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很感恩慧命!

慧命由佛陀啟發,因為三寶的恩德,所以佛法永遠流傳下來。今天我們還能在這生中,同樣接受到佛法,而發心修行。所以我們應該要在這一生,可能我們前生也很認真,這一生才能適聞佛法,大家可以發心來修行。過去生也精進過,不過,佛陀說修行不只是一生的事,同樣要無央數劫。我們要趕緊為自己成佛的世界而努力。

之前不是說過為淨佛國土!我們自己未來的國土,等待因緣成熟,同樣我們也可以成佛。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住這一生!

前生我們也很精進,生生世世,這一生我們又適遇佛法,所以我們要把握住這一生。所以「勇猛精進」,要很勇敢精進,無論多麼辛苦,我們都要「捍勞忍苦」,要堅持!再怎麼苦我們也應該堅持下去。

把握此生

勇猛精進捍勞忍苦

啟發慧命成就道業

就是上報佛恩

我們也常說「甘願做」!其實誰來世間不辛苦呢?不做事,光是天氣熱,站在哪裡,坐在哪裡,走到哪裡都很辛苦。我們如果怕外面熱不敢出去,那你永遠都是在這個地方,絕對不會進步。覺得自己稍微動一下就流汗了,太辛苦了!工作不要做。那些不做的工作還是存在。

同樣的意思,我們內心如果有煩惱,我們如果不好好用功,我們要如何走入人群?要如何去為人群付出?我們如果都怕辛苦,這分眾生的好緣,絕對是結不到。

就像你怕熱不敢出去,這條路你沒有走,那個地方你就到達不了。所以,你沒有付出,這些眾生的好緣都結不到。我們心中有很多的煩惱、很多的疑惑,你不肯用功,怕辛苦不肯用功,就好像我們滿心的煩惱,不能開通時,還是一樣囤積著。就像我們該做的工作沒有做好,還是一樣囤積著。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要精進,也要捍勞忍苦。娑婆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堪忍的世界,這種堪忍的世界,我們如果不堪忍耐,做人都難了。何況要做佛?所以我們必定要練就堪忍!要能堪得忍耐,這就叫做「捍勞忍苦」。

「草根菩提」那些老菩薩,每回我看到他們的畫面出來,就是這幾個字浮現在我的心頭,「捍勞忍苦」。你看,那些老菩薩,已經一輩子風霜辛苦走過來,為家庭、為子女操勞,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了,就算行動也變形了,他們還是一樣響應師父的呼籲,愛護地球,呵護著地球去做資源回收。

為了要惜福、為了要響應師父的四大志業,所以賣垃圾變黃金,黃金就回歸回來,點滴匯集,滴滴的水匯入大海,成就四大志業。你看,這是不是捍勞忍苦!

有的人家境很好,子孫很孝順,他可以在家裡享受,看電視、吹冷氣,兒孫孝順,他可以享受。但是他捨不得,捨不得浪費這樣的時間,他還是把握這輩子的人生,他還是勇猛精進。雖然到外面去做回收,是這麼的辛苦,他捍勞忍苦。

所以:

捍勞忍苦 不惜身命

建立三寶 弘通大乘

廣化眾生 同入正覺

各位,我們就是要捍勞忍苦,我們才能真正捨身命。我們如果不敢捨身命,我們絕對無法成就道業。所以我們要不惜身命,不要動不動就是很貪惜生命,很貪惜手腳,那樣如何修行?所以我們要不惜身命、建立三寶!大家的道氣凝聚起來,就是在「弘揚三寶,宏通大乘;廣化眾生,同入正覺」,

諸位,報恩很重要,我們如果沒有報恩心,就無法體會慧命從何而起,就無法真正為我們的慧命,完成三寶的志業。

所以肩負如來家業,哪怕是恆沙劫,我們還是無法報佛恩。因為成就佛國,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成就佛的果位,也是我們自己。不過,佛陀的教育,我們若能依教奉行,這就算是報三寶恩、報佛恩。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rnVtrEv5c&list=PLYfJOvcvKb2T5IjAbV0OKv_0FAtyYAUVc&index=65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607 - 上報四重恩 - 第65集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不就是我們執著於有和無,這個觀念己經跳脫出來!面對人間的現實不要去想人間的障礙。尤其是對人人,沒有怨親的分別,自然就沒有煩惱的因緣所以事事提起感恩。 這就是我們平時學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我們化得開、做得到,這就是真功夫。 所以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在這裡,學在應用,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順的增上緣,我們要堅定我們的意志,不要在順境中迷失了。逆的增上緣,我們也同樣要堅持,時時提高警覺。
「凡夫四倒」 加上「二乘四倒」 稱為「凡小八倒」 凡夫四倒: 無常執常、無樂執樂 無我執我、不淨執淨 二乘四倒 : 常計無常、樂計非樂 我計非我、淨計不淨
學佛就是要「覺」 世間一切皆是假合之相 澈見「無我」能得解脫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 全然的透徹明白 沒有絲毫的迷惑偏差 此種智慧 就叫做「一切種智」 了悟世間無常 在變動中 時刻讓心處於 清淨自在之境 即是「常樂我淨」
所有的佛法,都是在這四心、六度裡面。我們如果可以日日將心用在四心,行,行在六度。若能這樣,我想所有的佛法、藏經,所說的教法都在裡面。 人人學佛不必很複雜,實在是很簡單就可以。加上了輔助,就是用三十七助道品來輔助,幫助我們堅固道心。 對境、對人、對事,用三十七助道品,時時提高警覺。
這不就是我們執著於有和無,這個觀念己經跳脫出來!面對人間的現實不要去想人間的障礙。尤其是對人人,沒有怨親的分別,自然就沒有煩惱的因緣所以事事提起感恩。 這就是我們平時學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我們化得開、做得到,這就是真功夫。 所以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在這裡,學在應用,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順的增上緣,我們要堅定我們的意志,不要在順境中迷失了。逆的增上緣,我們也同樣要堅持,時時提高警覺。
「凡夫四倒」 加上「二乘四倒」 稱為「凡小八倒」 凡夫四倒: 無常執常、無樂執樂 無我執我、不淨執淨 二乘四倒 : 常計無常、樂計非樂 我計非我、淨計不淨
學佛就是要「覺」 世間一切皆是假合之相 澈見「無我」能得解脫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 全然的透徹明白 沒有絲毫的迷惑偏差 此種智慧 就叫做「一切種智」 了悟世間無常 在變動中 時刻讓心處於 清淨自在之境 即是「常樂我淨」
所有的佛法,都是在這四心、六度裡面。我們如果可以日日將心用在四心,行,行在六度。若能這樣,我想所有的佛法、藏經,所說的教法都在裡面。 人人學佛不必很複雜,實在是很簡單就可以。加上了輔助,就是用三十七助道品來輔助,幫助我們堅固道心。 對境、對人、對事,用三十七助道品,時時提高警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各位,修行不是說,我們有空再來修行,不是說我身體健康才來禮佛,我健康才去幫助別人,不是這樣。看,真正的修行,她能克服萬難,她能夠調適她的心。像這樣的人生,你看,這麼粗重的煩惱,在她一個人的身上,她能去掃除這些粗重的煩惱,得到輕安自在,我想,這是真功夫。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以布施開闊心胸 以持戒護道修行 以忍辱堅定意志 以精進步步增上 以禪定持守正念 以智慧明心見性
我們昨天說到「忍辱」,忍是我們修行很大的要素,如果沒有這個忍耐,很可能我們發出了一念善心,踏出了幾個腳步,我們就很容易,受世間無明欲念所轉移。 所以我們必定要有一分堅持,在忍之前就是持戒,守好我們的規矩,若是沒有這股忍力,也是很快會犯戒,我們的步伐同樣也會偏差,所以忍力堅持必定要有。
六波羅蜜為: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又名六度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菩提心不離開六度。 六度前面說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腳步,千經萬論,佛陀不是對我們說過,要啟發慈悲心嗎?所以生在人間,人人都要求福,我們能讓大家幸福,我們就快樂,這叫做「與樂」。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504 - 無量功德智慧生 - 第41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各位,修行不是說,我們有空再來修行,不是說我身體健康才來禮佛,我健康才去幫助別人,不是這樣。看,真正的修行,她能克服萬難,她能夠調適她的心。像這樣的人生,你看,這麼粗重的煩惱,在她一個人的身上,她能去掃除這些粗重的煩惱,得到輕安自在,我想,這是真功夫。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以布施開闊心胸 以持戒護道修行 以忍辱堅定意志 以精進步步增上 以禪定持守正念 以智慧明心見性
我們昨天說到「忍辱」,忍是我們修行很大的要素,如果沒有這個忍耐,很可能我們發出了一念善心,踏出了幾個腳步,我們就很容易,受世間無明欲念所轉移。 所以我們必定要有一分堅持,在忍之前就是持戒,守好我們的規矩,若是沒有這股忍力,也是很快會犯戒,我們的步伐同樣也會偏差,所以忍力堅持必定要有。
六波羅蜜為: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又名六度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菩提心不離開六度。 六度前面說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腳步,千經萬論,佛陀不是對我們說過,要啟發慈悲心嗎?所以生在人間,人人都要求福,我們能讓大家幸福,我們就快樂,這叫做「與樂」。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110504 - 無量功德智慧生 - 第4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