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

減肥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難的是持續下去!

研究指出, 其實不管是哪種減肥食譜,低糖飲食、低油飲食、168飲食、生酮飲食,只要乖乖按照飲食中所規定的作法(其實就是減少熱量攝取!),不作弊,在一段時間內(通常是6-12星期),多多少少都能看出成效。

當你真的減下那多餘的5公斤、10公斤、甚至15公斤,肥胖這種病是不是就被"治療"好了?

我只能說,給你拍拍手,恭喜你,攻破了第一個難關,後面更大的魔王"維持減下去的體重"正在等著你。

為了減掉過多的體重,已經少吃了很多冰淇淋、點心、鹽酥雞、珍奶,現在我的體重都已經"正常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我覺得,減肥其實有點像補牙一樣。

怎麼說呢? 當你吃了太多糖蛀了牙,找牙醫補好了之後,難道就可以一勞永逸,永遠不用擔心蛀牙了嗎?

事實上是,牙齒補好後,還是得每天乖乖刷牙、用牙線清潔,才會降低再次蛀牙的風險。如果放任自己甜食飲料樣樣來,很快就又要去牙醫那裏報到了。

減肥也是。好不容易減下來的體重,如果放任自己大吃大喝(像是吃糖不刷牙一樣),那些減掉的體重就又回來了。

維持減重後的體重,比減重本身更重要

為什麼會這樣? 這其實還是要怪自己的身體。

我們的身體其實每天都無時無刻地保持"平衡"狀態: 體內的電解質要平衡、心跳呼吸要維持穩定,一旦失去這種平衡,代表身體機能發出警訊,也就是"生病了",所以身體就要更努力地避免,或者是想辦法調整回原本的狀態。

不幸的是,我們的身體也將"減肥"視為身體出問題的警訊。

所以當我們照著鏡子,看到自己小一號的身材沾沾自喜的時候,身體內部,尤其是脂肪細胞、內臟器官所分泌的賀爾蒙,正在發出各種警訊,不斷的釋放"飢餓"的訊號,讓我們開始增加熱量的攝取,減少熱量的消耗,想盡辦法回到"減肥前"的體重。

飢餓素(ghrelin)增加、GLP-1和PYY這種飽足激素分泌降低,結果就是覺得很餓,一直想吃東西,不小心吃太多,結果體重比減肥前還要重!

所以,如果你因為體重的困擾,而跑去諮詢減重醫生或者是營養師,常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

減重是一種生活型態的改變

白話文就是,想要擁有人魚線,就得脫離肥宅的生活。

因為如果不從生活中徹底改變的話,就像蛀牙補好了不刷牙,很快就又蛀牙(變胖)!


今年五月在新英格蘭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減肥的研究。研究中首先讓215位受試者參與8星期的減重課程,每人平均減了13公斤,再將受試者隨機分成四組,長期追蹤一年體重變化:

-控制組: 安慰劑

-運動組:安慰劑+每周150分鐘的中度運動

-減肥藥組:服用liraglutide (有類似GLP-1飽足激素的功能)

-運動+減肥藥:服用liraglutide+ 每周150 分鐘的中度運動

結果猜猜看,哪種比較有效?

raw-image

當然是服用liraglutide加上運動這一組!

如果只是運動,雖然體脂肪降低、肌肉量增加,但是體重降低的程度相較之下較少,反觀,如果只是服用liraglutide,效果也不如加上運動來的明顯。

研究者在討論的部分中強調飲食、運動、和藥物配合的重要性。光是少吃多動有時候還是沒辦法,還需要醫生這方面配合才能立竿見影。



只能說,減肥真的好難呀!如果要持續保持的話,光是運動還不夠,還得長期服藥才能看出明顯的效果,最好的方式,還是在變胖之前少吃一口


參考資料:

Julie R. Lundgren, Charlotte Janus, Simon B.K. Jensen, Christian R. Juhl, Lisa M. Olsen, Rasmus M. Christensen, Maria S. Svane, Thomas Bandholm, Kirstine N. Bojsen-Møller, Martin B. Blond, Jens-Erik B. Jensen, Bente M. Stallknecht, Jens J. Holst, Sten Madsbad, Signe S. Torekov. Healthy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with Exercise, Liraglutide, or Both Combined.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 384 (18): 1719 DOI: 10.1056/NEJMoa2028198






avatar-img
Jung的沙龍
5會員
35內容數
曾經的台灣營養師, 現任的美國營養師。 執著於各種最新的營養報告。 目標是將各種艱深難懂的研究數據, 簡化為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小常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很多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來說,今年應該是打針打最多的一年吧!有些接種比較早的人,現在可能已經挨了四針了
目前為止,預防新冠病毒最好的方式還是打疫苗、戴口罩、和勤洗手,可惜這預防三寶都沒有辦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然而,想要加強疫苗效果,還得寄望古人的智慧。
2020匆匆過去,眼看2021也將近尾聲,Covid-19病毒也從最初的病毒,逐漸演化到他的子孫們 Alpha、Beta、Delta,本來以為Delta,已經是大魔王等級,只要挺著撐下去,一切就海闊天空了。想不到又來了一個狠角色,Omicron!
對很多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來說,今年應該是打針打最多的一年吧!有些接種比較早的人,現在可能已經挨了四針了
目前為止,預防新冠病毒最好的方式還是打疫苗、戴口罩、和勤洗手,可惜這預防三寶都沒有辦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然而,想要加強疫苗效果,還得寄望古人的智慧。
2020匆匆過去,眼看2021也將近尾聲,Covid-19病毒也從最初的病毒,逐漸演化到他的子孫們 Alpha、Beta、Delta,本來以為Delta,已經是大魔王等級,只要挺著撐下去,一切就海闊天空了。想不到又來了一個狠角色,Omi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