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的十萬個為什麼-細胞作用

閱讀時間約 35 分鐘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geniusgames/cytosis-a-cell-biology-board-game)
​這是第五篇的十萬個為什麼
寫的是我其實沒有很喜歡的遊戲-細胞作用(連結)
這遊戲其實玩起來還好而已
但是主題真的很特殊
是細胞學欸!!
而且內容真的是把細胞的狀況直接搬到遊戲裡
這讓身為本科系出身的我很難忍住不去玩啊~
(https://pse.is/CM9AG)
​因為遊戲是直接把細胞學的內容直接搬上來
這種內容對大部分人來講都很陌生
而且會覺得蠻硬的
這種細胞或分子層次的東西平常根本接觸不到
在玩遊戲時就無法跟原有經驗連結
所以即使遊戲的擬真度還蠻不錯的
但對大部分人而言這遊戲感覺就很抽象
因此我才發下宏願決定以細胞作用為主題寫十萬個為什麼
想說可以幫助玩家更瞭解遊戲中的東西
或是在玩遊戲時能有更好的代入感(希望啦...)
(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27717&sn=7617)
​因為這一篇的目的是要讓玩家更有代入感
所以我是以"猴子也看得懂的分子生物學"為目標撰寫的XD
如果你看不懂的話也不用擔心
因為你是個人嘛~幹嘛要跟猴子比勒?
猴子都沒穿褲子難道你也不穿??
如果你剛好是猴子卻也看不懂的話
那...就留言讓我知道吧
我會設法去弭平物種間的隔閡啦XD
-------------------------------------------------------------
(https://www.the-scientist.com/daily-news/researchers-build-a-cancer-immunotherapy-without-immune-cells-30628)

25.為什麼要用RNA?

遊戲中有一個地方能讓你免費爽拿黑黑的mRNA
那邊就是傳說中的細胞核
當然在細胞中mRNA並不是一個免費吃到飽的概念啦
是因為遊戲簡化了(另外還有脂質也是)
(http://biotech.nstm.gov.tw/LifeScienceConcept/SpiralC/Spiral05.htm)
​RNA的中文是核糖核酸
mRNA叫信使核糖核酸,是體內比較主要的RNA種類
比較常拿來鑑驗親子關係的DNA叫去氧核醣核酸
雖然中文名很拗口但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個東西其實是差不多的
就一個有去氧一個沒去氧嘛(廢話XD)
然後組成不同以及RNA只有一條,DNA是一對(上圖)
至於為何DNA要把U變成T可以看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LCxHQ66I4)
​在人體內DNA是用來儲存遺傳訊息的
也就是你所有基因序列都寫在裡面啦
它以類似摩斯密碼的方式紀錄了一些訊息
RNA則是拿DNA抄寫出來的一段序列(轉錄,連結)
再拿這段RNA上面的訊息來製造蛋白質(轉譯,連結)或是做其他工作
類似老闆寫一張紙條交代下屬做事
那為什麼要這麼搞剛勒??
直接拿DNA出來用不好嗎?
(https://news.tvbs.com.tw/world/777722)
​從結構上來講DNA是比RNA穩定很多的
有做過RNA實驗的同學應該都感觸很深...
真的一不小心RNA就會歸組壞了了啊~~(崩潰)
所以生物體內用DNA儲存資訊並用RNA使用資訊的機制是很合理的
DNA可以看做刻在鋼板上的文字
不容易壞所以適合用來保存資訊
RNA可以視為把鋼板上的文字抄在紙上(而且是很容易壞的衛生紙XD)
然後就拿這張紙去叫別人做事
因為RNA這張紙很容易壞,壞掉下游就會停止做事了喔
所以只要控制RNA的抄寫就能控制下游做不做事
(當然還會有其他調控機制啦)
(https://zi.media/@kocpc/post/icutzh)
​在人體中RNA有分好幾種類型啦
各自都有一些亂七八糟的功能
不過遊戲中簡化到只有mRNA一種
mRNA是用來合成蛋白質的
細胞內會照著mRNA上的紀錄找來胺基酸合成蛋白質
遊戲中也有做到這一步
就是粗糙內質網跟核醣體用mRNA換蛋白質那邊
(要丟掉mRNA的原因見上一段,因為很容易壞嘛)
(https://slideplayer.com/slide/8868141/)
​目前主流學說是認為RNA比DNA更早出現
也就是早期的生物是只有RNA的(連結)
因為RNA的功能比DNA多(多很多...)
在初始生命較簡單時比較能承擔較多任務
而且在生物合成途徑上得要先做出RNA才能做DNA
就要先弄出核醣核酸(RNA)才能把它去氧變成去氧核醣核酸(DNA)嘛
所以DNA應該就是後來演化出來的儲存資訊方式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F%93%E8%89%B2%E4%BD%93)
​再多扯一個染色體吧
染色體就是DNA瘋狂收納的狀態
看上圖就是DNA像線一樣捲在組蛋白
然後再一直卷一直卷
最後就變成一坨一坨的染色體
會叫染色體是因為在用顯微鏡看細胞時
為了看起來更明顯就會加點染色劑去染色
而染色體超容易被染色的才被叫染色體
但一般狀況下DNA並不會收納成染色體形式
平常為了方便使用是鬆散的狀況
染色體是細胞分裂要把DNA打包帶走時才出現的(下圖)
就像你房間平時都是處於較"鬆散"的狀態(鬆散狀況因人而異XD)
要搬家時東西就都會集中打包成一箱一箱的
(https://fineartamerica.com/featured/3-plant-cell-mitosis-steve-gschmeissner.html?product=poster)
再亂扯一個
大多數哺乳動物的紅血球是沒有細胞核的喔!!
連帶一堆胞器都沒有喔
聽說是為了防止紅血球偷吃氧氣跟養分
但紅血球因此不能生產蛋白質跟酶而導致壽命減短
原來紅血球是過勞死的血汗勞工啊XD
(https://kknews.cc/baby/m6lab2p.html)
​-------------------------------------------------------------
​(http://www.twoeggz.com/news/10837525.html)

26.為什麼要用囊泡運輸?

囊泡是細胞內用來運輸物質的載具
屬於細胞內膜系統(連結)的一部分
內膜系統是真核生物才有的喔(廢話,核膜啊!)
這是指細胞內一連串功能跟結構相關的一堆膜
囊泡是用來在膜之間傳遞物質的
(https://pse.is/CJUVV)
​那細胞中為啥要用一堆膜勒?
分隔啊
在細胞的不同部分需要進行不同的工作
如果不隔開的話就都會混在一起啦(上圖XD)
細胞內部可都是液體啊(細胞質)
那些物質跟酶混在一起很麻煩ㄟ
而且隔開後也比較容易調控物質的濃度
細胞工作的效率會比較好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986)
​先來講細胞膜的構造
從上圖可以看到主要組成是磷脂分子
就是一顆紅色插2根黃色的東西(一顆番茄插2根牙籤)
紅色端是親水性黃色端是疏水性(就一邊水性一邊油性啦)
然後細胞的膜是雙層的
因為在細胞內外都是水溶液嘛
所以會形成如上圖這樣兩層的結構
雖然不太一樣但可以視為用一層油油的膜把水隔開
因此膜的內外基本上是不通的
然後藍色那些是膜上的一堆蛋白質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內吞作用)
​另外膜在構造上有一個特點就是它是流動性
有點類似肥皂泡泡的狀況
因此可以切割一部分出去變成兩個膜
兩個膜搭在一起也可以融合在一起
所以就能做到像上圖那樣胞吞或胞吐作用
就是抓一部分膜形成一個小泡泡來裝東西
(https://www.valimenta.com/what-is-a-liposome/)
​基於同樣的原理
就有人弄出了上圖那種叫脂質體(liposome)的東西
你看它的構造基本上跟細胞膜幾乎一樣(除了沒蛋白質)
所以脂質體裡面就能包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你拿脂質體去丟細胞時就比較容易融合在一起
裡面包的東西就可以這樣運進去細胞
跟濾泡運輸的方式一模一樣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984447)
​再來講一下細胞膜上那一堆蛋白跟醣
一部分的蛋白跟醣是作為標籤用的
跟天地會分舵的牌子一樣用來指引該指引的人
有些蛋白是用來跟隔壁細胞黏在一起的
但有很多是用來當通道
這類通道只能通過很小的分子
比較大的還是要靠胞吞或胞吐作用
遊戲中也有出現葡萄糖通道(上圖右)
這類的通道就像捷運的閘口那樣
只准許特定目標以特定方向通過
可以注意到上圖要消耗能源才能拿葡萄糖
這種稱為主動運輸
它是看到目標就會硬拉進來(拉皮條??)
可以無視細胞內外葡萄糖濃度
總之死命的往內塞就對了
(https://pse.is/CCBZ7)
​上圖是囊泡運輸的機制
那些英文名字完全不用去理會(就只是蛋白質的名字而已)
要看的是為啥囊泡運輸時不會運錯地方?
(遊戲中也有限制運輸的方向跟順序)
因為囊泡上會有一堆蛋白質
目的地會有對應蛋白質抓住並把囊泡拉近然後融合在一起
囊泡裡面的東西就進去了
有點類似郵差拿掛號信過來
你要拿出對的印章蓋下去才能收下掛號信
(https://pse.is/CCBZ7)
​上圖是細胞內囊泡運輸示意圖
可以看出其實運輸可能是雙向的
不過遊戲中簡化到只剩上圖最下面那部分啦
總之囊泡運輸系統就是細胞內的物流系統
得要把物質在正確的時間運到正確的地點
所以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小7的物流也很複雜啊)
-------------------------------------------------------------
(https://pse.is/BZA9R)

27.為什麼要用粒線體產生能量?

粒線體是一種非常神奇的胞器
因為中國跟香港都叫線粒體,只有台灣叫粒線體XD
如果胞器有辦人氣票選的話
粒線體毫無疑問的會是前2名的超人氣胞器(認真)
粒線體是一種兩層膜構成的胞器(上圖)
在細胞中是當作發電廠用的
也就是把醣類,脂質胺基酸的代謝產物
進行最後一步產生能量(ATP)的地方
但遊戲中簡化變成只有醣類能轉化成ATP啦
為啥不能代謝脂質啊??
是在嘲諷我們這些玩桌遊的肥宅減肥都失敗嗎??
而且遊戲中ATP還少給喔!!
1分子的葡萄糖經過有氧呼吸(連結)能產生約30個ATP
在缺乏氧氣時進行的無氧呼吸則是產生2個ATP
然後還會產生2個乳酸讓你肌肉痠痛嘖嘖...
(https://read01.com/Le4268.html)
​粒線體有兩個很有趣的特點
首先粒線體有自己的DNA!!
所以它能夠自產自銷一部分所需的蛋白質
在細胞內根本就是半獨立狀態
在目前所知的胞器中只有粒線體葉綠體有這種狀況
而粒線體的內膜構造跟細菌的細胞膜很類似...
所以現在就有個蠻被廣泛接受的內共生學說
認為粒線體跟葉綠體這些有自己DNA的神奇胞器
其實是古代被細胞吞噬的細菌演變而來的!!
(https://nypost.com/2017/07/17/finding-nemo-is-a-hermaphroditic-lie-says-science/)
​共生是指不同生物在一起生活產生的緊密關係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小丑魚跟海葵(上圖)
海葵會保護小丑魚
而小丑魚會幫海葵清理食物殘渣
葉綠體跟粒線體就被認為是藍細菌好氧性細菌與細胞共生而成的
有可能是細胞發現抓來的粒線體合成ATP的效率比自己好很多
就乾脆捨棄自己原有的胞器或代謝方式
完全使用粒線體來生產ATP
就像有的公司會把整個部門外包一樣
(以上是擬人化的講法啦,當然是因為效率較好所以才在天擇下生存下來)
你看下圖葉綠體(左)跟藍細菌(右)有很多相似的構造
(https://pse.is/C5E6C)
​除了構造有像之外當然還有一些有利的證據
比如粒線體跟葉綠體的DNA都是環狀
一般是原核生物(細菌,病毒)才這樣
而且它們DNA的編碼方式比較接近細菌
最屌的是其實細胞無法自行生成粒線體或葉綠體
只能靠原有的粒線體或葉綠體分裂來增加數量
這很明顯就不是親生的啊XD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9196)
​第二個是你身上所有的粒線體
全部都來自於你媽媽喔
基本上是沒你爸的份啦XD
因為大家都知道精子的size非常小
所以精子內只會有一點點粒線體
而精卵結合時精子只有細胞核進入卵細胞中
即使有粒線體掉進去也會被幹掉(上圖)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9196)
​啊這樣有什麼用??
這樣說吧
既然大家的粒線體DNA是從媽媽那邊整碗端過來的
中間沒有參雜到其他臭男人的DNA嘛
那你跟你外婆的粒線體DNA如果有任何差異
就表示一定是外婆到你中間粒線體DNA發生了變異
所以從這些變異點就能比對出誰是你失散多年的兄弟姊妹XD
EX.媽媽的粒線體DNA發生變異
所以媽媽生的所有小孩粒線體DNA都會保留一樣的變異
當你把全世界的粒線體DNA分地區拿出來比對的話
就能找到所有人類最近的共同母系祖先(上圖)
也就是傳說中的粒線體夏娃(連結)
還能從粒線體DNA的平均變異速度算出她是哪個時代的人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9196)
​經過比對的結果
粒線體夏娃是約14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
而且從差異比對上還能做出人類的遷移圖(上圖)
應該看得出左上角那塊是非洲吧?
另外還有一個類似的東西叫Y染色體亞當
Y染色體上有決定長出男性生殖器的基因
所以這染色體是男生才有的
或是說拿到Y染色體你就會變男生啦(就會長出小GG啊)
經由類似的方式比對就能找出全人類最近的共同父系祖先
研究結果這位亞當先生是6-9萬年前住在非洲的人
(https://atlantablackstar.com/2014/02/03/8-biblical-concepts-stories-originated-outside-bible/2/)
​目前所知的粒線體夏娃,Y染色體亞當跟人類遷移模型
結果都指向了非洲
表示現代人的祖先是從非洲遷移出來到世界各地的
現代人的起源是在非洲
所以如果真的有亞當或夏娃的話
那他們應該會是黑人
或是說深色皮膚才是人類原本的樣子
是我們搬家後擅自變白變黃了才對XD
-------------------------------------------------------------
(https://weightyz.com/location-not-volume-of-fat-found-to-be-key/)

28.為什麼是脂質不是脂肪?

因為脂質跟脂肪是不一樣的東西啊!!
脂質在維基百科的定義如下(連結)
這是一類不溶於水而易溶於脂肪溶劑(醇,醚,氯仿,苯)等非極性有機溶劑,由脂肪酸與醇作用脫水縮合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統稱為脂類,其中包括脂肪,蠟,類固醇,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和K),單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磷脂等。
簡單講就是脂質範圍比脂肪還大
脂肪酸,膽固醇,脂溶性維生素等等都歸類於脂質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546197)
​脂肪在人體基本上是用來儲存熱量
但脂質的應用範圍就非常的廣了
像上面第26點有講到的細胞膜主要成分就是脂質(磷脂分子)
拿來在人體內傳訊息的膽固醇荷爾蒙也是脂類(遊戲中有做)
連常拿來當禁藥吃的類固醇也是脂類XD
(https://www.dachu.co/recipe/153389)
​一般的脂肪都是以油脂的狀態存在
(通常室溫為固態的叫脂肪,液態的叫油)
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脂
是甘油(丙三醇)跟3個脂肪酸合成的
脂肪酸這名詞應該大家都聽過
就什麼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之類的
(http://courses.washington.edu/conj/membrane/fattyacids.htm)
​上圖就是飽和跟不飽和脂肪酸構造上的差別
如果看不懂H跟雙鍵是啥也沒差
總之飽和脂肪酸是直的
不飽和脂肪酸是歪的
兩者相較之下飽和脂肪酸是比較穩定的
熔點也比較高,所以常溫下會是固體的(EX.豬油)
也因為結構穩定所以在高溫不易變質也不太會起油煙
不飽和脂肪酸就相反嘛
但有些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很好的(EX.魚肝油)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5/9/n9123230.htm)
​早期認為飽和脂肪酸容易代謝出膽固醇
所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在2010年後的一些實驗卻出現不同看法
2016年在明尼蘇達的實驗(連結)發現
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的確能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
但膽固醇的減少卻沒有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反而還提升了一點點死亡率XD(但沒有統計上的顯著性)
現在的研究反而覺得糖或其他添加物可能更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
(https://pse.is/CGQPQ)
一般的食用油中都是飽和不飽和並存的
飽和的比例越多在室溫就越接近固態
所以說能把液態的植物油中一部分不飽和脂肪酸弄成飽和
那就能把液體的植物油變成像奶油一樣軟軟的狀態
這個東西就是人造奶油或叫瑪琪琳
*乳瑪琳不是人造奶油喔!!
它是拿液態固態植物油攪一攪再加添加物做成的
就是用化學的方式把部分歪歪的不飽和脂肪酸掰直(萌萌??)
在掰直的過程中就很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下圖)
可以看到被掰到轉了180度(掰錯方向XD)
目前認為對心血管疾病影響較大的其實是反式脂肪
(http://cocinacomeycalla.blogspot.tw/2013/06/la-guerra-de-la-margarina-vs-la.html)
​再多講一個
脂肪跟脂肪組織(肥肉)也是不一樣的
脂肪組織是人體的脂肪細胞組成的
就是一堆裡面有油滴的細胞(下圖)
肥肉是人體組織,不是一坨卡在那邊的肥油
所以胖子並不會天氣熱就融化流得滿地XD
(https://pse.is/CCGRW)
​脂肪在脂肪細胞內就產生了一些問題
首先,脂肪細胞不可能無限長大
存滿了就會分裂形成新的脂肪細胞
就像倉庫滿了就會建新的倉庫
人體在消耗脂肪是全身性的
(因為荷爾蒙訊號是全身性的)
所以是所有脂肪細胞都拿出一點脂肪來消耗
就像用廣播一聲令下
所有的倉庫都搬出部分的存貨
所以細胞(倉庫)不會變少喔!!
儲存脂肪也是全面性的
所以多吃點東西就全部脂肪細胞就又增加脂肪
脂肪細胞多的地方就增加的多
結果馬上就復胖了嘖嘖...
所以這邊告訴我們一件事
沒有局部瘦身這回事
你只能局部練肌肉雕塑線條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4147&type=Blog&p=1)
​還有
既然脂肪是儲存在脂肪細胞內
那要靠外力去搞脂肪就得要穿越皮膚跟細胞膜
而且還不可以經過血管喔
因為經過血管就會順著血液流到其他地方啦
那就無法達到局部瘦身的效果了
如果現在有人拿一罐鬼東西給你塗
宣稱能夠局部瘦身能把肥油弄出來
那不就表示擦在表皮的東西不但能滲入到每一層細胞
而且還會自動閃過血管!?
還能夠讓脂肪通過細胞膜跟皮膚給你流到皮膚外面來!?!?
不要懷疑
他真的把你當成白癡XD
-------------------------------------------------------------

29.為什麼表觀遺傳修飾會造成能力差異?

變體遊戲裡有一種表觀遺傳修飾卡(epigenetic modification)
會給予玩家不同的特殊能力
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同細胞會有不同的功能嘛
就是細胞分化
原本都是同一顆受精卵分裂來的
但在不同部位的細胞就會長成不同的樣子
那為什麼擁有同樣DNA的細胞會變的不一樣呢?
(http://www.wikiwand.com/zh-tw/%E5%A4%9A%E5%88%A9)
​首先要先確認不同類型的細胞擁有相同的DNA
1962年時英國牛津大學的約翰.戈登(連結)做了一個實驗
他把青蛙蛋的細胞核移除
然後拔一個成年青蛙的細胞核塞進去
結果就成功長出一隻青蛙了!(這方式有沒有很眼熟?)
這實驗證明了成年動物的細胞仍擁有完整的DNA
在1996年時蘇格蘭的羅斯林研究所用一樣的方式做出了複製羊桃莉(上圖)
證明哺乳類動物的成年細胞一樣擁有完整的DNA
順道一提桃莉的名字來自於美國鄉村歌手桃莉.巴頓(下圖)
因為桃莉是從乳腺細胞拿細胞核的
所以就用大胸部聞名的桃莉.巴頓來命名
還好沒有用AV女優的名字來命名
不然被踢爆是假奶的話那很尷尬XD
(https://www.pinterest.com/pin/537898749219880244/)
​後來在2007年時京都大學的山中伸彌(連結)又做了一些實驗
他找出幾個關鍵的基因
把這些基因丟到纖維細胞裡並啟動
成功的在試管中把纖維細胞轉變成幹細胞
(幹細胞就是還沒完全分化的細胞,有長成任何細胞的潛力)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存臍帶血很蠢XD
(http://imama.tw/doc153186)
​到這邊確定了兩件事
1.不同部位的各種細胞裡面的DNA都是一樣的
2.細胞會長得不一樣是差在有些基因會啟動有些不會
3.關鍵性的基因啟動後能讓已分化的細胞變回幹細胞
這表示除了先天性的DNA序列以外
一定還有一些後天的控制基因開關機制
才能去控制哪些細胞要長成怎樣嘛
而且能從成體做出幹細胞這對再生醫學會有很大的影響啊
至少這關乎臍帶血銀行的存亡嘛XD
因此在2012年約翰.戈登跟山中伸彌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醫獎
(https://rettsyndrome.wordpress.com/tag/nobel-prize/)
​因為後天調控導致細胞間有不同能力
研究這些後天調控基因開關的就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連結)
好那再來講一下"修飾"(我根本在每日一字XD
修飾(modification)這個詞很常用在分子生物領域
一般是指對DNA,RNA或蛋白質做一些小小的調整(不改變序列)
通常是黏上一些醣類或是甲基之類的
就類似給它貼上一個標籤
叫別人拿去用或是這個不能用之類的
所以就能在不動到DNA序列的情況下控制基因的開啟或關閉
比較常見的是DNA甲基化(連結)跟組蛋白修飾(連結)
組蛋白就是上面提到把DNA捲一捲收起來那個
(https://read01.com/oLLmeRa.html#.W_QGRjgzbIU)
​上面有提到表觀遺傳修飾是後天的調控方式
因為不會改變DNA序列嘛
所以照理講是不會遺傳的
但很見鬼的後來發現好像會遺傳ㄟ!!
所以才叫表觀遺傳學啊XD
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是荷蘭飢荒
在諾曼第登陸(連結)後盟軍在西歐步步進逼
當時是德國佔領區的荷蘭看到盟軍勝利的希望
就在9月份配合盟軍在荷蘭境內進行鐵路總罷工要給德軍添亂
導致德軍報復性的減少佔領區的物資配給
同時因為鐵路罷工導致農業區的糧食無法運到都市來
以致於進入冬天時荷蘭北方就發生了飢荒
一直持續到1945年5月荷蘭解放才解除
(https://kknews.cc/news/e4eelay.html)
​當時飢荒地區的人一天熱量攝取只有400-800大卡
大概相當於一杯700cc的珍奶(650大卡)
這半年多的飢荒導致2萬多人死亡
存活下來的人也蠻多終身都有代謝疾病
很扯的是經歷飢荒的孕婦生下的胎兒體重竟然沒有比較輕!?
但這些小孩長大後都容易有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的問題
似乎是懷孕期間的營養缺乏導致這些人有較高的吸收&保存熱量的能力
更扯的是這些小孩的後代也較高比例有肥胖跟糖尿病問題
看來是飢荒導致變異的能力還能遺傳ㄟ!!
所以你胖可能是你阿嬤懷孕時不吃飯害的喔XD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76&snA=4426366&page=2)
​順帶一提個會氣死人的事
奧黛莉赫本小時候剛好有經歷過荷蘭飢荒
據說她當時常靠著吃鬱金香球根+狂喝水撐下去
這樣長期營養不良導致了她後來的削瘦體型
而且長大後也是怎麼吃都吃不胖(連結)嘖嘖...
你看一樣是挨餓一樣是得代謝疾病喔
其他人就肥胖+糖尿病
奧黛莉赫本就怎麼吃都吃不胖!?
人家從骨子裡甚至基因裡就註定要當女神了
真的人比人氣死人X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an-Baptiste_Lamarck)
​最後再來多扯一個(但這邊會扯很多...)
在很久很久以前...
法國有一個阿北叫拉馬克(連結)
在1809年發表了一本"動物哲學"
在其中闡述了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這兩個超越時代的發現
拉馬克認為動物常使用的器官會變得更發達
而這個改變能夠世世代代的傳遞下去
比如長頸鹿一直用力伸脖子吃樹上的葉子
世世代代累積下來長脖子功就神功大成惹
再這樣練下去突破大氣層指日可待XD
(http://hawaiireedlab.com/wpress/?p=1816)
​這就是所謂的拉馬克主義
也就是大家在國中生物都知道被打臉到不行的用進廢退說
但當時打他臉的不是達爾文跟孟德爾(連結)喔
拉馬克發表動物哲學時達爾文才剛出生
而孟德爾可能連他爸媽都還沒結婚(1822年出生)
當時跳出來打拉馬克臉的大咖是居維葉(連結)
他可是開創比較解剖學跟古生物學的大學者啊
甚至名字還刻在艾菲爾鐵塔上呢(連結)
居維葉認為生物的各個器官有很高的互相依賴性
假設長頸鹿脖子真的變長了
那勢必要改變身體其他構造防止倒頭栽或腦袋缺氧
生物構造之間沒配合好是會死掉的
因此生物構造從被創造出來後是不會改變的!!?
(是的,居維葉支持神創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6%AC%E6%B2%BB%C2%B7%E5%B1%85%E7%B6%AD%E8%91%89)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
拉馬克跟居維葉的爭論真的很白癡
雙方都只有一小部分是正確的
其實大部分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居維葉的想法比較符合當時社會認知(而且居維葉是當官的)
所以拉馬克就被幹掉惹
而後來達爾文的演化論跟孟德爾的遺傳學發表之後
更是把拉馬克的學說打包起來放到該放的垃圾堆去了XD
(http://www.chrismadden.co.uk/cartoon-gallery/jean-baptiste-lamarck-caricature-as-giraffe/)
​不過拉馬克並不是白癡啊
當時其實算是生物學很早期的時候
拉馬克不但開創了無脊椎生物學
他還是第一個提出演化科學假說的人(雖然後來證明是錯的)
而且還推測出人跟猴子有共同的起源
拉馬克的學說其實深遠的影響了達爾文
甚至生物學(Biology)這個單字還是拉馬克提出的
所以要找比拉馬克還老牌的生物學家其實還蠻困難的啦(以前不叫生物學啊XD)
(https://pse.is/CBWKD)
​雖然說因為時代的侷限讓拉馬克發表了一堆垃圾學說XD
但跟同時代的學者相比其實拉馬克並沒有比較誇張喔
牛頓筆記還有賢者之石的配方勒XD(牛之煉金術師!?)
科學本來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驗證,反駁,修改,延伸
一直不停的修改補完創新才有今天的樣子
這跟拿著一本書就告訴你世界是7天形成的完全不同啊!!
這也是為什麼演化論是科學,而神創論是宗教的原因
即使披上智能設計論(連結)的外皮也沒有用
所以在美國要求中學要教智能設計論才被判違憲嘛(連結)
(https://kknews.cc/news/v6vexjy.html)
​啊扯這麼多要幹嘛?
有沒有發現表觀遺傳學跟拉馬克主義有類似的地方?
後天的改變可以遺傳ㄟ!!
雖然表觀遺傳學跟拉馬克講的不是同一回事啦
所以目前的主流學說不至於被一腳踢翻
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體現科學演進的好例子
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幫拉馬克平反一下
-------------------------------------------------------------
在這篇寫快完的時候爆出了基因編輯嬰兒的事件(連結)
想說這篇都已經在硬了
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的給他一路硬下去吧XD
畢竟以後應該不會有機會講了
​​
(https://qooah.com/2018/11/27/twin-girls-born-healthy-after-gene-surgery-as-single-cell-embryos/)
在2018年11月26日,美聯社爆料了
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副教授跟其團隊成功對嬰兒胚胎做了CCR5的編輯
並且成功生下一對雙胞胎
(而且爸爸還是HIV陽性...)
宣稱這是史上第一個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
而且天生對於愛滋病具有免疫能力
果然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人類補完計劃要開始倒數了嗎??​
(https://kknews.cc/comic/krql5rp.html)
先來講一下技術
事件中所用的基因編輯技術叫CRISPR/Cas9
CRISPR全名是常間回文重複序列叢集(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as9是指技術中使用的酶叫Cas9
有沒有覺得中文並沒有比較好懂啊XD
這是2013年才開發出來的基因編輯技術
因為比傳統技術更快更精確所以大受矚目
在2016年還獲得了唐獎的生技醫藥獎(連結)
被認為將大幅改革生醫研究與疾病治療的策略
的確這技術目前已經用來做乳酸菌改良跟急性白血病的治療
還有用來器官移植的試驗豬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7/6357)
CRISPR原本是細菌的一種後天免疫方式
感覺有點做賊喊捉賊齁
都細菌了還學人家搞免疫??
但其實細菌的菌生並沒有那麼好混啦
細菌也是會被病毒感染的(噬菌體,連結)
噬菌體會像打針一樣把DNA注射的細菌裡面
細菌就會笨笨的照著DNA一直做一直做
結果做出一堆新的噬菌體出來嘖嘖...
CRISPR會把曾入侵過的DNA序列保存起來
之後遇到同樣的序列就直接把它切碎
感覺就像在細菌體內下通緝令一樣
(https://labiotech.eu/features/crispr-cas9-review-gene-editing-tool/)
CRISPR技術就是用這種辨識序列的能力
把DNA中想要移除的序列切碎
然後丟一段做好的DNA(上圖綠色那段)進去接起來
就大功告成惹~~
(https://aidsinfo.nih.gov/understanding-hiv-aids/glossary/112/ccr5)
這次賀建奎編輯的是CCR5蛋白
那個蛋白是細胞表面本來就有的蛋白啦
愛滋病毒感染細胞時必須辨識CCR5
有一些人部分的CCR5有一點點突變
會讓愛滋病毒無法辨識
所以把一般的CCR5全部換成突變型的話
那愛滋病毒不就就無法感染細胞了嗎??
理論上啦..
(https://www.toy-people.com/?p=41584)
其實在這次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
並沒有新的技術突破
他突破的是道德倫理跟一堆相關規定XD
首先
編輯CCR5對人體會造成什麼影響其實還不確定
人體畢竟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
你看威而鋼都算好好的要拿來治心臟病了
結果還不是變壯陽藥?
怎麼敢講改一個基因不會出現其他問題呢?
而且整個人體基因編輯下去是全身的DNA都改變
所以這個變更是會遺傳下去的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55005)
第二個
編輯CCR5來免疫愛滋病這件事雖然聽說在動物實驗可行
但在人體中的效果不確定啊
可能基因有表現但效果不如預期
或是基因本身的表現量就不如預期
又或者是一開始實驗就沒處理好(脫靶)
這些都可能讓宣稱的免疫效果打折扣
這麼不確定的東西就拿來做人體實驗會不會太扯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vAZsdzmxA)
還有
不管實驗出來的效果如何啦
要怎麼證明對愛滋病有免疫力?
要真的去感染看看嗎??
而且不管實驗的結果如何
被基因編輯的小孩一輩子就會被當白老鼠了
他出生前就被當白老鼠用了啊
出生之後一定會被持續追蹤的嘛
(https://hakashyu.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09.html)
最後
這個先例被開啟真的很糟
雖然能免疫疾病是很好啦
但這種"改良"基因的方式會不會被用來製造"完美的人類"呢?
那擁有不完美基因的人會不會是次等的人類呢?
先天有異常傾向的人會不會需要被"治療"呢?
這類基因改良技術對社會,文化跟倫理道德的衝擊大到難以想像
所以之前才沒人敢做人體實驗嘛
這方面可以去看神作銃夢(連結)
聽說春節會出真人版電影喔
希望不要被毀掉...(這樣轉會不會太硬??)
-------------------------------------------------------------
以上就是這一期的"連猴子也看得懂的分子生物學"
好啦看不懂沒關係,這篇真的有比較硬
其實看得懂也沒什麼用啊
那些猴子看得懂還不是在柴山搶遊客食物XD
(http://big5.huaxia.com/xw/twxw/2010/04/1843656.html)
​感覺科普的東西真的好難寫
下一期就回去繼續講古吧~
原本是想找亞洲或中東地區的題材啦
但我能接觸到的遊戲中這方面題材比較少
所以就先跳過吧~
下一次再回歐洲去講古吧
來看看黑暗時代的武裝遊行強盜跟羅賓漢的恩怨糾葛(咦?)
-------------------------------------------------------------
桌遊推坑事件簿有臉書社團囉~
加入社團跟我們一起分享桌遊話題吧
請點連結
加入要記得回答問題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四篇是目前台灣桌遊募資史上的冠軍 台北大空襲 在2017年3月開始的募資案 最後創下了6178704元的紀錄
​第三篇也是要講一個我很喜歡的遊戲 神秘巨石像 雖然這遊戲在國外的評價還好而已 但我覺得有思考有嘴砲美術又漂亮 而且看著摩埃像立起來感覺蠻好的
這次要來扯的是我很喜歡的競速遊戲 路易斯與克拉克 遊戲背景是台灣人比較不熟悉的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這是美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次事件 路易斯與克拉克領導的探索軍團完成了美國首次的太平洋沿岸探索 遠征結束後路易斯跟克拉克都分別當上了州長 甚至還有人變成美金硬幣的肖像呢 可見這次遠征對美國的重要程度
​​ ​​這大概是台灣最受歡迎的遊戲了吧? 背景故事就是鼎鼎大名的亞瑟王
​我還是衝去台北參加新銳桌遊展了 就剛好有事可以當作理由讓我跑一趟台北 時間上就剛好可以參加最後一天的活動 好險不然我的超早鳥票就浪費了 ​
​ 在2018年的母親節這個周末 台灣迎來史上第一個國際桌遊展 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個過夜的桌遊展啦
​第四篇是目前台灣桌遊募資史上的冠軍 台北大空襲 在2017年3月開始的募資案 最後創下了6178704元的紀錄
​第三篇也是要講一個我很喜歡的遊戲 神秘巨石像 雖然這遊戲在國外的評價還好而已 但我覺得有思考有嘴砲美術又漂亮 而且看著摩埃像立起來感覺蠻好的
這次要來扯的是我很喜歡的競速遊戲 路易斯與克拉克 遊戲背景是台灣人比較不熟悉的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這是美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次事件 路易斯與克拉克領導的探索軍團完成了美國首次的太平洋沿岸探索 遠征結束後路易斯跟克拉克都分別當上了州長 甚至還有人變成美金硬幣的肖像呢 可見這次遠征對美國的重要程度
​​ ​​這大概是台灣最受歡迎的遊戲了吧? 背景故事就是鼎鼎大名的亞瑟王
​我還是衝去台北參加新銳桌遊展了 就剛好有事可以當作理由讓我跑一趟台北 時間上就剛好可以參加最後一天的活動 好險不然我的超早鳥票就浪費了 ​
​ 在2018年的母親節這個周末 台灣迎來史上第一個國際桌遊展 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個過夜的桌遊展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組桌遊很適合玩家打開記憶的抽屜,迎接已遺忘的飲食記憶、色彩與香氣......重新進入當下。不只是長者的回憶治療,具體照片裡的菜餚,連兒童都會很開心說出分享的時光,並將成為滋養一生的力量。
Thumbnail
​ 野柳區域的地層大約在二千兩百萬年前的淺海環境下形成,屬於堆積而成的砂岩沉積岩,因此在野柳的地層中,可以看到許多中淺海生物的化石及生痕化石。而這樣的地質,歷經海水和風的長期侵蝕,形成了各式形狀的天然奇石,來到野柳地質公園目睹讓人驚訝又讚嘆三十多種天然海景地理景觀。 野柳地質公園相關資訊: ​
Thumbnail
玩日本桌遊時,總是能感受到與歐美遊戲不同、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日本桌遊很擅長在既有的機制上,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它變成一款獨特的作品,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遊戲,都是建構在「吃墩」(Trick Taking)這個機制上。
Thumbnail
從這個core mindset出發,參與夥伴大量試玩多款樂齡桌遊,並透過對話交流,延伸出不同的遊戲主軸發想、活動流程規劃、現場可能狀況的應變討論。
Thumbnail
18xx 是一系列歷史悠久的桌遊,讓玩家在牌桌上體驗資本家之間的爾虞我詐,扮演的 19 世紀的鐵路大亨,可以小本經營,擁有一間營運紮實,穩定配息的公司。也可以炒短線,擴產增加營收,吸引投資人進場後掏空公司,出清持股坑殺股民,再拿手上得到的現金成立第二間公司。這就是 18xx 獨有的自由度與代入感。
這一篇文章主要敘述關於我自主時間桌遊的初步規劃與方向,由於我們所設計與構思的卡牌種類有許多不同的作用,先分別說明卡牌的使用方式。 桌遊的建議遊玩人數可以2~4個人一起進人準車的探險之旅,大家準備好要跟我一起了解與探索了嗎?馬上開始我們的環遊一旅去! ⇰錢(硬幣)的用途 首先從主角開始介紹它出場
Thumbnail
應該很多沒玩過或初次接觸桌遊的人,通常會對大盒類型的桌遊感到困惑,且滿是疑問的端看著桌遊盒說「啊是什麼東西得用這麼大的盒子裝嘞?!」 後來收到取貨通知信的時候,可是以興奮狀態衝到超商將此重重的一盒速速取回家,就為了能快趕快與妖怪們…喔不…是琳瑯滿目的精緻模型見面!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組桌遊很適合玩家打開記憶的抽屜,迎接已遺忘的飲食記憶、色彩與香氣......重新進入當下。不只是長者的回憶治療,具體照片裡的菜餚,連兒童都會很開心說出分享的時光,並將成為滋養一生的力量。
Thumbnail
​ 野柳區域的地層大約在二千兩百萬年前的淺海環境下形成,屬於堆積而成的砂岩沉積岩,因此在野柳的地層中,可以看到許多中淺海生物的化石及生痕化石。而這樣的地質,歷經海水和風的長期侵蝕,形成了各式形狀的天然奇石,來到野柳地質公園目睹讓人驚訝又讚嘆三十多種天然海景地理景觀。 野柳地質公園相關資訊: ​
Thumbnail
玩日本桌遊時,總是能感受到與歐美遊戲不同、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日本桌遊很擅長在既有的機制上,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它變成一款獨特的作品,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遊戲,都是建構在「吃墩」(Trick Taking)這個機制上。
Thumbnail
從這個core mindset出發,參與夥伴大量試玩多款樂齡桌遊,並透過對話交流,延伸出不同的遊戲主軸發想、活動流程規劃、現場可能狀況的應變討論。
Thumbnail
18xx 是一系列歷史悠久的桌遊,讓玩家在牌桌上體驗資本家之間的爾虞我詐,扮演的 19 世紀的鐵路大亨,可以小本經營,擁有一間營運紮實,穩定配息的公司。也可以炒短線,擴產增加營收,吸引投資人進場後掏空公司,出清持股坑殺股民,再拿手上得到的現金成立第二間公司。這就是 18xx 獨有的自由度與代入感。
這一篇文章主要敘述關於我自主時間桌遊的初步規劃與方向,由於我們所設計與構思的卡牌種類有許多不同的作用,先分別說明卡牌的使用方式。 桌遊的建議遊玩人數可以2~4個人一起進人準車的探險之旅,大家準備好要跟我一起了解與探索了嗎?馬上開始我們的環遊一旅去! ⇰錢(硬幣)的用途 首先從主角開始介紹它出場
Thumbnail
應該很多沒玩過或初次接觸桌遊的人,通常會對大盒類型的桌遊感到困惑,且滿是疑問的端看著桌遊盒說「啊是什麼東西得用這麼大的盒子裝嘞?!」 後來收到取貨通知信的時候,可是以興奮狀態衝到超商將此重重的一盒速速取回家,就為了能快趕快與妖怪們…喔不…是琳瑯滿目的精緻模型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