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塔:戰鬥天使》Alita: Battle Angel - 生命該如何衡量價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艾莉塔:戰鬥天使》 Alita: Battle Angel 台灣上映日期:2019.02.05 福斯 發行
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生命的重量該如何衡量?懷疑人類存在的意義、科技與人類文明的關係,種種探討生命價值的大命題,或許一直都是人們生在世不斷反問並沒有絕對解答的大哉問。透過藝術創作的感性抒發、組織化的理性思考,「電影」似乎就是一種極具效率,而且短時間容易入門的敲門磚。
改編自日本漫畫《銃夢》的《艾莉塔:戰鬥天使》,給我一種飽滿又迷人的觀影體驗;它讓我完全投入其中,享受在電影創作者所建構出的科幻世界,並在該世界架構下反思人類或生命存在的意義,回歸到大哉問命題根本的核心價值,或許就是讓我愛上本片的理由。甚至我很能肯定地說:《艾莉塔:戰鬥天使》或許就是好萊塢改編日本漫畫作品的絕佳典範!
我能夠感受到詹姆斯卡麥隆對本片製作的熱情,以及他對《銃夢》改編電影的初衷與熱情。如今在WETA團隊的動態捕捉技術逐漸成熟,技術團隊的支持之下,導演一職交由勞勃羅里葛茲後,他腦袋裡那些天馬行空的創意,懂得經營畫面的鬼點子,實現了原著漫畫電影化的美夢,造就了本片兼具娛樂與原著精神的耀眼成果。
當人與機械的界線被打破,我們是否依舊能夠珍惜生命?(圖片來源:福斯)
這種如夢似幻的感覺,隨著漫畫人物活靈活現地在大銀幕上呈現,有如細心用慢火燉煮一鍋好菜般地感動深刻。它就是一部等待電影技術成熟而創造出的精美工藝作品;若要說詹姆斯卡麥隆說這十年期間,為得是將特效技術達到能夠展現艾莉塔的世界觀,我能夠確定這十年是值得等待的美好時光。
《艾莉塔:戰鬥天使》的內容飽滿又迷人,整體節奏緩而不急、慢條斯理的敘事方式,勾勒出一個人機共存的世界舞臺。劇本聚焦於伊德博士與艾莉塔、艾莉塔與維果;父女的親情、以及男女的愛情,兩條故事線,逐漸勾勒出艾莉塔這個角色的成長過程。
電影故事設定於距今三百年後的未來世界,文明毀滅後再次重生的下一世代故事。人類的智慧與生命與機械互相倚賴共生,體能與壽命狀態能夠輕易被升級、改造,甚至保存、重生、或毀滅。那我們是否還能夠珍惜生命?懂得互相尊重?亦或是對整個文明進步有正向的發展呢?
本片重新定義了所謂「未來烏托邦」與「反烏托邦」的類型電影(圖片來源:福斯)
若是將它稱作「未來烏托邦」電影,確實科技發展超出現今人類科技水準;若要將之稱為「反烏托邦」電影,片中呈現了毀滅文明後,人類變得冷血無情,似乎也能夠說得通。它的世界並非只有好或壞,只是真實呈現了當我們對生命失去了尊重的態度,科技縱使再進步,「文明」依舊不存在。
在這個科技發展快速,但人性變得醜陋無情的世界裡,它讓我理解了人性的本質依舊沒有改變,「利」與「益」兩者仍然被擺在感情之前,讓人不勝唏噓。它的畫面看起來是如此驚人,機械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毫無感情的氛圍,其實和今日的世界沒有什麼兩樣。
縱使本片在結局明顯預留伏筆,但作為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它確實達到了「介紹世界觀」以及「鋪陳威脅」、「角色成長」等任務,足以看得出詹姆斯卡麥隆以及勞勃羅里葛茲兩人細心消化原著內涵,拿捏劇本份量,並開拓結合科幻與青少年成長等元素,這種新一代類型電影的野心。結局相當耐人尋味,回味無窮,並讓我相當期待《艾莉塔》系列電影接下來的發展。
驚人的視效讓愛莉塔在大銀幕上活靈活現,我們是否也能在此刻反思科技與我們生活間的關係?(圖片來源:福斯)
做為一部科幻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探討科技發展對人類的影響,以及生命價值觀的本質上雖說稍嫌深度略淺,卻也帶出了整個世界觀背後的哲學議題。在議題探討與娛樂兩者間的戲份比重上拿捏平衡,我認為足以看得出勞勃羅里葛茲保有玩心之餘也不忘細心雕琢劇本寓意的用心,就劇本故事而言,是個相當通俗而且相當容易入門的科幻作品。
在原著《銃夢》中,人與機械兩者間的界線被打破,說明了當人類的科技已達到人機合一,那麼人們如何衡量生命的價值?生命何謂開始或結束?片中許多電馭龐克的元素,加入了女性陰柔且豐富感情的面相,《艾莉塔:戰鬥天使》電影改編的精神依舊保持著如此核心價值,也回歸了我們過去不斷在藝術創作中反問自己的大哉問。
或許我們能夠試著問問,當我們能夠透過動態捕捉技術,讓這些生化機械角色顯得更有靈魂,特效場景注入了另一種模擬人性,卻是在虛擬世界中創作另一種型式的「生命」之時,我們是否還是能夠用尊重或敬畏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在影像空間中的虛擬角色
《艾莉塔:戰鬥天使》驚人的視覺特效,絕對是本片的靈魂核心。除了讓我們了解到當今電影工業是多麼強大,同時也讓我們能夠反思劇本想要帶出的核心概念。在科幻電影的包裝之下,它闡述了我們對於肉體和靈魂兩者的價值觀。
認識生命的本質,是科幻電影的靈魂所在(圖片來源:福斯)
片中的艾莉塔就是在這個一切毫無衡量標準的世界中,給觀眾一種獲得救贖的重要角色。隨著艾莉塔的成長,漸漸從懵懂無知的狀態,逐漸社會化,認識了生命被創造到毀滅的過程,學習了喜怒哀樂、何謂是非善惡。觀眾們能夠投以情緒在艾莉塔上,隨著她所遭遇的危機跟著擔心和緊張。觀眾與角色的共鳴,我想是本片讓我喜愛的關鍵所在。
而那個始終處於未知狀態的天空城市薩雷姆,到底有多美好?為何是地上的人們夢想嚮往之地?推動了整個劇情的重要麥高芬,也是我們在看本片時好奇,想要一探究竟,為什麼這個劇中角色們拼了命要前往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模樣?或許就像是我們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斷給自己設定目標的行為雷同。正因為夢想很大,大到遙不可及,甚至荒謬可笑,但它就是驅動著我們繼續努力生存下去的動力。
整體來說,《艾莉塔:戰鬥天使》就是一部值得等待,而且相當有指標性意義的日漫改編電影。它同時保有原著的精神,場景設計、角色、片中的機械元素,足以看得出電影創作者反覆消化、內化後以新一代電影技術呈現的影像世界。這種在創作上的熱情,試著透過科幻類型電影的架構,傳達反思生命意義的理念,我想就足以讓人回味再三。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艾莉塔:戰鬥天使》我給 ★★★★ 4顆星
娛樂性十足,視效驚人,故事迷人的科幻巨作。
電影預告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1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XX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戰俘營為故事主體的電影不少,但能夠把戰俘營故事拍得有趣,融入喜劇和歌舞元素,同時又帶出嚴肅的種族或政治議題,我想過去類似的作品相當少見:《搖擺男孩》可說是一部表現出色,融合多種元素於一身,又具韓國地方特色的一部有趣作品。
作為一部真人真事的紀實電影,《私人戰爭》描寫有關瑪麗柯爾文的故事,其結局和經歷其實已經能夠在各大媒體網站上查到相關資訊;若電影要拍得吸引人、要怎麼在既有故事的框架內玩出創意,這就是本片先天上存在的一大挑戰。就我個人而言,《私人戰爭》的整體表現給人一種淡淡的惆悵感,感嘆著世界上總有地方不斷發生衝突,
《窒息》的表現手法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詭譎感:重度恐怖電影受眾可能會對當中血洗畫面的場景印象深刻、對當中的身體恐怖橋段不寒而慄、對片中的特殊化妝感到坐立難安;對一般觀眾而言可能無法馬上說出觀影後當下的感受。但就電影本身的內涵而言,《窒息》可說是後座力強烈,讓人在觀影後不斷思考,留存餘韻的一部作品。
《賭命運轉手》給我一種五味雜陳的惆悵感:觀影的過程十分享受,看完的當下感覺非常溫馨,過了一段時間去回想劇情時,則是感嘆生命的苦短。它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在農曆新年前夕,新舊年交替之際,讓人能夠好好檢視過去的自己,思考未來的一部佳作。
當Unbreakable這個單字,被中文重新定義為「驚心動魄」,誰也沒有想到《分裂》Split能夠成功將奈沙馬蘭的原創英雄系列推向話題與票房高峰,也沒想到續集《異裂》Glass的宣傳操作以及劇情走向能夠變得如此複雜。
一改過去鮮艷色調的影像美學,《影》可說是張藝謀回歸簡約樸素,卻又不失華麗攝影風格,展現大師風範的作品。黑與白、陰與陽兩者的二元共存關係,藉著本尊與影子兩者虛實對比,簡單的水墨影像風格,讓我一步步進入這個權力鬥爭、柔美之中又帶點奇幻色彩的故事之中。
以戰俘營為故事主體的電影不少,但能夠把戰俘營故事拍得有趣,融入喜劇和歌舞元素,同時又帶出嚴肅的種族或政治議題,我想過去類似的作品相當少見:《搖擺男孩》可說是一部表現出色,融合多種元素於一身,又具韓國地方特色的一部有趣作品。
作為一部真人真事的紀實電影,《私人戰爭》描寫有關瑪麗柯爾文的故事,其結局和經歷其實已經能夠在各大媒體網站上查到相關資訊;若電影要拍得吸引人、要怎麼在既有故事的框架內玩出創意,這就是本片先天上存在的一大挑戰。就我個人而言,《私人戰爭》的整體表現給人一種淡淡的惆悵感,感嘆著世界上總有地方不斷發生衝突,
《窒息》的表現手法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詭譎感:重度恐怖電影受眾可能會對當中血洗畫面的場景印象深刻、對當中的身體恐怖橋段不寒而慄、對片中的特殊化妝感到坐立難安;對一般觀眾而言可能無法馬上說出觀影後當下的感受。但就電影本身的內涵而言,《窒息》可說是後座力強烈,讓人在觀影後不斷思考,留存餘韻的一部作品。
《賭命運轉手》給我一種五味雜陳的惆悵感:觀影的過程十分享受,看完的當下感覺非常溫馨,過了一段時間去回想劇情時,則是感嘆生命的苦短。它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在農曆新年前夕,新舊年交替之際,讓人能夠好好檢視過去的自己,思考未來的一部佳作。
當Unbreakable這個單字,被中文重新定義為「驚心動魄」,誰也沒有想到《分裂》Split能夠成功將奈沙馬蘭的原創英雄系列推向話題與票房高峰,也沒想到續集《異裂》Glass的宣傳操作以及劇情走向能夠變得如此複雜。
一改過去鮮艷色調的影像美學,《影》可說是張藝謀回歸簡約樸素,卻又不失華麗攝影風格,展現大師風範的作品。黑與白、陰與陽兩者的二元共存關係,藉著本尊與影子兩者虛實對比,簡單的水墨影像風格,讓我一步步進入這個權力鬥爭、柔美之中又帶點奇幻色彩的故事之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要遵循(系統設定的)本性而為、或是追尋不一樣的生活?但無論兩者是否有好壞之分,我們真能將一個人的特質與能力,僅歸咎在「天生如此」嗎?
Thumbnail
接續上篇影評文末提到,其實我不太喜歡電影拿來當宣傳強調的那句台詞,印象中漫畫版的凱麗並非如此正義魔人。但就因為這句台詞被電影拿來當重點台詞,我突然了解為什麼看習慣日本漫畫的原著鐵粉很難接受美式改編......
Thumbnail
篇大概會是最後一篇寫《艾莉塔:戰鬥天使》,第一篇無雷推坑用的《靈魂就在運動之中—–艾莉塔:戰鬥天使》,第二篇寫對《艾莉塔:戰鬥天使》對原作《銃夢》那令我感動的傳承與嫁接,第三篇將會如砌水泥般一磚一瓦的細數在電影中使我為之心動的瞬間,也就是作為艾莉塔靈魂的細微動作的順時記錄
Thumbnail
哈囉各位好,我是Fred,要說起好萊塢的 日漫改編真人作品,那他們的罪狀,簡直可說是罄竹難書,但也不是都怪給好萊塢,日本自己拍的真人版也不見得就會拍好,因此才讓世界各地的動漫迷,聽到”真人化”三個字,都避之唯恐不及,而這次在大導演James Cameron 親力操刀之下,是否能夠看見不一樣的結果呢?
Thumbnail
每每在無助時,內心就會出現彷彿捶在推車上的雙手般的怒吼,那凹陷的深度和想要一瞬間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樣子是相同的激烈。就像是希望自己能夠替換一個新的身體,可以直接換成想要的樣子,具備某些能力,那就好了。
Thumbnail
想特別強調我是「女性」鐵粉,實在是因為科幻漫畫能遇到女性同好的機會甚少,而對於這部作品的主角設定,又有身為女性的我特別想提的部分,連載第一篇,先來談談我對主角的愛。
Thumbnail
「……最重要的並不是為那件事的善惡說三道四,而是去認識那件事。如樸素的內裡和冷酷的對比。還有在認識現實的時候,不要被虛無和冷嘲熱諷所影響,要繼續活下去。那並不是一種心境,而是一種意志力,是維持個人的「戰鬥」的真正意思。那就是我想在『銃夢』裏描寫的事。」---1995.5.4木城幸人,寫於第九卷卷末。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要遵循(系統設定的)本性而為、或是追尋不一樣的生活?但無論兩者是否有好壞之分,我們真能將一個人的特質與能力,僅歸咎在「天生如此」嗎?
Thumbnail
接續上篇影評文末提到,其實我不太喜歡電影拿來當宣傳強調的那句台詞,印象中漫畫版的凱麗並非如此正義魔人。但就因為這句台詞被電影拿來當重點台詞,我突然了解為什麼看習慣日本漫畫的原著鐵粉很難接受美式改編......
Thumbnail
篇大概會是最後一篇寫《艾莉塔:戰鬥天使》,第一篇無雷推坑用的《靈魂就在運動之中—–艾莉塔:戰鬥天使》,第二篇寫對《艾莉塔:戰鬥天使》對原作《銃夢》那令我感動的傳承與嫁接,第三篇將會如砌水泥般一磚一瓦的細數在電影中使我為之心動的瞬間,也就是作為艾莉塔靈魂的細微動作的順時記錄
Thumbnail
哈囉各位好,我是Fred,要說起好萊塢的 日漫改編真人作品,那他們的罪狀,簡直可說是罄竹難書,但也不是都怪給好萊塢,日本自己拍的真人版也不見得就會拍好,因此才讓世界各地的動漫迷,聽到”真人化”三個字,都避之唯恐不及,而這次在大導演James Cameron 親力操刀之下,是否能夠看見不一樣的結果呢?
Thumbnail
每每在無助時,內心就會出現彷彿捶在推車上的雙手般的怒吼,那凹陷的深度和想要一瞬間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樣子是相同的激烈。就像是希望自己能夠替換一個新的身體,可以直接換成想要的樣子,具備某些能力,那就好了。
Thumbnail
想特別強調我是「女性」鐵粉,實在是因為科幻漫畫能遇到女性同好的機會甚少,而對於這部作品的主角設定,又有身為女性的我特別想提的部分,連載第一篇,先來談談我對主角的愛。
Thumbnail
「……最重要的並不是為那件事的善惡說三道四,而是去認識那件事。如樸素的內裡和冷酷的對比。還有在認識現實的時候,不要被虛無和冷嘲熱諷所影響,要繼續活下去。那並不是一種心境,而是一種意志力,是維持個人的「戰鬥」的真正意思。那就是我想在『銃夢』裏描寫的事。」---1995.5.4木城幸人,寫於第九卷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