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專題:放眼全球 3 核能轉型法案,台灣,有決心嗎?

能源專題:放眼全球 3 核能轉型法案,台灣,有決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2015年12月,聯合國在法國巴黎舉辦氣候大會(COP21),各國達成具劃時代的巴黎協定,決議擺脫化石燃料,走向低碳世代。為了能引領這次大會順利達成協定,法國卯足全力,當年7月便通過極具野心的法國能源轉型法案,將目前的核能發電佔比從75%大幅下修到50%,並極力發展再生能源。這項法案設下許多能源轉型目標,包括:

  1. 溫室氣體減量2030年排放量比1990年標準減少40%
  2. 發電量配比:核能佔比由目前的75%降至2025年的50%,再生能源則提高,2030年達到40%。
  3. 提升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消耗的比例, 2020年達23%,2030年至32%。
  4. 碳稅:2020年碳排放稅提高至每噸56歐元(約2000元台幣),2030年再提高至每噸100歐元(約3580台幣),但降低能源轉型相關的產品與服務稅率,以減低(補償)民眾、企業負擔。
  5. 2050年整體能源消耗量比2012年減少50%。
  6. 2030年化石燃料消費量比2012年減少30%。

不僅如此,本法案也通過許多修正案,在老舊建築翻修,鼓勵清潔能源車輛、廢棄物回收、綠色融資等都提出具體措施。例如:2016年起禁止提供塑膠袋、2030年提供7百萬個電動車充電站、以及2016年的能源券試驗計畫協助弱勢家庭支付能源費用等。

(節錄自 核能大國風向轉 法國立法極力發展再生能源



能源轉型法案,台灣,有決心嗎?

在巴黎舉行的世界氣候高峰會,法國作為地主國,當然要樹立一個"各國模範"的良好形象才行啊!法國快速通過此一法案,法案內容被外界解讀為回應歐洲理事會通過的「歐盟2030年氣候與能源政策綱要」法案內容承諾包括將提高碳稅、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電動車充電站普及化,以及停止提供塑膠袋等措施。

而,台灣呢?連設置電廠都是個問題,更遑論綠能法案的推動與普及!

電廠的設置規劃(如苗栗苑里風電廠設置)在居民政府雙方未達成理性的共識下,造成許多電廠設置計畫的空轉,而在媒體大肆報導下,又渲染了另一種「政府迫害人民居住正義」的陰影......在這個人均用電量不減反升的狀態之下,電廠的設置一再空轉,舊有電廠冒著失事風險繼續營運的政策便只好繼續推行,此舉便又遭到環保團體的撻伐,試問,居民、政府、企業三方都不願各退一步,那麼2300萬台灣人民的用電從何而來?

除了電廠設置外,收取碳稅與停工塑膠袋等政策,若是在台灣推行勢必引發檯面上立法院又一場激烈的媒體攻防戰,以及檯面下一個個政黨地方派系、企業大老們的暗潮洶湧......面對日益嚴重的暖化問題,台灣的綠能建設與計畫準備好了嗎?


續集:

  1. 能源專題: 取與捨在地思考
  2. 能源專題:放眼全球 1 瑞典,化腐朽為神奇
  3. 能源專題: 放眼全球 2 冰島,來自地心的熱情
  4. 能源專題:放眼全球 4 排列組合,穩定能源來源
  5. 能源專題:放眼全球 5 進擊的巨人~聞核色變
  6. 能源專題:放眼全球 6 德意志 風起


責任編輯:黃子維 核稿編輯:黃琬婷、張軒豪

關注粉專 接收最新消息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7會員
574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如果我們回顧波蘭的歷史,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呢?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裡曾指出一種特殊困境,即基於特權組成的尋租聯合體壟斷並操縱政治發展的問題。當這個尋租聯合體尾大不掉,寄生在國家之上,肆無忌憚的吸食著民脂民膏並阻止任何改革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