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熙有兩張繳了 20 年的終身壽險保單即將在 12/21 到期,到期日可以一口氣領到 26 萬又 1,204 元,其中一張未來還能繼續領錢。這事引起我的思考,我把想法寫下來,給大家一個參考,更是給自己未來的參考,因為保險也是理財的一種。
★ 延伸閱讀:
5分鐘了解什麼是儲蓄險? (大致分為增額型、還本型、利變型終身壽險!)
儲蓄險,能買到保障又能存到錢嗎?
( 「手機版」閱讀如看不清楚圖片,點擊後就會變清楚喔! )
一、26 萬如何使用
這大家應該最感興趣,簡單講我的打算是買機車、冰箱、貼補家用、投資與吃大餐五個用法,以下按照優先順序排列。
(一) 買機車 6 萬_上班每天可爭取半小時的時間:
由於山居,承熙上下班通勤必須搭兩班公車才到得了公司。有了機車後,每天可以省下至少半小時。提早半小時上班除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省下的半小時也可以用來看股票投資資料、寫作或閱讀,主要目的是「持續增加被動收入」。
承熙的被動收入以「長期投資股票領息」為主、「寫作收入」為輔,再簡單說明如下:
- 股票利息從 2018 的 112K,成長到 2020 的 138K:
明年應該還會繼續成長,此外,2016 開始我有放大財務槓桿信用貸款,這樣的股息我很滿意。
- 寫作一年半,收入從 0 到現在的每年大約 5K:
投資股票的同時我也把過程記錄起來,自我檢討的同時也與他人分享。我把紀錄寫在方格子的《承熙的個股觀察SOP》專題,一年半下來追蹤人數已經有 126 人、付費訂閱 45 人,帶給我一年的收入約 5K。為了再進步,我又開了《承熙從素人蛻變為寫作者之旅》第二個專題,專門分享寫作技巧,雖然這個沒收入,但兩個專題相輔相成,期待的是未來的綜效。
(二) 買冰箱 2 萬_有利於山居投資與寫作:
台北居大不易,山居更是如此。山居要安逸,擁有一台好冰箱很重要,因為北部山區超容易下雨,冰箱儲放食物自己開伙很好。要儲放食物,尤其是肉類,必須有冷凍。承熙房東配給的小鮮綠度好用,要雙門有獨立冷凍的才行。
(三) 貼補家用:
承熙父親癌末,未來會有一筆開支,幸好他也有保險,我想負擔可以減輕一些。另外,承熙的三歲姪女很遺憾地被診斷出發育遲緩,正在早療。身為伯伯,我要替她負擔一些費用,期望她「趕」上人生的進度。
(四) 投資股票:
(五) 吃大餐:
這大概是我有閒錢後的唯一犒賞自己的首選了。民以食為天,所以我也持有食品企業霸主的統一及相關企業的股票。
二、這兩張保單的始末_承熙從討厭變成感謝父母
(一) 投保的原因_承熙自幼體弱:
承熙兩張壽險保單統統是未成年時家父家母就先買了,這兩張保額都是 20 萬,其中第二張附約還搭配醫療險跟意外險,主要是因為我自幼體弱又瘦,兩老總是擔心;此外,老一輩的喜歡買保險,這話不假,因為除了這兩張保單,另外還有。
(二) 出社會後開始由承熙負擔保費,辛苦繳了 17 年:
繳費期滿可以定期領錢固然爽,但其實過去的繳費期間很「辛苦」。承熙大學畢業就直接工作,20 年的保單大約從第三年開始由我自己繳,偶而還要幫忙繳父母的,一年下來至少 4 萬以上的保費,這對一個初出社會的小資族負擔不小。
工作約六、七年後承熙開始接觸投資,不論是起先的基金還是後來到現在的股票,我始終認為保險除了意外險跟醫療險外,其他的實在沒必要。原因是,台灣健保制度在世界算頂尖,並且投資還有更好的選項。換句話說,我開始思考「假如當初沒買保險」,那每年 4 萬都買股票到現在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呢?
(三) 人有旦夕禍福,出事後才對保險改觀: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承熙 30 歲左右被診斷出「心律不整」,曾經三次發作送急診,有一次心跳還高達每分鐘 210 下,差點畫下人生句點。
承熙三次發作兩次手術,其中一次手術加住院自費十幾萬,統統由保險公司買單。所以保險這件事,難說地很。出事以後,我才知道它的重要。現在老年化的現象嚴重,未來還會更嚴峻,保險商品相較過去更為多元,如果是像承熙這樣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應該好好面對保險的問題。
三、談機會成本
(一) 機會成本的概念:
(二) 當初買保險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我把範圍侷限在股票裡,因此舉台積電 ( 2330 ) 為例,因為她可能是漲最多的。不過,由於
試算軟體無法設定為每年投入,所以我改成每月投入,當然總金額是一樣的,影響不大。經過回溯,結果是:「年化報酬率為 16.8% 」,實在非常驚人!
定期定額投資2330回溯20年的結果,來源:樂活五線譜
- 順便回溯買 0050 的年化報酬率為 8.04%:
至於國民股票 0050 呢?由於它 2004 才上市,因此回溯期間只有 16 年,回溯結果是:「年化報酬率為 8.04%」,也不賴。
定期定額投資0050回溯16年的結果,來源:樂活五線譜
補充:
機會成本不是用來氣死自己的,大家觀念知道就好。也就是說,機會成本是讓我們做事前要多思考,思考各種可能性,然後追求最大效益。這習慣久了,將來做決定時會更經濟。
(三) 現在開始每年領的保險金會投入股票:
既然無法改變過去,那策劃未來總行吧。承熙考慮從現在開始每年領到的保險金,要定期拿去買股票。我不認為錢少就不能達成財務目的,「財商觀念的缺乏」才是。
四、這兩張保單的未來-領金試算
因為這兩張都是終身壽險,也都是「生死合險」,原則上只要活得夠久就越划算;當然,哪天如果全身殘廢甚至掛了就直接領一筆結案。下面按照兩張保單分別說明領金細節。
(一) 第一張保單-傳家樂 253 終身還本壽險:
- 繳費的 20 年間可領的錢共 18 萬:
這是「生存金」。根據合約規定,繳費期間每滿 5 週年給付一次,明細如下:
(1) 第一個 5 年 : 2 萬 ( 保額的 10% )
(2) 第二個 5 年 : 4 萬 ( 保額的 20% )
(3) 第三個 5年以後 : 6 萬 ( 保額的 30% )
(4) 繳費期滿日:每屆滿 3 週年,給付 6 萬。
- 滿 20 年後「每 3 年」再領 6 萬。
- 身故/全殘金:
如果身故或全殘,可以一次領 20 萬。
(二) 第二張保單-長安養老終身壽險 (甲型):
- 生存保險金:繳費期滿 ( 20 年) 後,給付保額的 1 倍,也就是 20 萬。
- 重大疾病保險金:確定罹患重大疾病時,給付保額的 120%,也就是 24 萬,但限領取一次。
- 身故/全殘保險金:繳費期滿後,為保額的 2 倍,也就是 40 萬。
- 七項重大疾病定義:
(1) 心肌梗塞、(2)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3) 腦中風、(4) 慢性腎衰竭 ( 尿毒症 )、(5) 癌症 ( 但部分癌症除外 )、(6) 癱瘓、(7) 重大器官移植手術。
★ 參考資料
五、結語
(一) 買保險是未雨綢繆,因為人生真的很難說:
未雨綢繆是保險的原始精神與真諦。以承熙為例,30 歲以前都不知道有心臟病,是直到上班時突然倒下才知道我有,人生真的很難說呀。順便一提,承熙做心臟手術前做了一整年功課,聽醫師說,其實每個人罹患心律不整的機率大約是 1%,差別只在嚴不嚴重、會不會影響日常生活罷了。
至於意外就不用我說了,台灣都市化嚴重,一堆人擠在馬路上,尤其是下雨天,超容易發生意外。家中支柱的人有必要考慮保意外險,別仗著年輕或手腳靈活反應快就認為不需要。
(二) 時代變動劇烈,打造多元/被動收入是必備:
最後講打造多元/被動收入的必要性。大家都知道 1945 是二戰結束那年,終戰後有所謂的嬰兒潮,那麼 1946 以後出生的都已經七十、八十歲了,這些人大部分都已不在生產的行列,這導致還在勞動的人的負擔增加。
此外,生育率普遍降低更加劇未來勞動人口的負擔,因為越年輕的人越少,未來負擔的人也越少,於是先進國家如歐美多年前早就年金改革,而台灣政府前幾年也跟進了。對了,還有低薪問題。低薪搞到小資族與小確性的出現與被強調,這不是沒道理的,日子再苦悶還是得過下去。
但承熙認為過日子絕對不能太安逸,因為未來的挑戰只會越來越嚴峻,這正是承熙每天扣除工作之後,99% 的時間都拿去研究股票與寫作的原因,不只是因為興趣,而是要打造多元或被動收入,只靠工作收入太危險,我們常聽到○○年金或基金即將在 10 年或 20 年後破產,在我看來,那還算樂觀估計。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愛心或留言討論,轉貼分享出去也行喔^^
★ 追蹤承熙的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