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的哲學難題,終身?定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近在ptt保險版上看到這篇文,標題寫著:幼兒(終身vs實支實付)。

雖然用字有點不太一樣,但一看就知道他想問的其實是「終身」跟「定期險」哪個好?這個可堪稱是保險界裡的萬年哲學難題啊!

仔細探討了一下為何人們之所以會不斷陷入這樣的迷思,我想有大部分原因應該是來自於早期業務員的話術深植人心的影響。業務員總是會跟客戶說:「你買這個終身醫療,繳費二十年就不用再繳了,但保障一輩子。」

這句話其實沒有說錯,客戶買的終身醫療險種,的確只需要繳費二十年,就可以保障到終身(目前設計通常是110歲)。但客戶沒意識到的是,這個業務員賣他的終身醫療險跟他所想的醫療險在保障內容上可能不太一樣。

一般人只聽到「醫療險」就覺得好像是什麼都會賠一樣,加上保費又這麼貴,當然要什麼都會賠才合理啊!但實際上,所謂的終身醫療,大部分都是給付住院日額。以保額1000元來說,就是住院一天賠1000元,住院兩天賠2000 元,以此類推。早期醫療技術不好的時候,一生病住院天數就容易很長,但現在醫療進步及健保改革下,即使是癌症手術也大多三天就能出院,日額給付型的醫療險早就不敷使用。

既然保障這麼少,但為何這樣的終身醫療,每年保費卻往往動輒要兩、三萬呢?保費這麼貴的原因不是因為他的保障高,而是這樣的商品常常會有個「身故」或「保障期滿生存」就退還保費的設計。

要嘛身體一生健康,就可以在110歲保障期滿時把所繳的全部保費退還給自己。如果一個新生兒在出生0歲時就投保,當他健健康康的活到110歲時就可以把他90年前繳的保費拿回來,然後還沒什麼利息。但若不幸提早離開,這所繳的保費就會留給我們親愛的家人,同樣也是沒什麼利息。

買終身醫療可以保障終身到110歲,但在我們生病時卻無法提供太多的保障。這點就像我們在買手機,以前流行的Nokia買了如果沒壞當然可以終身使用,但現在還有人在拿Nokia嗎?不是不能用,而是早已不符合需求跟流行趨勢。

終身醫療可以退還保費,但退還的錢到時可能已經被通膨吃掉,實質購買力已經很低。就像我們爸媽那年代,200萬可能就能在台北市買一棟透天,但現在的200萬可能連台北市的車位都買不起。所以與其去期待老了或死了後有一筆這樣一成不變的錢,倒不如好好把握時間複利的效益,把錢放在會生利息的地方,滾出一顆大雪球。

終身跟定期,差別是在保障跟繳費的年期有所不同。但買保險重要的不是只有考量這兩個點而已,我們不應該讓自己陷入文字上的迷思而在這糾結。該討論的問題應該是保障的內容是否能符合需求,是否能讓我們無預期生病時不用煩惱大額醫療費用的支出,能有好的醫療品質,甚至可以不用擔心工作收入中斷的問題,能好好養病。

下次若再遇到終身與定期的爭論,先試著重新定義問題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保險心裡學的沙龍
4會員
13內容數
2022/05/04
業務員在保險招攬的過程中,難免會需要觸及客戶的隱私。像工作賺多少錢啊?有沒有資產或負債啊?這類的財務問題。但我覺得客戶真正赤裸的時刻,反而是在他們填寫受益人時。無關乎金額大小,但卻代表著誰是他心裡最掛念的人。 那受益人到底該怎麼填呢?在此就不細談稅賦的問題,避免篇幅過長。
2022/05/04
業務員在保險招攬的過程中,難免會需要觸及客戶的隱私。像工作賺多少錢啊?有沒有資產或負債啊?這類的財務問題。但我覺得客戶真正赤裸的時刻,反而是在他們填寫受益人時。無關乎金額大小,但卻代表著誰是他心裡最掛念的人。 那受益人到底該怎麼填呢?在此就不細談稅賦的問題,避免篇幅過長。
2022/05/04
這真的是個很常見的問題,發問的人有客戶、也有業務員。 不論是在網路上問,或是身邊的朋友一聽到你是保險業務員,就會想拿來問你一下。 這個問題當然就只會有兩種答案,「會賠」跟「不會賠」。 但偶爾可能會聽到客戶這麼說… 業務員原本說會賠,但後來沒賠,然後怪業務員怎麼這麼爛。 所以請大家少這樣問問題吧!
2022/05/04
這真的是個很常見的問題,發問的人有客戶、也有業務員。 不論是在網路上問,或是身邊的朋友一聽到你是保險業務員,就會想拿來問你一下。 這個問題當然就只會有兩種答案,「會賠」跟「不會賠」。 但偶爾可能會聽到客戶這麼說… 業務員原本說會賠,但後來沒賠,然後怪業務員怎麼這麼爛。 所以請大家少這樣問問題吧!
2021/08/23
一直以來保險在牙齒相關的理賠就很容易發生爭議,不管是醫療險或是意外險。常聽到是因意外傷害導致的牙齒治療,保險公司會照他們公司的內規一顆只賠5千或多少,各家不定。我想可能也是因為牙齒相關的材料所費不貲的關係,導致保險公司理賠金額越來越高,被逼的要對相關的理賠嚴加審核控管。 但其實這樣的內規在法條上並站
2021/08/23
一直以來保險在牙齒相關的理賠就很容易發生爭議,不管是醫療險或是意外險。常聽到是因意外傷害導致的牙齒治療,保險公司會照他們公司的內規一顆只賠5千或多少,各家不定。我想可能也是因為牙齒相關的材料所費不貲的關係,導致保險公司理賠金額越來越高,被逼的要對相關的理賠嚴加審核控管。 但其實這樣的內規在法條上並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終身型保險 VS 定期型保險:綜觀兩者的優勢與特點 保險對於規劃未來和應對意外風險至關重要。然而,當面臨選擇保險計劃時,投保人常常陷入「終身」與「定期」之間的選擇。 一、終身險 定義 終身險是一種提供終身的保障,保障到99~110歲不等
Thumbnail
終身型保險 VS 定期型保險:綜觀兩者的優勢與特點 保險對於規劃未來和應對意外風險至關重要。然而,當面臨選擇保險計劃時,投保人常常陷入「終身」與「定期」之間的選擇。 一、終身險 定義 終身險是一種提供終身的保障,保障到99~110歲不等
Thumbnail
年輕人買保險到底要選擇「終身型」還是「定期型」呢? 這個問題就像是問「要買房子還是租房子」? 答案沒有絕對,會因為預算與需求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年輕人買保險到底要選擇「終身型」還是「定期型」呢? 這個問題就像是問「要買房子還是租房子」? 答案沒有絕對,會因為預算與需求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常常在網路上會聽到一段話 「不要購買〝終身醫療〞 要購買定期險 因為這樣可以理賠比較多!」 這樣的說法 看似是對的 但是其實裡面有部分是暗藏玄機 從某個角度觀察 這段話會有誤區 讓人以為所有的終身醫療保險都是不好的商品 免責宣言: 第一步,要先討論『終身醫療』這個詞,這段話裡面的終身醫療保險商品,應
Thumbnail
常常在網路上會聽到一段話 「不要購買〝終身醫療〞 要購買定期險 因為這樣可以理賠比較多!」 這樣的說法 看似是對的 但是其實裡面有部分是暗藏玄機 從某個角度觀察 這段話會有誤區 讓人以為所有的終身醫療保險都是不好的商品 免責宣言: 第一步,要先討論『終身醫療』這個詞,這段話裡面的終身醫療保險商品,應
Thumbnail
定期險和終身險哪個適合你? 保險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集眾人之力應對無法預料的風險』因此,不同的險種為了能維持他的正常運作都會規定使用的人數和應收保費基準,讓不同類群的人都能盡量公平的使用這筆眾人交付的金錢。
Thumbnail
定期險和終身險哪個適合你? 保險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集眾人之力應對無法預料的風險』因此,不同的險種為了能維持他的正常運作都會規定使用的人數和應收保費基準,讓不同類群的人都能盡量公平的使用這筆眾人交付的金錢。
Thumbnail
取名字這件事情真的滿重要的 終身+醫療=終身醫療 這商品名稱給人的感覺就是 終身:繳費完之後就一輩子有保障 醫療:轉嫁醫療風險 合計:轉嫁一輩子的醫療風險 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取名字這件事情真的滿重要的 終身+醫療=終身醫療 這商品名稱給人的感覺就是 終身:繳費完之後就一輩子有保障 醫療:轉嫁醫療風險 合計:轉嫁一輩子的醫療風險 但...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利率和保費成反比,台灣從民國84年開始一路降息,定存利率從7%以上逐漸調降至今僅剩1.34%,我們就容易理解,現今長年期保險商品的保費相對是高的,而且是蠻高的,終身險就是一種長年期的保險商品。
Thumbnail
利率和保費成反比,台灣從民國84年開始一路降息,定存利率從7%以上逐漸調降至今僅剩1.34%,我們就容易理解,現今長年期保險商品的保費相對是高的,而且是蠻高的,終身險就是一種長年期的保險商品。
Thumbnail
定期險後期保費很貴,老了沒有工作了繳不起怎麼辦?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在行銷上最常遇見的問題 我們受的教育很自然而然的都會叫我們用選擇題做抉擇,而不是訓練我們一個獨立思考的模式,分析哪個方法比較好/比較差,進而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 在規劃保險也是,例如: 買終身險vs買定期險
Thumbnail
定期險後期保費很貴,老了沒有工作了繳不起怎麼辦?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在行銷上最常遇見的問題 我們受的教育很自然而然的都會叫我們用選擇題做抉擇,而不是訓練我們一個獨立思考的模式,分析哪個方法比較好/比較差,進而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 在規劃保險也是,例如: 買終身險vs買定期險
Thumbnail
保險種類多,哪些該保?哪些該把錢花在刀口上?一般人除非自己有興趣研究,否則大多是聽親戚朋友當保險業務的推薦,有良心的會真的依照保險原則給建議,有的卻只是想賺取高額佣金,尤其是終身險與定期險兩種保障與保費落差很大的險種,保錯不是保障不足,不然就是未來繳不起保費,不可不慎。
Thumbnail
保險種類多,哪些該保?哪些該把錢花在刀口上?一般人除非自己有興趣研究,否則大多是聽親戚朋友當保險業務的推薦,有良心的會真的依照保險原則給建議,有的卻只是想賺取高額佣金,尤其是終身險與定期險兩種保障與保費落差很大的險種,保錯不是保障不足,不然就是未來繳不起保費,不可不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