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抗拒記錄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把心裡真實的感受與想法攤開在公共場合。一方面難為情(總是在日後看到這麼膚淺自溺的文字而不敢承認這是我的一部份)、另一方面是大部分遇到事情的當下,我內心其實沒有任何情緒起伏,甚至一點感受都沒有。
相較那些活在當下、可以在日常展露出真性情的朋友們,我比較常當一個不做任何反應的觀察、聆聽者,大部分的時間都置身事外在旁觀他人、旁觀自己的生活。待時間沖積、資料庫紀錄一筆可觀的數據後,才能做出判斷。比如說,上個月出席的那場宴會我應該做出衷心歡喜的表現並熱切給予祝福;多年前聽到他的傾訴後我應該要適時關切慰問給實質的援助;當初站起身離開那個地方的時候應該要拍桌,展現出憤怒而且悲傷的樣子。
後來我漸漸學會如何在適當的情境、飾演一個人得體的樣子,以為這樣就能讓自己真的比較懂人情世故,比較討人喜歡。事實上,我發現自己做得還不錯。
“琪琪”人設繪像 (電影《獨立時代》 )
照片翻攝自「楊德昌的電影世界:從《光陰的故事》到《一一》」,
Jean-Michel Frodon, 時周文化,2012。
但是漸漸地我發現,我越來越討厭自己那個想要討人喜歡的樣子。
生活即將產生可預期的劇變時,我應該要顯得焦慮。
焦慮時,我應該做一些思考、做一些年度計畫,即使這些計畫和未來生活的變化一點關係也沒有。第一次做這種年度計畫是在離家外宿求學那年、第二次則是離開校園進入社會職場。即將再一次承受劇變的現在,焦慮感讓我重新審視修改了自己的
←Backspace 專題簡介,才發現真正掌握住、能"計畫"的東西其實很少。
※ 2021計畫:
- 把 [荒島歌單]、[血液] 兩個標籤完結
- 每個月5日前,整理出上個月的音樂紀錄,
其他就隨緣吧,誰也不知道這次劇變是不是代表我又必須、或是已經離開什麼了。
我會繼續努力
在[音樂雜記]、[外出取材] 標籤裡扮演一個熱切分享音樂與其他喜愛事物的人;
在[記憶補完]、[資源回收] 標籤裡扮演一個自以為講話詼諧有趣開朗的人;
在[血液]、[常日] 標籤裡扮演一個陰鬱、耽溺於過往想把自己解剖的病患;
在[荒島歌單] 和其他可能陸續冒出來的虛構標籤裡,扮演一個始終沒什麼天分的幻想家。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