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安裝插銷的角度來看,組裝的咬合點只有簡單的經過兩個零件─為什麼巴力還需要額外執行一次校正動作?
因為巴力的原型會進入翻模量產的步驟,如果開孔設置的插銷不是恰好垂直殼狀零件的開口面,則會有脫模障礙的問題發生。
如果想深入了解原因,【上身製作篇】09 (暫定,原稱【上身造型篇】
02) 的內容示意圖其實透漏了線索:
事實上,當插銷的設置僅只是單純用來連結兩個零件並在未來固定的話,開孔直通的造型是否維持直通且垂直殼狀零件的開口面的確不重要。相對的,若插銷設置的組件必須經過複製的動作時,基於「
原型與模具」或「
模具和產品」的連動關係,「
迴避死點」便變成無可迴避的最高優先考慮事項。
這裡借用【上身製作篇】08 (暫定,原稱【上身造型篇】
01) 的進氣道口框體一節的圖片:
比對前一圖片中斜切的貫通安裝軸,校正動作是為了確保通過原型的模具成形注料不會在固化後卡住造成兩造的損壞。同理,有了複製品的模具後,再次注料形成的殼層成品也會受益於內側壁面的平行垂直狀態而能單純的透過上下分離法來取出、大幅減少模具的損耗,對量產有正面的幫助。
除此之外,另一必須校正的潛在原因是:
根據胸口進氣道左右兩側裝甲的分件設計,如果尾段沒有做任何校正直接進入翻模而保留一定斜度的話,後段的系統將不能配合前段設置的插銷來進行夾推式定位、違反安裝原則。
如同上述分件所示,此意味著校正後的兩段的插銷系統軸棒必須維持平行並垂直安裝面。這項安裝原則最早可追溯至【上身製作篇】05 (暫定,原稱【胸部製作篇】
05) 的內容。
衍生的子問題:
為什麼無法一次打出漂亮的垂直貫通插銷孔而必須後期校正呢?
如果滿足兩塊零件同時是實心、其中一面為板狀可放置於鑽孔台上且接觸面彼此平行的三項前提下,一次打出漂亮的垂直貫通鑽孔是可能的,但巴力缺少了重要的「實心」一點。
實心的零件可以抵銷機身外側帶有弧度與斜面不易施力的特徵,只要選擇從接觸面平行的平面向下鑽孔就能創造垂直貫通的通道─然而巴力之現階段的零件大多數不為實心的原因,是在機身質心的可調整彈性與未來翻模成本的控制兩者相衡量的結果。
另一方面,如果覺得使用電動工具可以快速通過表面在最短時間打通殼層,也必須顧慮其扭力和加速過快在與弧或斜面接觸時產生打滑可能性與結構應力的承受極限。基於裝甲和鰭片機構不方便放置於鑽孔台上直接加工的前提,使用手鑽並事後修整不完美的貫通孔會是較佳的選擇。
總而言之,既然無論如何都要在表面上施與瞬間膠補土修正,那麼校正孔洞的步驟也不能免除。更重要的是,孔洞校正後也可以將左右兩瓣的進氣道外胸裝甲貼合進行幾何檢視、消除製作中留下的不對稱,是一舉多得的作法。
有時候以省事為第一目標,不一定能真的節省步驟。按部就班的設置檢查點並審慎的執行是對原型師一稱最佳的自我尊重、更是通往製作巔峰的不二法門。
文末潤稿的作者先生備註:
本回刊載的二個問題彼此有關係,而且是從2018年10月首次提及開孔校正後持續有人詢問的問題。基於【上身製作篇】 (舊稱【上身造型篇】) 系列的連載需求且任務性質的解說和內文有部分重疊,在不提前使用屯稿進度的前提下很難解釋清楚關聯而且必須每一次都得重新解說,故最後在【上身製作篇】完結後 (本文公開的時間已經進入【腰部製作篇】) ,一次性針對二問進行回答。
讓各位久等,真是抱歉。
如果各位有更多的問題想提問,但不想讓我們知道您是誰以保持隱匿狀態的話,我們開通了「
PEING提問箱」的連結。點擊超連結即可匿名提問,歡迎多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