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kho-ha̍k kā tsū-jiân kiàn-kái
此篇文章簡短介紹史賓格勒對於科學的看法,更為複雜的推演請看史賓格勒的寫作-西方的沒落:浮士德與阿波羅的自然知識來進行了解。
每一種科學皆有賴於一種宗教
在史賓格勒的看法下,每一種科學實際上都是為了度量秩序(order),所做的智力征服(intellectual conquer)過程。為此需要一個恆定的體系,因此系統中需要一個恆定的基礎。為此了需要一個「預設」,若是沒有預設所謂的科學只是一堆空洞的圖示,對於完形的科學不能,也無法拋棄這些預設。
因此所有的自然科學,實際上只是人為的理論,而不是純粹的數字。每一個科學家所做的實驗其實都源自於某個「文化象徵」的預設,而這些文化象徵的意象主導了每一個科學家如何設計他們的預設。一切以文字列出的定律實際上來自於經驗,故其實際上只是人類文化的象徵產物。
例如由阿波羅文明對人體美學象徵而發展而來的幾何學,以及浮士德文明對於無限空間遐想而發展而來的牛頓力學。均是因該文化象徵而產生的預設發展而來,所謂特定科學的發展不是必然,而是由特定文化象徵產生的預設轉化而來的偶然產物,這也是為什麼印度人、中國人無法深化牛頓力學,即使偶然產生相關的概念也會因為該文化不適合其概念的發展而逐漸被其遺忘,並塵封在某些典籍的小章節中。
科學家們的工作,是以簡化(reduce)的方式來了解自然,而此工作的終極形式即純粹的定律。可是純粹的定律本身即預設了一個信條(dogma)的存在,超過了此類預設則科學研究將無所適從,而這些預設則可以追朔到覺醒文化最早期所產生的宗教思想,故而,「世界上沒有一種科學,會不具一個先於他存在的宗教」。
但是這不代表發展完形的科學會隨著文明的滅亡而消滅,事實上科學往往會在文明滅亡後殘留下來,並被之後的文化繼承。現在我們所稱為「靜力學」、「化學」、「動力學」的科學,儘管在目前的學科分類中沒什麼深刻的意義(註:其實西方人對於動力學的確有一種異常的狂熱,從近年來建造的各種大型對撞機便可得知),但其本質上實乃
阿波羅、馬吉安、浮士德三個不同文化的產物。
阿波羅科學
概念產生於西元前四世紀,並於前二世紀完成。其文化之意象為對人體美的愛慕,其藝術的最高造詣在於裸體雕像,基於對此的感受,而邏輯的發展出一種形體的靜力學,一種指向「切進」的物理學,本質上屬於「實質」與「形式」的科學。與浮士德科學不同,阿波羅科學的目的在於使人遠離「經驗」。
馬吉安科學
概念產生於西元七世紀,並於十二世紀完成。其文化之意象為世界作為洞穴的概念,和對本質的關注。可以由阿拉伯風格的鑲嵌來感受,基由此等世界感受而發展出被稱為「質粹(substance)」概念,以及冶金術的化學,這不是一種實物也不是一種性質,而是可以使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的「魔法」。馬吉安的科學本質上屬於可見與神秘的「質粹」(事實上馬吉安的科學概念上比浮士德還要深奧,這點可以從遠比基本力學還要複雜的化學公式來理解)。目的在於使人接近「奇蹟」。
浮士德科學
概念產生於十七世紀,並於二十世紀初完成。其文化意象為對距離和無限的嚮往,可以由教堂的管風琴音樂來感受,基於對此的感受,而邏輯的發展出一種運動的「動力學」,一種「位移過程」的物理學。本質上屬於「力」與「質量」的科學。目的在於使人接近「經驗」。
浮士德科學進一步發展的限制與自我摧毀
相對論-經典力學的完結者
透過愛因斯坦,光速被確定唯一恆定的速度,乙太、時間乃至於空間的特性均已被推翻/解明,並以此基礎推導出了經典力學最發達和最準確的方程式,幾個世紀以來的動態發展的動力學終於變成永恆的靜態圖景,這也代表了純粹的動力學終於達到了至臻的高度,但同時也代表牛頓以來的經典力學已不再具有進一步的發展的潛能。
量子力學-假設建構的工藝
量子物理實際上常導致人們誤信原子的實際存在(ex.薛丁格的貓),所表示的無非是實際觀察到的結果,其中的矛盾一發生就會被另外一種新製造出來且無法證偽的假設所掩蓋,這些假設與經典力學之間的牴觸,使人不得不承認,大風格的科學概念實際上已經走到了終點,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玩弄科學的「假設建構之工藝」。不過浮士德文明因科學殘存推力,所產生的傑出的技術成就,掩蓋了科學之文化象徵已告崩解的事實。(無法證實卻又顯得很重要到處吃學術資源的弦理論就是此現象的體現)
統計學取代精確科學-科學不可逆的邁向歷史
古典物理學家想要獲知「存有本身」的形上希望因為精確科學無法再發展已告崩潰,為了解決不確定性的矛盾,統計學開始取代精確科學,要知道在經典力學中統計學是毫無意義的,只有能力不足的科學家才會採用統計學來演示動力學。但如今這已是科學發展的常態,實質意義就是科學發展潛能下滑,所謂量子力學玩弄的種種假設只不過是在掩蓋這個事實。
但同時統計學也是一種在「科學之初」才會使用的有機方法,統計學是流變的生命,屬於命運與偶然。沒有定律,亦無時間因素的因果原則。力學的內涵要在或然率的觀點下,經由統計才能理解,這代表了什麼?這代表了嚴格理性的定律實際上已是陳舊的殘骸。於是命運與因果已經開始混淆了,在十八十九世紀經典物理學家的眼中,如今的科學家們無異於神棍,宣稱完全違背精確科學定律的法則是真理。
有了這些觀念,我們便可看出浮士德文明的科學能力正在返回其起源處,力與意志均有其目標,而這一目標已經達成,則靈魂的探索之眼也將慢慢關閉,物理學第二定律的熵正式的找上了科學本身。
現代科學的最後階段-溶入形態學關係中
史賓格勒認為科學(經典力學)在二十世紀就已告完成,剩下來力學領域數十年來的發展只是試圖在統計學上塗抹精確科學的油漆來粉飾的行為。已無任何開創性發展的意義。
但是目前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古希臘羅馬的科學死了,這種科學死的無知無覺,事實上最後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把他們最後的日子看成是神的禮物,因此阿波羅科學對自身的死亡實際上是非常滿意的。然而對於浮士德文明來說,科學之死代表的是最終的精神危機,精確科學所代表的一切事物,如辯證法、理性演證、對因果原則的崇拜將會慢慢地消失。
所有偉大的科學家均已在十九世紀前離世,少數剩餘也在二十世紀去世。現在在學界的科學家們僅僅只是末日餘暉的撿拾者,在收集、排列與結束科學的成果。亦如羅馬共和末期的學者們一樣。
但是還有一項工作需要完成,那就是將人類至今為止產生的諸科學與浮士德至臻的動力學相互比較、整合、並研究它們是如何絞纏在一起的。最後產生包含各種精確科學的「形態學」。而在此階段產生的技術(ex.核能動力、晶圓產業)也會大大改良人類的生活,不過這已經不是重點了。
現在各個領域的科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正在互相混合,而朝向一種能夠解釋所有已知科學的終極學說演化,一種直觀宗教的世界景觀將會徹底壓服機械唯物的世界景觀;一種最終且有效的觀相方法會將系統的方法擊潰壓服,並將其作為其表達象徵,從而將所有科學吸納進自身的領域之中。終有一天人們將會驚訝於第一流的心靈為何會如此追究如此簡單且唯物的問題?到那時人們將會追問屬於浮士德文明的科學研究是從何而來?為何只屬於這一個文化?所謂「客觀」的價值與經驗最終也只是文化本身的意象與表達罷了。
科學的終點-至臻遺產
在科學時代的暮光中,雲彩已經消失,最初的風景已經重現,科學越是自以為驅逐了人為的特徵,就越是逃離不了其人神同源(anthropomorphic)的本質,科學越是試圖驅逐人為特徵,但是最後卻發現自以為是純粹自然的圖像,卻其實是人性本身,勝利的懷疑主義已經興起,科學已無用武之地了。
統一所有科學的觀點,無窮空間的「永恆音樂」,正是浮士德靈魂的希祈之情,緊追在動態規則的因果律之後,一個單一且龐大且包含所有科學的形態學系統將會形成。這將會是浮士德文明遺留給未來文化的偉大遺產,是一種後代人類很容易忽視的遺贈。
然後科學就徹底的死了,回到了其精神故鄉之中。
銜尾蛇,中世紀煉金術的象徵,同時也被許多人們用來描述各個科學領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