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人類歷史的兩種宗教型態

2021/03/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語:jîn-luī li̍k-sú ê nn̄g khuán tsong-kàu hîng-thài
史賓格勒將人類的歷史區分為兩個階段:文化和文明。文化是青春活力的階段,並將其起源的象徵意義轉化為適合其世界觀的藝術思想和技術創新。不可避免的是,文化開始變得陳舊,於是導致了文明階段的興起。文明從文化的邏輯基礎上發展起來,但又同時耗盡了文化在藝術思想與技術上面的創新,並導致了文明本身在物質世界上面的擴張,在耗盡了擴張的可能性後成為了一句空殼,並在之後外界的種種衝擊下逐漸淪亡。
史賓格勒區分了文明發展週期中出現的宗教表現。他認為每個文化都有最初的宗教身份,這第一種宗教的概念產生於文化基本原則。宗教遵循與文化相關的軌跡。第一種宗教最終導致一個改革時期,文化後期的智力創造性始於改革之後,通常在科學領域帶來新的自由。改革之後是理性主義時期,最後進入與第二宗教相關的時期。
與後改革的清教徒主義相關的科學階段包含著理性主義的基本原理。最終,理性主義傳播到整個文化中,成為主流思想學派。對史賓格勒說,文化是宗教創造性的代名詞。每一個偉大的文化都始於農村出現的宗教潮流,延續到文化城市,以世界城市唯物主義結束。
史賓格勒描述了啟蒙理性主義破壞和毀滅自己的過程,從無限的樂觀主義到無條件的懷疑。笛卡爾式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理性主義導致思想派在自己構建的世界之外不認知,而忽視了每天的生活經歷。它把批評運用到它自己的人造世界中,直到它無意義地耗盡自己。作為對受過教育的精英的回應,大眾產生了第二種宗教,這表現為對學術界和科學的極度懷疑,並由此產生反智主義。
第二種宗教似乎是成熟文明衰落為歷史狀態的預兆。第二種宗教與凱撒主義同時發生,凱撒主義是晚期文明的最後政治憲法,具體描述為一個專制統治者的崛起,一個類似於凱撒或奧古斯都的新"皇帝",在文化達到高潮並成為文明之後,開始對創造力、意識形態和能量的下降做出反應。 第二種宗教和凱撒主義都表明早期文化曾經缺乏青春的力量或創造力。第二種宗教最終將會成為文明靈性的保存者與思想上最後的倖存者。
文藝復興-第一種宗教衰弱與理性興起,啟蒙主義-理性衰弱與第二種宗教興起
第一種宗教:誕生於文化本身起源的象徵意義,在發展的同時產生藝術、神學、與技術進步,最終導致了一個類似於宗教改革的過程,並由此引入了理性主義,隨著理性主義的發展,第一種宗教也隨之式微。
理性主義:始於文化晚期的改革運動,正確的理解為第一種宗教正在耗盡自身的可能性後所出現的產物,正因為創造的可能性開始衰退所以理性主義才得以掌控發展的主旋律,理性發展的高峰即文明時代的曙光,隨著文明的繼續發展,理性主義也隨之式微。
第二種宗教:源自於第一種宗教的經驗與表達形式,隨著理性主義的消逝而顯現,隨著文明的演進而逐漸地變得常見,本質上是文明的覺醒意識,並隨著文明的滅絕而進入"完成"的狀態,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文明本身滅絕也能繼續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95會員
137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