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斷交,台灣也需要承擔責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巴拿馬與台灣斷交,我們的反應是,這是中國打壓,總統府第一時間就是這樣遣詞作出了抗議。阻隔台灣進入世界衛生大會的確算是打壓,給美國施壓阻止對我軍售,這是打壓,周子瑜被封殺,這是打壓,唯獨搶邦交國,我怎麼看都不能用到「打壓」二字。

 


Photo source : 總統府提供

 

首先,我們沒有立場要求巴拿馬不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巴拿馬運河的高量使用者——建交。中國外交部爭取與巴拿馬建交與我們爭取與世界任何國家建交一樣,都屬正常。

 

其次,如果「打壓」說法成立,那麼直到昨天巴拿馬宣布與中國建交之前,我們都在「打壓」著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三,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拿馬建交是扼殺我國生存空間,幾乎等於承認這二十來個邦交國就是我國的外交生存空間,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想要維持兩岸關係,就有義務不要進佔這點空間。這無異於接受對方早已劃定給我們的格局。

 

我絕無替中共說話的意思,也同樣為中華民國再失去一個邦交國而難過,我想指出的是政府回應所反應出的我們思路的嚴重誤區。

 

國際現實的確對我國極為不利,這毋庸置疑,但似乎我們的政府職能部門,自兩蔣時代,就心甘情願扮演苦情受害者角色,不思進取,沉溺於「不是我軍頂不住,實在是共軍太狡猾」的失敗主義悲情托詞之中。

 

而朝野,更是心中只有藍綠,沒有國家。泛藍馬上批判蔡政府無能搞不好兩岸關係,導致外交失利——你只要承認「九二共識」不就沒有這些問題了嗎?活脫脫投降派的主張,罔顧兩岸關係的僵局完全在於中國霸道拒絕台灣人的民主權利和選擇這個基本事實;而另一群特定意識形態持有者,如改名派、解殖派台獨更是表面悲憤難掩心中的幸災樂禍。藉機推銷與現實更是脫節得離譜,有如夢囈般的荒謬認知——外交失敗的責任在於我們的國名。

 

巴拿馬斷交,以及自七十年代推出聯合國,或說被逐出聯合國,美日斷交以來,我國外交的困境根源在於世界奉行「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扼殺了我們的外交空間,而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至今,我們從來沒有試圖突破這個格局,而是跟著這個顯然不利於我們的遊戲規則進退。

 

我們的對策應該是凝聚全民共識,挑戰「一個中國」的國際外交政策。——對此,中國一定阻撓,但至少我們的對話目標是國際社會,而不是中國,我們不是完全沒有作為的空間。事實上,我認為,在國際社會挑戰各國「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遠比直接面對中國挑戰北京的「一個中國」兩岸政策要來的容易得多!運作得宜,還可收到圍魏救趙的效果。

 

我建議,我國政府表現大度,對巴拿馬表達遺憾和譴責,但同時祝福,並利用這個時機向世界指出,台灣「並不追求對全中國的代表權,同時也斷然不能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代表權;並對於巴拿馬必須在中國與台灣之間擇一建立外交關係的狀況表示同情和理解,對於中國堅持這個主張導致世界被中國脅迫表達憤怒!」

 

台灣在國際社會不追求對全中國的代表權早已是高度全民共識,也早已是過去幾十年外交運作的基礎思想,但也因此似乎讓政府民間,朝野各界覺得這是一句廢話。這句話在台灣也許是廢話,但在國際社會卻會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也會是想幫助我們的朋友說出公道話的基礎,更是解除「一個中國」魔咒,我方首先有責任走出的第一步。

 

等到這句話全世界都聽到了,也同意了,也就是說我們徹底揭穿了中國在國際社會操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霸道不合理,明確拒絕了那個遊戲規則,那時,巴拿馬斷交我們說這是對我們的打壓,才有邏輯基礎。

 

本文首發於《上報》吾爾開希專欄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Public Domai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吾爾開希的沙龍
12會員
13內容數
<p>自由,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時時讓人興奮、激動、熱血甚至願意為之犧牲生命的主題,也是與另一個同樣讓人難眠的名詞「愛情」一樣,最廣泛地被討論、演繹、激辯,被謳歌、讚頌的文字主題。然而,也就像「愛情」一樣,她今天仍然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在經過幾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人們在這世界上已經越來越能夠擁有她。</p>
吾爾開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08/16
<p>我的流亡夥伴們羨慕的,正是台灣接受了我成為完整的台灣社會一份子。而今,我從容、篤定、倍感光榮地接受這個身份,並深懷感激。</p>
Thumbnail
2017/08/16
<p>我的流亡夥伴們羨慕的,正是台灣接受了我成為完整的台灣社會一份子。而今,我從容、篤定、倍感光榮地接受這個身份,並深懷感激。</p>
Thumbnail
2017/07/27
<p>《中時電子報》所發的自稱的「三大」聲明中明確指責立委丟水球,該被法辦。立委沒被法辦,指責「孩子」不公平。說穿了,《旺旺中時》集團不認為該實習生有錯,因此更不認為自己有錯,需要道歉。</p>
Thumbnail
2017/07/27
<p>《中時電子報》所發的自稱的「三大」聲明中明確指責立委丟水球,該被法辦。立委沒被法辦,指責「孩子」不公平。說穿了,《旺旺中時》集團不認為該實習生有錯,因此更不認為自己有錯,需要道歉。</p>
Thumbnail
2017/07/26
<p>《中國時報》頭版以「孩子認錯 大人追殺」為題,並以整版漫畫批判民進黨立委指控該實習生為共諜。事實是事發之後《旺旺中時》集團至今不肯認錯道歉,引發絕大部分立委以及社會嚴厲批判,對該當事人並無「追殺」之事。</p>
Thumbnail
2017/07/26
<p>《中國時報》頭版以「孩子認錯 大人追殺」為題,並以整版漫畫批判民進黨立委指控該實習生為共諜。事實是事發之後《旺旺中時》集團至今不肯認錯道歉,引發絕大部分立委以及社會嚴厲批判,對該當事人並無「追殺」之事。</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之所以會說台灣人應該了解的兩點。 第一點,不管台灣是用哪一種方式被統一,我們都肯定過得比中國人更淒慘。 當然很多親中派、害怕戰爭派的人肯定都會說我危言聳聽,那麼請這些人翻開一下世界地圖一下,看看中國[多]了台灣跟[少]了台灣,中國的國防線到底多了多少、少了多少。 那麼請問,如果你
Thumbnail
我之所以會說台灣人應該了解的兩點。 第一點,不管台灣是用哪一種方式被統一,我們都肯定過得比中國人更淒慘。 當然很多親中派、害怕戰爭派的人肯定都會說我危言聳聽,那麼請這些人翻開一下世界地圖一下,看看中國[多]了台灣跟[少]了台灣,中國的國防線到底多了多少、少了多少。 那麼請問,如果你
Thumbnail
自從美國眾議院會長佩洛西來台灣之後台海一下子就變得非常非常的緊張(雖然以前也沒有輕鬆到哪裡去) 中共這次的軍演也是比以往還要擴大許多的新聞媒體上渲染的非常的緊張 但是不知道是我生活周遭的人神經比較大條基本上詢問之後發現大家的態度都是 中共接下來的經濟制裁也是在預料之中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只要不內耗
Thumbnail
自從美國眾議院會長佩洛西來台灣之後台海一下子就變得非常非常的緊張(雖然以前也沒有輕鬆到哪裡去) 中共這次的軍演也是比以往還要擴大許多的新聞媒體上渲染的非常的緊張 但是不知道是我生活周遭的人神經比較大條基本上詢問之後發現大家的態度都是 中共接下來的經濟制裁也是在預料之中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只要不內耗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拼命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拼命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猛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猛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在美國與中共之間的交涉,有一個政治前提或基礎,就是中共承諾以和平手段解決海峽兩岸的政治爭端,這一點美國非常堅持,因為如果中共對台動武,就會破壞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威脅到區域安全,也就威脅到日本與韓國的安全,而這兩者是美國的盟友,美國是有責任的。我從這裡展開,從美國的的兩個角度來分析美國如何看待台灣
Thumbnail
在美國與中共之間的交涉,有一個政治前提或基礎,就是中共承諾以和平手段解決海峽兩岸的政治爭端,這一點美國非常堅持,因為如果中共對台動武,就會破壞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威脅到區域安全,也就威脅到日本與韓國的安全,而這兩者是美國的盟友,美國是有責任的。我從這裡展開,從美國的的兩個角度來分析美國如何看待台灣
Thumbnail
中國疫苗已經有聯合國會員國取得並實際施打,屆時台灣當局不得不採購中國疫苗,台灣人民也不得不施打欠缺保護力的中國疫苗,何況歐美國家所開發的疫苗勢必必須優先提供予其他聯合國會員國家。因此台灣人民必須「主動的」站起來,將「台灣問題國際化」,讓各國支援台灣的行動成為「合法」,加入聯合國共享國際資源。
Thumbnail
中國疫苗已經有聯合國會員國取得並實際施打,屆時台灣當局不得不採購中國疫苗,台灣人民也不得不施打欠缺保護力的中國疫苗,何況歐美國家所開發的疫苗勢必必須優先提供予其他聯合國會員國家。因此台灣人民必須「主動的」站起來,將「台灣問題國際化」,讓各國支援台灣的行動成為「合法」,加入聯合國共享國際資源。
Thumbnail
是說在拜登政府上台後,美、中關係未來將何去何從,兩國仍在彼此小心試探中。而在中國連續多日派遣大批戰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後,美國國務院則發出了一份聲明,言明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仍是「堅若磐石」。不過在此同時,美國與台灣也出現了另外一種聲音,批評過去川普政府在美、中對抗時打台灣牌........
Thumbnail
是說在拜登政府上台後,美、中關係未來將何去何從,兩國仍在彼此小心試探中。而在中國連續多日派遣大批戰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後,美國國務院則發出了一份聲明,言明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仍是「堅若磐石」。不過在此同時,美國與台灣也出現了另外一種聲音,批評過去川普政府在美、中對抗時打台灣牌........
Thumbnail
這種「和中政策」風險,在台灣並非沒有被質疑過,只是在激烈的言論辯論下往往被打為是不理性的意識形態,被稱為是逢中必反。但是無條件地相信只要台灣先釋出善意,中國一定會善意回應,無視中國的內部情況與信用紀錄,其實更是一廂情願。馬英九與國民黨人還故意忽略一件事,就是台灣可以推動「和中政策」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Thumbnail
這種「和中政策」風險,在台灣並非沒有被質疑過,只是在激烈的言論辯論下往往被打為是不理性的意識形態,被稱為是逢中必反。但是無條件地相信只要台灣先釋出善意,中國一定會善意回應,無視中國的內部情況與信用紀錄,其實更是一廂情願。馬英九與國民黨人還故意忽略一件事,就是台灣可以推動「和中政策」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Thumbnail
2017年6月13日,外交部長李大維宣佈「台巴斷交」,並且說:「他們欺瞞我們到最後一刻」。 然後~ 巴拿馬宣佈與中國建交了。 奈及利亞要求我國辦事處遷離首都。 台灣在沙國的辦事處被單方面改名成台北經貿辦事處。 這時的民進黨還沒整個走鐘,還有些許台灣主權意識,但也已經是殘灰餘燼了。
Thumbnail
2017年6月13日,外交部長李大維宣佈「台巴斷交」,並且說:「他們欺瞞我們到最後一刻」。 然後~ 巴拿馬宣佈與中國建交了。 奈及利亞要求我國辦事處遷離首都。 台灣在沙國的辦事處被單方面改名成台北經貿辦事處。 這時的民進黨還沒整個走鐘,還有些許台灣主權意識,但也已經是殘灰餘燼了。
Thumbnail
是說中國目前仍然持續在各個場合打壓台灣,包括要求各國際航空公司不得將台灣標示為一個國家,並且破壞台中市的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希望藉此達到向蔡英文政府施壓的目的。但是從蔡英文上台以來,中國這樣的持續打壓,並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甚至還屢屢激起反效果,而為什麼這樣的打壓施壓無效的......
Thumbnail
是說中國目前仍然持續在各個場合打壓台灣,包括要求各國際航空公司不得將台灣標示為一個國家,並且破壞台中市的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希望藉此達到向蔡英文政府施壓的目的。但是從蔡英文上台以來,中國這樣的持續打壓,並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甚至還屢屢激起反效果,而為什麼這樣的打壓施壓無效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