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密室之王

2017/06/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領域都會有許多傑出的人物──所謂的大師存在著,即使在他們逝世許久,人們仍會懷念他們。他們的遺產,那些耀眼的珠玉,並不會因為歷史的推移而有所失色,而是會被永恆地保留。在推理小說的領域中,同樣有著許多耀眼的星星存在,其中,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是一位至今仍被許多人談論並且喜愛的大師。

 

卡爾被認為是推理小說黃金時期的三巨頭之一,與克莉絲蒂以及昆恩平起平坐;窮盡一生之力創作了80部以上的推理作品,泰半都是「密室殺人」,創作出各種千奇百怪的密室樣態與解法,後人因此稱他為「密室之王」。在密室推理這塊極具挑戰性的領域,至今也只有法國作家保羅‧霍特(Paul Halter)堪與卡爾匹敵。本格推理的書寫本就不易,更何況是其底下的密室推理,如此狹小的書寫範圍,卡爾仍奮力挑戰,顯示出其對密室的熱情與執著,這種對解謎推理的熱愛令人動容。

 

著名的文學評論家S. T. Joshi曾寫過一本研究卡爾的文學批評專書John Dickson Carr: A Critical Study(約翰‧狄克森‧卡爾:批判研究),書中他提到,「描述約翰‧狄克森‧卡爾的關鍵字是『智巧』(ingenuity),他的智巧可以說超越了文學史上的所有作家。」但卡爾不是沒有缺陷,就如同不可能有完美的作品一般,許多評論家以及作家,包括Joshi在內,都批評了卡爾作品的共通缺點:角色扁平、缺乏文學深度。這或許不是沒有道理,但不見得是完全公平的。當我們用不同的尺來衡量作品時,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卡爾的貢獻在於推理小說的數學深度,而非文學深度,若推理小說的精髓在於詭異的謎團、意外的解答、巧妙的手法、精采的推理,那卡爾無庸置疑是推理小說世界中登峰造極的人物。而這些元素,在我看來,標誌著古典黃金時期解謎推理小說的必要條件。推理小說,如同卡爾一篇經典論文的標題所示,正是〈世界上最華麗的遊戲〉(The Grandest Game in the World)。而他本身就是這個信念最徹底的實踐者。

 

2008年2月跟4月英國的《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與《泰晤士報》(Times)曾分別發表了兩份名單:〈一生必讀的50位犯罪小說家〉(50 Crime Writers to Read Before You Die)以及〈最偉大的50位犯罪小說家〉(The 50 Greatest Crime Writers),兩份名單上不約而同都列上了卡爾的名字,顯示其歷史地位之不可動搖。雖然古典推理的輝煌時期已過,但卡爾的影響力持續至今,除了霍特之外,日本的二階堂黎人也繼承了卡爾之作風,持續發表卡爾風格的作品,暢銷漫畫《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在本質上就是卡爾風格的延續。除此之外,密室推理也以各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大眾文化以及世界各國的推理作家們。

 

卡爾雖已離我們遠去,但他一手創建的密室王朝,仍是現在進行式。

林斯諺
林斯諺
嘉義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已出版十一本推理小說,橫跨尖端、要有光、皇冠等出版社。近期出版作品為《冰刃方程式:偵探林若平的解法》(尖端)、《小熊逃走中:偵探林若平的苦惱》(尖端)以及《尼羅河魅影》(要有光)。多年來除了出版推理作品外,也常為出版社撰寫推理相關的導讀、解說或推薦文。 推理作家的身分之外是哲學研究者,現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美國美學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esthetics)成員,研究興趣為美學與藝術哲學,不定時於沃草烙哲學與香港立場新聞發表哲普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