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與不言之間——從通靈少女到靈界譯者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相信有鬼嗎?」

 

聽到這個問句,我相信大部分讀過書學過科學,或者自詡為知識份子的人會沉吟一下,揣摩對方問話的動機,再看看該怎麼回答。

 

有句成語「鬼話連篇」,至少談到「鬼」、「驅邪通靈」這些事,在社會新聞中我們已看到太多江湖術士、神棍在招搖撞騙,騙財騙色。所以這些號稱會通靈的人,那些乩童仙童以及符水法術,不免讓受過教育的人放在檯面下,不會公開談論。

 

「你到底相不相信有鬼?」

 

以邏輯上來講,如果你不承認有鬼,那麼到處可見的教堂跟廟宇該怎麼說?日常生活的祭祀或清明掃墓拜祖先又是怎麼一回事?若我們相信有佛祖、有上帝,當然相對的會有撒旦、邪靈或惡鬼,那才合理呀!何況一直到一、二百年前,歐洲還有數以千計的女巫經正式法庭審判後活活燒死呢。

 

不過自從人類科技進展,我們已經有能力改變大自然,宰制萬物之後,在主流的政治經濟社會中,已不太公開談鬼神與靈異現象。一般所謂正派的宗教,也不太談神通這件事。大家通通採取孔子的態度:「敬鬼神而遠之」、「未知生,焉知死」以逃避討論為對策。但是我們也別忘了,孔子也說過:「敬神如神在。」基本上,我覺得孔子的模糊策略是很理性的:「存而不論。」

 

相信死後有另一個世界,絕對是理性的選擇。因為假如你相信,但若死後沒有那個世界,你其實沒有多大損失;但是假如你不相信,但死後真的有審判、有地獄,那豈不是麻煩大了嗎?

 

是的,原本我們都很有默契的「存而不論」的態度,因為最近一部很夯的影片——《通靈少女》,而讓許多人開始公開談「通靈」這件事,包括主流媒體也不再以負面社會新聞的方式呈現。

 


 

《通靈少女》之所以會引起關注,除了拍得真的還不錯,它也是台灣第一部連續劇與國際合作,少數能在數十個國家同步上映的戲劇節目,所以具有話題性。更重要的,靈媒仙姑或乩童,這樣的題材的確也碰觸到最幽微、最隱而不宣,屬於台灣本土的民間信仰。

 

我是在六年前看了索菲亞所寫的《靈界的譯者》這本書,索菲亞也是《通靈少女》裡女主角的原型,甚至也擔任了整部戲劇的指導顧問。

 

雖然我認為坊間大部分談鬼,談靈魂的書或電視節目很多是有問題的,而且那些「撞見鬼」的親身經驗絕大部分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破解。但是我真的被索菲亞的《靈界的譯者》給說服了,我相信她講的是真的,至少她是誠懇的。

 

她書中所描述的鬼魂,也符合我自己所想像的。雖然或許我「八字比較重」,從來沒有遭遇過,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基本上也從來沒有人有親身遭遇的經驗,當然,間接的傳聞聽到很多,繪聲繪影活靈活現,可惜都是轉述的。但是,當我們的態度是「存而不論」時,心中當然會有一點對「那另一個世界」的揣摩,而索菲亞的描述最符合我的認知。

 

首先,她很誠實的表白,她從小就看得到鬼(也就是死去的靈魂),甚至能跟他們溝通,但是僅止於此。那些鬼魂也搞不清楚他們為什麼存在,會到哪裡去,而且鬼魂沒有形體,所以能力很有限,遠遠低於人類所能做的。

 

鬼跟人一樣,素質有高有低,品格也有良善與愚鈍粗魯之別,為什麼有些人死後鬼魂會存在世間?有些人不會?索菲亞也完全不知道,那些鬼魂自己也不知道,甚至那些鬼界眾生比人類世界更辛苦,常為了覓食與棲居問題而惶然奔走。

 

覓食?鬼魂也要吃東西?

 

索菲亞只知道他們很愛吃灰燼,所以她勸人不要亂燒香,亂燒紙錢,因為會吸引鬼來聚集搶食,她說燒紙錢等於邀請他們來吃大餐,怎麼還能怪他們賴著不走,如果不幸被附身了要怪誰啊?

 

原來真的有的鬼會伺機附在人身上,索菲亞觀察到,身心愈健康,愈能遠離他們;換句話說,疲倦精神困頓身體虛弱也較會被鬼上身。她也看到鬼附身多半是從人的背後肩胛骨進入,所以她建議要保暖,必要時穿背心,護住這個部位,就比較不怕鬼上身,這大概是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索菲亞建議家中不要擺設或配戴一些佛像,天珠、符咒、平安符……等等,因為裡面可能會藏有鬼魂,尤其開過光的更不用說了;因為所謂開光根本就是拜託他們住進來,當然,有人會說開光請進來的是「正神」,但是靈界的神或鬼,就像人間的好人或壞人一樣,其實是很不容易區分的。

 

通常被附身後,宮廟神壇請靈媒為信眾祭改辦事時,往往就是用「紙錢」作為與鬼談判的籌碼,也就是用來賄賂他們離開。但是當狀況沒有改變,只靠賄賂,往往也只是暫時性離開。

 

紙錢真的不要亂燒,索菲亞特別提醒,不管信什麼宗教,請不要在親友將死之際燒紙錢,燒了紙錢引來眾多孤魂野鬼爭先乞食,反而形成嚴重的干擾。

 

raw-image

Photo source : 通靈少女

 

索菲亞這個仙姑靈媒,不斷用各種通靈的故事來勸大家:「不要相信通靈!」其實還真的蠻好笑的。不過道理其實蠻清楚的,當一個人會去神壇問事,就像索菲亞從小扮演仙姑,也就如她所說的——當靈界與人間溝通的翻譯者角色。問事就跟算命一樣,要說過去的事,也就是已經發生的事,通常很準,因為已經發生了嘛,就像我們每個人要聊自己過往的事,當然也都一清二楚的。但是要預知未來的事,我們要猜測與推理,對鬼神來說,也是一樣的。不同的鬼,講的都不一樣,她也只好笑說:真是鬼話連篇。

 

靈界真的就像人世間一樣,有厲害的人,當然也會有比較厲害的鬼;有德行高操的人,當然也會有善良的鬼,我們對未來很迷惑,鬼對自己的未來也搞不清楚。

 

索菲亞目前是國際棒球裁判,她曾為了尋找答案,去讀宗教研究所,也去拜訪宗教界的大師找答案。不過,後來她選擇信奉伊斯蘭教。

 

據她說,伊斯蘭教的經典明確指出,精靈的食物是炭,最常出沒的時間是清晨與黃昏,跟她的觀察一致,同時她同意「堅決反對崇拜偶像」等等伊斯蘭教的教諭。不過她也景仰台灣名門正派的大師,他們不必賣弄神通,可是對生命的體認與修養,是令人崇敬的。

 

是的,不管是人界與靈界,道理是共通的,所謂天理是也!「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要省下精神心力在人世間修養自己,以符天理。

 

其實孔子還曾有另一個不語的時刻,子弟惶然問老師怎麼不說話,孔子感慨: 「四時行焉,百物育焉,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孔子說:「我想不說話。」子貢說:「您如果不說話,誰教我們呢?」孔子說:「天說過什麽?天不說話,照樣四季運行,百物生長,天說過什麽?」)

 

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在語不語之間,尋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封面圖片來源:The Teenage Psychic 通靈少女 

編輯:熊編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影視趨勢]從日本《惡作劇之吻》到台灣《神之鄉》:4部作品看台灣漫改劇的變與不變隨著台漫IP改編劇《用九柑仔店》和《神之鄉》先後在2019與2021年問世,卻證明了過去成功在地化的日漫IP改編劇和如今的台灣漫改劇,竟有著神似與精神承繼之處—而差別當然是,現在我們用我們原汁原味的在地故事與鄉土,去承載我們最真實的台灣情感。
Thumbnail
avatar
Mapless Vision
2021-07-08
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27在家工作最難的不是時間分配,是與家人從時間到空間的磨合!有人留言給我說:「我以為你是全職部落客不用上班!」我說:「我只是在家接案,不工作是要吃土嗎?」看來有一天要寫「上班」跟「工作」這兩個名詞的說明。但原則上我基本上不把我可以用來糊口的那些事視為「工作」,或者更準確地說:「我把工作視為我的生活,而不是工作!」
Thumbnail
avatar
換日線
2021-04-14
從一夜之間破六千的文章點閱率--閒聊一下關於創作內容與價值方格子的點閱率感覺一直都不太高,這篇文章,卻是在一夜之間便衝到近六千的點擊率。 。
Thumbnail
avatar
宋雨桐Love Queen
2019-12-28
從科幻動漫到現實之中:談人與機械之間的共生關係—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紀實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Thumbnail
avatar
何貞儀
2018-11-30
報導與群眾之間:從我到我們 你是不是曾經也有過這個感覺:「這些社會議題報導裡人們的處境,真的好絕望,但我好像除了忍痛讀完它,真的什麼也做不了......。」 報導與群眾之間,有沒有機會從我到我們?
Thumbnail
avatar
陳映妤
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