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的意象在這部小說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古典研究者以及批評家把它安放在兩個主題上。一個是顯而易見的,自然(環境)對於文明(人類)的反撲。例如下述所示。第一個是自然吞沒文明的歷史教訓。
閉上眼睛,浮現出好幾條有如呼吸般流動著的長線。那是砂丘移動的風紋。大概是連續看了半天,所以就連眼睛深處也烙印上了。這種砂的流動,以前甚至連繁榮的都市和大帝國也都予以淪亡、吞沒。記得是羅馬帝國叫做薩布拉塔的城市……另外受到奧瑪爾・海亞姆謳歌的忘了叫什麼的城市也是……(中略)……但是連那些城市,最後也還是無法戰勝直徑八分之一釐米,流動的砂的法則。砂……若是站在砂的立場來看,一切有形的東西全都是虛無的。確實的只有否定一切形體的砂的流動。(頁66-67)
第二個是主角在逃跑時親身經歷的流沙地獄。這個情節完整地描寫出人類對於自然的無力感。
再加把勁,衝到下一個山丘去!突然間變得難跑起來。腳沉重極了。這種腳的沉重非比尋常。並不只是有那樣的感覺而已,事實上,腳已經開始在沉下去了。等到覺得像是雪似的時,小腿已經陷入一半了。大吃一驚,想要拔起來,這次換另一隻踩穩的腳嗤溜溜地鑽了進去,直達膝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以前雖然聽過有叫做食人砂的這種東西,不過……掙扎著想要脫身,可是愈掙扎就愈是往深處陷下去,兩隻腳已經埋到大腿那裡了。
(中略)
沉下去……沉下去……很快就要超過腰骨了……到底該怎麼辦好呀!
(中略)
為什麼這樣暗呀……整個世界都閉上了眼睛,塞住了耳朵……我就要死了,竟然沒有一個人回過頭來看!原本蜷縮在喉嚨深處的驚恐,一下子炸裂開來了。男的無力地張大嘴巴,發出禽獸般的吼叫聲。「救命呀!」還是這句老話!……是的,有這句老話就足夠了……都快要死了,個性又有什麼屁用。
(中略)
男的終於哭了起來。不過開始時還算是強忍住的嗚咽,但是不久就變成無法克制的號啕大哭了,男的雖然在那悽慘的崩潰感中嚇得抖成了一團,不過還是看開了,已經不抱任何希望。既然沒有人看到,又有什麼辦法呢……事實上,這種事情沒有經由任何手續就進行,未免太不公平了……就算是死刑犯,死了以後也還是會留下紀錄……我當然要叫,叫個夠……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沒有人看著!
所以聽到突然有人從背後叫他時的吃驚,也就顯得格外悲慘了。完全被打敗了。就連為屈辱而感覺到的羞恥,也像點了火的蜻蜓翅膀般,輕易地就化成了四處飛散的灰燼。(頁218-220)
《沙丘之女》電影劇照,男的身陷流沙求救的慘狀。Photo source: CINEPLEX
從上述形容我們可以得知,面對大自然的威脅,人類的渺小顯得可悲(雖然他會陷入流砂,算是村民追逼的人為結果)。除了害怕、強烈的求生意志、吶喊之外,我們一切無能為力。同時,在自然面前我們也只得顯得赤裸。即便面對的是敵人般的村民,也不得不放下自尊請求援助。為了守護最後一口呼吸,那些偉大的自尊變得一文不值。自然也讓我們看清,文明的虛偽。即便文明發展地再怎麼崇高,人類始終逃離不了對於求生的原始慾望。
另一個觀點則是勞動者與資方的戰爭。兩方都是為了保衛所謂的文明和原始地貌而努力,但努力付出的方向簡直大相逕庭。砂窖底下的人們付出的是勞力和自由,而砂窖上的人們付出的只是物資上的提供,還附帶有對於砂窖下人民的控制權。這種不平衡的上下關係,可以被解讀為資方對於勞動者的剝削以及壓榨。舉出兩個段落進行說明。
第一個段落是關於反抗體制者的下場,以及(被迫→這邊筆者想要語帶保留)接受這種權力關係的勞動者們。
「我想問妳一下,到目前為止,遇到這種事情的,我是第一個嗎?……」
「不是的,你也知道我們人手不足吧?……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具有勞動力的,全都一個一個離開部落出去了……總之,這裏是個只有砂的窮村子……」
「所以我的意思是……」連聲音都在保護色下藏身起來,變成了砂的顏色,「除了我之外,也有誰被捉住了?」「是的,大概是去年剛入秋的時候,好像是一個賣風景明信片的……」
(中略)
「被捉住了?」
「正好這一排的住家,有一戶人手不足……」
「後來怎麼了呢?」
「不久就死了……不,聽說原來身體就不太好……而且運氣也不好,剛好是颱風季節,工作特別勞累……」
「為什麼沒有立刻逃跑呢?」
女的沒有回答。也許是明白得幾乎沒有必要回答吧?因為逃不了,所以沒有逃跑。或許只是那樣而已。(尚文:你問問你自己為何還在這就好了齁!)
(中略)
「年輕人不太願意留下來……因為還是鎮上那邊薪水多,就是電影院和餐廳,也是每天都營業的……」(尚文:人口外移狀況的提示。)
「這麼說,還沒有一個人從這裡逃跑成功的了?」
(中略)
「很久以前的話……聽說也有全家人趁黑夜逃跑的……房子空了一陣沒人住,差點就發生無法挽回的災難……真是太危險了……要是哪裡有一個地方崩塌了,接下來就會像堤防出現裂縫那樣……」
「那之後就沒有了嗎?」
「是的,我想是沒有了……」
「太荒謬了!」耳朵下方的血管變成瘤,掐緊了喉嚨!。
(中略)
忽然間,門口的輪廓變成沒有色彩的隱約線條浮現出來。是月亮。是有如薄翅蜉蝣的翅膀般,淡淡的微光碎片。隨著眼睛的適應,整個砂的擂鉢的底部,彷彿油脂滑膩的嫩芽表皮一般,泛出光澤亮麗的濕潤光輝……
「那麼好,我就第一個逃出去!」(頁139-142)
上述內容值得留意的是,女子認為是那戶連夜逃跑的人家造成村子的困擾。明明自己也是站在被壓抑的立場,思考的邏輯卻偏向資方的位置!這種自虐式的思維,令人不寒而慄。其實對於這個部分,近代的文學研究者也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們認為安部公房在這部作品也隱喻了日本社會現況的問題。都市化快速的日本,宛如一座都市沙漠。每個辛勤的上班族,彷若不吭一聲努力工作的砂窖下勞動者,努力地創造產值、為了日本經濟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心力。即便每日要面對加班、面對擁擠的電車、面對上下關係的壓抑、面對資方不合理的勞動要求,自己能做的事勤勞地堅守崗位(日以繼夜地挖砂)。病態到,懷疑辭職的同事只是因為偷懶或是不夠努力(如同連夜逃跑的一家人)才會落到被公司拋棄的下場、甚至造成公司整體營運的困擾。
《沙丘之女》電影劇照,女的每晚辛勤挖沙。Photo source: CINEPLEX
這種資本主義的加速、文明進化的步調(抑或文章中的愛鄉精神),完美地呈現日本當代都市生活的黑暗面。社會化(文明以及進步)的過程,帶來的是幸福還是原始慾望(自然生理)的凋零。值得我們再次省思。下段文字更是把女人對於部落的信仰(用現代用語來講是否可稱之為奴性?)描寫得淋漓盡致:
「沒有一點辦法了嗎?妳自己也很痛苦吧?我已經為妳解開了繩子,所以妳也想想辦法吧!」
「好的……不過如果不請部落的人送來的話……」
「那就叫他們送來呀!」
「只要我們開始工作……」
「別開玩笑了!那些傢伙哪裡有權利做這樣不講道理的交易……快說給我聽聽!……不說嗎?……根本就哪裡也沒有那樣的權利!」
女的低著頭,嘴巴緊閉。(頁150)
「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從這裡出去,也沒有人能夠立刻就過起好日子……」
「那還不是一樣?反正在這裡,活著也不像是活著吧?」
「不過這裡有砂……」
「砂?」男的咬牙切齒,用下巴尖端畫了個圈圈。「砂有什麼用?除了折磨人之外,不是連一文錢也不值嗎?」
「不,砂可以賣。」
「賣?……這種東西能賣給誰?」
「應該是賣給建設工程的地方吧……用來做成混凝土……」
「開玩笑!鹽分這麼多的砂,摻在水泥裡,那還得了。這是違法的,有工程規則規定……」
「當然是偷賣的……運費也半價……」
「太荒唐了!過後大樓的地基或水壩就會爛塌掉,不要說半價了,就是免費送人也沒有人要。」
忽然間,女的用責備般的視線阻止了他。眼睛一直瞪這他的胸膛一帶,一改以前的被動態度,冷冷地說:「那有什麼關係,別人的事情管那麼多做什麼!」
男的畏縮了。變化之快,簡直就像換了一張臉似的。顯然透過女的暴露出來的是部落的臉。
(中略)
「沒錯,別人的事情或許管不了那麼多……」激動起來,想要重建權威,「不過那樣的騙人買賣,總是有誰在大撈一筆的吧?……妳大可不必為那樣的人說話……」
「不是的,砂的買賣由農會負責。」
「原來是這樣的……不過到頭來也是依所擁有的股份,或投資額的多寡……」
「像那樣買得起船般的有錢老爺,早就從這裡搬走了……我們這樣已經算是很受優待了……是真的,沒有任何不公平……要是你以為我在騙你,只要請他們給你看帳簿,立刻就會明白的……」
男的終於在無邊無際的混亂和不安中呆住了。不知道為什麼,總感到一陣膽怯。原本應該清楚分出敵我的戰略地圖,卻被含混的中間色,像猜謎那樣,給弄得模糊不清了。(頁239-241)
從上述的文字我們可以發現到女人對於部落是完全忠誠的(如同元老級員工對菜鳥員工說老闆真的沒賺什麼錢,我們加班什麼的簡直理所當然一樣盲目)。而一方面,下面的文字也可以看出部落(資方)的傲慢及霸道:
「這樣一個窮縣,能夠做什麼啊……我們早就死了心……總之現在的作法是最省錢的(尚文:所以就可以把異地旅客丟到砂窖裡?先生你知道你們在犯罪嗎!?)……要是交給公家處理,那才真的會還在撥著算盤子計較得花多少錢時,我們早已經給埋在砂裡了……」
「可是,我也有我的處境呀!」終於忍耐不住,扭擠著肺叫了起來,「你們也是為人父母吧?如果是的話,應該不可能不懂教師的義務的!」
突然間,老人將繩索抽了上去。猝不及防,男的一不小心,竟然鬆了手。這是怎麼回事呀……只是為了等待收回繩索的機會,才裝出在聽的樣子的嗎……茫然地讓高高伸出的手,在半空中划動著。
「簡直瘋了……精神絕對不是正常的……像這種挖砂的工作,只要施加訓練,不是連猴子也做得來嗎……我應該可以做出更有用的事情來的……人應該有充分發揮自己所擁有的能力的義務的……」
「也許吧……」老人用就像從閒聊的座席上起身般的若無其事口吻說:「總之,就拜託你了……我們會盡可能照顧你的生活的……」
「等一等!別開玩笑了!喂!等一等呀!……會後悔的!……你還根本什麼都沒有了解!……拜託……等一等吧!」
可是老人已經不再回過頭來。彷彿扛著很重的行李一般,縮著肩膀站起來,走了三步,就看不到那肩膀,到了第四步,就完全從視野中消失了。男的癱軟地倚著砂壁,雙手和頭頂進砂中。(頁174-175)
《沙丘之女》電影劇照,男的在第二次逃亡奮力爬出沙窖的樣子。Photo source: CINEPLEX
作者將沙漠中這個特別的社會結構血淋淋地透過文字傳遞給讀者。這個原始的社會雛形難道會因為社會的進步、文明的演化而產生改變嗎?從現代社會層出不窮的勞資雙方的糾紛、以及越發活絡的社會運動來看,這個亙古不變的權力結構(上下關係)並沒有因為文明而得到改變的契機。
「一緒」(いっしょ)是日本社會中多數人恪守的社會規範。這個辭彙就是中文的一起、共同之意。意味著不可破壞的社會秩序以及嚴謹的上下關係。而在安部公房的作品中,可以輕易見到對於此病態信仰的批判眼光。
從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理解男主角是個努力想掙脫沙漠困境的人。對於女人的忠誠他抱持著訝然的態度、對於部落的霸道更是無法苟同。在有限的資源中,他絞盡腦汁思考逃脫的方法。不僅如此,他甚至付諸行動。雖然最後還是被村民捕獲、但在砂窖中他還是不停地思考重獲自由的方法。
這種強烈的求生意志,可以看做是一種對於體制的不服從。若把這個概念套在現實生活中,也完全不會產生違和感(還記得2013年擄獲所有小職員芳心的半澤直樹嗎?還記得今年出到第四季的大門未知子嗎?)。對於共同體的不公不義進行叛逆的反動,似乎永遠是個令人著迷的主題。而,《砂丘之女》也毫無保留地展現了這個反骨精神。
然而,本書最特異之處在於結尾的地方。也就是對於體制臣服的部分。換句話說,就是男主角叛逆的不夠徹底。(瑞凡,我們怎麼又回去了?)先讓我們看看結尾的鋪陳,如下述所示。
那個月底,女的懷孕了。並且在過了兩個月後,巨大的白鳥一連三天由西向東飛去的第二天,女的下半身突然染滿血,大聲叫痛。部落的一個有親戚在當獸醫的人,診斷出大概是子宮外孕,決定用摩托三輪車送進鎮上的醫院。
(中略)
不久,摩托三輪車來到砂崖上停下來。隔了半年之久,繩梯被放下來了。女的連同棉被有如蛹一般裹了起來,用繩索吊了上去。女的那被淚水和眼屎沾得幾乎看不清楚的眼睛,彷彿傾訴地望著男的,直到看不見為止。男的裝作沒有看見,把臉轉開了。
女的被帶走了以後,繩梯也還是掛在那裡。男的忐忑不安地伸出手去,悄悄用指尖碰了一下。確認過不會消失後,就緩緩爬了上去。天空呈現混濁的黃色。就像從水裡上去似的,手腳沉重無力。……這就是期待已久的繩梯……
風彷彿要把呼吸從嘴邊打落般地吹著。在洞口邊繞了一圈,爬到可以望見海的地方去。海也是混濁的黃色。做了一下深呼吸,只是讓嘴裡增加砂砂感而已,並沒有如想像中的味道。回過頭去,只見部落的外邊揚起了砂塵。大概是載著女的摩托三輪車。……是呀!剛才在分手之前,要是告訴她陷阱的真相就好了。
(中略)
並沒有必要急著逃走。現在他手中的來回車票,去的地方和回來的地方都是空白的,可以讓本人自由填寫。並且仔細想來,他的心幾乎被想對什麼人說出蓄水裝置的慾望漲裂了。如果要說,除了這個部落裡的人之外,是不可能有更好的聽眾的。要是今天沒有的話,那麼大概明天,男的應該就可以找到什麼人說出來。
脫逃的方法,在那第二天再想就行了。(頁255-257)
說來諷刺,本來要捕獲昆蟲的人結果最後自己卻被俘虜了。志文譯本所加的篇名也非常諷刺,謂之「自由」,但到底何以定義其自由之意呢?沒有意義的逃亡和有意義的被束縛,到底該選擇何方呢?別那麼悲觀,逃脫的方法可以明天再想,畢竟不合理的囚禁叫做束縛、合理的囚禁有人稱其為豢養。或許有了家庭,自己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吧?面對不合理的體制,有了家庭的束縛,一切的不合理變得得以容忍(家庭讓男人變得有肩膀、為母則強之類的迷思)。也許是部落的策略吧,欲抓住一個人的心,先讓他成為家長吧!有了家庭之後、社會的制度看來是多麽的和諧且合理。或許,作者想傳遞的就是這種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式自虐的日本當代社會問題。比起個人,家人來得更重要、比起個人,團體的榮辱來得更加崇高。
《沙丘之女》電影劇照,男女在沙上纏綿。Photo source: CINEPLEX
也有人說,安部這篇作品想要闡述的是肉體與精神的相互制約。精神上一直想逃脫出砂窖的侷限,但無奈肉體無法奔向遠方。即便逃跑,還是只得在砂地逗留。驀然回首,發現自己已經完全適應了這樣的套路。就算擁有通往新世界的門票,安逸乏味的日常似乎還是比未知的冒險來得愜意自在。
透過這次的專欄,粗略地位各位介紹這位日本了不起的作家及其作品。下次再聊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如果也能夠提及他的存在想必會為你們的話題增色許多吧!《砂丘之女》是一部充滿隱喻的作品。相信能夠帶給你們更多閱讀上的樂趣。希望你們喜歡,那我們下次再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