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京都限定,走訪她的四季流轉:春華篇(2)
付費限定

京都限定,走訪她的四季流轉:春華篇(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編註:「京都四季」系列為作者唐墨回饋讀者之「限定閱讀版」,如欲閱讀完整版,請一同支持作者計畫「京都千面相」

 

豊太閤花見行列

 

慶長三年(1598),豐臣秀吉(豊太閤)帶著兒子秀賴、正室寧寧、側室淀君等親眷,以及家臣兵將共1300餘人,在京都的醍醐寺賞櫻享樂,昭告天下他的兒子即將繼承他的位置。當時寺內的櫻花樹種到700株以上,充分地展現了豐臣秀吉的豪奢,以及桃山時代的豐潤誇張之美。

 

只可惜,同年8月,豐臣秀吉就撒手人寰;兩年後,關原大戰,把豐臣家的所有問題都戰了出來,關西軍一蹶不振,從此江山拱手讓人。那年的賞花行列,居然是豐臣秀吉一生中最後的燦爛榮光。每每走在滿是歷史記憶痕跡的京都,對於這樣的物事變遷,總有許多說不出的無奈與感慨。

 

raw-image

醍醐寺賞花。Photo Credit:othree@flickr CC BY 2.0

 

現在的醍醐寺花見(賞花),會動員300多人,扮成當時的豐臣一家與其他臣下部屬們,在醍醐寺境內,與民同歡。例行的節目大致上就是古典的舞樂、狂言,偶爾會有小學生客串的傳統舞踊,極盡所能地把古代的帝王級宴會呈現出來。不只坐在轎子上的太閣才是君主,有時候一個閃神,都會誤以為舞台上的表演是為自己呈現的,那花影弄人的氛圍裡,好容易就會誤把自己給當成了太閣。京都的醍醐寺本身就是一處風景優美,腹地開闊的景點,就算櫻花不開,這裡本身就是個值得探訪的勝地。而且這裡和其他知名的金閣寺、清水寺相比,遊客少了許多,更適合閒逛漫步。

 

附近景點:

如果醍醐寺遊覽結束得早,行程允許的話,建議從醍醐站搭地下鐵東西線南下,到六地藏站轉乘奈良線,再北行至桃山站,下車徒步10分鐘,即可見到豐臣秀吉除了大阪城之外的另一項曠世偉業──伏見桃山城。本做為隱居場所的桃山城,因為頻遭地震與戰火的侵襲,最後轉手到德川家康手上,改建數次後,形成一個「城下町是豐臣秀吉建立起來的,但城上樓閣則是德川家康打造出來的」局面。是一處除了大阪城之外,亦能見證戰國時代的終結之城。

 

 

花見小路藝伎之美

 

女孩子到京都,難免就會想租套和服來過過乾癮。我第一次去京都的時候,特地帶了五套自己的和服,除入境出境那兩天之外,我所有的行程都是穿著和服的,所以我根本不用租和服。不過,那也是因為男生的和服容易穿,要是我換作女生,應該受不了每天都得早一個多小時起來綑腰帶,而且還得麻煩同行的友人幫忙。早就一身輕便的運動裝束,任意走踏在京都的石偋小路上了。

 

京都的和服租借店家,從以前單純的租借和服,到最近的舞伎體驗活動,可以說是愈來愈多樣化了。舞伎作為京都的特殊職業,偶然穿梭在花見小路上,以前都是殺底片,現在不知道殺掉多少相機記憶體。當然,這多半也得感謝《藝伎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在國際間的推波助瀾,讓娼伎優伶這種史上最古老的行業,得以被正面地、純粹地用美學而不是用道德來看待。話說,舞伎藝伎本來就是賣笑賣藝不賣身的,不知道是什麼樣的道德感過剩,才會把一些部份人的墮落行為,套用到整個舞伎與藝伎的生態圈裡。

 

raw-image

Photo Credit:wikipedia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1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京都千面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唐 墨的沙龍
8會員
30內容數
<p>那麼像,卻又那麼不一樣。京都這一座發展已臻完備的現代都市,最迷人的不僅是古蹟名勝;更讓人興奮的,其實是它所擁有的獨特步伐,調和古今文化的理念,普遍存在於城市景觀、飲食口味、乃至於在建築美學或傳統工藝上。台北雖只有一百卅歲,在京都面前是個幼稚園生,但也差不多是時候讓台北走出自己的美感與節奏了吧!</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唐 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天滿宮的梅花祭,已經在這京城的西北一隅飄香900餘年。欣賞枝頭上的梅花,看那花骨嶔崎,朵蕊鮮豔;席間竟也穿梭著上七軒的藝伎與舞伎,她們披上了半片春色,滿頭簪著梅花和金步搖(首飾),替所有與會的人們準備茶水與簡單的點心。誰還說春天遲到呢,儘管是這樣得包裹著羽絨大衣的二月天候,眼底看的藝伎與舞伎,鼻子裡嗅的花香與茶香,可謂春在枝頭已十分哪!</p>
<p>巡禮洛陽三十三觀音的途中,我在第十九番的今熊野觀音寺見過一種「封住痴呆」的護身符,寺外一尊持著蓮花的銅製觀音,但依傍著祂的不是善財龍女,竟是一對看起來憨厚的老夫婦,渴求佛菩薩讓自己的智能不要那麼快退化似地,倒像個孩子一樣拉住觀音飄逸的衣襬;法相生動逗趣,卻又不失莊嚴的這種「宗教萌」,大概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文創項目了。</p>
<p>洛陽觀音三十三所,是這10餘年間才復興起來的巡禮行程,的確有幾個巡禮參拜的寺院,已經不存在了;京都並不是原封不動地把1200年前的風華,像抽成真空一樣留在世人面前,而是在都市計畫的取捨之間、歷史流動的無奈之下,一點一滴去蕪存菁,不斷重建翻整後,才有了今天這樣古典的面貌。</p>
<p>稻荷大社是稻荷山的門面,大社後方的千本鳥居是最知名的景點;過了千本鳥居,雜沓漸稀的石階沿著山路而上,才是稻荷「山」的部分。數以千計的朱紅色鳥居蜿蜒了數百公尺的魔幻寫實,搭成一個幽邃小口,神國就在鳥居門內閃耀光芒;如在夢中,又像是掉進了動漫或電玩的場景,是每個觀光客必定會駐足留影的地方,拍得滿足了,瀟灑離開伏見。</p>
<p>京都市區的人流車潮都很活絡,尤其二条三条與四条,金融大樓堪比敦化復興與光復;可就在那些玻璃帷幕之後,躲著神社,藏著町家,獨眼小和尚也有可能端茶出來迎接的老舊寺院,一個個像素胚的美人從古畫裡蹦出來,連修圖都沒有,光著臉都能讓人心神迷醉;觀光客、文史愛好者的確也是為此而來,京都果真因此在國際間打出盛名。</p>
<p>陰雨之京都,最宜錦市場。錦市場就在錦小路通,是一條商家對面相望的小巷,沿街搭上了龍一般綿延的雨簷,在旅人的頭頂上飛竄著,是個無論晴雨都能消磨時光的好去處。頭幾回到京都,總是聞著「京都台所」的盛名而來。「台所」就是廚房,不過刀剪鍋鏟、鮮蔬醬醃,一派家常風光,卻讓人流連難忘;最令京都人堪豪的「京野菜」,是一個個雅致的小竹筐,送上一句句軟繻敬語地賣,連青辣椒都像翡翠的玉指,那樣嬌貴。</p>
<p>天滿宮的梅花祭,已經在這京城的西北一隅飄香900餘年。欣賞枝頭上的梅花,看那花骨嶔崎,朵蕊鮮豔;席間竟也穿梭著上七軒的藝伎與舞伎,她們披上了半片春色,滿頭簪著梅花和金步搖(首飾),替所有與會的人們準備茶水與簡單的點心。誰還說春天遲到呢,儘管是這樣得包裹著羽絨大衣的二月天候,眼底看的藝伎與舞伎,鼻子裡嗅的花香與茶香,可謂春在枝頭已十分哪!</p>
<p>巡禮洛陽三十三觀音的途中,我在第十九番的今熊野觀音寺見過一種「封住痴呆」的護身符,寺外一尊持著蓮花的銅製觀音,但依傍著祂的不是善財龍女,竟是一對看起來憨厚的老夫婦,渴求佛菩薩讓自己的智能不要那麼快退化似地,倒像個孩子一樣拉住觀音飄逸的衣襬;法相生動逗趣,卻又不失莊嚴的這種「宗教萌」,大概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文創項目了。</p>
<p>洛陽觀音三十三所,是這10餘年間才復興起來的巡禮行程,的確有幾個巡禮參拜的寺院,已經不存在了;京都並不是原封不動地把1200年前的風華,像抽成真空一樣留在世人面前,而是在都市計畫的取捨之間、歷史流動的無奈之下,一點一滴去蕪存菁,不斷重建翻整後,才有了今天這樣古典的面貌。</p>
<p>稻荷大社是稻荷山的門面,大社後方的千本鳥居是最知名的景點;過了千本鳥居,雜沓漸稀的石階沿著山路而上,才是稻荷「山」的部分。數以千計的朱紅色鳥居蜿蜒了數百公尺的魔幻寫實,搭成一個幽邃小口,神國就在鳥居門內閃耀光芒;如在夢中,又像是掉進了動漫或電玩的場景,是每個觀光客必定會駐足留影的地方,拍得滿足了,瀟灑離開伏見。</p>
<p>京都市區的人流車潮都很活絡,尤其二条三条與四条,金融大樓堪比敦化復興與光復;可就在那些玻璃帷幕之後,躲著神社,藏著町家,獨眼小和尚也有可能端茶出來迎接的老舊寺院,一個個像素胚的美人從古畫裡蹦出來,連修圖都沒有,光著臉都能讓人心神迷醉;觀光客、文史愛好者的確也是為此而來,京都果真因此在國際間打出盛名。</p>
<p>陰雨之京都,最宜錦市場。錦市場就在錦小路通,是一條商家對面相望的小巷,沿街搭上了龍一般綿延的雨簷,在旅人的頭頂上飛竄著,是個無論晴雨都能消磨時光的好去處。頭幾回到京都,總是聞著「京都台所」的盛名而來。「台所」就是廚房,不過刀剪鍋鏟、鮮蔬醬醃,一派家常風光,卻讓人流連難忘;最令京都人堪豪的「京野菜」,是一個個雅致的小竹筐,送上一句句軟繻敬語地賣,連青辣椒都像翡翠的玉指,那樣嬌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