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判斷恐怖情人

更新於 2017/11/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AB寶出生沒多久,蘊慧就開始抱著她們進行親子共讀,一直持續到上小學她們自己會拿著書看為止
「你們認為阿忠最後會不會跟以琳老師相認?」這一部江秀瓊導演的28分鐘影片「跳格子」,我在高中職演講電影裡的生命教育時,曾經播過許多次,也都用這個問題當作與學生們討論的開場,同樣的,與雙胞胎女兒AB寶看
幫孩子找一些共同學習的同伴,是父母親很重要的課題。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只要經過編輯處理過正式發行的書,都算是書。
在孩子成長與學習過程中,我總是覺得,真正值得知道的事物其實都是教不來的,雖然不見得如馬克吐溫所諷剌的:「我不會讓學校阻擾我的教育」,但是教育哲學家桑耶塔那也這麼提醒:「只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孩子,等於沒
我是個貪心的人,生了孩子之後不想放棄自己的事業、夢想與興趣,可是又希望能好好地陪伴孩子,維持親子親密的關係之外,也希望能達成理想中的教育目標。
AB寶出生沒多久,蘊慧就開始抱著她們進行親子共讀,一直持續到上小學她們自己會拿著書看為止
「你們認為阿忠最後會不會跟以琳老師相認?」這一部江秀瓊導演的28分鐘影片「跳格子」,我在高中職演講電影裡的生命教育時,曾經播過許多次,也都用這個問題當作與學生們討論的開場,同樣的,與雙胞胎女兒AB寶看
幫孩子找一些共同學習的同伴,是父母親很重要的課題。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只要經過編輯處理過正式發行的書,都算是書。
在孩子成長與學習過程中,我總是覺得,真正值得知道的事物其實都是教不來的,雖然不見得如馬克吐溫所諷剌的:「我不會讓學校阻擾我的教育」,但是教育哲學家桑耶塔那也這麼提醒:「只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孩子,等於沒
我是個貪心的人,生了孩子之後不想放棄自己的事業、夢想與興趣,可是又希望能好好地陪伴孩子,維持親子親密的關係之外,也希望能達成理想中的教育目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這本書不只剖析了日本社會的弊病,許多情節在台灣也有十足的既視感,凸顯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完整呈現了職人的頑強傻勁--即使一開始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也必須用盡全力去訴說,總體改革的契機從個人的努力展開。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一則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標題是《新冠病毒恐變異!疑似引發恐怖川崎氏症!》這個新聞標題實讓我非常無言,一來是此標題實在沒什麼邏輯性可言,二來這樣的新聞一出來,想必又要引起不少家長的恐慌及焦慮了。在破解這則新聞前,我們得先來了解好發於5歲以下的小朋友的「川崎氏症」。
Thumbnail
《貞子:起源》是部稱來可惜,卻又充分展現本色的電影。在不玩弄恐怖與驚嚇的手法之下,貫徹著《七夜怪談》的中心思想與形式手法,在完整故事之中一步步令觀眾掉入導演早已設下的陷阱。
Thumbnail
每次只要有情殺案件出現,就會有人跳出來提醒大家要留意「恐怖情人」,還諄諄告誡大家恐怖情人長什麼樣子。說真的,提醒大家恐怖情人長什麼樣子,對於當事人來說用處很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這本書不只剖析了日本社會的弊病,許多情節在台灣也有十足的既視感,凸顯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完整呈現了職人的頑強傻勁--即使一開始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也必須用盡全力去訴說,總體改革的契機從個人的努力展開。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一則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標題是《新冠病毒恐變異!疑似引發恐怖川崎氏症!》這個新聞標題實讓我非常無言,一來是此標題實在沒什麼邏輯性可言,二來這樣的新聞一出來,想必又要引起不少家長的恐慌及焦慮了。在破解這則新聞前,我們得先來了解好發於5歲以下的小朋友的「川崎氏症」。
Thumbnail
《貞子:起源》是部稱來可惜,卻又充分展現本色的電影。在不玩弄恐怖與驚嚇的手法之下,貫徹著《七夜怪談》的中心思想與形式手法,在完整故事之中一步步令觀眾掉入導演早已設下的陷阱。
Thumbnail
每次只要有情殺案件出現,就會有人跳出來提醒大家要留意「恐怖情人」,還諄諄告誡大家恐怖情人長什麼樣子。說真的,提醒大家恐怖情人長什麼樣子,對於當事人來說用處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