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尋找共同學習與成長的伙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為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非常大,至少在嬰幼兒以及小學階段好像的確是如此,但是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上了中學,逐漸長大成熟,變成獨立的個體,為了融入社會而準備時,同儕的影響力將會取代父母,甚至我們恐怕會很震驚的面對這個事實──孩子長大變成什麼樣子,跟父母親沒有太大關係,而跟他們所交的朋友有關。

最近這幾年有非常多研究報告指出,人的社會化、人格發展以及文化傳承等等,都在同儕團隊中形成,換句話說,孩子與他們的同伴所共享的世界,是塑造他們行為和性格的地方,同儕團體決定了孩子以後會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他的父母。

這個結論或這個事實,乍聽之下或許唐突得令人無法置信,但是我們諺語不就有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嗎?自古以來傳誦的「孟母三遷」也不是一再提醒我們,假如是父母親決定孩子的人格,那麼,就算孟母不搬家,孟子的教養也應該沒有問題才對啊?為什麼她要不厭其煩地一搬再搬呢?因為孟母知道幫孩子選擇一起遊戲、一起玩耍、一起成長的玩伴比父母本身的影響來得重要啊!

因此,我自己在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中,從幼稚園、小學一直到現在上了中學,都非常認真而且「偷偷地」幫他們選擇與建構一起學習與生活的同儕團體。

一般而言,可以先從附近的鄰居(社區或左鄰右舍)以及幼稚園或小學的玩伴裏,看看有沒有這些孩子的家長價值觀或人品理念與我們相近的,在課餘或假日找機會辦些活動邀請他們來參加。

也可以參加社團,從社團朋友的孩子裏來尋找,當然我們欣賞的同事或觀念相同的親戚,若是他們的孩子年齡與我們的孩子相近,也都是邀請的對象。

因為孩子自己本身對同伴也有好惡,跟大人一樣,有時候彼此頻率不對,怎麼看就是不對眼。因此,或許我們要從不同關係圈裏嚐試過許多次,才能尋找到一小群一小群孩子們彼此也能相處自在的同伴。

這些年來,我們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不管是在課業上,或者才藝能力的培養,甚至生命視野的開展,都是邀請整群孩子一起參與。因此,根據活動屬性不同,這些同儕團體的人數從四、五位到七、八位不等,大概每個成長階段都會保持二到三個同儕學習團體。

現在是暑假,正好是我們幫孩子挑選與建構同儕玩伴最好的機會,尤其若是聯合幾個家庭的孩子,到彼此的家裏,一起輪流住,只要每個家庭負責照顧這群孩子三到五天(對父母而言單單這幾天的休假若是事先計劃,應該可以排得出來的),父母就可以享受大半個月沒有孩子在身邊的「單身」生活,最重要的是可以趁機建立起孩子的童年玩伴以及體驗不一樣的假期(詳細請見「讓孩子有真正的暑假」)。

我發覺,即便在學習某個科目或某項才藝,只要孩子和他們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的話,整個過程會像是在玩耍,而且在彼此激勵下,學習態度也會更積極、更主動。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共學團體」的同伴,最好不要有同班同學,最好連讀同一個學校都要避免。因為孩子面對同校同班同學,有形無形中都會比較與競爭,因此難免會有壓力,而且有些心底話、私密事,也担心被傳到班上其他同學或老師耳裏。所以,在我幫孩子建構的這些共同成長的玩伴,彼此都是來自不同學校或班級,在考試前的假日一起溫書彼此討論,平常則會安排一起看表演、展覽或討論課外書或電影。

其實假日時,許多父母親本來就會帶著孩子參加活動或到戶外走一走,有時候覺得,當我們只陪著自己孩子或看展覽時只跟自己孩子講解,不如多邀請幾個孩子一起,我們會訝異地發現,當我們對著一群孩子講話時,聽得最認真的反而是平常不見得甩我們的寶貝孩子,大概他們會害怕自己的父母親在同伴面前漏氣,所以反而聽得特別專注。

的確,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對於同伴的反應,遠比家長的嘮叨來得關注許多。有位朋友曾經感慨地說,她的孩子通過英文初級檢定後,她極力遊說孩子立即準備中級的檢定,教材也準備了,甚至也找了補習班甚至打算請家教,可是她的孩子無動於衷,說什麼也不想再考中級檢定。那位朋友也不好太勉強,只好放棄遊說。想不到某個星期日早上,她的孩子連續接到三通同學打來詢問有關初級檢定考的事情,掛斷電話後,她的孩子主動詢問說:「媽媽,請問中級檢定那時候考?」

我想這些研究報告沒有錯。孩子早期在家中所習得的經驗,不見得會影響他們以後的行為形態,因為兒童會把家中所學的視為與外面世界所需的規則沒關,因此當他們踏出家門時,可能會輕易地將這些東西拋棄,就像他們一出門就立刻把媽媽強迫她們帶的傘或穿的毛衣或外套脫掉一樣。

幫孩子找一些共同學習的同伴,是父母親很重要的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
Thumbnail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
Thumbnail
不管是在課程的想法,和整個組課的邏輯安排 或是和小學伴以及平時一起共學的夥伴們討論得不亦樂乎 當然偶爾還是有激辯的熱鬧,但他們開始習慣:討論就是會有火花碰撞
Thumbnail
不管是在課程的想法,和整個組課的邏輯安排 或是和小學伴以及平時一起共學的夥伴們討論得不亦樂乎 當然偶爾還是有激辯的熱鬧,但他們開始習慣:討論就是會有火花碰撞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會與人互動,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會與人互動,
Thumbnail
5-8歲孩子的性教育中的健康與福祉技能,包括同伴影響、決策、溝通技巧、社會性別角色以及媒體素養等方面的知識、態度和技能。孩子能夠學習如何應對同伴壓力、做出明智決策、培養健康溝通方式、認識社會性別角色對溝通的影響以及識別不同形式媒體中的正確與錯誤資訊。
Thumbnail
5-8歲孩子的性教育中的健康與福祉技能,包括同伴影響、決策、溝通技巧、社會性別角色以及媒體素養等方面的知識、態度和技能。孩子能夠學習如何應對同伴壓力、做出明智決策、培養健康溝通方式、認識社會性別角色對溝通的影響以及識別不同形式媒體中的正確與錯誤資訊。
Thumbnail
很多家長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孩子小時候很貼心很可愛很黏父母,怎麼一轉眼就變得那麼「酷」,不甩大人。 明明看孩子跟朋友在電話上談得興高采烈,好不容易等到他們掛掉電話,家長小心翼翼地去搭訕:「剛才跟誰在聊天啊?有什麼有趣的事嗎?」結果換來是二個字「沒事!」然後就轉身進去房間,丟下尷尬的父母。我想父母必須
Thumbnail
很多家長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孩子小時候很貼心很可愛很黏父母,怎麼一轉眼就變得那麼「酷」,不甩大人。 明明看孩子跟朋友在電話上談得興高采烈,好不容易等到他們掛掉電話,家長小心翼翼地去搭訕:「剛才跟誰在聊天啊?有什麼有趣的事嗎?」結果換來是二個字「沒事!」然後就轉身進去房間,丟下尷尬的父母。我想父母必須
Thumbnail
不過,研究卻告訴我們,希望小朋友能交到更多好朋友,原來跟我們有關係的。 研究發現,當媽媽感受到與她共同撫養孩子的另一半關係親密時,小孩子的成長就更健康,亦較容易與其他人 (朋友) 建立正面及深厚的關係。 換句話說,我們與另一半的關係如何,小孩子長大後與朋友的關係,也會如何。
Thumbnail
不過,研究卻告訴我們,希望小朋友能交到更多好朋友,原來跟我們有關係的。 研究發現,當媽媽感受到與她共同撫養孩子的另一半關係親密時,小孩子的成長就更健康,亦較容易與其他人 (朋友) 建立正面及深厚的關係。 換句話說,我們與另一半的關係如何,小孩子長大後與朋友的關係,也會如何。
Thumbnail
有很多事走過後才會有感覺,有時候是一個很多年育兒的結果,也許是曾經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夠好才想寫下來,這是我這陣子寫文章的原因。
Thumbnail
有很多事走過後才會有感覺,有時候是一個很多年育兒的結果,也許是曾經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夠好才想寫下來,這是我這陣子寫文章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