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音樂】努比亞人的離散與哀愁──蘇丹音樂復興女聲Alsarah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Alsarah與她的樂團Alsarah & the Nubatones以努比亞人離散音樂為概念,唱出新一代的「Songs of Return」

 

尼羅河一路從東非高原延伸至埃及,這條世界最長的河流,孕育出沿岸土地的文明,養育沿岸居民的溫飽。蘇丹位於埃及南部,是東非的阿拉伯語系國家,如同其他沿岸國,蘇丹高度仰賴尼羅河提供的水資源和養分,也孕育出繁盛的古文明。

 

然而,自20世紀中期獨立後,蘇丹的內亂並沒有因此停歇,再加上1960年代起,亞斯文水壩的興建,引發嚴重的洪水,造成蘇丹北部、埃及南部一帶的努比亞地區水災不斷,居民被迫遷居、逃散至各地,這塊土地因此蒙上了離散、鄉愁、逃難等情感,而這些與土地連結的情感,成為離散人們藝術創作的元素,也成為音樂人Alsarah音樂創作的主題。

 


 


 

離散的童年,音樂的養分

 

raw-image

來自蘇丹的Alsarah,以音樂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情感與思念

 

Alsarah出生於蘇丹首都喀土穆,她的父母都是活躍於政治的行動主義者,1989年蘇丹發生政變,Alsarah一家人移居到葉門,然而,在她12歲那年,葉門發生嚴重內戰,他們全家人因此再度遷居到美國波士頓尋求政治庇護,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Alsarah透過音樂尋找生活的慰藉,她收藏大量的葉門音樂錄音帶,並在親友家學習鋼琴,培養她對音樂的濃烈興趣。

 

Alsarah後來進入衛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專攻民俗音樂學,但她後來發現,學校著重的是如何「保存、採集」音樂,而非她真正想做的「創作音樂」,因此在畢業後,她來到紐約發展音樂事業。

 


 

Alsarah & the Nubatones

 

raw-image

Alsarah & the Nubatones

 

Alsarah來到紐約後,開始積極尋找表演機會,後來她遇到了貝斯手Mawuena Kodjovi、烏德琴手Brandon Terzic、打擊樂手Rami El-Aasser,以及她的妹妹Nahid,在2010年組成了Alsarah & the Nubatones樂團。成員和Alsarah一樣都對「Songs Of Return」有強烈的情感連結,並且和歌曲中講述的離散、鄉愁等主題,有相同的歷史記憶, 除了努比亞音樂以外,樂團也歌曲也取材自1970年代蘇丹流行音樂的元素,形成Alsarah & the Nubatones獨特的曲風,Alsarah則稱他們的音樂類型為「東非懷舊流行音樂」(east–african retro-pop)。

 

接受Fader雜誌採訪時,Alsarah也提到,「Songs of Return」的概念不僅止於在討論努比亞人離散的狀況,透過這些歌曲,我們還可以進一步了解這些被迫離鄉背井的人們,在流亡到不同國家時,所面臨到的文化衝擊等考驗,以及這些移民如何去克服這些困難等等。

 

Alsarah在訪問結尾也提到,她出生於蘇丹,母語是阿拉伯語,因為不會說努比亞語,在演唱部分努比亞歌曲時,必須倚賴翻譯來了解歌詞內涵,而她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像她這樣新一代的蘇丹年輕人,並不被鼓勵學習努比亞語,她認為這是一種刻意抹去歷史記憶的方式。

 


 

離散記憶的片段 — Silt

 

raw-image

Alsarah & The Nubatones於2014年發行首張專輯Silt

 

專輯曲目

1 Habibi Taal 
2 Soukura (It's Late) 
3 Nuba Noutou 
4 Oud Solo 
5 Bilad Aldahb 
6 Fugu (Shams Alhurria) 
7 Rennat 
8 Wad Alnuba (feat. Sounds Of Taraab) 
9 Yanas Baridou 
10 Nuba Drums (Solo) 
11 Jibal Alnuba

 

聽整張專輯

 

<a href="http://wonderwheelrecordings.bandcamp.com/album/silt">Silt by Alsarah &amp; The Nubatones</a>

 

Alsarah & The Nubatones在2014年發行首張專輯Silt(淤泥)。Alsarah & The Nubatones以「Songs of Return」的概念貫串整張專輯,他們取材了許多努比亞傳統歌謠,並重新翻唱,包括專輯開頭曲Habibi Taal、Nuba Noutou、Yanas Baridou和Jibal Alnuba等四首歌曲。

 


 

專輯以令人驚豔的Habibi Taal開場,時而緊湊時而緩慢的節奏,加上Alsarah嘹亮的歌聲,與妹妹Nahid的合音相輔相成,將努比亞民謠中,純樸可愛的敘事方式,用現代感十足的節奏詮釋,交織出一首令人難以忘懷的舞曲。

 

حبيبي المنقا والتفاح
我的愛人就像是芒果和蘋果
حبيبي عسل والناس مساخ
我的愛人是蜂蜜,其他人都令人感到乏味
بهاجر ليك عشان ارتاح
我會為你遠走高飛,只為了和你在一起

 


 

Soukura (It’s Late)

 


 

Soukura(It’s Late)是我整張專輯最喜歡的歌曲,這首歌出自Alsarah之手,並且由貝斯手Mawuena Kodjovi製作,輕快流暢的節奏貫串全曲,中段短暫的停歇,為歌曲後半段作高潮的鋪陳,可以聽見Alsarah的音色也從第一段的低沉,轉為高亢,隨著節奏越趨快速,讓人想不跟著舞動都難。

 


 

Bilad Al Dahab

 


 

Bilad Al Dahab是專輯中的亮點,翻唱自埃及傳奇努比亞歌手Ahmed Mounib(احمد منيب)的同名歌曲,這首歌的內容呈現努比亞人對於家鄉的眷戀,Ahmed Mounib的聲音低沉渾厚,它的版本聽來憂愁,而Alsarah & The Nubatones的版本,他們以較為輕快的曲風重新詮釋,Alsarah的歌聲迴響在靈活的拍點和烏德琴聲線上,不同於原版的哀傷,新的版本更帶點正面積極的氛圍。

 

فى شطك يا نــــيل
在你的尼羅河畔
يا حبى وحيــــاتى
我的愛人啊
فى ظل النـــــخيل
在棕梠樹陰下
كانت ذكريــــاتى
我記得你的到來
واحلى الغـــناوى
和最甜美的歌聲
بتحكى الحكــــاوى
你向我訴說的故事
واحلى الغنـــاوى
最甜美的歌聲
بتحكى الحكــــاوى
你向我訴說的故事

 


原唱Ahmed Mounib的版本,更添憂鬱氣息

 


 

Songs of Return,持續歌唱

 

raw-image

Alsarah & The Nubatones在2016年發行第二張專輯Manara(燈塔),是第一張專輯概念的延伸

 

Alsarah & The Nubatones在2016年發行了第二張專輯Manara(燈塔),是他們第一張專輯概念「Songs of Return」的延伸。

 

Alsarah在Fader雜誌的訪問中提到,Silt專輯主要是關於追憶、鄉愁、回念,而Manara專輯則回歸到Alsarah自身對於這些歷史事件的記憶,以及她對身邊其他有同樣經驗的人們,所做的觀察,她透過音樂描繪,身處自努比亞地區的蘇丹人,以及生活在海外的蘇丹人,所面臨的心靈感受。Alsarah將這些觀察匯集在Manara中,相較於第一張專輯有許多翻唱歌曲,Manara是一張全創作專輯,更是一張貼近所有離散蘇丹人內心的田野調查專輯。

 


收錄在Manara專輯中的Ya Watan

 

 

Alsarah & The Nubatones是近年來,少數在國際上有知名度的蘇丹歌手,也讓更多人有機會聽見蘇丹、努比亞音樂,以及關注努比亞人的離散議題,如果你想關注更多Alsarah & The Nubatones,你可以追蹤他們的官網臉書

 


圖片來源:Alsarah & The Nubatones Faceboo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een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p>我會以幽默的文字,深入介紹「中東普通人們」的故事與阿拉伯文化觀察,讓中東不再是一個被誤解的名詞。</p>
Hane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4/24
70年代的埃及,社會、政治都劇變著,這時候埃及街頭漸漸出現了一種叫做Sha'abi的曲風,為阿拉伯流行音樂帶來前所未有的風貌。
Thumbnail
2018/04/24
70年代的埃及,社會、政治都劇變著,這時候埃及街頭漸漸出現了一種叫做Sha'abi的曲風,為阿拉伯流行音樂帶來前所未有的風貌。
Thumbnail
2018/01/29
<p>其實對於穆斯林女性來說來說,頭巾就像是我們穿衣服一樣,只是他們會多穿一件衣服在頭上,不管今天是要從事靜態或動態活動,頭巾都不是阻饒他們的元素,阻撓他們的,可能反而是我們這些旁人的眼光。  </p>
Thumbnail
2018/01/29
<p>其實對於穆斯林女性來說來說,頭巾就像是我們穿衣服一樣,只是他們會多穿一件衣服在頭上,不管今天是要從事靜態或動態活動,頭巾都不是阻饒他們的元素,阻撓他們的,可能反而是我們這些旁人的眼光。  </p>
Thumbnail
2017/10/13
<p>性傾向不只是性,而是關乎你整體的自我表達,你如何與人情感互動。</p>
Thumbnail
2017/10/13
<p>性傾向不只是性,而是關乎你整體的自我表達,你如何與人情感互動。</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張專輯的論述,從阿洛身為阿美族的女人島神話出發,乘著風穿越海洋,讓海洋成為連結南島民族的音樂論述,進而貫穿了這幾位女性在當代所面臨的議題,相當壯闊。而這樣的遼闊,不只在專輯概念及論述上,也表現在專輯的完整性和歌曲的精彩程度,相當值得聆聽。重新認識這片海洋,這座島嶼,與族群。
Thumbnail
這張專輯的論述,從阿洛身為阿美族的女人島神話出發,乘著風穿越海洋,讓海洋成為連結南島民族的音樂論述,進而貫穿了這幾位女性在當代所面臨的議題,相當壯闊。而這樣的遼闊,不只在專輯概念及論述上,也表現在專輯的完整性和歌曲的精彩程度,相當值得聆聽。重新認識這片海洋,這座島嶼,與族群。
Thumbnail
以台灣為起點,邁向太平洋諸島;歷時七年,阿洛在歌聲與跳島行旅之間不斷探索、來回修正關於南島認同的思考,從而開啟音樂、甚至跨島電影的想像。 阿洛以 Pangcah(常譯為邦查,阿美族語對阿美族自稱的講法)的身分,透過耆老口傳的神話與音樂人的氣息,回到 祖先走過的古老航路。
Thumbnail
以台灣為起點,邁向太平洋諸島;歷時七年,阿洛在歌聲與跳島行旅之間不斷探索、來回修正關於南島認同的思考,從而開啟音樂、甚至跨島電影的想像。 阿洛以 Pangcah(常譯為邦查,阿美族語對阿美族自稱的講法)的身分,透過耆老口傳的神話與音樂人的氣息,回到 祖先走過的古老航路。
Thumbnail
聽說她離開了,離開了那噩夢的幽暗,總算,她又重新學會了微笑、放聲大笑、沒心地笑。遠行中的她,給我發來幾首歌曲,浪漫又迷幻的。 你,也想聽嗎?
Thumbnail
聽說她離開了,離開了那噩夢的幽暗,總算,她又重新學會了微笑、放聲大笑、沒心地笑。遠行中的她,給我發來幾首歌曲,浪漫又迷幻的。 你,也想聽嗎?
Thumbnail
推薦淒美的埃及情歌:Ana Hawait(أنا هويت),並解析歌名的組成。
Thumbnail
推薦淒美的埃及情歌:Ana Hawait(أنا هويت),並解析歌名的組成。
Thumbnail
她是國寶藝術家的女兒,但憑藉著一己之力,在音樂事業上闖出一片天空。她唱歌是舒緩的,深刻地,沒有那麼多激情,就像一片掉落的秋葉,映入眼簾,體會到片刻美好,她是Norah Jones。 出生於1979年,父親是印度西塔琴國寶大師Ravi Shankar,母親是美國音樂會製作人。1986年父母分居後,她隨
Thumbnail
她是國寶藝術家的女兒,但憑藉著一己之力,在音樂事業上闖出一片天空。她唱歌是舒緩的,深刻地,沒有那麼多激情,就像一片掉落的秋葉,映入眼簾,體會到片刻美好,她是Norah Jones。 出生於1979年,父親是印度西塔琴國寶大師Ravi Shankar,母親是美國音樂會製作人。1986年父母分居後,她隨
Thumbnail
基於語言與文化等族群因素,使得大馬華人在台灣的音樂發展,相較其他國家與族群,擁有一定的優勢。 但來到 2021 年,台灣出現了異國風情濃厚的旋律。同樣來自大馬,來自婆羅洲的阿蓮娜.沐塱(Alena Murang),帶著個人第一張專輯《Sky Songs 致‧天空》彈奏出神秘的音樂。
Thumbnail
基於語言與文化等族群因素,使得大馬華人在台灣的音樂發展,相較其他國家與族群,擁有一定的優勢。 但來到 2021 年,台灣出現了異國風情濃厚的旋律。同樣來自大馬,來自婆羅洲的阿蓮娜.沐塱(Alena Murang),帶著個人第一張專輯《Sky Songs 致‧天空》彈奏出神秘的音樂。
Thumbnail
在流淌著排灣血液的身份下,戴曉君/Sauljaljui(族名:少拉芮)一反樂壇以吉他進行創作的常態,採用學習多年的月琴作為發想,九首排灣語、兩首中文創作曲,迸發出這張穿梭於流行、原住民曲調、拉丁雷鬼、民謠及節奏藍調等,令人無法輕言定義的極致跨界作品。
Thumbnail
在流淌著排灣血液的身份下,戴曉君/Sauljaljui(族名:少拉芮)一反樂壇以吉他進行創作的常態,採用學習多年的月琴作為發想,九首排灣語、兩首中文創作曲,迸發出這張穿梭於流行、原住民曲調、拉丁雷鬼、民謠及節奏藍調等,令人無法輕言定義的極致跨界作品。
Thumbnail
繪圖/攝影:米莉安 台灣有一位眾所皆知的作家~三毛,她曾經與先生荷西住在撒哈拉,也寫下了一首歌『沙漠』。這首歌是我非常喜愛的華語歌曲之一,曲風有著濃濃的摩洛哥撒哈拉風情。
Thumbnail
繪圖/攝影:米莉安 台灣有一位眾所皆知的作家~三毛,她曾經與先生荷西住在撒哈拉,也寫下了一首歌『沙漠』。這首歌是我非常喜愛的華語歌曲之一,曲風有著濃濃的摩洛哥撒哈拉風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