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也能顧生態:海洋資源的永續發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冬天時節,烏魚南下避冬,尋找溫暖的海域產卵。當來到台灣附近時,卵成熟度最好,祖先捕撈後做成烏魚子,剛好是農曆春節團圓飯時家家必備的主菜,也是老天爺賞賜給漁民豐厚的壓歲錢。

 

從1960年代統計以來,每年台灣捕撈烏魚的數量大概都在200多萬尾以上,一直到1985年起,一路快速下滑,80萬、60萬、30萬…….到了十年前,居然只剩3萬尾。

 

原因很多,除了人為過度捕撈之外,全球暖化海洋溫度上升,沿岸海洋的汙染也有關,另外大陸漁民在上游的地方攔截,少數漏網之魚才能來到台灣;逼得台灣的漁民只好到我們的國境之北——馬祖列島去競補那已經愈來愈少的魚。

 

有人或許會好奇,如果捕獲量從200多萬到兩、三萬尾,連尾數都不到,那麼為什麼市場上還是有很多烏魚子呢?原來我們現在吃的烏魚子七、八成是養殖的烏魚,另外就是從國外進口魚卵加工,真正台灣漁民從海上捕來的野生烏魚,大概只佔市場不到1%、2%。

 

raw-image

 

以現在的養殖技術來說,野生烏魚子跟養殖的烏魚子兩者的味道口感已經很難區別,但是養殖與野生烏魚最大的不同在於野生的要到冬季前後天氣變冷時,卵才會完全成熟;而養殖烏魚因為營養來源豐富、環境穩定,所以卵到了11月就熟成了,若是太晚採收,已生成的卵會被自體吸收。

 

已經吃不到野生烏魚的現象,在其他魚種也都有類似的情況。在1999年底,即將邁入21世紀時,媒體採訪有管理學之父,趨勢大師中的大師之尊稱的彼得杜拉克,詢問21世紀那一個產業會最興盛?結果大師的回答跌破大家的眼鏡:「養殖漁業」,因為彼得杜拉克已從各種實際數據中推論:「21世紀海洋的魚即將被人類捕光,因此人如果還要吃魚的話,只有靠養殖的!」

 

事隔十來年,國際最賦聲名的《科學》雜誌,刊登了由歐美跨國學者聯合的研究報告警告:「如果過渡撈以及海洋遭受污染的趨勢不變,到2048年,人類將再也享受不到海鮮!」

 

人類的科技,已經即將把海裡的魚抓光了。魚類是最永續的自然資源,海洋那麼大,魚產的卵又是數以千以萬,甚至一次就數十多萬之多;只要有陽光,就會有浮游生物、海藻,然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米,小蝦米來吃浮游生物,不勞人類費心照顧,大海裡的魚類資源應該是生生不息。但是,還是被人類捕光了,尤其台灣人特別厲害。

 

我們真的很會捕魚,近年已被禁用的流刺網是用單絲尾龍編織而成,長50公尺,深10公尺的網片,往往連結數百至一千片,總長度30~40公里長的魚網,飄浮在海面上,攔截捕捉所有游過的魚群。這種有「死亡之牆」之稱的網具被禁用之後,我們也發明了嚴重傷害珊瑚礁的漁具:一種大小通吃的三層圍網。等到三層圍網被禁用後,聰明的台灣人又用二層或四層底刺網漁具來規避查緝。

 

台灣人很喜歡吃海鮮,幾乎已經到了無所不吃的境界。從最大最貴的魚吃起:鯨鯊、象鯊、蝠魟,鮪、旗魚、翻車魚;一直到稀有的魚種、魚卵甚至連仔稚魚、魩仔魚也不放過。前一陣子看到旅遊雜誌的廣告宣傳:「珊瑚礁魚類美麗又可口」,差一點沒有昏倒。珊瑚礁有海底的熱帶雨林之稱,珊瑚礁魚類魚「種」雖多,但是「數量」卻很少,生態體系又十分複雜脆弱,「不吃活海鮮,以免吞噬海中熱帶雨林」是國際保育組織十多年來大力宣傳的保育行動,我們的媒體怎麼這麼沒常識啊?

 

那麼該吃那些魚,才能健康又環保?簡單講最好是選擇食物鏈底層的生物為主,如水母(海蜇皮),蚵仔,淡菜,魷魚,虱目魚、沙丁魚、鯷魚、鯡魚、鯖魚等。有人會認為,吃人工養殖的是不是對海洋魚類比較沒有傷害?這也不一定,有許多養殖魚類只能餵食海中抓來的小魚,比如養殖鮭魚或鮪魚,生產一公斤的黑鮪需要20公斤由鯷魚、鯡魚組成的魚飼料,非常不划算。

 

吃對魚,也就是吃一年就長大的、巴掌大的魚,不僅環保,也少了有毒的重金屬或戴奧辛在食物鏈中累積的危害。像黑鮪魚那類的大型魚類,同樣吃一份,魚內累積的毒素就比鯖魚多上好幾十倍呢!   

 

海洋學家奧爾曾說:「假如我只能說一件威脅海洋健康最可怕最危險的事,而又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那就是人類的無知。」

 

的確,當我們瞭解什麼魚可以吃,什麼魚不可以吃時,我們才能夠確保我們的孩子還吃得到魚。

 


 

所有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BY 3.0

編輯:熊編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新北美食]七年級生輟學生變高材生留英回台創業故事,海邊走走也能品嘗不一樣的蛋捲,推薦你必吃花生愛餡口味蛋捲​ 海邊走走(英文名稱:HIWALK)這個品牌相信,你我可能都聽過,以台灣第一手工蛋捲品牌自居海邊走走,一條又一條蛋捲、串起一個年輕人故事,賣蛋捲也能激起不同人生。看完本篇文章介紹相信你會跟我有同樣想法,學歷不是唯一立業社會方式,對社會有貢獻有很多種方法,尋找自己的路打出一片天,才是立足社會生存之道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1-09-22
    心海潛探計畫6:在以愛為名的漩渦中撲騰,希望有天也能慶幸誕生於世計畫官的故事:我總是與自己抗爭,有時候,感覺自己被拖入永無止境的漩渦中,頭昏腦脹和難以忽視的胃漲,喉嚨裡總感覺有東西,一進入睡前狀態,便容易在一股暈眩感或喉嚨異物感驚醒,心臟蹦蹦跳著,不知道這一切是從什麼時候成為了每個月必會發生的日常。從前品學兼優的自我形象,日漸從我記憶中淡去,成為我可憎、悔恨……
    Thumbnail
    avatar
    以病為師——與精神疾患共存yibingweishi
    2021-03-31
    HelloFresh生鮮直送,讓你宅在家也能享受烹飪樂趣你有沒有計算過,我們每個月大大小小吃了多少份餐點呢? 關於這個問題HelloFresh的創辦人Dominik Richter非常計較,因為這關係著其能開發的龐大商機。 如果照三餐來算的話,每個人每月會有90份的餐點要準備(忽略不計168斷食法XD)
    Thumbnail
    avatar
    Dave Huang
    2021-02-02
    生物也瘋狂--海洋的極端生物海,是另一個的深邃宇宙; 即使人類征服太陽系,卻仍解不開大海深處的謎。 地球表面,70%是由海洋組成。 從熱帶到極圈、從沿岸到遠洋、從近礁到海溝、從河口到沙灘。 溫度、鹽度、壓力、光度、海流、含氧量。 同一片海洋下,千萬種樣貌。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 有海的地方,就會有生物。
    Thumbnail
    avatar
    魚骨書籤
    2021-01-02
    為什麼我會到日本工作?你也嚮往海外工作的生活嗎?大家好,我是Language Trails的創辦人小艾,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我當初為了到日本工作,為了到日本工作做了哪些的努力。 日本求職的流程 首先日本的求職管道和台灣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求職方面分為應屆畢業的新人和已經有經驗的中途採用,因為我是透過中途採用的方式,所以今天的介紹也會以中途採用的介紹
    Thumbnail
    avatar
    小艾
    2020-08-28
    吃太多碳水化合物可能會過度消耗體內的維生素C自從詹姆斯.林德證明壞血病可以藉著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來預防與治療後,營養學者便假定這些食物是維生素C的絕對必要來源。話雖如此,我們仍要注意一個關鍵點:研究只是證實壞血病是一種可用補充新鮮水果和蔬菜來治療的膳食缺乏症,但不一定表示缺乏維生素C是由於缺乏新鮮蔬果──缺乏維生素可能有其他原因。
    Thumbnail
    avatar
    柿子文化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