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替自己寫的文章取標題,我一直有個奇怪的小心願,這次,終於得償所願用上了「哈哈哈」。 這世上有很多種哈哈哈。 爽朗明快的「哈哈哈!」呈現的是無法克制而笑出聲的愉悅。 拖泥帶水的「哈哈哈……」洩露出不以為然和虛應故事。 皮笑肉不笑的「哈哈哈。」則是一種反應機制,在尚未弄清該以什麼情緒迎接特定狀況的時候,索性先哈哈哈一下吧。 《淑女鳥》(Lady Bird)故事中人物的心緒,使我感受到第三種哈哈哈。女主角 Christine 正值高三,這個17歲女孩想離開沙加緬度(Sacramento)到東岸唸好大學,儘管成績實在差強人意;她想逃出所謂的文化沙漠,渡到豐富多彩的綠洲世界過新生活,儘管母親並不看好;她染紅髮、給自己取了「Lady Bird」這個名、在天主教高中當眾向老師嗆聲、與母親一言不合就打開車門讓自己滾到路上,三思而後行向來不是她的座右銘。 自高中畢業、從家庭離巢,許多人生涯當中的這兩種「畢業」都是同時發生的,原本的生活中仍有難題未解,巨大的未知又迎面襲來,Lady Bird 好像很反骨,不過其實是因為她釐清不了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在師長眼中成了這樣「哈哈哈。」的離經叛道。 Lady Bird 對家庭的歸屬感很難被定義,尤其是母女之間。這部電影原先的片名是《Mothers and Daughters》,可見如果觀賞本片只關注於女主角本身的掙扎徬徨,那就失策了,因為母親(Laurie Metcalf 飾演)這個人物亦是一大重筆,她代表了人們生命中的某個重要他人,那個同時愛著你、卻又偶爾對你失望的角色,那個明明本質相像、雙方卻赧於承認的角色。 在更衣間外,鳥媽說:「我希望妳可以盡妳所能地有最好的發展。」(I want you to be the very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that you can be.) 淑女鳥下巴僵硬,頭微低,眼神閃爍:「萬一這已經是最好的我了呢?」(What if this is the best version?)她的攻擊力與防禦值轉瞬為零,只能小心試探。 這大概是整部電影當中我最想帶走的一段台詞了吧。大家總說不期不待,不受傷害,或許就是因為太愛太有期待,才可能致傷,因此一段親密的關係中,愛與失望才會無可避免地並存。 說到這神秘的母女情,我扯遠一點聯想到兩部戲劇,第一部是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溫柔(溫吞)男主角李大仁的媽媽和妹妹,一個氣質高貴、興趣是寫字作畫,一個古靈精怪、熱愛搖滾樂,水火不容爭吵不斷的兩人,其實具有一樣的特質:驕傲。因此當《淑女鳥》的父親告訴 Lady Bird,她與母親其實都擁有非常強烈的性格的時候,我的腦袋裡第一時間竟跳出這個遙遠的連結。 另一部是美國 sitcom《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控制狂老媽 Claire 與完全不受控的女兒 Haley 曾鬧出許多笑料,前者處事謹慎到近乎神經質的境界,後者的人生重心則是美貌與穿搭,但本劇三番兩次暗示觀眾 Haley 就是完美魔人 Claire 年輕時的翻版。想了想,舉出這兩部我的愛劇實在挺荒謬神奇的,再想了想,《淑女鳥》、《我可能不會愛你》與《摩登家庭》,這些類型和風格南轅北轍的影視作品,其實某個程度是生長在同一種土壤裡的花木,汲取了創作者相類的養分吧。 把鏡頭切換至今年奧斯卡的其他入圍影片好了,《老娘叫譚雅》(I, Tonya)和《淑女鳥》一樣,飾演母女的兩位演員雙雙入圍了女主角以及女配角獎項,只不過若將後者的搭配稱作微辣,前者就是暴烈的地獄泡麵級辣度,兩人之間的糾葛情結隨時處在高壓高溫的受熱狀態。 另外如《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和《歡迎光臨奇幻城堡》(The Florida Project)也都釋出了母女(親子)命題,同樣地,過程中亦有坑疤。所以我想,對一位母親或父親而言,他們的人生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也在持續面臨自己的「畢業」課題吧。 由於《淑女鳥》是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首部獨立執導的電影,加上主演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 的魅力與實力兼備,這部作品未演先紅,而「鬼塔」作為一種氣質,使得觀眾會忍不住回顧她過去挑片的風格和主題,然後預先在腦中勾勒出《淑女鳥》「該有」的樣子。確實,Lady Bird 是個處境尷尬的(微)魯蛇女孩,也可以很偷懶地說她是年輕版的《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主人翁,但明明 Greta 在這些作品中跨越了演員和編導等等不同身分,卻仍能讓影迷陷入同個想像的宇宙中,怎不有趣? 《淑女鳥》有著導演 Greta 的身影,映射出她的成長背景,即使她說自己 17 歲時的個性拘謹保守,與 Lady Bird 完全不同。淑女鳥口口聲聲恨不得趕緊逃離沙加緬度,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寫出的自傳卻被修女看穿真意,因為唯有當一個人真正在意一件事,才會花上大量的時間與篇幅去描述。至於 Greta,她甚至有意發展出沙加緬度四部曲呢!(我喜愛的去年佳作《人生剩利組》(Brad's Status)也發生於沙加緬度,且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是屬於大叔的「畢業哈哈哈」故事。) 然後我想到我自己的家鄉,在我生長的城市,我是無法在電影院看到《淑女鳥》的。回想高中時是否曾經想趕快離開?是的,但並非出於任何厭惡之故,而是因為太想去認識外面的世界了。於是我豁然開朗,原來這就是 Lady Bird 的心情,與其說她無法忍受沙加緬度,不如說她更想知道自己在家庭、家鄉之外,還有何能耐可施? 她曾說過:「2002 年唯一令人興奮的事就是 2002 這數字本身是回文。」(The only thing exciting about 2002 is that it's a palindrome.)從 Christine 到 Lady Bird 又變回 Christine,這段旅程中她發現能定義自己的再也不是標新立異的名字,原來成長故事可以是回文的形式。 Christine 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就像《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裡執著堅定於選美之路的小女生 Olive 一樣,或許每個女孩的人生中都有個 Lady Bird 的階段(或整個人生都是),要脫離於此還真是令人不捨的一件事呢。 什麼?你說畢業嘛? 哈哈哈。 (全文劇照/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