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不懂的可愛貓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個理論由我最佩服的知識份子 Ethan Zuckerman 提出:

  1. 社運人士通常沒有能力跟資源建置堪用的規模化數位工具,而為了社運建置的小眾工具也很容易被政府盯上跟關閉,而且是在一般大眾無感的情況下。
  2. 一般人想用且願意用的數位工具是那些可以用來找色情內容跟可愛貓的,而為了這些日常目的開發的工具反而適合社運人士使用來傳播倡議。此外,若政府想關閉這些大眾網站或數位工具,將造成大眾的不滿,更容易讓大眾支持社運倡議。
  3. 而中國規避這理論的方式則是打造可以完全監控跟管制的網路架構,禁止國民使用外國的熱門網站,同時提供國內民眾豐富的娛樂內容。

所以根據這個理論,劉曉波之死固然令人難過,再多的維權人士跟律師被逮捕讓人憤怒,但應該也是船過水無痕。真正會引發改變的更可能是中共對今日頭條、內涵段子、快手、抖音、微博、微信、B站等庶民網路服務的大規模內容下架跟查禁,以及禁用 VP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國威的沙龍
16會員
5內容數
鄭國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4/19
昨天去台大演講,講完後,老師不免俗地幫害羞的同學問一下如果大學生畢業之後,要從事類似工作要具備哪些條件,要先準備什麼。而我發現我的答案跟過去回答同樣問題時有些變化。我現在的答案是: 你最好要是某
2018/04/19
昨天去台大演講,講完後,老師不免俗地幫害羞的同學問一下如果大學生畢業之後,要從事類似工作要具備哪些條件,要先準備什麼。而我發現我的答案跟過去回答同樣問題時有些變化。我現在的答案是: 你最好要是某
2018/04/17
與其說有網紅試圖透過參選造勢獲得免費廣告,不如說政治人物透過參選造勢想成為網紅。 當政黨背書、樁腳插拔、傳媒公關都效益大減,政治人物就必須先是網紅。就跟以前很多媒體主播藝人成為政治人物,很多政治人物後
2018/04/17
與其說有網紅試圖透過參選造勢獲得免費廣告,不如說政治人物透過參選造勢想成為網紅。 當政黨背書、樁腳插拔、傳媒公關都效益大減,政治人物就必須先是網紅。就跟以前很多媒體主播藝人成為政治人物,很多政治人物後
2018/04/12
最近對故事中的12種角色原型很感興趣,跟我一樣原本不太熟悉這概念的朋友可以看這份簡報:https://www.slideshare.net/EmilyBennett/archetype-overvie
2018/04/12
最近對故事中的12種角色原型很感興趣,跟我一樣原本不太熟悉這概念的朋友可以看這份簡報:https://www.slideshare.net/EmilyBennett/archetype-overvie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免費迷因圖|免費AI人聲|網路世代比的是無框架思考,不是執著在工具。 網路世上所有的議題,除了謾罵批評、高談闊論、關我屁事之外,還是有不錯的角度,變成是有意義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在演進的,所有的商業行為與創新也是這樣在演進的。 太執著框架與正確合理性,往往會走向衰退。不是嗎?
Thumbnail
免費迷因圖|免費AI人聲|網路世代比的是無框架思考,不是執著在工具。 網路世上所有的議題,除了謾罵批評、高談闊論、關我屁事之外,還是有不錯的角度,變成是有意義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在演進的,所有的商業行為與創新也是這樣在演進的。 太執著框架與正確合理性,往往會走向衰退。不是嗎?
Thumbnail
科技正在作惡,資本和政府都無法抑制把你上下摸個遍的沖動 — — 只為掌控你,和從你身上榨取每一便士的價值。你的自由,家人的隱私,不僅僅依賴你的自覺,也依靠向善的科技。 — — iATHUB
Thumbnail
科技正在作惡,資本和政府都無法抑制把你上下摸個遍的沖動 — — 只為掌控你,和從你身上榨取每一便士的價值。你的自由,家人的隱私,不僅僅依賴你的自覺,也依靠向善的科技。 — — iATHUB
Thumbnail
  談談數位中介法。   今天談這個話題好像還是晚了,但有些想法還是值得分享一下。不如先說一下結論吧,我反對這個法,但是可能與大多數反對的人所持的理由不同,簡單說大家覺得這個法及背後推動的人是「壞」,而我對它們的看法則是「笨」。
Thumbnail
  談談數位中介法。   今天談這個話題好像還是晚了,但有些想法還是值得分享一下。不如先說一下結論吧,我反對這個法,但是可能與大多數反對的人所持的理由不同,簡單說大家覺得這個法及背後推動的人是「壞」,而我對它們的看法則是「笨」。
Thumbnail
在網路上有一定經驗的人往往能夠發現一些現象。譬如說沒有什麼知名度的宣傳影片卻有幾十甚至幾百萬的觀看量,或是某篇帶有某種訴求的文章突然被幾千個潛水已久的帳戶集體反對,我要說的現象也許不是整個網路都是,但是已經在部分網站出現的「網路已死」論。
Thumbnail
在網路上有一定經驗的人往往能夠發現一些現象。譬如說沒有什麼知名度的宣傳影片卻有幾十甚至幾百萬的觀看量,或是某篇帶有某種訴求的文章突然被幾千個潛水已久的帳戶集體反對,我要說的現象也許不是整個網路都是,但是已經在部分網站出現的「網路已死」論。
Thumbnail
這就是社群。而媒體則是另一回事。媒體是聲音,是發文和分享,也是留言。
Thumbnail
這就是社群。而媒體則是另一回事。媒體是聲音,是發文和分享,也是留言。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4月28日臺大研究生協會主辦「數位世界中的言論自由與價值」論壇,是〈持續討論中〉系列活動最終回,邀請AI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資深媒體人黃哲斌、創作者張志祺及超直白,從不同身份、領域的角度切入,探討當網路社群與空間皆成為當代不可忽視的言論製造場,言論自由有受到保障嗎?言論審查又如何呈現?
Thumbnail
4月28日臺大研究生協會主辦「數位世界中的言論自由與價值」論壇,是〈持續討論中〉系列活動最終回,邀請AI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資深媒體人黃哲斌、創作者張志祺及超直白,從不同身份、領域的角度切入,探討當網路社群與空間皆成為當代不可忽視的言論製造場,言論自由有受到保障嗎?言論審查又如何呈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