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小狗、和動畫,都是「可愛」的元素,但很妙的是,《犬之島》並非是個小朋友電影,而是非常政治性的故事,而且,還講述著相當尖銳的主題:陰謀論。看完電影之後,只有一個很大的反差感:為什麼這麼可愛的角色們,竟然是展演著宛如
1984 一般的政治陰謀論呢。Anderson 果然好有創意呀。
電影中,整套「狗流感」的操作,就是陰謀論公式。整理故事大綱一回合,就能看出陰謀論輪廓。
可愛的狗朋友,都有很酷的名字:Rex, Duke, King, Boss, 和 Chief!
創造恐懼與製造恐慌
在不久的未來,巨崎市開始流行狗流感,市長於是下令,驅逐全市狗兒到有海隔離的垃圾島。為了表示決心,還把自己家中的 Spots 率先隔離(結果,Spots 根本就不是市長的狗,是他養子的愛狗;市長真是卑鄙地拿孩子的寵物先開鍘,不過他說 Spots 不是寵物,是「保鑣」)。
雖然在市長宣布驅逐眾狗之前,有位科學家特別站出來大聲疾呼,他就快實驗出有效的免疫特效藥,於是,根本不用特別隔離狗子,畢竟他們幾世紀以來,都是人類的好朋友,不如再等等,就快有解藥了。但是,民眾不服。市長於是繼續大辣辣地闡述著病毒的可怕與流行會帶來的危險,接著大筆一揮,下令趕走所有巨崎市的眾狗群。
這就是「製造恐慌」與「創造恐懼」。明明事件剛發生,還有挽救機會,市長該做的事,是找出解決方法(科學家即將找出)以及安撫民心。但是,市長不但沒有接納科學家(理性)的意見,反而強調恐懼、強化仇恨、還煽動民心,甚且還醜化理性的科學家。此時,恐慌一旦被創造出來,事件就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這就是所謂的製造風向。既然已經出現眾矢之的,權力者無須費力,就能輕鬆收割,安全抵達政治目標——驅逐異己。
驅逐異己
接著,故事進入垃圾島上的溫馨人狗情感建立。不過,平行於這段最感人真情故事,也就是小男孩與隊長(Chief)正在冒險找尋 Spots 時,長崎島上的市長,其實也正在進行一連串的黑暗計畫。
首先,能夠治癒狗流感的預防針,果然被研發出來,只要願意大量生產,就能夠解決必須隔離狗群的殘忍決策。不過,預防針不但沒有被大量製造,生物科學家還被謀殺。原來,「狗流感」是種政治工具,是個能夠達到驅逐「異己」的合理手段。
在電影中,所謂的人狗之戰,象徵的就是「異己的衝突」。狗,就是語言不同、宗教不同、或是意識形態不同的其他族群。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把用穆斯林、越南人、外省人、黑人等等,套入「狗」這個空格。而自認為正義的那方,也就是擁有權力的那一方,就是「人」。
例如,當許多人大辣辣的宣稱「外庸多會偷東西也會亂逃走」時,意思就跟電影中的市長說「狗都有狗流感」是一樣的。此時,那些沒偷東西且認真工作的外庸,百口莫辯,一旦被貼上標籤,就成了難以翻身的「異己」,不只被待以異樣的眼光,還必須時時被監控(電影中的狗之島,也隨時被監視器注視著)。
「狗之島」,翻成白話,就是隔離異己,屏除他者,甚至趕盡殺絕。
電影中,導演會刻意地不把日本人說話的日文,列出字幕,很明顯地就是要為觀眾製造「與狗同在的感同身受」。當我們聽不懂日文也搞不懂日本人在想什麼時,我們跟狗就站在同一陣線:既聽不懂人話,搞不清楚狀況,也是被歧視與遺棄的異類。想想,剛到台灣工作的穆斯林外庸,肯定就是這種心情:聽不懂、被仇視、被懷疑、還會被監視。
趕盡殺絕
把科學家謀殺之後,狗流感的「解藥」等於不存在了。與其把狗群都留在世上,不如把他們趕盡殺絕,免得病毒若是隨風飄回巨崎市,人類性命肯定會受威脅。於是市長開始籌劃「趕盡殺絕」。在趕盡殺絕之前,當然有各式各類的話術,闡述狗對世界的危害(一樣是製造恐懼),以及殺生的正當性(權力的政治正確)。
於此同時,a) 犬之島上的小男孩已經找到他的愛狗,也接收到來自貓頭鷹的噩耗:人類就要撲殺垃圾島上的全數狗隻。b) 而來自美國的交換學生也發現「狗流感」的案情不單純。她發現「狗流感」其實早已有「解藥」,而製造解藥的科學家,則不幸已經被謀殺。不過,最讓人驚嚇的內幕是,早在狗流感盛行之前,官方竟然是刻意散佈病毒的始作俑者。
科學家和科學家助理(右邊)就快製造出解藥,但是左邊的市長大人不接受。
後面這項揭發非常嚇人——官方不只不曾幫助遏抑狗流感的流行,還刻意散布病毒。病毒擴散之後,再透過媒體宣傳流行病新聞,強化病毒的可怖,斥責狗類四處活動的加速擴散,如此,不只能夠快速散布消息,創造民眾恐懼,擴大恐慌的感受,讓民眾幾乎失去理智。在這個節骨眼上,就是製造剷除異己最好的機。恐懼是最有利的藉口,讓排除異己正當且正確。
這就是市長團隊的兩面手法:自導自演,創造恐懼,透過分化,從中獲利。
可愛狗故事的溫馨結局:揭發謊言
不過,《犬之島》終究是個溫馨的可愛動畫,因為交換學生找到科學家助理,也帶回最後一瓶科學家研發的寶貴解藥。她來到市長選舉的造勢會場,向公眾宣布:狗流感不可怕,因為「有解藥」。與此同時,小男孩也帶著愛狗 Spots 回到巨崎市,「現身」向公眾表示:自己不但沒死,狗兒還是人類最可靠的好朋友,根本不是市長所謂的殺人怪獸,也不會以狗流感害人致死。
「解藥」以及「男孩與狗」的同時出現,即在「揭發謊言」。在市長選舉的造勢活動上,向所有「自認看到真相的大眾」,宣布他們信以為真的「真相」,根本不是現實的原貌,而是一派胡言的謊言。同理,他們信賴的政治權力,則是心懷陰謀且散播謊言的既得利益者。
在一堆臭臭啦嘰狗之中,也不乏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女狗。聽得出她的聲音是由誰配音嗎?文章最後有圖示。
故事的收尾非常的正向,因為市長終究還是有顆好心(好腎)的正派人物,願意承認錯誤、改變想法、還分享自己的一顆腎臟,拯救重病中的養子。而那個最大的壞人,則是幕後(身邊)的指使者。所幸,市長一職最後落入小男孩手中,當然,他也順勢解放所有狗兒。結局於是皆大歡喜,人與狗也都找到心愛的另一半。畢竟《犬之島》是個動畫,故事主角也都是狗與男孩這類可愛的角色,結局當然也就設計得格外溫暖歡樂。真實世界的「揭發謊言」,應該不會如此順意又平和。
陰謀論公式
重新回顧故事的事件走向,也就是《犬之島》這個可愛故事結構之下的陰謀論結構:
散布病毒 --> 製造恐懼 --> 強化仇恨、煽動民心 --> 產生眾矢之的、製造分化 --> 驅逐異己 --> 趕盡殺絕 --> 漁翁得利
有趣的是,當真相正在被揭發的過程中,一般大眾多半很難接受,也不願相信,還會責罵看見真相的理性之人。在《犬之島》中,交換學生就是那位最理性的真相見證人,但是,當她不斷向大眾疾呼「有解藥、科學家是被謀殺的、狗流感是個陰謀」等等,大眾仍然不願接受,不肯相信,還認為她是個刻意唱反調的麻煩製造找。想想我們的世界,好多的政治事件(國際事務),不也都是走著雷同的公式套路,無論是操縱者或是被操縱者,也都與電影中的角色反應,相當相似。
揭發陰謀秘密交換學生。會講英文,聽得懂狗話(其實是其他族群的語言)。
就「創造仇恨、製造分化、趕盡殺絕」來說,歷史上有不少案例:
1) 當希特勒在宣揚白人優越主義與仇殺猶太人時,猶太人就是當時需要被趕盡殺絕的惡狗;
2) 當白人在美洲宣揚蓄奴的正義與正當時,黑人就是當時需要隔離的笨狗(黑人當時被認為是沒有靈魂的野生動物);
3) 當美國人一直強調 911 的悲情時,穆斯林人與伊斯蘭世界就是應該被剷除的殺人狗。
此外,我們還可以更尖酸刻薄的假設,或許白人優越主義、黑人沒有靈魂、還有 911 事件,都是「被製造出來」的衝突頂點,就如同病毒是被製造出來創造狗流感、創造恐懼、與製造紛爭的起點。就是這種化約的假設,讓許多陰謀論信奉者,完全不信 911 是賓拉登策劃的恐怖事件,而是美國為了入侵伊拉克而自導自演的一場騙局(還因此殺害自己的國內人民,非常泯滅天良)。
無限上綱還是蒙在鼓裡?
如此也可繼續推測,會不會伊波拉病毒等等,也是被製造出來產生恐懼與製造利益的陰謀手段呢(例如,藥廠就能從中賣藥得利,或者,說不定還有其他尚未被揭發的政治利益)。又或者,近幾年的敘利亞內戰,會不會也不是真是源於什葉派與遜尼派的鬥爭,而是扮豬吃老虎的殖民者奪利計畫(例如爭奪油管)。當然,肯定也會有人抗議,如此無限上綱地無止境的亂揣測,當然一切都是陰謀論啊(不過,到底是過於無限上綱,還是被忙在鼓裡看不清現實呢?)
敘利亞正是兩條油管的交界處。敘利亞內戰,也剛好是美國與蘇俄各支持一方。油管圖來源:https://steemit.com/syria/@wedacoalition/the-friendship-pipeline
我想,《犬之島》肯定不是要擴大陰謀論的假想與疑心,相反地,生活在媒體掌握發言權,而權力中心可以透過媒體製造話題輿論的時代,對於一切來自「官方」的聲明與發言,其實不能不多帶幾分反思、深思、懷疑、與揣測,畢竟,掌握輿論的人,肯定能夠掌握風向,趁機製造自我的利益。假若我們毫無警覺地相信一切,不但有可能傻傻地被利用而不自知,還有可能助紂為虐,而推波助瀾地走向戰爭與悲劇(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今日的中東混亂)。
《犬之島》滿滿的大明星
《犬之島》除了隱藏有成人的政治故事之外,在垃圾島上的人狗友誼與親情,也是非常感人溫暖。最可愛的就是不願被馴服的硬脾氣黑狗隊長 Chief,因為曾經是之流浪狗,習慣跟人保持距離,不願隨便倚賴人類以免失望。他的硬脾氣跟刻意邊緣化,其實是導因於「害怕受傷害」,而不是「不願連結情感」。
最後,這位硬脾氣黑狗隊長 Chief,竟然是小男孩過去貼身保鑣的同胞胎,當然,也在 Spots 的認同與請求之下,Chief 願意擔當小男孩未來的貼身保鑣,繼續陪伴小男孩,成為他身邊最可靠的白毛大哥。Chief 的黑白毛的洗澡變身之處,以及 Chief 和 Spots 的雙胞胎互信護賴與交接工作,都是非常細緻的轉折,也相當令人信服欣賞。
再者,如果不細探,還真沒注意到,原來所有的人狗配音員,都是當今重要的一線藝人(請看劇照,小男孩周邊的所有姓名,都是配音藝人的名字),甚至,還請到
John Lenon 的遺孀
小野洋子現聲劇中。
Anderson 是位嚴肅的導演,即使他的電影畫面與影像,表現的都是可愛的角色或者可笑的邏輯,例如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實際上在他故事內部,探討的卻都是非常嚴肅的議題。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他深思歷史的面貌與生命的規零,而在《犬之島》裡,則是關於政治操作的方式。如果要稱 Anderson 是個鬼才的話,對我來說,不只是影片的表面,更引人入勝的應該是,故事內部埋藏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