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獵人》The Revenant 高尚的野蠻人與野蠻的文明人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
(原文寫於2016年1月22日)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在《神鬼獵人》The Revenant 裡扮演的 Glass,真是卯足了勁兒的受苦受難,嚼生肉、啃生魚、躲馬屍、漂冰河,果真吃足了苦頭;最後,總算蹣跚爬行踉蹌跛行回到基地堡壘,完成冰天雪地版的魯濱遜漂流記。
只是,為什麼 Glass 有辦法克服萬難,在全身破裂又潰爛的狀態,穿越冰雪曠野,躲過各種危機,平安地回到黃石堡壘。電影裡的故事當然是個杜撰,可是Hugh Glass (1780-1833)可是真有其人,他當時是如何克服外在冰寒嚴酷的環境,回到文明世界?
📷
電影故事裡 Glass 的傷痛,不是只有身體上的撕裂與潰爛,更痛的其實是內在沈痛的傷害。他身體上的傷痛是來自大自然,那是生活在森林裡的母熊帶給他的痛苦,但是想想母熊也只是因為想要照顧兩隻小熊,而本能地要找尋食物。但是,藏在 Glass體內那些看不見的內在傷慟,才是最令人不解的悲慟,那些都是來自與他同種的白人文明。
。。。。。。
《神鬼獵人》這部電影很高竿的地方就在於,這明明是個關於原住民的故事,但是卻非常隱晦,隱晦到不分族群地人人都能接納,毫無因為族群而影響到票房上的擔憂。而且當李奧納多響亮的名號一被祭出,加上驚險刺激的內容,關於原住民的內在價值,就已經一同傳遞與放送,即使觀者或許不見得有意識,但是隱隱約約總會質疑「文明的價值」。只要有一點質疑,這個故事對於「原住民精神」的傳遞,就已經達成。
關於故事中北美的原住民精神,並不是由一位真正的原住民展演給觀者,那類的直觀的方式,或許並不特別吸引人。然而,這個故事透過一位象徵白人文明價值的角色,帶著觀眾進入原住民的世界,反而產生預期之外的衝擊效果。
故事的表面是 Glass 在肉體上有著非極大的痛苦,在灰熊的攻擊之後,不僅被隊友遺棄,還要躲過嚴酷氣候與瑞族的威脅,橫越雪地200英哩(相當於322公里,但是真實的Glass走了1500英哩,相當於2400公里, "The True Story Behind The Revenant as told in 1939", Time)。
📷
然而,所謂活著的人最是痛苦。除了肉體上的折磨,整個故事核心講述的應該是 Glass 心靈上的痛苦:他最愛的女人死於英國人手中,他最愛的兒子死於美國隊友的雙手,然而曾經搭救他一命的原住民,最後竟被法國人吊死。這些紅皮膚的「野蠻人」,都是他真心在意也誠意交心之人,但卻是歐洲人眼中該死的野蠻人。
故事中的歐洲白人,一方面聲稱原住民人是野蠻人,另一方面也自詡為先進的文明人。他們有著當時最前衛的槍砲彈藥,也有許多馬匹騎座。他們以馬匹及槍砲與原住民進行不平等的交易,交換女人與皮毛。甚至與原住民「要求『信用』交易」。這些高高在上的白人幾乎沒有意識到,打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那一刻開始,美洲大陸就成了殺戮戰場,而他們就是一批又一批的野蠻屠夫。
📷
然而弔詭的是,所謂的「發現新大陸」其實是根據「歐洲人」的觀點,完全無視於原住民當時的處境。這個歐洲人歡慶的發現之日,對美洲原住民來說,根本就是世界末日。打著文明與宗教的旗幟前往美洲,哥倫布實際上開啟了歐洲人在美洲的燒殺擄掠,其心之殘忍與行徑之野蠻,遠遠超乎歐洲人口中所謂的美洲野蠻人。右圖:為了慶祝哥倫布在1492年10月12日發現新大陸,美國將此日訂為國定假日,紀念哥倫布大發現為歐洲人帶來美洲的誕生。
《神鬼獵人》裡的 Fizgerald 即是典型來自歐洲的侵略型野蠻人,無視別人的生死,心中沒有鬼神,唯一在乎的事情就是金錢與利益。他心中沒有道德,因為「神」已經不存在了(荒廢的教堂是個象徵,影射掠奪中的歐洲人在美洲已經目中無神了)。甚且,Fizgerald 還跟小男生 Bridger 說,我就是你的神,我救你三次。歐洲人自比為神與造物主的傲慢自大心態,完全展現於 Fizgerald 這個角色,代表當時「野蠻的文明人」。
📷
。。。。。。
(右圖:哥倫布日是個備受爭議的節日,因為這一天的實情是:種族主義、奴役、偷竊、種族屠殺與強暴。)
大約於文藝復興時期後半(1700s)歐洲開始流行一個詞彙,「高貴的野蠻人(the noble savage)」。這組相反詞意的組合(oxymoron),乍看起來很詭異,像是貶抑,但又像稱讚。
「高貴的野蠻人」是組雙面詞,既是讚頌,也是質疑。
自從文藝復興時期之後,因為科技、經濟、與文藝的發展,歐洲相較於周圍其他文明技術更為進步(包括非洲、美洲),於是,歐洲人開始自認為是高等文明種族,也以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為榮。於是,只要不是白皮膚,也不是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族裔(包括信仰穆斯林的白人),都會被認為不文明、不高尚。
只是,為什麼在這個矛盾詞組裡,這些原本被認為是不文明的野蠻人,會被重貼標籤為「高尚」?他們既不是生活在文明的地區,也沒有科技藝文的薰陶,更沒有天主或基督之光,照耀愛顧,怎稱得上是高尚之人?
如果同時並列另一組隱性詞彙,「野蠻的文明人」,即能明白。
大發現之後,因為交通與航海的發達,許多歐洲人開始接觸到其他地區的民族;有些人發現,這些民族或許沒有受過基督教的洗禮,也沒有相當程度的科技文明,但卻有著極為高尚的靈魂、崇高的道德、與仁愛的精神。
當時許多人自以為白皮膚象徵著內在的純潔,但是在真實的互動中才發現,那些深膚色的異教徒,雖然外表看起來好像不純潔,但卻有著比當時自認高貴的歐洲人更為高尚的情操與節度。他們僅僅只是文明技術不夠先進,但是在精神的層級上,卻遠遠高於自以為是的歐洲人(以上段落節自《詩想:看見邊緣世界的戰爭、種族與風土》;《阿凡達》Avatar 也有類似的議題)。
📷
(上圖:Glass在目睹他生活的部落被整族屠殺,離開前幫這些令他尊重的原住民好好安葬。電影中,在這一幕之後,馬上出現的橋段即是 Fizgerald 想要草草把 Glass 活埋謀殺。其中之對比相當諷刺。)
。。。。。。
《神鬼獵人》裡的原住民即是這類的「高尚的野蠻人」,尤其最後一幕當瑞族長老騎著馬帶著族人高高在上地望著臥在地上等待「最後審判」的 Glass 時,更是十足展現導演想呈現的「高貴的野蠻人」精神。
電影故事對於原住民高貴精神的讚賞,有兩個角度:形而下與形而上。
1. 就形而下來說,Glass 能夠跨越白雪皚皚兩百哩,依賴的即是他在原住民部落生活時所獲得的生活技能。無論是生火、捕魚、草藥、躲避山洞,屍體取暖等等,都是取自於原住民生活於大自然的智慧。原住民對於大自然的態度,是敬畏與融合。自然之於原住民,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歐洲人眼中的敵人。甚至,根據描述,Glass 還在他的背上還養了蛆,目的是要讓蛆啃食他背上的腐肉,以便新肉的生長。
2. 其次,就形而上來說,Glass 常常會聽到太太的呢喃,感應到太太的提示。那些呢喃和提示的內容,都是源於原住民融合於大自然中所累積的智慧。例如「大風暴時,躲在根紮深的大樹旁,看著它的樹枝,就能像它一樣地渡過大風雪」,這段話一方面指的是在自然世界裡求生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堅定自我堅忍生命的智慧。
再者,Glass 對兒子打氣的那些話,是源自於太太教給他的原住民精神:「只要能抓能動,就要一直呼吸,奮鬥地活下去」,這段話展現了對於生命的堅持與勇氣。此外,Glass 每每望向大地或天空,總能在樹梢葉尖感受到流動的光影,感應到天地之間的氣動;而且,他也總能與太太在夢中相見。無論是天地間的感應,或是與太太的連結,這些再再都顯示著他曾於原住民部落裡認識的信仰,也就是印第安文化中的大靈魂精神(The Great Spirt)。
因為對於自然的尊重與信仰,因此他一直有太太靈的跟隨與守護。也因為對大靈魂的尊重信仰,他懂得卑微,甚至最後決定把復仇隻手交還給上帝。
📷
。。。。。。
當時歐洲人抵達美洲時,他們進行侵略掠奪與予取予求,Fizgerald 即是其中之象徵代表。美洲土地於此同時被分割佔領。歐洲人對於外在世界的概念是,取(to take)。
有趣的是,當 Glass 生命垂危時,他的歐洲同胞遺棄了他,但是一位素未謀面的原住民竟然毫不算計地出手搭救。這位後來不幸被吊死的原住民,展現他無私的關愛、給予與犧牲。相對於只想「取」的歐洲人,原住民代表的精神是 給與(to give)。好心原住民被吊死在樹上的橋段,對應頹圮教堂裡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更是彰顯其無私犧牲的精神。
那些聲稱有神的民族,在利益薰心慾望橫流的美洲大陸,完全忘卻基督的犧牲精神,然而那些被貶為野蠻人的原住民,反而是給予與犧牲的精神展現。顯然,文明科技與精神內在毫無關聯。
當 Glass 跟白人在一起時,一直戒慎恐懼,因為這些同種族人彼此之間沒有信任與尊重。然而,僅僅只是一起啃食生肉的路人原住民,竟然在搭救之後還能交心,讓他放心又開懷地大笑。下圖是整部電影裡 Glass 唯一的笑容。甚者,當 Glass 在雪中與救命恩人嚐雪,那種超越種族膚色的情誼,感人至極(這是這個電影的第一個哭點,第二個緊接在後,夢中擁兒那段)。
📷
。。。。。。
雖然《神鬼獵人》的主角是個白人,卻不是個完全的白人。在上一篇文章「神鬼獵人的鬼魅歸來」解釋到,當Glass 由📷步出時,即是個象徵性的重生。這個重生讓他不再是個單純的白人,而是有個印第安靈魂的新人。
透過 Glass 這位白身體紅靈魂的新人作為橋樑,站在兩種文化價值的中間,為觀影者提供一個內在的視角,感同身受歐洲人在美洲大陸的野蠻言行,也認同於歐洲人眼中所謂野蠻人的精神。於是,當我們感同身受 Glass 身心所受之錐心之痛的同時,也能同時體會那些曾經加諸在原住民身上的悲慘歷史。
因為兩種身分的認同,透過白皮紅心的 Glass 在劇中的受苦與犧牲,作為引介與解釋當時原住民身歷其境的痛苦,格外具有說服力。
這樣的設計真是這個劇本相當成功之處。若是電影以原住民為主角出發,想展現他的痛苦來彰顯白人對原住民的掠奪與屠殺,或許也不見得呈現得出《神鬼獵人》裡的震撼。
這個電影的宣傳也非常有技巧,一開始電影還沒上映之前,狂打李奧納多的拍戲之苦,頂多只釋出幾張李奧納多的劇照,吊足觀眾胃口,而且隻字未提原住民。若是一開始就以原住民而不是李奧納多為主打,應該就不會有如此叫好的票房。當然金球獎的得名與奧斯卡的提名也有相當十足的影響力,不過刻意隱瞞內容的宣傳技巧,倒是不能否認的高明。
。。。。。。
文明與精神不是同等進步。21世紀的人類文明已經有著長足進步,然而內在精神的演化或許與五萬年前的原始人或許並沒有太大差距。至於「人」的定義,從 Glass 的經歷看來,人的外在與標籤也絲毫沒有半點意義。人,就只是人,良善或貪婪之別罷了。
2.1K會員
227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avatar
Yuan
2024-05-13
神鬼戰士(Gladiator):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東西方歷史在時間的洪流裡,偶爾有著驚人的相似。多少功高震主,多少卸甲歸田,又多少滿門抄斬。2000年由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執導的史詩歷史鉅片神鬼戰士(Gladiator),獲得當年奧斯卡十二項提名,並且橫掃五大獎項,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服裝,最佳視覺,以及最佳音效,完全實至名歸
Thumbnail
avatar
bookarchery
2023-12-14
少數民族小說《最後的獵人》《黑駿馬》《繫在皮繩扣上的魂》心得與比較一、作品文本 「一陣陣尖叫,高呼、卡車喇叭聲似的嘶吼,唱撒布爾伊斯昂的鳥也不停地叫著,他們開始由樹頂往這山谷活動,在月光不再照明山谷之前,他們陸陸續續鑽入樹幹裡的洞穴及山洞。」《最後的獵人》 「一天,我們正在逗黑馬駒玩呢,蹲在乳牛腳旁的奶奶突然來了興致。她一面擠著奶,一面哼起一之歌子,那就是<鋼
Thumbnail
avatar
Elena 王羿崴
2023-12-04
神鬼家人:不敢許下的來世承諾生離死別,許下再見的承諾,是太常出現的台詞,還是靈魂應許的支票? 蹭金馬熱度昨天看了雙男主入圍的那部鬼家人,對於已是波瀾不驚的老太婆,配著編織網袋的時光順順看完,沒有前十分鐘就棄劇,已是勝出眾多亞歐美娛樂片的作品。 劇中已成為鬼魂的男主角,在與爸爸冰釋前嫌之後,說了來生要再當他兒子,然後了結了此
Thumbnail
avatar
端端
2023-12-02
《神鬼海底撈》風光入選多倫多影展、奪下釜日電影男女配角獎斥資175億打造的動作犯罪鉅獻《神鬼海底撈》即將於10月20日在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 影劇館+全台獨家搶先播出。這部電影集結了實力派演員,以新穎的題材結合大量的精彩水中、陸地動作戲,讓觀眾看得樂不可支。不僅風光入選多倫多影展,在今年的釜日電影節也大放異
Thumbnail
avatar
啵啵左撇子
2023-10-13
《山鬼》饕餮劇集-不貧窮藝術節推薦度:★★★★沒有臺辭,沒有明確劇情,僅透過演員肢體與大片塑膠薄膜,《山鬼》成功呈現一場極有張力的演出。
Thumbnail
avatar
justone獨
2022-12-04
【影評】不僅能玩假的,要真的一樣可以《神鬼交鋒》評價: 2002年美國上映的《神鬼交鋒》,一個未成年在破碎家庭下,渴望家庭溫暖而走上詐騙之路,為的就是能拿回一切,能在那沒有經濟壓力下,重返父母的懷抱,如此單純的動機,卻因為走上非正軌的未來而被通緝。 推薦! 推薦指數:⭐️⭐️⭐️3.8/5.0 💡『很多人喜歡說謊,因為那聽起來比真相美好多了』
Thumbnail
avatar
Movie Loile
2022-08-14
他要活下來殺死這些兇手。在看完《神鬼獵人》之後神鬼獵人,麥克.龐可。 台灣有很多「神鬼」開頭的譯名,看起來好像很帥,實際上當大量類似的作品名稱放在一起時,反而變得很難記憶。這本書的原文書名《The Revenant:A Novel of Revenge》倒是開宗明義,關於亡魂(Revenant)的復仇(Revenge)。
Thumbnail
avatar
壹肆說
2021-11-01
《我的神鬼靈療傳奇》台灣民間神奇的治療體驗當生病時四處求診都找不出病因,西醫、中醫也治療效果也有限,你是不是會像作者馬西屏老師一樣開始試各種民俗療法,拜訪各種宮廟、大師?這本書是他經歷九死一生的求診時遇到難以解釋的神奇經驗編纂成書。
Thumbnail
avatar
謝毅貞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