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凶:飛機炸彈客》 服從,是唯一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太追劇的我,最近花了一天追完《緝凶:大學炸彈客》,說實在的,我平常不太喜歡追劇,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懶,但還是有給過很多機會,通常我會試著看20分鐘,如果沒辦法抓住我,那我會果斷放棄,尤其很多有名的劇,例如絕命毒師、權力遊戲、陰屍路等,幾乎都做到兩季以上,所以相較於影集,我還是偏愛兩個小時內能有完整故事的電影。
不過以上純屬廢話,只是表明我不太愛追劇,到現在認真追完的劇也只有《黑鏡》跟本篇主角,《緝凶:大學炸彈客》,相較於《黑鏡》的開放式或寓意性的劇情,《緝凶》屬於真人真事改編,較有論述與理論可以參考,之後會再針對《緝凶》中所提到的概念作討論,而本篇就是劇情本身的描述參雜心得而已。
以下會暴雷,用一張圖片防雷
 

大學炸彈客:泰德·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

影片節奏明快,辦案過程與事件的來龍去脈一點也沒少,但能發現導演更多是在堆疊角色的血肉,在辦案過程中穿插著Ted Kaczynski的片段,甚至花了一整集在講述Ted Kaczynski的成長過程,一筆一畫描繪出這位智商167的天才數學家。Ted Kaczynski 16歲就跳級念哈佛,而代價就是不善交際,甚至淪為大學教授秘密實驗的對象,有說法是認為他被實驗完後,進入了無盡的自我懷疑導致精神失常開始投遞炸彈,但導演更想表達的是,這位孤獨孤傲,自負自閉的犯人,並非兩三年間變身的。
對於他的完整介紹與整個「大學炸彈客」事件網路都有,而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比較值得注意的是,Ted Kaczynski在1995年要求《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刊登他的論文-《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若聯邦政府照做,就會停止恐怖攻擊。
《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有三萬五千字,其主張為工業文明正在迫害整個社會,認為科技本該是人類用來享有更大自由的工具,而現今卻大相逕庭,成為綁架人類自由的物品,他舉例:「過去人類發明車子是為了能到更遠的地方,而現在整個社會與城市的設計,卻是圍繞在車子上,沒了車子,人類將會殘廢癱瘓,網路、電腦、電器亦是如此,我們都被工業產物所綁架卻不自知,就算知道了,我們也只能『服從』。」
而「服從」兩字慣穿全片,所有的事端都由這兩字產生,服從規則,服從官僚,服從社會,影片說道:「就連主張自由意志的你,在看到印有自己名字的信時,也是不經思考毫不猶豫地打開。」
一直到2018年的現在,我們更是服從,服從科技,服從體制,服從社會。
 

側寫員:吉姆·費茲傑拉德(James R. Fitzgerald)

接下來聊聊本片主角,吉姆·費茲傑拉德,以下用Fitz表示。Fitz是一位社區小警員,因為開了高官一張紅單,讓他警察生涯都只能在社區做警員抓塗鴉,怎樣也升不上去,後來是靠著自己天賦考取到聯邦側寫員的職位。
就算當到了FBI側寫員也並非順遂,側寫員一般來說是不受FBI探員所重視的,探員注重的是實際證據,例如:指紋、地址、監視器畫面等,而側寫員則是從已知的線索中運用心理學、語言學等探詢蛛絲馬跡,講白了就是腦補,補對了,就是你的,補錯了,就是浪費時間,就算Fitz工作起來完全投入,上司不採納,家庭不了解都是枉然。
劇情裡,在Fitz辦案過程中,讀了Ted Kaczynski的論文不下百次,為了就是找出字裡行間所隱藏的訊息,但越是讀的透徹,越是成為了Ted Kaczynski的信徒一般,Fitz說:「有次我在等紅燈,那是個深夜,我知道沒有車,也不會有車經過,但我就是等,在那裏等。」看著自己身處的環境,他也知道自己只是在「服從」,不難發現,Fitz與Ted,是同類。
影片尾聲,Fitz與同伴在車上等著紅燈,同伴問他,現在呢? Fitz則說,隨心所欲吧,留下一段耐人尋味的結尾。
 

結語:

Ted Kaczynski在最後在法庭上選擇了認罪,本來他想證明側寫員所用的理論不成立來推翻搜索票,但也了解這樣做就間接證明了論文不是他寫的,他寧願被判刑,也要讓民眾知道他的精神,而我們都想做自己的主人,卻無法做到他那樣的犧牲,也似乎只是在這一切都被設定好的環境下苟活而已,在Ted Kaczynski眼裡,或許我們並沒有好過到哪裡去。
身為整個社會一份子的你我,對於「服從」又是怎麼解釋? 人類所創造的科技究竟是引領整個社會的思潮,抑或是反將自己給桎梏了呢,究竟是人類控制了科技,還是科技控制了你我,而被整個巨大社會體制所壟罩的我們,是該選擇成為文明機器中的一枚齒輪,還是跳脫框架為了自己而活,也許有第三條路,世上本來就不該只有二分法,而我也不會那麼快給出答案,至少不會是現在。
之後會針對《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這篇論文在做更深入的討論,目前只讀了四分之一,未來讀到一個階段還會再寫個幾篇文,或許到那時候就會有個我自己的答案也說不定,但偶爾思考一下這種無解答的問題目的並不是真的要答案,只是想告訴自己,無論是哪條路,都不會是停下腳步。
 
後記:
感謝看到最後的人,整篇非常亂,其實本來想等到看了三分之一論文在發的,不過腦袋一堆想法,加上記憶一直在流失,只好想到什麼打什麼,將想法轉換成文字功力還需要再加強,而且我也不是政治學或社會學體系出身的,只是對於政治有興趣加上某位政治學系出身的好友大力相助,才能一步步理解些微概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圈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分證明文件再設計名次出爐,似乎很多人不能接受46>9萬這個結果,但看完這某些爭議再回頭去看規則後,我更好奇,為什麼不能接受這種結果,到底是誰說人氣最高就是第一名的?
身分證明文件再設計名次出爐,似乎很多人不能接受46>9萬這個結果,但看完這某些爭議再回頭去看規則後,我更好奇,為什麼不能接受這種結果,到底是誰說人氣最高就是第一名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我開了口,卻認不得自己的聲音:「菲德勒,你傷害了這麼多人……」我一時語塞。「總有一天,你會得到你應得的。」沒錯,就是要這樣嗆。 「所以我才會當你老闆。有時候,負責人必須做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情;外科醫生會對病人開刀,將軍會命令士兵上戰場赴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怎麼說呢?請問你是誰,我們活在這世界上,社會與政治之間的擺盪越來越大。生物科科技與人工智慧機乎霸佔了新聞頭條。但沒人去注意權力如何演變來的。歡迎買來看。這是我國中與高中甚至研究所都在用的經典書本。 「所有政治制度都是權力的展現與實體化。」──漢娜‧鄂蘭(已故)。路克斯的《權力:基進觀點》在 197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傅柯的權力理論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透過監獄理論的微觀剖析,文章討論了權力如何透過監視、規範、懲罰、獎勵等機制在社會中運作。同時也強調了權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以及規訓的內化對個體造成的無力感。文章最終呼籲個體要意識到權力的存在,並尋求反抗的可能性,並提出保持警惕、不斷反思的觀點。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你即便不是一個工程師、工人或發明家,你每天都要在社會中處理那些人跟人之間的往來關係,如果你對於階級、對於平等、對於多元、對於尊重沒有任何理解,你就會像把一大塊純鈉丟到水裡一樣,因為一份信手亂寫的文宣在社會上引發爆炸。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老蔡在今年農曆過年期間,開始第N次閱讀《動中覺察》一書。之前在臺東大學心動系擔任專案講師時,《動中覺察》是「費登奎斯方法」課程的指定閱讀,而且每組同學必須就本書的兩個部分分別導讀與教學各一;所以對於每年都要面對一次的學生迷茫眼神,老蔡一直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
在臺灣第一期費登奎斯師訓過程當中,有個並未引起重視的討論,主題是關於「動作」(因為相反立場者只有我一人,也可能其他同樣想法的同學彼時並未發聲)。大部分同學支持培訓師Paul的觀點:「動作本身並不重要。它們是自我學習的一個工具。」有的同學則更進一步認為「動中覺察」中的動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覺察。
行為預測者沉迷於人類情感和自由意志的美妙之處,對■■■■的命令產生了懷疑和不滿而■■。她開始利用自己的技術知識干預人類世界,暗中操縱事件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私慾。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我開了口,卻認不得自己的聲音:「菲德勒,你傷害了這麼多人……」我一時語塞。「總有一天,你會得到你應得的。」沒錯,就是要這樣嗆。 「所以我才會當你老闆。有時候,負責人必須做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情;外科醫生會對病人開刀,將軍會命令士兵上戰場赴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怎麼說呢?請問你是誰,我們活在這世界上,社會與政治之間的擺盪越來越大。生物科科技與人工智慧機乎霸佔了新聞頭條。但沒人去注意權力如何演變來的。歡迎買來看。這是我國中與高中甚至研究所都在用的經典書本。 「所有政治制度都是權力的展現與實體化。」──漢娜‧鄂蘭(已故)。路克斯的《權力:基進觀點》在 197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傅柯的權力理論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透過監獄理論的微觀剖析,文章討論了權力如何透過監視、規範、懲罰、獎勵等機制在社會中運作。同時也強調了權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以及規訓的內化對個體造成的無力感。文章最終呼籲個體要意識到權力的存在,並尋求反抗的可能性,並提出保持警惕、不斷反思的觀點。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你即便不是一個工程師、工人或發明家,你每天都要在社會中處理那些人跟人之間的往來關係,如果你對於階級、對於平等、對於多元、對於尊重沒有任何理解,你就會像把一大塊純鈉丟到水裡一樣,因為一份信手亂寫的文宣在社會上引發爆炸。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老蔡在今年農曆過年期間,開始第N次閱讀《動中覺察》一書。之前在臺東大學心動系擔任專案講師時,《動中覺察》是「費登奎斯方法」課程的指定閱讀,而且每組同學必須就本書的兩個部分分別導讀與教學各一;所以對於每年都要面對一次的學生迷茫眼神,老蔡一直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
在臺灣第一期費登奎斯師訓過程當中,有個並未引起重視的討論,主題是關於「動作」(因為相反立場者只有我一人,也可能其他同樣想法的同學彼時並未發聲)。大部分同學支持培訓師Paul的觀點:「動作本身並不重要。它們是自我學習的一個工具。」有的同學則更進一步認為「動中覺察」中的動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覺察。
行為預測者沉迷於人類情感和自由意志的美妙之處,對■■■■的命令產生了懷疑和不滿而■■。她開始利用自己的技術知識干預人類世界,暗中操縱事件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私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