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很久沒寫小說評論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幾個月的書看得很少,根本是把書櫃當成STEAM,變成一個只玩STEAM不玩遊戲,買小說不看小說的廢人。
忽然覺得這樣不太行,趕緊重操舊業,希望之後能繼續保持。
希望啦。
隨著科技發展,由維克多‧法蘭肯斯坦博士發明的自律人偶開始投入生產,大量人力工作被機械取代。
警探戴爾接獲案件,是由一名代號為「紅心X」的犯人所犯下的連續殺人案。這一系列案件最駭人的地方,在於案件的一切線索,都指出犯人或許不是人類,而是一具自律人偶。
為了調查案件,戴爾來到一切自律人偶的發源地──法蘭肯斯坦家族,與維克多的女兒薇羅妮卡合作,共同尋找潛藏這起自律人偶殺人案的真相。
然而,眾所周知,自律人偶受到創造者維克多‧法蘭肯斯坦所制定的自律機械三大原則束縛,根本不可能攻擊人類。
難道……這具自律人偶產生自我意識,甚至能夠抵抗自律機械三大原則?
這部《未解生死之人形》是我非常少看的類型。這是一部百分之百的科幻類作品。
或許因為這是一部在探討機器人的故事,也可能是因為作者的個人背景,我認為這部書使用非常多的科學或者數學理論,來講述自律人偶的製作,以及學者製作人偶背後的想法。
但礙於我只是一個文科學店仔,裡面提及的理論我頂多似懂非懂,也有很多根本是半點不懂。你如果要我解釋那究竟是在講什麼,我只能說:「我他媽怎麼會知道?」
但這並不代表我看不懂這部作品。
實際上,雖然這是一部科幻小說,但我並不認為這是一本理工取向的科幻小說。
要我來說,我只會說這是一部理工味很重的科幻小說。
兩者最大的區別,對我來說在於主軸。
理工取向的小說,會在故事裡面放入很多很硬的理工相關論述,而且這些論述牽涉到故事的主軸。比如我最喜歡的《噩盡島》在戰鬥能力上套用物理概念,就屬於這種類型。
像這樣的故事,如果你不知道作者在解釋什麼,很容易變成這一整段都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發展。
但這部小說並不是這樣的。與其說是在講科學理論,這部故事更多的是在思考意識、自我、自由真正的意義。
這也讓我想到過去曾聽到的一個說法,是台灣知名作家瀟湘神所說,我覺得很有道理。
大致意思如下:
奇幻故事的重點是各個種族間的糾葛,但科幻故事通常不會特別談種族,而是聚焦於機械(非生命)和人類(生命)的關係。
用我自己的話來翻譯,就是奇幻作品著重呈現A種族的生活方式、生存理念,和B種族之間的衝突,那主角很可能是夾在兩個種族之間的悲情英雄,或是調解各大種族來獲得各種族的支援之類的。
而科幻作品則聚焦於討論什麼是人,什麼是機械,又什麼是文明發展的最終面貌,未來的人類將會走向什麼地方。
像這種說對好像對,說不對又好像不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可以插上幾句話的嘴砲話題,那可就是文科仔的專業了。
說白一點,這部故事裡面的理工、數學段落,就算你完全看不懂也沒關係,但你必須看得懂哲學思考的部分。
從科學反思到哲學,從人偶反思回人類,尋求冰冷機械與自我意識之間的模糊界線,我認為這就是這部作品的精髓所在。
不過,我自已覺得中間一些段落的解釋太過生澀,很像是某篇社會學或哲學研究會出現的語句。
就是那種,每個字我都看得懂,但組在一起就讓人覺得「嗯……啊……呃……」瞬間失去語言能力的那種。
「這並非是一種點與點的個體關係,而是一種橫跨時間維度更高層次的思辨,也就是說,並不能以直覺性的簡單思維去審視這些文本,需要以更加宏觀的角度進行全面性的剖析。這之間存在著某種跳脫素材媒介的傳導,直接由作者本人和讀者進行內在化的交流,並且,這種交流是無法以單純的言語去直接闡述的。」
這是我剛剛隨手寫出來的,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在說什麼,但相信看完之後,你就知道我說的那種「嗯……啊……呃……」是哪種「嗯……啊……呃……」。
不能說我完全看不懂他想表達什麼,但我不確定我理解的跟他表達的是不是真的相同,介於一個好像懂又好像不懂的曖昧距離。
最重要的是,比起怕自己不懂,我更怕如果我提出這個問題,他會用更難懂的話來製造我更多的問題。
但我要說,這不完全是木几的錯。
大學時我曾在某次社會學的課上和教授提到,我覺得這些學術研究的文章都寫了很多不明所以的廢話,連最基本的語意都說不清楚,讓人理解困難,更不用提是討論與思辯了。
當時教授也告訴我,沒辦法清楚把學術意義用簡單的語言表明,這就是目前社會學家遭遇的困境,但鮮有人能解決。
如果一大堆專業學者都還卡死在這個困境裡,那期望小說家能在一部作品裡,透過某個角色的對話,明晰表達出哲學思緒的完整脈絡,似乎苛刻過頭了。
回到作品本身吧。
這部作品雖然談了很多艱深不易懂的哲學問題,比如自我、意識,以及人與人偶的區別,但作品中有一點表現得直接又明白,那就是人物動機。
即便是與一般向的王道作品相比,我都認為這部《未解生死之人形》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
由於角色動機非常清楚明確,讀者能很快知道這個角色現在為什麼這樣想、為什麼這樣做,而不會有種「這個北七現在到底在幹嘛啦」的荒謬感。
就像是低級恐怖片裡面,總是會有那種一定要去找死的白痴。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沒有為什麼啦,反正他就必須這樣做。
但我也不是說,故意讓北七去送頭的做法就糟糕到無法忍受。
龍套角色為了劇情服務而做出某些事情,本來就是推進劇情的一種手段。如果每個角色都安分守己,做出最理性最聰明的選擇,那劇情可能就是「敵不動我不動,敵還是不動那我還是不動,敵依然不動那我……」
好,都不要動都不要動,不爽動就不要動!老子不寫了辣!
只是,對於重要角色而言,如果能擁有讓讀者快速理解,又對於劇情推進有幫助的動機,不是更好嗎?
進一步來說,也因為角色的理念與動機容易懂,讀者就更容易產生共鳴。
比如故事中提到過「自我意識」和「自由」就讓我非常認同。
用我自己的話來重新詮釋作品裡面的想法,大致如下:
如果是一個完全理性的存在,那必然知道何為正確(至少對他自己來說),也能得出最佳解法,也因此不該存在猶豫、抉擇等等的情緒。
但正因為我們擁有自我意識,同時會產生出多種想法,這些想法或許相互契合,也可能相互衝突,於是必須選擇。
因為自我意識的存在,所以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
說個最簡單的例子。
你明知道明天有重要的工作,而現在已經是睡覺時間,但你為什麼還拿著手機浪費時間呢?
是因為你不知道這樣做不好嗎?不是。
是因為這個行為比較符合你的利益嗎?不是。
你明知道怎樣的選擇比較好,但不代表你就會這麼做。自我意識就是這麼矛盾,卻又這麼讓人著迷。
我們是自由的,因為我們並不單單是尋找「最佳解」,更重要的是知道「我想怎麼做」。
這部作品想說的,其實就和我標題所說,近期最熱門的話題一樣──「自由」。
只是這份自由,是建立於自律人偶和人類的異與同。
基於演算法所誕生的自律人偶,究竟是不是自由的?
被自律人偶所取代的人類,究竟是不是自由的?
用一句更媚俗老套的說法──你認為,機器人能夠擁有「心」嗎?
這部作品讓我驚豔的地方,在於明明應該是一部理性的科幻作品,卻在字裡行間透出柔軟的感性。即便是冰冷的機械題材,也並非完全由理智所驅使,而是有更加炙熱,能夠觸及人心的情感穿針引線。
我以為是一顆難以下嚥的苦瓜,沒想到,竟然是一顆用冷酷苦瓜當作包裝的溫柔甜蜜奶油糖。
冰冷中透出溫暖,絕望中卻又出現希望。
這顆苦瓜蜜糖,推薦給每一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