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編劇 費工怡:風可以觸摸得到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 費工怡《孔雀》《必須過動》編劇之一
記得當年,甫上小學的女兒從學校裡帶回一張考卷,其中一題是「風可以觸摸得到嗎?」類似這樣的題目,女兒畫了「○」,但答案是「 ×」,我雖然認知與女兒一樣,但我也理解出題者為何將答案設定為「 ×」的視角,所以面對非常不平與不解的女兒,沒有智慧的媽媽只能告訴她,「妳的想法沒有錯,但如果妳要拿到這兩分,答案妳就要選『 ×』」。
當我轉身回房,無預警的,眼淚竟掉了下來,驚愣了幾十秒後,我才明白,之所以掉淚,是因為害怕自己剛才是否成了殺人幫凶,而謀殺的對象正是女兒萌芽中的創意與靈感,以及那不被承認存在的風。也於是我也才後知後覺,日後將行的教育路,一步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不讓孩子變成脫軌的車,但也不希望他們成為工廠的制式品。
不知為何,在寫作「孔雀」與「必須過動」這兩個主題劇本中,我常憶及上述往事,並且聯想到,故事中的兩個孩子─為了出人頭地被逼迫念私校的巧藝以及為了家庭名聲威望必須考得滿級分的若娃,若是不按照劇本裡設定的遊戲規則走,她們的境遇又會如何?更出彩?更快樂?更幸福?脫離了父母的束縛、親情的羈絆、甚至編劇的筆墨,他們自己心裡的話又是什麼?
劇本終了,我還是沒有答案,但換個角度思考,答案存在巧藝、若娃的心中亦已足矣。祝福我身邊的所有巧藝若娃,都有一片屬於自己顏色的天空,想飛、想走、想臥、想爬,自在自由,無一不能;然後我也想說,「親愛的孩子,妳可以觸摸到風,也可以嗅到陽光,更可以看到繽紛的花香,所有的標準答案都在妳那沒有塵埃的心裡。」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7月7日起,每週六晚間九點,鎖定公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世界上最傷人的話莫過於他沒有家了在看完《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之後我對吳曉樂這個作者的興趣有增無減,我的直覺告訴我,她有我人生想探求的答案,或者,她很靠近我的追求的疑惑。 所以我繼續借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作者的第一本書,她的體材更像散文,我不能說它是小說,根據事實所記述應該是散文。 作者深諳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寫出
Thumbnail
avatar
温某的小日子
2024-06-02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吳曉樂電視劇出來的時候很紅,但我沒看 最近我們家旁圖書館的書展把這本書拿出來放時,我就打算要再結束後借回來看 十個跟爸媽之間的愛恨糾葛故事 讓我一篇接著一篇欲罷不能 有的好難過 有的好心痛 今天我在接小孩時問他,到底小孩想要的是什麼呢? 我跟他分享了我看的前兩篇故事後,自言自語的
Thumbnail
avatar
謠言里里長
2024-04-26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你沒有罪
Thumbnail
avatar
仰山
2024-04-20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必須過動> 電視劇&書心得書本看完約有一個月餘(感謝同事H姐出借), 內容可能記憶有錯, 剛好有空在Line TV看了<必須過動>, 大約記錄一下兩者獨篇心得。 電視劇角色原形設定取其書之骨, 將一個家庭的小故事,擴大框架。 書中的楊母,作者提及第一眼注意到她的肥胖,以及對孩子低期望, 在第一堂課前,楊母向作者(家教老師)提
avatar
2023-09-13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母與子女是獨立個體對子女而言,有屬於子女、學生的壓力,但其實每個家長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與不安。
Thumbnail
avatar
柒月拾伍°
2022-02-26
反思《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家庭,是一個生命誕生最早接觸的環境。 家人,是一個孩童學習最先觸及的對象。 在很多時候,家人可以是背後最強大的依靠,有些往往成為了一個最傷人且痛苦的利器,對自身的期待、要求,觀念、想法,如果彼此沒有對等以及適當的交流與理解,常常在無形中把對方傷得體無完膚卻不自知。不論什麼朝代,父母都有對孩子的期盼,
avatar
Astrid
2021-08-1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不論甚麼年紀,都有權利作出自己的選擇紀伯倫說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未來,而這未來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而這思想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欲望,而這欲望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而這人生不屬於你的。所以別把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欲望、未達到的未來都放在孩子身上,這不但是束縛了孩子的自由,亦是一種親情綁
avatar
沒有名字的桃子
2021-05-19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美式賣場買的這本小說,是電視劇都播完的時候。單純抱著想要知道這書紅些什麼的心情,趁著年假,用很舒服的速度看完。雖然故事的內容不怎麼開心,也知道這些故事一天到晚在上演。 親屬作為情感羈絆的基礎,亞洲社會對於這樣的關係,在各種關係網路裡,更難梳理得清楚。從所謂的「西方」傳來的「獨立個體」這個概念,在「
avatar
老蔡書評
2020-10-21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是不是都太驕傲了,以為自己可以不只是自己從孩子還未出生開始,我們便已開始學習如何做個父母,更長遠些來看,或許早在小時候,我們就已開始看著自己的父母,在心裡對自己說,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Thumbnail
avatar
日宣
20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