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魔幻寫實小宇宙失控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媽媽的遙控器〉到〈茉莉的最後一天〉,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都是重磅出擊,每一集都在談母親與兒女的愛恨交纏。但是來到《孔雀》,風向驟轉,開始談造就親子問題的背後兇手──大環境的貧富階級差異。
《孔雀》的原著小說是《私的迷思》,原著裡面只有巧藝有名字,劇本改編之後,全家人都有了名字,性格面目都清晰:愛穿花襯衫買樂透的爸爸劉景輝開計程車,媽媽方美琪是茶園女兒兼快炒店員工,弟弟劉巧新一心一意想讀體育班,女兒劉巧藝則在私立貴族學校的同儕壓力中掙扎求生。

 

整部戲超級芭樂,從孔雀會講話實現願望、到私立學校用X光機掃描檢查學生書包,荒謬失控的設定反而鬆開了前幾集在現實與科幻設定的拉扯,進入吾鄉吾土鬼神橫行慾望爆炸的當代魔幻寫實之中。
簡單說,《孔雀》看起來超白癡,但是認真分析起來,這一集最寫實了啦。

從垃圾袋看貧富階級

《孔雀》的美術設定非常瑰麗,裡面有很多讓人會心一笑的象徵小物件,比方說俗艷的招財神、招財貓、水晶珠簾、鉤針毛線坐墊、快炒店的幽暗燈光等等,與籠子中的孔雀羽毛應和;相對於之前茉莉、小偉等有錢人家裝潢的極簡品味,巧藝家色彩飽和度根本爆炸。
而通過成功的美術設定,我們得以召回那個台灣經濟起飛、追求富裕、夢想成功的時代氛圍。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成功的人成功了,失敗的人走入底層,仍繼續夢想生活有翻轉的可能。
美術設定深沉的點出了這部戲的重心──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為了讓自己讓下一代過更好的生活,沒有甚麼高調子理想、沒有甚麼是非對錯,社會就是這麼現實,窮人就是甚麼都倒楣不順、連垃圾專用塑膠袋都必須節省下來、把家用垃圾偷偷拿去倒在公用垃圾桶。沒有公德心嗎?對,超級沒有公德心,可是當公德心與貧富有了掛勾,當一個城市不去思考其他減塑環保資源分類的方案,而是推出垃圾專用塑膠袋這種虛有名目的措施,對於小老百姓來說,徒增負擔而已。
 
前幾集的劇情,不管是茉莉還是小偉,他們不必煩惱垃圾,因為住在高級住宅,自有管理員可以收垃圾。如果可以有錢,住在高級住宅、不用為了省個幾塊錢還要偷偷摸摸倒垃圾,能夠過上舒適的生活,多好啊!
看到這一集,就可以看出公視這個系列的單元劇非常緻密,從親子慢慢拓散出去談大環境的問題,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非常嚴重,而且貧富差距確實影響全國民的幸福感。
一個成功的社會應該是要讓所有人都感覺幸福、受到尊重,不論你是當醫生,還是開計程車,不論你是住帝寶還是住快要被都更的社子島,都應該要能夠幸福、安全、對自己的工作驕傲、並且受到保障、受到尊重。可惜這裡不是,這裡追求的是我的位階比你高,那我就要看不起你、我可以踩踏你,而且不管我怎麼想啦,其實整個社會都在鼓勵這種階級壓迫的文化。
媽媽方美琪因為自己學歷不好,在工作上受到嚴重壓迫(本來能升店長被學歷好的空降搶走),所以拚死拚活也要把孩子送去私校,期待孩子未來不必跟自己一樣受氣。只要站上更高一階、人生就更有希望,因為貧窮是可恥的,就算我們催眠自己貧窮不可恥,社會還是會用貧窮打擊你,提醒你自己有多可恥、多沒用、多麼不配活在這個城市。
 
 
 
劉巧藝一家子這種不上不下、到處潰堤補丁的景況,可以視為是台灣中下階層的隱喻。
台灣社會自有一套階級的標準,高標準是給高級人用的,低標準是給低級人用的。可是最奇妙的是,沒有「全部人都適用、都感覺舒適快樂」的標準,沒有這種東西。試想,活在這種對立氛圍裡,孩子要怎麼不失控?

孔雀是虛榮的符號,不過虛榮打哪來的?

巧藝家庭成員的性格設定為純樸、善良、有點搞笑、想法單純。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當她進入私校,驚覺自己的出身背景與同學是如此不同,這時虛榮才有了成立的契機。
虛榮其實是人心裡的一種補償機制,為了不要讓自己太過痛苦受傷,虛榮可以假裝自己是另一個人,而青春期的人類最需要與同儕互動,建立自我認同,這時候去批判巧藝愛慕虛榮並不實際,導演巧妙的把原著裡面的手工禮物卡片強化,讓同學驚呼這精緻的手工紙雕到底哪裡可以買到?巧藝用她的能力去交換認同,但是她的能力也只能「假裝」到這種程度,當她與同學友情升溫,差異就會越來越明顯。
 
幹嘛要繼續跟有錢人交朋友啊?可是,全校都是有錢人欸,沒得選啊。
 
不然不要交朋友、只要自我封閉唸書就好?可是,現在多元入學繁星甚麼的,都要求在校社團表現、幹部表現、比賽與人際互動欸,那些都算加分欸,只拚學科好沒有用的說,你得把自己活成一隻花蝴蝶,才能在詭譎的升學遊戲中脫穎而出。
台灣教改再怎麼改,都改不過劇烈拉開的貧富差距,自然動不了升學主義半根毫毛,當貧窮家庭繼續被壓榨、眼睜睜看著有錢人開跑車炫富、連丟個垃圾都要提醒自己家有多窮、多卑微,你說,哪個家長這麼清高,膽敢不甩升學主義?
教改錯誤之處,在於教改以為錯的是學校,結果不是,錯的是國家政策。當房價物價節節升高、人連居住權利都欠缺,再來呼籲家長孩子要快樂學習、人要自由發展、念第一志願沒有比較好,每間學校都是平等的,欸騙鬼喔,如果每間學校都平等,那孔雀就會說人話了。
 
欸孔雀還真的說人話耶。
 

等一下,為什麼最後犧牲的又是媽媽?

我喜歡《孔雀》的家庭設定,這部戲是全系列單元劇中,爸爸形象最完整鮮明又正面的,劉景輝的花襯衫好可愛,在陽台乖乖晾衣服的形象好性感。
同樣為孩子著想,劉景輝性格比較被動、服從,相對於快人快語主導性強的媽媽,爸爸總是唯唯諾諾的。會做家事、負責帶小孩上學這一點也顛覆了過去每一集的男主人形象,媽媽方美琪反而是在外面拚命賺錢、手機都不接的職業強人,雖然兩個人都賺不了多少錢,這樁婚姻確實是全系列單元劇中,最幸福的一對。
 
但是不管性別革命如何顛覆,媽媽仍然承受了太多壓力,或許是男性過往教養方式與女性太過不同,不管我們多麼努力達成兩性的工作權平等,家庭事務中,女性永遠還是付出太多。方美琪在劇中執迷不悟,覺得可以把女兒推上台大就可以階級翻身,就算女兒(暫時)變孔雀也無所謂,該說是愚蠢、還是媽媽才真正洞悉社會求生的真諦呢?
這真的沒有答案。
如果女兒考不上大學而一生貧賤婚姻不順,她會不會怨父母當初沒錢讓她出國比賽?如果兒子因為念了體育班而考不上大學,還混了幫派,她要如何原諒自己?
人生太多如果了,台灣是一個沒有社會安全機制的高風險社會,我們繳的稅沒有辦法保障自己在失去工作能力、遭遇災禍時能有所緩衝、能衣食無虞,我們活在恐懼之中:恐懼運氣不好,恐懼失業、怕病怕死,因為任何一次的運氣不好,可能都會把全家拖下水。
而媽媽怕甚麼?怕的就是孩子運氣不好,她會老會死,沒有能力提供孩子東山再起的機會,只能把孩子盡力推上去,讓他們晉級比較安全、比較有靠山的上流階級,萬一孩子未來怎麼了,至少嫁個有錢丈夫人生比較寬裕,不要像他們夫妻倆同時失業就一無所有。
 
 
我們不斷的在媒體中鼓吹英雄、不斷造神,媽媽是神、媽媽可以承擔一切、媽媽最勇敢、媽媽最有耐心最溫柔。可是,個人力量不足以支持結構崩壞,媽媽過勞是社會共業,連這麼性別平等的劇情設定,最後付出最大代價的都是媽媽,媽媽真的真的好可憐。
不要再檢討媽媽了,檢討一下自己,在逼死媽媽的連環設定中,我們各自佔了甚麼角色?
 
 
 


好der,又到了歡樂的工商服務時間。《孔雀》不只是親子劇,同時也讓我們一窺台灣都市生活的種種層面,令我想到林蔚昀自波蘭帶著孩子返台後,以母親身分重新觀察故鄉的社會筆記《回家好難》,我覺得不管是不是媽媽,在台灣生活真的好難啊。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26會員
70內容數
<p>對我來說,我悲傷的時候,最能平復心情的方式就兩種,吃真正的美食,以及看偉大的作品。</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潘家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茉莉的最後一天,描述北一女高一生茉莉在富裕完美的家庭長大,某天卻無預警從自家陽台一躍而下。媽媽決定利用最新科技偷窺女兒的記憶,拼湊出女兒自殺的原因。這一集不是我最喜歡的,但是我還是要推薦給大家,而且我還寫了三千多字來推有沒有很煩。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蘑菇一天一天長大,需求越來越多了,要陪玩否則就不睡覺,要吃新奇好玩不落俗套的晚飯否則就翻桌,母親的空間隨之被擠壓得越來越小。六月的蘑菇日記很、憂、鬱。
在生下蘑菇之前,我幾乎是不做家事的。所以當我開始做家事之後,對家庭主婦佩服到五體投地,請告訴我,如何在兩小時以內洗好早餐後的碗盤、收拾桌子、洗菜、煮飯、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再寫一篇 1000 字的文章、回兩封電子郵件?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描述單親媽媽獨力撫養自閉症兒子的辛苦,怕孩子亂跑危險,用推車推著兒子上街,還被路人嘴砲,害自閉症的兒子壓力更大、情緒更容易失控。台灣路邊真的、真的、真的、很多莫名其妙的鄉民很愛嘴欸。
茉莉的最後一天,描述北一女高一生茉莉在富裕完美的家庭長大,某天卻無預警從自家陽台一躍而下。媽媽決定利用最新科技偷窺女兒的記憶,拼湊出女兒自殺的原因。這一集不是我最喜歡的,但是我還是要推薦給大家,而且我還寫了三千多字來推有沒有很煩。
〈貓的孩子〉就我看來,不只是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改編,同時也可以視為對村上春樹《1Q84》的改編。編劇讓父權暴力的兩端在劇中相遇:被家暴的女人與孩子,勾勒出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
蘑菇一天一天長大,需求越來越多了,要陪玩否則就不睡覺,要吃新奇好玩不落俗套的晚飯否則就翻桌,母親的空間隨之被擠壓得越來越小。六月的蘑菇日記很、憂、鬱。
在生下蘑菇之前,我幾乎是不做家事的。所以當我開始做家事之後,對家庭主婦佩服到五體投地,請告訴我,如何在兩小時以內洗好早餐後的碗盤、收拾桌子、洗菜、煮飯、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再寫一篇 1000 字的文章、回兩封電子郵件?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描述單親媽媽獨力撫養自閉症兒子的辛苦,怕孩子亂跑危險,用推車推著兒子上街,還被路人嘴砲,害自閉症的兒子壓力更大、情緒更容易失控。台灣路邊真的、真的、真的、很多莫名其妙的鄉民很愛嘴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個觀點可在陸劇《玫瑰的故事》中窺知一二。   方協文的媽媽含辛茹苦地撫養孩子長大,從戲裡的呈現以及與兒子的互動來看,可以觀察到「錢」在媽媽的觀念裡無比重要,甚至是衡量一切的根本。  
Thumbnail
從被不屑到眾人矢可的這段時間,從"懷疑人生"到"對著幹"......我其實有段時間都很掙扎的內心。 不以婆婆的生意手法去經營,是因為想擺脫....不是老實與道地得買賣模式。 但我卻能理解婆婆的心態,嫁給公公後,也是從死裡做過來的人。2人要養5個小孩,還有位失聰的小叔。 所以她的生意方式是,只要
Thumbnail
講述了非遺民俗學博主花泥(張楚寒 飾)打開一個古董魔術箱,穿越千年來到了一個神秘的時空成了祭祀的神女孔雀,又誤打誤撞陷入了神秘的追殺風波,偶遇少年宰相李牧陽(周峻緯 飾)。一場祭祀大典後,花霓被少宰大人投入大牢,為了脫身,她不得不和少宰李牧陽鬥智鬥勇。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像一場戲,每部劇情都是很長的故事,有些人一帆風順,有些人則是經歷風霜雨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真實的故事。
我就讀的是一所普通國中,裡面混雜著不同階層的同學,看似複雜但其實不然,只要深入探究就可以看出他們在班級的地位跟家中經濟息息相關。我所在的班級裡唯有五位同學家庭經濟較為小康,其他人則是普通跟困難,而我在哪一層,我很清楚,因為在電話裡帶著感情唸著媽媽寫的要錢文章給父親一定不是甚麼令人稱羨的家庭模式。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
Thumbnail
網路文章小說以濃縮滴雞精調味,2024最新發行講述家庭問題、創業心態議題(非愛情類)。本文沒有金句節錄、不再復述雞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個觀點可在陸劇《玫瑰的故事》中窺知一二。   方協文的媽媽含辛茹苦地撫養孩子長大,從戲裡的呈現以及與兒子的互動來看,可以觀察到「錢」在媽媽的觀念裡無比重要,甚至是衡量一切的根本。  
Thumbnail
從被不屑到眾人矢可的這段時間,從"懷疑人生"到"對著幹"......我其實有段時間都很掙扎的內心。 不以婆婆的生意手法去經營,是因為想擺脫....不是老實與道地得買賣模式。 但我卻能理解婆婆的心態,嫁給公公後,也是從死裡做過來的人。2人要養5個小孩,還有位失聰的小叔。 所以她的生意方式是,只要
Thumbnail
講述了非遺民俗學博主花泥(張楚寒 飾)打開一個古董魔術箱,穿越千年來到了一個神秘的時空成了祭祀的神女孔雀,又誤打誤撞陷入了神秘的追殺風波,偶遇少年宰相李牧陽(周峻緯 飾)。一場祭祀大典後,花霓被少宰大人投入大牢,為了脫身,她不得不和少宰李牧陽鬥智鬥勇。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像一場戲,每部劇情都是很長的故事,有些人一帆風順,有些人則是經歷風霜雨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真實的故事。
我就讀的是一所普通國中,裡面混雜著不同階層的同學,看似複雜但其實不然,只要深入探究就可以看出他們在班級的地位跟家中經濟息息相關。我所在的班級裡唯有五位同學家庭經濟較為小康,其他人則是普通跟困難,而我在哪一層,我很清楚,因為在電話裡帶著感情唸著媽媽寫的要錢文章給父親一定不是甚麼令人稱羨的家庭模式。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
Thumbnail
網路文章小說以濃縮滴雞精調味,2024最新發行講述家庭問題、創業心態議題(非愛情類)。本文沒有金句節錄、不再復述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