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孔雀觀後感

2018/08/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猶記得升國三的時候,從所謂的「放牛班」被分到「升學班」,開啟了與過去兩年截然不同的求學經驗。就如「孔雀」劇中,一名從南部公立高中轉來到私立維德中學的學生施予婕所說的」「上課不能發問,下課不能打球,那為什麼還要來上學?」,在剛進入「升學班」的我,無法理解導師「下課不能打球」的規定,仍執意下課打籃球而被罵了很多回。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之「孔雀」一劇,探討了台灣教育似乎有某種程度的「交易」。父母為了讓孩子讀更好的學校,不惜犧牲了自己的時間、金錢、健康,只為了換取孩子的好成績,好讓孩子將來可以一舤風順。孩子為了上好學校,用自己的興趣、天份換去更好的成績。
然而,這樣的「交易」值得嗎?劉巧藝透過送給同學自己設計的生日禮物,贏得了富有家庭背景的同學稱讚,也證明了她在藝術上有極高的天份。然而,為了掩飾自己窮苦人家的背景,只好與校園中那隻理解台灣教育所引發的種種慾望的孔雀做交易。巧藝透過與孔雀交易得著了金錢,卻失去了她的藝術天份。這引人思考,台灣教育引導學生用「金錢」作為思考,就如同在選擇大學科系的時候,往往思考的不是自己的興趣、性向、天份,而是這科系在未來投入職場的時候,是否會更好找工作,賺取更多的金錢。
而媽媽方美琪相信高學歷可以翻轉他們的社會階層,因此逼迫孩子進入所謂的「貴族學校」,使得孩子承受了莫大的壓力,而她自己也因身兼四份工作而累垮。就如孔雀所說的「其實人類世界,我最心疼「媽媽」了。你有多久沒為自己買件禮物?沒有想到自己了?你已經完全忘記自己有什麼樣的夢想了吧?」其實,媽媽並非忘記自己的夢想,而是她的夢想就是孩子,自己的生命已經無法重來,無法與那位因為擁有大學學歷而搶走原本屬於她的「店長」職位的人相比。但她有孩子,孩子可以替她「復仇」,可以為她爭一口氣,這就是她的夢想。
就如戲劇結束後有「片尾彩蛋」,編劇故意在拉回媽媽進入孔雀籠子的時候,媽媽說出了她的夢想「我希望巧藝可以變回正常,回學校上課,巧新也可以考上維德。我希望他們將來有好學歷不會被人看不起。」孔雀回答她說「你交換的願望。都跟妳自己無關」。媽媽回答說「有關,非常有關」。孔雀提醒她說「實現這些願望,需要很大的代價」。媽媽肯定地說「沒關係,我願意。」
「沒關係,我願意。」似乎彰顯了很大的母愛,但不要忘記了在這個對話中顯示一種弔詭。到底媽媽的夢想是如同孔雀認為與媽媽自己無關,還是如同媽媽自己所講的「有關,非常有關」,這是令人可以深思的。台灣的父母往往為了孩子似乎把自己的夢想擺在一邊,甚至把孩子的課業成就內化成自己的願望。從這齣劇的「交易」主題來看,在台灣教育環境中,父母的交易往往就是犧牲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的成績,就如同劇情結束在媽媽的失蹤一樣。我不斷地思考在國中「升學班」,我用什麼交易了成績呢?我想是一種對自己的自我認同吧。雖說「放牛班」的經驗並不是非常的愉快,但畢竟那是可以自在做自己的環境,並且在沒有極度功課壓力之下,我仍可以維持一定的成績,那為何我還要犧牲那麼多時間,為了就是考上第一志願呢?這個交易值得嗎?
    8會員
    22內容數
    主日禮拜講章分享,請勿抄襲,可參考,吸收後再重寫擴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