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編劇 馬千代:在毀滅或失控之前 一切都充滿希望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文/馬千代 《孔雀《必須過動》編劇之一

【關於孔雀】

人說「為母則強」,這句話看似褒揚母親,其實也有不容推卻的意涵,要身為母親的女人把教養的重責扛起來,不論那是孩子的現在或未來。

原著中「私的迷思」裡的母親,面對為何要讓孩子唸私校的質疑,輕描淡寫自己的不足和無奈。但平靜的期望背後,她經歷的從來不只是溫和,隱藏的焦慮和奮力拼搏,比起孩子要面對的,並非容易。

我看見和自己多麼相似的心情。也想讓觀眾知道,為母為父可以堅強,或者假裝堅強,這一條升學與教養的路,縱使艱難,我們其實並不孤單。就讓一隻嘲諷的孔雀,毫不留情地揭開所有的渴望,就算讓全部的人事都失控,也要逼角色面對面地貼近它,看清它臉上所有醜陋的線條和細節,那不敢直視的究竟是鬼怪還是心魔。

私校不是恐懼的解藥,卻是焦慮的普拿疼。如果能給孩子一個更靠近閃亮世界的位置,誰能說誰沒有向上翻轉階級的權利。或許有人對止痛藥過敏,但畢竟痛苦能獲得緩解,包括孩子的,和大人的,生活的,和生命的。

如果止痛藥的副作用太大了,我們將會以健康付出更大的代價。那麼在毀滅之前,現在的我們還有時間,去思考並創造出新的道路,新的解藥,用對彼此的理解和寬容,相信自己,也相信我們的孩子。

【關於必須過動】

這是一個殘忍的故事。寫本的許多時刻,打著寒顫,泛著淚光,也要繼續。「必須」二字,是掙扎的描寫,驚悚的開始,沒有僥倖的結局。

母愛是天生的嗎?母親是否會(或應該會)為子女犧牲一切?或者,也可能是反過來?

改編後劇中的母親楊鵑,因為對教養偏執的信念,和女兒的關係變得扭曲和瘋狂,但故事並不想要批判家長或哪一類的母親,只是想讓強烈的角色,和她極端的選擇,撞擊觀眾的思考。也許劇本對情節的描寫顯得殘酷,但裡面包含了對父母和孩子雙方的理解,以及對彼此困境的悲憫。故事最後並沒有給出正確答案,不會告訴觀眾怎樣才是對的,我們只是放大了一切,呈現出極致的狀態。如果觀眾因此感到驚惶:「好可怕,我不要自己或我的孩子變成那樣」,或是,看見自己跟劇中角色有相同的軟弱,那這兩個故事,就是陪著觀眾走了一小段省思的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7月7日起,每週六晚間九點,鎖定公視

臉書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OnChildrenPTS

IG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onchildrenpt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沙龍
14會員
4內容數
2018/07/25
「那不然,是誰的孩子?」是許多父母乍看系列影集的標題,心裡會浮出的疑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出自紀伯倫談孩子的一篇詩文;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孩子是他自己,孩子屬於生命,孩子是個「人」。
Thumbnail
2018/07/25
「那不然,是誰的孩子?」是許多父母乍看系列影集的標題,心裡會浮出的疑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出自紀伯倫談孩子的一篇詩文;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孩子是他自己,孩子屬於生命,孩子是個「人」。
Thumbnail
2018/07/25
不知為何,在寫作「孔雀」與「必須過動」這兩個主題劇本中,我常憶及上述往事,並且聯想到,故事中的兩個孩子─為了出人頭地被逼迫念私校的巧藝以及為了家庭名聲威望必須考得滿級分的若娃,若是不按照劇本裡設定的遊戲規則走,她們的境遇又會如何?
Thumbnail
2018/07/25
不知為何,在寫作「孔雀」與「必須過動」這兩個主題劇本中,我常憶及上述往事,並且聯想到,故事中的兩個孩子─為了出人頭地被逼迫念私校的巧藝以及為了家庭名聲威望必須考得滿級分的若娃,若是不按照劇本裡設定的遊戲規則走,她們的境遇又會如何?
Thumbnail
2018/07/12
親子關係和教育議題,一直是公視長期關注的主題。然而要把這兩個議題結合,變成戲劇,又要讓觀眾覺得好看,
Thumbnail
2018/07/12
親子關係和教育議題,一直是公視長期關注的主題。然而要把這兩個議題結合,變成戲劇,又要讓觀眾覺得好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有些育兒的綜藝節目,喜歡將母親說成萬能人士,因為有了孩子,所以母親必須堅強起來,在孩子面前,作為母親,要無所不能,也不能表現軟弱及做不到的事。 「為母則剛」這幾個字,多年以來困住了母親,我們必須像母雞護小雞那樣勇敢,不要讓小孩被麻鷹捉走了。
Thumbnail
常常有些育兒的綜藝節目,喜歡將母親說成萬能人士,因為有了孩子,所以母親必須堅強起來,在孩子面前,作為母親,要無所不能,也不能表現軟弱及做不到的事。 「為母則剛」這幾個字,多年以來困住了母親,我們必須像母雞護小雞那樣勇敢,不要讓小孩被麻鷹捉走了。
Thumbnail
對子女而言,有屬於子女、學生的壓力,但其實每個家長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與不安。
Thumbnail
對子女而言,有屬於子女、學生的壓力,但其實每個家長也有屬於他們的壓力與不安。
Thumbnail
#談教養 #教養   優雅的教養孩子是個美夢 「日式的禮貌安靜」 「法式的活潑外向」 「南韓式的乖巧依順」 「美式的獨立自主」 「然後沒有任何情緒的神話人物」 妳想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讓我們回到現實 孟母三遷是媽媽決定的 斷機杼我覺得孟子當下也只是被嚇到 而不是真的懂發生什麼事情 強勢跟情緒沒
Thumbnail
#談教養 #教養   優雅的教養孩子是個美夢 「日式的禮貌安靜」 「法式的活潑外向」 「南韓式的乖巧依順」 「美式的獨立自主」 「然後沒有任何情緒的神話人物」 妳想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讓我們回到現實 孟母三遷是媽媽決定的 斷機杼我覺得孟子當下也只是被嚇到 而不是真的懂發生什麼事情 強勢跟情緒沒
Thumbnail
今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終於到了最後一集《必須過動》 ! 說真的,我心裡看得真的是黑暗到不能再黑暗,低潮不能再低潮,按難受程度來排名的話,大概僅次於《 貓的孩子》,那個雪白的銀色世界真的令人無法喘息,也讓人想起電影《分歧者》的故事,難道這個世界只有會讀書才有資格活著嗎?
Thumbnail
今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終於到了最後一集《必須過動》 ! 說真的,我心裡看得真的是黑暗到不能再黑暗,低潮不能再低潮,按難受程度來排名的話,大概僅次於《 貓的孩子》,那個雪白的銀色世界真的令人無法喘息,也讓人想起電影《分歧者》的故事,難道這個世界只有會讀書才有資格活著嗎?
Thumbnail
雖然這是有點奇幻風格的劇,看完後省思很多,裡面每一個母親都是「以愛之名」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扭曲成透不過氣的
Thumbnail
雖然這是有點奇幻風格的劇,看完後省思很多,裡面每一個母親都是「以愛之名」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扭曲成透不過氣的
Thumbnail
從〈媽媽的遙控器〉到〈茉莉的最後一天〉,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都是重磅出擊,每一集都在談母親與兒女的愛恨交纏。但是來到《孔雀》,風向驟轉,開始談造就親子問題的背後兇手──大環境的貧富階
Thumbnail
從〈媽媽的遙控器〉到〈茉莉的最後一天〉,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劇都是重磅出擊,每一集都在談母親與兒女的愛恨交纏。但是來到《孔雀》,風向驟轉,開始談造就親子問題的背後兇手──大環境的貧富階
Thumbnail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Thumbnail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Thumbnail
人說「為母則強」,這句話看似褒揚母親,其實也有不容推卻的意涵,要身為母親的女人把教養的重責扛起來,不論那是孩子的現在或未來。
Thumbnail
人說「為母則強」,這句話看似褒揚母親,其實也有不容推卻的意涵,要身為母親的女人把教養的重責扛起來,不論那是孩子的現在或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