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
「那不然,是誰的孩子?」是許多父母乍看系列影集的標題,心裡會浮出的疑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出自紀伯倫談孩子的一篇詩文;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孩子是他自己,孩子屬於生命,孩子是個「人」。
「是愛還是控制?」
 
人類的幼兒相較於所有動物的生命發展顯得極其脆弱,需要保護其生命延續的時期更長。但伴隨著生命的發展,保護並不能作為單一或唯一的方法,透過保護來愛孩子極有可能變成控制孩子。
德國思想家Erich Fromm在「愛的藝術」一書中闡釋了愛的定義;真正的愛是創造性的體現,包含了關懷、責任心、尊重和瞭解,而沒有對孩子尊重和瞭解的基礎,父母的關懷和責任心即會變成控制孩子的道德藉口。尊重和瞭解意謂著;關注對方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長和表現。因而,尊重也包含著不能利用對方的意思。我希望被愛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為了自己去成長,去表現,而不是服務於我的目的。如果我愛他人,我感到和他是一體,但他仍然是他自己,而不是要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於我的利用。只有當我自己取得獨立的地位,在沒有拐杖的情況下獨立站起來,能自己走路,不想去支配和利用別人時,尊重對方才是可能的。
「只有在自由的基礎上才會有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於臉書專頁募集「最傷心的一句話」;「你怎麼不去死」、「丟臉」、「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好多了」、「早知道不要把你生下來」,每一句都代表一個控制的話語。在過往威權教育的台灣,這已經不是個人或家庭的問題,而是普遍社會心理層面的因素以及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的日常用語。我們無意苛責父母,因為在極權國家的基礎教育環境中,一代傳著一代的不是愛,而是控制。
「愛是需要學習的。」
 
「愛是孤獨的人為了化解孤獨而從事的行為,愛正是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讓人可以過得更加幸福的最高藝術。人們並非不重視愛,事實上每個人都渴望愛。人們大量觀看描繪快樂的,或者悲傷的愛情故事的電影,傾聽頌揚愛情的流行歌曲。然而這樣渴望愛的現代人,卻沒有一個人想到愛是需要學習的。」--Erich Fromm
當台灣邁向民主國家,經歷被考試及標準答案教育綁架下的我們,還懂得如何學習嗎?如何討論對話嗎?
「父母與孩子一起共同學習」
 
暑假期間,公視播出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劇集,直視並探討現今社會的教養與教育問題,這系列影集分別是〈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5個家庭,5個獨立的故事。這是公視繼《危險心靈》十年後再度推出教育主題戲劇。
改編作家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以敏銳觀察力深深望進每個家庭的情感深淵,看見一個又一個孩子被考試捲入難以抽身的漩渦,父母的愛竟是孩子掙脫不去的魔咒。原著經改編後成為五個獨立的故事,以魔幻而強烈的視覺風格包裝,加入微科幻元素,明快敘事節奏,是台灣少見的獨立影集/詩選劇。
透過影集的觀賞與討論,讓我們一起解構被控制的心智,一起撫慰受傷的心靈,學習如何「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知為何,在寫作「孔雀」與「必須過動」這兩個主題劇本中,我常憶及上述往事,並且聯想到,故事中的兩個孩子─為了出人頭地被逼迫念私校的巧藝以及為了家庭名聲威望必須考得滿級分的若娃,若是不按照劇本裡設定的遊戲規則走,她們的境遇又會如何?
    人說「為母則強」,這句話看似褒揚母親,其實也有不容推卻的意涵,要身為母親的女人把教養的重責扛起來,不論那是孩子的現在或未來。
    親子關係和教育議題,一直是公視長期關注的主題。然而要把這兩個議題結合,變成戲劇,又要讓觀眾覺得好看,
    不知為何,在寫作「孔雀」與「必須過動」這兩個主題劇本中,我常憶及上述往事,並且聯想到,故事中的兩個孩子─為了出人頭地被逼迫念私校的巧藝以及為了家庭名聲威望必須考得滿級分的若娃,若是不按照劇本裡設定的遊戲規則走,她們的境遇又會如何?
    人說「為母則強」,這句話看似褒揚母親,其實也有不容推卻的意涵,要身為母親的女人把教養的重責扛起來,不論那是孩子的現在或未來。
    親子關係和教育議題,一直是公視長期關注的主題。然而要把這兩個議題結合,變成戲劇,又要讓觀眾覺得好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最近孩子的話題爆紅。 其中一個導火線是公視的劇場 “你的孩子不是妳的孩子”。說實在,剛好看到第四集的孔雀,並不是看很有懂。因為加了許多魔幻的元素,諸如孔雀可以講話、可以交換能力。也許導演不想太鉅細靡遺地說明在我們求學過程中,究竟有那些難關跟遺憾。也許我最近看太多兒童卡通以至於對於抽象思考的
    紀伯倫說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未來,而這未來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而這思想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欲望,而這欲望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而這人生不屬於你的。所以別把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欲望、未達到的未來都放在孩子身上,這不但是束縛了孩子的自由,亦是一種親情綁
    Thumbnail
    要不要生小孩? 所有考慮為人父母的未來準爸媽們,以及爸媽們 可以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孩子的教養,是否有強烈決心,會負起責任? 真的有,再孕育生命吧! 教養,不只有建立在和孩子的愛與情感上 父母更有義務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
    Thumbnail
    「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現代父母的教養太過偏執,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做,例如:騎車上學、在家煮飯等,在父母那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理能力,卻在下一代被父母當作極其危險的事情。其實不是孩子玻璃心,而是做為父母的你不放心。
    Thumbnail
    看似無章卻充滿意義的訊息,在孩子的行為和語言裡,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告示著。 其實也可以不用這麼勞心費神的解讀這一切,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大人能使用的權力還是遠遠大於孩子。 願意聆聽與想要了解這一切背後的理由之後,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著值得勞心費神去了解的可愛與純然之心。 記得穩定自己,就有力量讀懂孩子。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集激起社會漣漪之餘,也引發親子教養觀熱論。本文主張跳脫對立化的觀影視角,從結構究其背後寓意,觀察社會觀念及其外溢、加深的家長期待,如何共構成親子間窒礙的溝通及壓迫鏈結。打破人物妖魔化、教育神話迷思,結構受害者如你我終需倚賴對話與溝通理解,翻案性的代間觀念流動也才有望催致。
    Thumbnail
    <p>這是一個由「太空船地球號協會」所發起的世界性的繪畫活動,他們試著去詢問世界各地的孩子: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並請孩子畫在圖畫紙上。透過孩子們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的多樣性。</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最近孩子的話題爆紅。 其中一個導火線是公視的劇場 “你的孩子不是妳的孩子”。說實在,剛好看到第四集的孔雀,並不是看很有懂。因為加了許多魔幻的元素,諸如孔雀可以講話、可以交換能力。也許導演不想太鉅細靡遺地說明在我們求學過程中,究竟有那些難關跟遺憾。也許我最近看太多兒童卡通以至於對於抽象思考的
    紀伯倫說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未來,而這未來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而這思想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欲望,而這欲望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而這人生不屬於你的。所以別把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欲望、未達到的未來都放在孩子身上,這不但是束縛了孩子的自由,亦是一種親情綁
    Thumbnail
    要不要生小孩? 所有考慮為人父母的未來準爸媽們,以及爸媽們 可以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孩子的教養,是否有強烈決心,會負起責任? 真的有,再孕育生命吧! 教養,不只有建立在和孩子的愛與情感上 父母更有義務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
    Thumbnail
    「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現代父母的教養太過偏執,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做,例如:騎車上學、在家煮飯等,在父母那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理能力,卻在下一代被父母當作極其危險的事情。其實不是孩子玻璃心,而是做為父母的你不放心。
    Thumbnail
    看似無章卻充滿意義的訊息,在孩子的行為和語言裡,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告示著。 其實也可以不用這麼勞心費神的解讀這一切,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大人能使用的權力還是遠遠大於孩子。 願意聆聽與想要了解這一切背後的理由之後,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著值得勞心費神去了解的可愛與純然之心。 記得穩定自己,就有力量讀懂孩子。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集激起社會漣漪之餘,也引發親子教養觀熱論。本文主張跳脫對立化的觀影視角,從結構究其背後寓意,觀察社會觀念及其外溢、加深的家長期待,如何共構成親子間窒礙的溝通及壓迫鏈結。打破人物妖魔化、教育神話迷思,結構受害者如你我終需倚賴對話與溝通理解,翻案性的代間觀念流動也才有望催致。
    Thumbnail
    <p>這是一個由「太空船地球號協會」所發起的世界性的繪畫活動,他們試著去詢問世界各地的孩子: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並請孩子畫在圖畫紙上。透過孩子們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的多樣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