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


「那不然,是誰的孩子?」是許多父母乍看系列影集的標題,心裡會浮出的疑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出自紀伯倫談孩子的一篇詩文;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孩子是他自己,孩子屬於生命,孩子是個「人」。

「是愛還是控制?」

人類的幼兒相較於所有動物的生命發展顯得極其脆弱,需要保護其生命延續的時期更長。但伴隨著生命的發展,保護並不能作為單一或唯一的方法,透過保護來愛孩子極有可能變成控制孩子。

德國思想家Erich Fromm在「愛的藝術」一書中闡釋了愛的定義;真正的愛是創造性的體現,包含了關懷、責任心、尊重和瞭解,而沒有對孩子尊重和瞭解的基礎,父母的關懷和責任心即會變成控制孩子的道德藉口。尊重和瞭解意謂著;關注對方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長和表現。因而,尊重也包含著不能利用對方的意思。我希望被愛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為了自己去成長,去表現,而不是服務於我的目的。如果我愛他人,我感到和他是一體,但他仍然是他自己,而不是要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於我的利用。只有當我自己取得獨立的地位,在沒有拐杖的情況下獨立站起來,能自己走路,不想去支配和利用別人時,尊重對方才是可能的。

「只有在自由的基礎上才會有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於臉書專頁募集「最傷心的一句話」;「你怎麼不去死」、「丟臉」、「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好多了」、「早知道不要把你生下來」,每一句都代表一個控制的話語。在過往威權教育的台灣,這已經不是個人或家庭的問題,而是普遍社會心理層面的因素以及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的日常用語。我們無意苛責父母,因為在極權國家的基礎教育環境中,一代傳著一代的不是愛,而是控制。

「愛是需要學習的。」

「愛是孤獨的人為了化解孤獨而從事的行為,愛正是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讓人可以過得更加幸福的最高藝術。人們並非不重視愛,事實上每個人都渴望愛。人們大量觀看描繪快樂的,或者悲傷的愛情故事的電影,傾聽頌揚愛情的流行歌曲。然而這樣渴望愛的現代人,卻沒有一個人想到愛是需要學習的。」--Erich Fromm

當台灣邁向民主國家,經歷被考試及標準答案教育綁架下的我們,還懂得如何學習嗎?如何討論對話嗎?

「父母與孩子一起共同學習」

暑假期間,公視播出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劇集,直視並探討現今社會的教養與教育問題,這系列影集分別是〈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5個家庭,5個獨立的故事。這是公視繼《危險心靈》十年後再度推出教育主題戲劇。

改編作家吳曉樂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以敏銳觀察力深深望進每個家庭的情感深淵,看見一個又一個孩子被考試捲入難以抽身的漩渦,父母的愛竟是孩子掙脫不去的魔咒。原著經改編後成為五個獨立的故事,以魔幻而強烈的視覺風格包裝,加入微科幻元素,明快敘事節奏,是台灣少見的獨立影集/詩選劇。

透過影集的觀賞與討論,讓我們一起解構被控制的心智,一起撫慰受傷的心靈,學習如何「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沙龍
14會員
4內容數
2018/07/25
不知為何,在寫作「孔雀」與「必須過動」這兩個主題劇本中,我常憶及上述往事,並且聯想到,故事中的兩個孩子─為了出人頭地被逼迫念私校的巧藝以及為了家庭名聲威望必須考得滿級分的若娃,若是不按照劇本裡設定的遊戲規則走,她們的境遇又會如何?
Thumbnail
2018/07/25
不知為何,在寫作「孔雀」與「必須過動」這兩個主題劇本中,我常憶及上述往事,並且聯想到,故事中的兩個孩子─為了出人頭地被逼迫念私校的巧藝以及為了家庭名聲威望必須考得滿級分的若娃,若是不按照劇本裡設定的遊戲規則走,她們的境遇又會如何?
Thumbnail
2018/07/12
人說「為母則強」,這句話看似褒揚母親,其實也有不容推卻的意涵,要身為母親的女人把教養的重責扛起來,不論那是孩子的現在或未來。
Thumbnail
2018/07/12
人說「為母則強」,這句話看似褒揚母親,其實也有不容推卻的意涵,要身為母親的女人把教養的重責扛起來,不論那是孩子的現在或未來。
Thumbnail
2018/07/12
親子關係和教育議題,一直是公視長期關注的主題。然而要把這兩個議題結合,變成戲劇,又要讓觀眾覺得好看,
Thumbnail
2018/07/12
親子關係和教育議題,一直是公視長期關注的主題。然而要把這兩個議題結合,變成戲劇,又要讓觀眾覺得好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 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 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 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 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 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 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Thumbnail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Thumbnail
達賴喇嘛專文推薦、媒體天后歐普拉推薦:「這是我25年媒體生涯裡,所聽過最具顛覆性與創造性的教養建議。」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15週 ★亞馬遜網路書店 教養類冠軍 ★2011年鸚鵡螺獎年度最佳教養類圖書金獎 ★2011年美國母親票選好讀獎
Thumbnail
達賴喇嘛專文推薦、媒體天后歐普拉推薦:「這是我25年媒體生涯裡,所聽過最具顛覆性與創造性的教養建議。」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15週 ★亞馬遜網路書店 教養類冠軍 ★2011年鸚鵡螺獎年度最佳教養類圖書金獎 ★2011年美國母親票選好讀獎
Thumbnail
你的孩子怎麼會不是你的孩子? 因為他/她雖然是你的孩子,卻不是那個曾經是孩子的你。 所以你不能把自己過去的期望跟失落丟到他/她身上。 他/她生下來不是要合你的意合你的用途。 你的孩子終究是他/她,有自己的樣子,你不能侵占也不能剝奪。 他/她只是幫你更認識自己,也更懂得愛及分離。
Thumbnail
你的孩子怎麼會不是你的孩子? 因為他/她雖然是你的孩子,卻不是那個曾經是孩子的你。 所以你不能把自己過去的期望跟失落丟到他/她身上。 他/她生下來不是要合你的意合你的用途。 你的孩子終究是他/她,有自己的樣子,你不能侵占也不能剝奪。 他/她只是幫你更認識自己,也更懂得愛及分離。
Thumbnail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
Thumbnail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