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沙龍
14會員
4內容數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7/25
不知為何,在寫作「孔雀」與「必須過動」這兩個主題劇本中,我常憶及上述往事,並且聯想到,故事中的兩個孩子─為了出人頭地被逼迫念私校的巧藝以及為了家庭名聲威望必須考得滿級分的若娃,若是不按照劇本裡設定的遊戲規則走,她們的境遇又會如何?

2018/07/25
不知為何,在寫作「孔雀」與「必須過動」這兩個主題劇本中,我常憶及上述往事,並且聯想到,故事中的兩個孩子─為了出人頭地被逼迫念私校的巧藝以及為了家庭名聲威望必須考得滿級分的若娃,若是不按照劇本裡設定的遊戲規則走,她們的境遇又會如何?

2018/07/12
人說「為母則強」,這句話看似褒揚母親,其實也有不容推卻的意涵,要身為母親的女人把教養的重責扛起來,不論那是孩子的現在或未來。
2018/07/12
人說「為母則強」,這句話看似褒揚母親,其實也有不容推卻的意涵,要身為母親的女人把教養的重責扛起來,不論那是孩子的現在或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
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
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
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
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
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
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達賴喇嘛專文推薦、媒體天后歐普拉推薦:「這是我25年媒體生涯裡,所聽過最具顛覆性與創造性的教養建議。」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15週
★亞馬遜網路書店 教養類冠軍
★2011年鸚鵡螺獎年度最佳教養類圖書金獎
★2011年美國母親票選好讀獎

達賴喇嘛專文推薦、媒體天后歐普拉推薦:「這是我25年媒體生涯裡,所聽過最具顛覆性與創造性的教養建議。」
★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榜15週
★亞馬遜網路書店 教養類冠軍
★2011年鸚鵡螺獎年度最佳教養類圖書金獎
★2011年美國母親票選好讀獎

你的孩子怎麼會不是你的孩子?
因為他/她雖然是你的孩子,卻不是那個曾經是孩子的你。
所以你不能把自己過去的期望跟失落丟到他/她身上。
他/她生下來不是要合你的意合你的用途。
你的孩子終究是他/她,有自己的樣子,你不能侵占也不能剝奪。
他/她只是幫你更認識自己,也更懂得愛及分離。

你的孩子怎麼會不是你的孩子?
因為他/她雖然是你的孩子,卻不是那個曾經是孩子的你。
所以你不能把自己過去的期望跟失落丟到他/她身上。
他/她生下來不是要合你的意合你的用途。
你的孩子終究是他/她,有自己的樣子,你不能侵占也不能剝奪。
他/她只是幫你更認識自己,也更懂得愛及分離。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