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的控制之實

更新於 2020/09/2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好,我是九夜,今天想跟你聊聊關於親情。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彷彿自己的孩子跟他人不同,便是自己教育的失敗,與眾不同彷彿是一種羞恥。從小我就是家中的反抗軍,我也從不認為跟別人不同是一件很可怕羞恥的事情,因此我曾也被家人貼上「異類、厚臉皮、不知羞恥」這類令人沮喪的標籤,做很多事也因此不被贊同,每次想做些什麼事前,總會先被家人以各種方式冷言冷語反對一番。
  換個角度思考,不外乎就這幾點:
  1. 父母擔心孩子受傷
  2. 父母擔心孩子脫離自己 (孩子不愛自己了)
  3. 父母圖自己管理便利 (當然這種是親子關係比較淡漠的家庭容易出現的)
  父母擔心孩子受傷這很容易理解,但凡事都需要取得平衡,世界上沒有不曾受過傷的人,除非他一出生就馬上放棄體驗這個世界回歸大地去了。但這樣的過度保護往往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這就是當父母的難處,可以觀望、陪伴、適時的介入引導,其中我覺得適時地介入引導是最重要的,但更重要的部分是引導,而非批判。
  這點真的非常困難,即便是我也很難做到不批判。通常我們會批判的當下都是心急了,想抄捷徑了,但是溝通是很難抄捷徑的一件事,與人溝通的若想抄捷徑,通常只會帶來更大的反彈。當我們搶著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也把耳朵關起來了,同時便會忽略同理對方的感受,言詞上可能也帶著攻擊性,導致聽的人其實也聽不進去。
  父母擔心孩子脫離自己,或是不愛自己,這點我個人比較感到匪夷所思,對我而言,愛是不會斷聯的,打從出生後,身上有血緣這件事是無從懷疑的,但許多父母拚了命的強調這點,無論是用明示、暗示,甚至用各種弔詭的方式把孩子綁在身邊,無視孩子羽翼漸豐這件事,甚至不惜把孩子的羽毛拔掉,搞到家庭關係鮮血淋漓,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行為,況且剝奪孩子學習機會後,會養出一個什麼樣的「成人」,這也是一個令人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們父母在過去以威權方式被教養長大,父母是天與地的觀念深植在骨子裡,直到他們自己做了父母,也習慣當孩子的天與地,但大自然中,天與地應該是包容萬物的,而不是批判,甚至夾殺自己的孩子,逼到孩子無法喘息想逃離,而父母自己卻感到疑惑為何孩子在家中待不住,父母怨,孩子也怨。
  父母圖自己管理便利,這樣的父母我也見過,主因大多是此類型的父母真的是「比較懶」而且也停止成長了,視孩子為生活幫手(這是好聽一點的說法),事事都須依賴孩子,排除父母因退化跟生理上的障礙,停止自我成長的父母很容易為了自己方便,不願意學習新事物,忘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否定自己成長的可能,我看過50出頭的家長,半退休狀態卻懶得學習任何新事物,凡事都要自己孩子代勞,搞到孩子天天下班後還必須滿足自家父母的需求,疲於奔命,更別提經營自己的生活。
 我覺得我能列出許多台灣家長的荒謬行為大全。
  有些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資產,認為自己給了他/她 生命,孩子就理所當然同意父母親把手伸進自己的生命,攪到一團亂之後,拍拍屁股斷氣閃人,天經地義的;開什麼玩笑,這麼喜歡干涉控管他人的生命價值,不如去養條狗比較快,被控管久了狗都會得憂鬱症,況且是人?
  有些父母老愛以「我是為你好,你未來會感謝我」來做為道德勸說的引子,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價值觀,爭論不過自己的孩子,更會祭出「我是你爸/媽」的親情尚方寶劍,試圖在心理上壓制自己的孩子,是的,最好孩子心理被壓到回到幼兒時期最好。因此我們往往會看見40幾歲的肉體裡有著10幾歲的靈魂與心智,社會上充斥著各種披著成年人皮的幼兒,無法替自己的人生負責與做決定,因為他們的人生都被長輩決定好了,拉著以孝為名的韁繩,決定了孩子的方向、甚至伴侶。
  成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承受自己決定帶來的後果,生而為人,更無須害怕自己與眾不同,清楚自己才有辦法坦然地面對這個世界的挑戰,父母能做的便是做好輔助的角色,而非遏止孩子成長的角色,而現在少子化的社會狀態,不安感反而使父母將過多的愛與期待傾注在孩子身上,巴不得替孩子過完一生,這樣的行為往往適得其反。
  我看過孩子由於長年父母的控制影響下,無法離開父母,兒子即便工作、結婚了依然與父母同住,在父親離世後,或許是因為安全考量,或許是不想讓母親有孤苦無依感,晚上會去老母親房裡陪母親睡覺,老母親的話是聖旨,妻子不得反抗,兒子在妻子與老母親愛的交融照護下感到很幸福,詭異的是,在老母親中風無行動能力時,兒子便把老母親送到安養院去,也不怎麼去探望老母親,若他真的如此孝順,為何不把中風的老母親留在家中照顧?肇因是因為他的母親已經養出了一個缺乏責任感,只圖利自身的兒子,這已經是從小到大培養出來的價值觀。
  身邊一個朋友,在大學時期時因為家中的工作需要幫手,母親居然在他大二時強制他休學,要求他回家幫忙,不讓他完成學業,而他當時自我也還未茁壯,理清頭緒,無法了解這種壓抑不舒服的感覺到底是什麼,並不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他只知道,他為了取悅父母,這種荒唐的要求,他必須同意。
  回到家後才發現,不僅僅是學業被中斷,大學生的常態,多數都會找時間出遊、玩樂、唱歌,這些都是在母親眼中極度荒唐的行為,他母親甚至私下透過臉書私訊要求他同學「不要帶壞自己的兒子,遠離她兒子」,導致兒子的交友圈受到嚴重的破壞,藉此完美地切斷了兒子對外的交友圈,大學的朋友真的是酒肉朋友居多嗎?出了社會工作後,大學朋友也真的幫了不少忙,為什麼有些家長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解讀孩子的交友圈,一有不順自己意的部分,馬上插手干涉,甚至強加破壞,讓孩子失去了社會化的機會,學習與人交往成長的機會,最後再怪罪自己的孩子怎麼老是長不大、沒出息,卻無視自己是造成這一切狀況的兇手,就是她/他 把自己的孩子鎖在一個象牙塔裡。
  愛不會消逝,但是當情感已扭曲到對彼此的關係造成衝擊與影響時,何不稍微放鬆手讓彼此有更多喘息跟思考的空間?也給孩子成長茁壯的機會,未來他才能一肩扛起應負的責任,把更多的能量與愛回饋給自己的父母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點鼓勵,讓我有持續創作的動力。
追蹤九夜

  


    avatar-img
    6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